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特
早在1998年,法国薇姿进入中国,便将药妆概念带入中国市场。近年来,进驻中国市场的药妆品牌也越来越多。
智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药妆市场规模约为320亿元,预测至2021年将达到594.5亿元。
与如此高速度的增长相伴随的,是国内还没有药妆批号的事实。那么,目前市面上所说的药妆,到底是什么?近日,阿特走访了武汉亚贸、汉街、银泰创意城、光谷等商圈的化妆品店和药店一探究竟。
定义五花八门
在汉街丝芙兰店,BA推荐的药妆品牌有彼得罗夫、柏瑞特、美伊娜多、雪肌精等,称彼得罗夫产品中加入了温泉热泥和矿物,且有专门的医学研发团队,所以称之为药妆;而柏瑞特则是由于创始人是位医生,在产品研发中运用了医学知识。
▍银泰创意城丝芙兰店在售“药妆”
光谷屈臣氏店主要推荐的药妆品牌则是雅漾、理肤泉、薇姿、千妇恋,主打功效不外乎敏感肌修复,该店BA声称这些品牌的产品之所以称为药妆,是因为其制作工艺达到了制药标准。
▍光谷步行街屈臣氏店
走访中,雅漾、理肤泉、薇姿不仅在屈臣氏、娇兰佳人销售,在普安药房、中联大药房也都有售。不过,在所有阿特走访的近十家店面中,位于光谷步行街三楼的普安药房工作人员是唯一表明国内没有药妆批号的。她表示,一些消费者到店直接询问药妆,也就渐渐默认了这一概念,实际上这些产品部分是可以在药店销售,只是标为“医药部外品”而已。
▍光谷步行街普安药房
整体上,在阿特走访的这些店面中,还没有打着药妆概念的本土品牌,而在本月初举行的大虹桥美博会上,却有一些本土品牌打着中医文化的旗帜,声称要做中国特色的“药妆”。
不难看出,关于“药妆”,除了部分在国外定义为药妆的品牌在国内仍宣称药妆外,部分店面将有医药背景的品牌也声称“药妆”,有的甚至把适用于敏感肌作为药妆的标志。
什么是药妆?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药妆大多是国外品牌,比如来自日本的雪肌精、美伊娜多、千妇恋等,以及来自美国的彼得罗夫、柏瑞特,还有来自法国的雅漾、理肤泉、薇姿。不过,不同国家对于药妆的概念却不同。
在日本,根据调整医药和相关产品最高法律《药事法》规定,日本药妆的准确名称是“药用化妆品”,属于“医药部外品”大类下的一个子类。而“药用化妆品”并不是含有药物成分的意思,是指具备生产资格的企业,按照规定向日本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门“厚生劳动省”申请生产、用以改善某些肌肤问题的产品,有一定的实际功效。
同日本药妆一样,美国药妆也注重功效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有美白、祛皱等改变人体机能功效的化妆品,就必须作为药物通过审查,其产品的配方表也会显示药物配方。
法国药妆是指安全性最高的化妆品,在原料选择上倾向于低刺激性成分,适用于敏感肌,常在有绿十字标识的药局售卖,还有药师驻店,给消费者进行皮肤检测,提供专业建议。
相对来说,目前国内还没有药妆这一品类,对于化妆品的划分,只有特殊用途化妆品与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分为染发类、烫发类、育发类、脱毛类、除臭类、防晒类、祛斑类、健美类、美乳类共9类,在某些方面类似于日本和美国药妆提倡的功效性。
显然,即便在国外 ,药妆也没有统一的定义,而部分打着药妆概念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国外品牌,借“药”这个让消费者听起来安全可靠的字眼,让药妆这一概念在国内风行,加之化妆品店等终端渠道的借势宣传,也就有了可供药妆存在的土壤。
趁虚而入的邪风
阿特发现,如今借着“药妆”概念大做文章的品牌并不鲜见。
在天猫商城中搜索关键词“药妆”,共弹出了929件相关产品,除了部分来自日本等国家的外资药妆品牌外,也有一些产品或品牌名中含有“药妆”二字的本土品牌混入其中。
根据2017年二证合一化妆品产品包装文案备案新规,化妆品品名一般由商标+成分/功效+属性名组成,分别按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命名,不得夸张宣传产品效果,禁止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禁止使用医疗术语。
不过,市场上不乏一些打擦边球的品牌。英乐士婴儿用品(上海)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产后纤腹秀臀霜,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备案信息中,从品名到包装没有任何与药妆相关字眼,然而在宣传画册上,却写着英乐士孕妇药妆,甚至称“药妆=卓越效果+天然产品”。
在中国商标网上,有“药妆”二字的商标共有46件,其中3类即化妆品类的注册商标有13件,这些商标的状态不是“等待实质核查”就是“申请被驳回”。
然而,市面上打着药妆旗号走南闯北的品牌却不在少数。广东华夏友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名为“华夏医妆”的3类商标,目前处于“等待实质核查”状态,但已然公开打着“华夏药妆”的标识在终端市场销售。比如,在天猫商城上,其在售相关产品的品名以“华夏药妆”开头。
也就是说,监管层面对于药妆的监管尚存在诸多漏洞,加之一些药妆品牌和相关渠道商对药妆概念神乎其神的宣传,也就不可避免地有邪风入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