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4日晚,大疆在纽约发布微型无人机Spark,这款重300克,支持人脸识别和手势操作的无人机预示着大疆正式进军微型自拍无人机市场。
此前,大疆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在圈内闹得沸沸扬扬,忙碌的大疆用实际行动打破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
但其实大疆这一个月以来的日子并不好过。
频繁发生的无人机扰航事件挑动着大众的神经,也让国内无人机厂商坐立不安。作为民用无人机领头羊的大疆,率先发声:悬赏100万,奖励影响民航飞行案件举报线索的人员。然而,重金之下并无勇夫,万元悬赏也不了了之。
随后,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在5月16日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
该规定适用于、重量为250克以上(含250克)的民用无人机,这意味着市面上绝大多数无人机都需要进行实名登记,大疆新推出的Spark也不例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月18日有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如果黑飞导致的监管对大疆的发展超乎预期的影响,大疆将弃守中国市场,将整个业务转移至海外。随后该文被虎嗅网转载,在国内无人机圈引起轩然大波。
5月20日大疆在微信辟谣:我司从未考虑过突出中国市场,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
传言归传言,但广为散布的背后,国内民用无人机行业已是风声鹤唳。
1、难过的不止大疆
大疆不好受,国内其他无人机制造商的日子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一直以来,国内的无人机市场都是一家独大的局面,体量不及大疆的无人机制造商面对各方面都强势的大疆竞争压力巨大,连生存都很困难。中高端无人机无法撼动大疆的地位;走中低端性价比路线又遭遇大疆价格打压。
除此之外,大疆还利用自己的先入优势,通过专利诉讼等方式对后来者进行狙击。仅在深圳中院,大疆便先后起诉了雷柏科技、零度智控、华科尔科、道通智能等诸多同行企业。 16年4月,大疆把专利战打到境外,在美国起诉了昊翔,称其侵犯了大疆 “可更换的云台”等两项专利。
跟在大疆后面的无人机制造商有苦难言。
大疆是中国创新走出国门的代表,提起无人机,没人会不知道大疆,但也只知道大疆。大疆的风光营造出中国民用无人机行业也风光的假象,但其实在大疆身后,国内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其实并不健康。
2013年,我国的无人机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彼时,除大疆、零度智控等较早进入无人机行业的企业外,国内大多数制造商直到2013年才开始起步,2015年进入行业爆发期,因此,2015年也被称为国内的无人机元年。不仅如此,无人机频繁地与公众人物扯上关系,也让原本低调的无人机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无人机市场繁荣的景象也让人们对无人机的未来充满了乐观的估计。
据中投顾问在其报告《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全球无人机年销量有望达到433万架,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中国无人机年销量将达到29万架,未来几年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
然而进入2016年下半年,无人机制造商的内部矛盾开始显现。亿航无人机和零度智控作为国内两家排得上号的无人机制造商被曝出大幅裁员。其中,零度智控裁员134人,约占员工总人数的25%;亿航裁员约70人,约占员工总人数20%。
如此大幅度的裁员,说明企业的发展是真出了问题。对此,零度智控CEO杨建军在知乎对这次大幅裁员做出了解释,一是人员急剧增加,管理能力覆盖不了,再就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跟不上,蛋白质没造出来,倒是长了一身脂肪。
有趣的是,此次被裁的员工也在同一个问题下对裁员事件做了回复,从零度智控员工的答案可以明显看出国内民用无人机厂商存在的问题:组织架构臃肿,公司不大却患上“大公司病”,仰望星空时候,却忘了脚踏实地。
总结一句,就是步子迈太大,扯了自己的蛋。
资本市场降温也让无人机制造商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进入2016年底,无人机行业融资数量大幅减少,多数公司融完A轮就没了下文。据IT桔子收录的国内47家无人机制造商情况,截至5月26日,无人机行业在2017年仅有4笔融资,与15的年火爆战况相去甚远。
资本不愿意投了,这边快速扩张带来的弊病也不断暴露,国内无人机制造商普遍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2、无人机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监管政策一直是影响无人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规颁布之前,我国的无人机监管法规可谓宽松,为无人机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尽管无人机安全事件偶尔发生,但监管部门也都是睁一眼闭一只眼。
进入2017年,平静的局面起了一丝波澜。以成都双流机场扰航事件为起点,关于无人机的负面新闻就开始增多。在舆论的重压下,监管部门不出手也得出手了。此次无人机实名登记制的出台也是对近来“黑飞”“乱飞”现象做出的强烈回应。
无人机监管政策的出台是迟早的,并且此次的实名制也只是一个开端,随着无人机保有量的增多,往后还会出台更多监管政策。
相比国内的无人机政策,国外的法律法规其实更严苛。美国早在15年12月就要求对250克至25千克之间的无人机实行实名注册制度,以此划定全责,保证航空安全。同处北美的加拿大在2016年也提议推行对质量超过250克的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操作者还有最低年龄限制,并且需通过考试获得相关执照。
所以大疆因监管政策趋严就退出中国市场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
自2015年开始,大疆在国内的销量稳步提升,2016年国内市场已经占据大疆在全球20%的份额。退出中国市场意味着放弃80亿规模的市场。尤其在消费电子行业,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是每一个商家削尖脑袋都想往里冲的市场,大疆不会也不可能放弃。由此可见,大疆退出中国市场确实有些耸人听闻了。
既然从局面上分析,大疆是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的,那么大疆在座谈会上的一番话的意欲何在?
虽然扰航事件幕后黑手还没抓到,但可以肯定的是,涉事无人机并非大疆等制造商所生产的多旋翼无人机。但是对普通群众来讲,不管是固定翼还是多旋翼,也不管你是市面上几百元的飞行“玩具”还是价格上万的工业级无人机,在他们眼中,只要装个摄像头又会飞的都脱不了干系。
一旦将扰航的无人机与国内正规厂商生产的无人机划上等号,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这口黑锅算是背妥当了。
对国内民用无人机的制造商来说,这锅背得实在冤枉。伴随而来的实名政策更是打击到了各无人机厂商的经济利益。作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首当其冲。所以,大疆说说“气话”也情有可原,只不过被媒体放大了。
从字面上分析,大疆并未直言要退出中国市场,他加了个前提:黑飞导致的监管对大疆的发展造成超乎预期的影响。所谓的超乎预期的影响到底影响到什么程度,没有明说。字面上看大疆态度强硬,但其实只是流于表面,既给了外界想象空间,又给自己留了回旋余地。
在传言曝出后的第三天,大疆就出来辟谣,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这一推一拉,大疆敲打政府的意图就很明显了。一直以来,大疆与政府之间都处于一种良性互动中,大疆积极配合政府各项政策和动作,政府也为大疆的发展提供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但实名政策下来后,明显制约了大疆的发展,作为国内无人机的龙头老大,大疆有底气也有必要向政府表明立场:黑飞事件的后果不应不明不白地由大疆来承受。
所以“弃守中国市场”只是大疆一个委婉的劝诫,目的是希望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三思而行,毕竟大疆撤出中国市场对双方都不利。
3、资金政策双重压力,民用无人机迎来行业洗牌
如前所述,无人机行业的弊端已经开始显露。在资本催熟的情况下,无人机行业已经产生了泡沫。无人机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大风口,但实际上,无人机的瓶颈很明显。
无人机监管政策一直是其发展的命脉。实名制对消费级无人机的影响巨大。一方面,繁琐的登记流程增加时间成本,另一方面,范围越来越大的禁飞区也使无人机操作者丧失了许多乐趣。
除此之外,炸机、失控、侵犯隐私这些因无人机而带来的烦恼,也在不断降低人们对无人机的好感。在公众安全利益、隐私利益的驱动下,打击“黑飞”“乱飞”,从宏观上整治无人机的行业乱象是大势所趋。
政策收紧的信号必然影响资本对无人机的判断,越往后,无人机制造商融资将变得更加困难。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将使那些不具备资金和技术支撑的无人机制造商无法生存。而已经搭建好完整产业链的头部厂商受到的影响将会较小。比如大疆,凭借对全球市场的掌控力,能够维持自身优势,平稳度过危险期。但零度科技、亿航、昊翔等跟在大疆身后的无人机企业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政策、资金、同行竞争三重压力加身,对他们来说,生存下去才是第一要义。
实名登记制度实施的日子临近,无人机羽翼下的行业变革才刚刚开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