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任雪松
2025年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提出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建议》中提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就包括“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表述。
近年来,我国高度关注种业发展,将种业振兴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此次“十五五”期间的种业布局,又传递着怎样的信号?是否会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现代种业’,如何发展现代种业,应该就是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监事靖飞,主要从事农作物种业经济研究,他向界面新闻表示,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后,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次《建议》提出的“发展现代种业”,其实现路径可以说完全包含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中。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刊载新华社报道《我国将加快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五大行动”指的是为进一步推动种业振兴,提出了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

靖飞向界面新闻解释称,这一次实际上就是更深的布局,“十五五”提出的发展现代种业针对的是在原来五大行动基础上,如何把种业振兴推向深入,真正实现在建设农业强国当中发挥种业的基础地位保障作用。
针对“发展现代种业”靖飞解读称,他认为“十五五”阶段种业建设的核心就是把企业发展好。他提到,种业振兴行动五大行动里头专门有一个板块,就是企业扶优行动,指的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通过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方式,让企业发展起来,壮大起来。”靖飞表示,将种子资源的开发好、利用好是发展基础,但并不是全部。发展种业应该是一种系统性发力,除了政策性的支持、财政资金支持也包括在营商环境上要为企业建立更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系统性的设计,让企业能够真正地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面开展竞争。只有企业成为种业发展中的主导力量,才是现代种业的最本质表现,也是种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市场上的变化已经有所体现,资本涌入种业受到行业内关注。2025年,中信农业完成向隆平高科12亿元增资。国投种业向丰乐种业完成10.89亿元增资。除了“国家队”资本之外,IDG、阿里、高瓴等跨界资本也于2022年前后布局育种、智能种植等项目。
“热钱”涌入种业代表着赛道的火热,不过,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中国育种行业仍有进步空间。以业内公司来看,国内企业规模较小且更为分散,国内种业市场前五名的市占率仅约为15%,国际种业巨头的影响力仍不容忽视。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全球最大种企拜耳的种子业务营收为116.45亿美元。第二名科迪华的营收为95.45亿美元,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的先正达以48亿美元营收排名世界第三。与之相比,我国本土种企隆平高科2024年以85.66亿元的规模种业营收排名第八位,与国际巨头企业之间存在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界面新闻表示,首先资本投入需要得到回报,现在生物技术发展加速,更容易有新品种应用于实践,使投资取得回报。除了市场驱动之外,还有政策支持,相关文件都强调种子的作用,这也是有利因素之一。此外,我们的科技体制改革带动企业主体性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企业形成创新型主体,也吸引了投资目光。
靖飞认为,他也关注到国资开始在鼎力支持产业的发展,把资本向种业方面去倾斜。但他提到,资本进入之后让企业有钱去改造过去的一些实验设施设备,弥补短板,这对种业来说是好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避免过度投资带来资源浪费。
李国祥指出,“十五五”期间围绕种业发展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取得突破。
首先是粮食方面,我们的大豆单产水平能够大面积的提升。现在我国大豆跟国际水平单产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此外,其他粮食作物也要进一步发挥好作用,比如小麦、水稻应该朝着更好品质的方向去培育。此外,在水稻方面我国已经占据了领先的位置,如何去巩固地位也是接下来需要关注的。
李国祥表示,在我们国家,种子这几年在整个农业生产当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不过, 种业的潜力尚未被完全释放。 “十五五”期间,我们通过种业振兴行动,要大面积的来提高单产。除了量产发挥作用之外,当然也需要注重抵御自然灾害,种子对粮食作物的品质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