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河北以林权改革破题 激活林业产业新动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河北以林权改革破题 激活林业产业新动能

近两年,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经营权交易449宗,鉴证金额23.93亿元,涉及面积20.43万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重大改革实践。2023年中央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来,河北省率先出台《河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省总林长联合签发《关于协同攻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令》,系统推进改革落地见效。经过近年实践,有效破解了一批制约集体林与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出多条以改革激发林业内生动力的创新路径。

一、以放活经营权为重点,推进三权分置,盘活集体林资源要素

在稳定集体林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基础上,对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经营权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并依法赋予其抵押贷款、申报项目、申请采伐等权能,持续释放经营权活力。目前,围场、涉县、武安、井陉矿区、赤城等县(市、区)已陆续颁发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有效增强了市场主体投资信心。同时,河北省着力推动林地经营权流转规范化、市场化、信息化建设。近两年,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经营权交易449宗,鉴证金额23.93亿元,涉及面积20.43万亩。内丘县通过推进林地流转,吸引社会资本打造酸枣产业集群,实现从分散种植向规模经营转型,全县酸枣人工种植面积达7.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人工酸枣种植县。

二、以机制创新为牵引,推广多元合作,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在落实“三权分置”基础上,通过灵活设置流转、利益联结与分配等机制,引导林农采取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推进联合经营,实现资源整合、降本增效,形成“薪金+租金+股金”的多元增收模式。各地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如省属木兰林场发挥技术优势,创新试点“国有林场带民营”经营模式,与周边林农合作经营1859亩林地,预期收益达100万元;丰宁县出台集体林股份合作实施方案,明确收益分配机制,实现生态效益与群众收入“双提升”;围场县创新形成“林农自主联合”“村集体+林农合作”“委托经营”三种模式,联合经营规模达31万亩,累计带动乡村增收超2000万元。

三、以产业兴林为抓手,拓展四库功能,畅通两山转化路径

汇聚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品牌与知识产权赋能。近两年,省林草局安排资金6620万元,支持林果、花卉、林下经济等60个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基地提档升级;省交通厅投入补助资金67.2亿元,建设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提升林区基础设施水平;省中医药管理局将苦杏仁、连翘等8种林木药材纳入省级道地药材目录,推动相关团体标准制定,发布《中药材种子质量 酸枣》等7项标准;省人社厅出台多项政策,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地积极拓展森林“四库”功能,大力发展碳汇、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今年以来,张家口塞林生态、御道口防护林、丰宁嘉元碳汇、塞林生态市国有林场等4个碳汇项目完成公示,预计总减排量160余万吨;平山县与河北美术学院合作建设写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特色文旅融合品牌。

四、以金融支持为纽带,拓宽投入渠道,护航林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推进林权抵押、收益权质押及产业协作,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金融监管总局河北监管局与省林草局共建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合力推动金融资源向林业集聚。省林草局与建行、中行、农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拓展林权融资渠道。2024年,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31亿元,同比增长30%;北戴河新区林场引进农发行贷款2.179亿元支持林下种养项目;临城县创新“酸枣贷”,已授信6153万元,发放贷款3380万元;中行河北省分行对林草产业授信10亿元,较上年增长100%。在保险保障方面,省级财政安排1.6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市县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崇礼区试点商业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指数保险,魏县通过政府补贴为3万亩果园投保,为林业稳定发展构建了风险屏障。

来源: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

原标题:河北以林权改革破题 激活林业产业新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河北以林权改革破题 激活林业产业新动能

近两年,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经营权交易449宗,鉴证金额23.93亿元,涉及面积20.43万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重大改革实践。2023年中央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来,河北省率先出台《河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省总林长联合签发《关于协同攻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令》,系统推进改革落地见效。经过近年实践,有效破解了一批制约集体林与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出多条以改革激发林业内生动力的创新路径。

一、以放活经营权为重点,推进三权分置,盘活集体林资源要素

在稳定集体林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基础上,对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经营权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并依法赋予其抵押贷款、申报项目、申请采伐等权能,持续释放经营权活力。目前,围场、涉县、武安、井陉矿区、赤城等县(市、区)已陆续颁发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有效增强了市场主体投资信心。同时,河北省着力推动林地经营权流转规范化、市场化、信息化建设。近两年,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经营权交易449宗,鉴证金额23.93亿元,涉及面积20.43万亩。内丘县通过推进林地流转,吸引社会资本打造酸枣产业集群,实现从分散种植向规模经营转型,全县酸枣人工种植面积达7.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人工酸枣种植县。

二、以机制创新为牵引,推广多元合作,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在落实“三权分置”基础上,通过灵活设置流转、利益联结与分配等机制,引导林农采取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推进联合经营,实现资源整合、降本增效,形成“薪金+租金+股金”的多元增收模式。各地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如省属木兰林场发挥技术优势,创新试点“国有林场带民营”经营模式,与周边林农合作经营1859亩林地,预期收益达100万元;丰宁县出台集体林股份合作实施方案,明确收益分配机制,实现生态效益与群众收入“双提升”;围场县创新形成“林农自主联合”“村集体+林农合作”“委托经营”三种模式,联合经营规模达31万亩,累计带动乡村增收超2000万元。

三、以产业兴林为抓手,拓展四库功能,畅通两山转化路径

汇聚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品牌与知识产权赋能。近两年,省林草局安排资金6620万元,支持林果、花卉、林下经济等60个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基地提档升级;省交通厅投入补助资金67.2亿元,建设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提升林区基础设施水平;省中医药管理局将苦杏仁、连翘等8种林木药材纳入省级道地药材目录,推动相关团体标准制定,发布《中药材种子质量 酸枣》等7项标准;省人社厅出台多项政策,加强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地积极拓展森林“四库”功能,大力发展碳汇、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今年以来,张家口塞林生态、御道口防护林、丰宁嘉元碳汇、塞林生态市国有林场等4个碳汇项目完成公示,预计总减排量160余万吨;平山县与河北美术学院合作建设写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特色文旅融合品牌。

四、以金融支持为纽带,拓宽投入渠道,护航林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推进林权抵押、收益权质押及产业协作,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金融监管总局河北监管局与省林草局共建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合力推动金融资源向林业集聚。省林草局与建行、中行、农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拓展林权融资渠道。2024年,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31亿元,同比增长30%;北戴河新区林场引进农发行贷款2.179亿元支持林下种养项目;临城县创新“酸枣贷”,已授信6153万元,发放贷款3380万元;中行河北省分行对林草产业授信10亿元,较上年增长100%。在保险保障方面,省级财政安排1.6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市县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崇礼区试点商业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指数保险,魏县通过政府补贴为3万亩果园投保,为林业稳定发展构建了风险屏障。

来源: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

原标题:河北以林权改革破题 激活林业产业新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