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思纯到底在《奇葩说》上说了什么让全网都在吐槽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思纯到底在《奇葩说》上说了什么让全网都在吐槽她?

她们被告知无从选择,只能选择结婚、选择忍让,选择辛苦的走完一生,却不知人生还有其他的选择的可能。

今年端午小长假各位明星大大们很给面子没人出轨也没人公布恋情,编辑部也乐得清闲都跑去 繁星戏剧村地推了。(端午回来会有《神奇女侠》的活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观影&周边派送丨《神奇女侠》:史上第一个独立女超英角色终于登上大荧幕啦!)

谁知道,等客(划掉)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网上有好多人在讨论马思纯“三观不正”。

顿时我心中就燃起了一股熊熊的八卦之火,火速关注了一下。

原来,马思纯在端午节播出的最新一期的《奇葩说》担任女神嘉宾,这一期的题目是:“剩男剩女找对象到底该不该差不多得了?”

因为是婚恋问题的辩论,所以马思纯作为嘉宾,也在节目当中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

首先她强调了一下由于自己出身传统家庭,从小大到的观念就是 婚姻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

其实这不是马思纯第一次提到对婚姻的急切的渴望,早在她获得金马影后的颁奖典礼上,她就借由获奖感言的机会发表过一次自己的婚姻观。

她说因为家里一直很着急希望自己能早点结婚,但是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把金马奖带回家,就算是对妈妈的一个安慰了。

在奇葩说里,她也对这段话进行了一个解释。

紧接着她又表示不管是她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是父母,过日子其实都是凑合着过。

虽然说过日子都是凑合着过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经过何炅的解释之后“婚姻往往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也算是可以理解。

其实一直到这段都还是蛮正常的,但是马思纯接下来说的话,却让各位看官大跌眼镜。

她突然开始强调起 女人应该包容男性、学会忍让。

如果说马思纯认为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姑且可以说是个人选择或者受家庭影响比较重视婚姻。

但是这段“容忍论”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了,难道一个男人家暴自己的妻子,女人也要用爱与时间去治愈他?等着他完成惊喜的蜕变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实比马思纯在《奇葩说》上的发言更奇葩的言论比比皆是,丁老师的女德班比马思纯更甚,甚至还教导女性被男人打要无所谓,忍着就好,反正打了这么多次,也不差多打一次。

但是当马思纯说出“容忍论”时,这种冲击就格外的强烈。

在大众的印象之中,马思纯应该是绝对的21世纪新女性,有钱、有颜、事业有成,在国外,这样拿过影后的年轻小姐姐大部分都像大表姐一样鼓励女孩们都成为和自己一样的独立女性的。

可马思纯收到的期许却好像并不是这样。

当她站在自己行业领域的巅峰金马奖的颁奖典礼现场时,她没有重点谈论自己的专业,而是聊起了自己还一直被逼婚的困境。

甚至开玩笑称金马奖是自己补偿给母亲的一个自己迟迟未结婚的慰藉品。

一个代表着华人女演员演技最高评价之一的金马奖,难道不比结婚的分量高得多吗?

马思纯就像中国现代社会绝大部分的女孩子们一样,她们都在最传统的家庭教育下长大,当父母发现她们是一个女孩时就教会她们“女孩最重要的就是结婚”、“女人就是要包容男人”的世界观。

哪怕她们走出家门、走入社会,成为自己行业的精英也无法摆脱这样的三观的束缚。

当她们在外打拼回到家里的时候,没人在乎她们是不是拿了金马影后也没人在乎她们是不是年薪百万,父母、亲戚、朋友们的关心永远都是“你是不是结婚了?”

其实这才是马思纯在《奇葩说》上说出的一些“三观不正”的话带给我们的巨大的触动。

所以真正的悲哀在于:

在马思纯的背后是无数中国当代女孩的牢笼,她们无力挣脱,或者说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深处牢笼。

马思纯在《七月与安生》里扮演七月,在故事的开始,七月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女孩,谈恋爱、买房、结婚,她几乎是在完全遵循着传统价值观对于一个女孩的期待在生活。

可是这样的生活为七月带来了什么呢?

因为听了父母的话选择留在家里的小镇,和男友两地分居最终导致感情破裂,因为太想要结婚,明知男友出轨还是选择容忍和接受,知道新婚前夜两人才关系彻底破裂最终走向崩溃。

而小镇人多嘴杂也无法容忍一个被退婚的新娘,她不能继续在小镇生活,只能选择流浪。

选择流浪之前,七月的妈妈对七月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以前总想你过的舒服一点,但其实女孩子不管走那条路都是辛苦。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要从小教她们循规蹈矩做个传统观念家庭下的乖乖女呢?

可怕的不是选择进入婚姻或者选择无条件的在两性关系中原谅男人。

可怕的是,很多女孩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她们被这个社会规定好了前进的路线。

她们被告知无从选择,只能选择结婚、选择忍让,选择辛苦的走完一生,却不知人生还有其他的选择的可能。

七月用生命的代价证明了“听妈妈的话”有时候才是人生悲剧的开始。

那其他女孩呢?

如果她们不能像马思纯那样被提供优渥的生活环境、合适的事业晋升机会以及被保护的很好的人生。

那么她们还有机会明白七月临死前才明白的道理吗?

或者说她们又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明白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思纯到底在《奇葩说》上说了什么让全网都在吐槽她?

她们被告知无从选择,只能选择结婚、选择忍让,选择辛苦的走完一生,却不知人生还有其他的选择的可能。

今年端午小长假各位明星大大们很给面子没人出轨也没人公布恋情,编辑部也乐得清闲都跑去 繁星戏剧村地推了。(端午回来会有《神奇女侠》的活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观影&周边派送丨《神奇女侠》:史上第一个独立女超英角色终于登上大荧幕啦!)

谁知道,等客(划掉)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网上有好多人在讨论马思纯“三观不正”。

顿时我心中就燃起了一股熊熊的八卦之火,火速关注了一下。

原来,马思纯在端午节播出的最新一期的《奇葩说》担任女神嘉宾,这一期的题目是:“剩男剩女找对象到底该不该差不多得了?”

因为是婚恋问题的辩论,所以马思纯作为嘉宾,也在节目当中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

首先她强调了一下由于自己出身传统家庭,从小大到的观念就是 婚姻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

其实这不是马思纯第一次提到对婚姻的急切的渴望,早在她获得金马影后的颁奖典礼上,她就借由获奖感言的机会发表过一次自己的婚姻观。

她说因为家里一直很着急希望自己能早点结婚,但是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把金马奖带回家,就算是对妈妈的一个安慰了。

在奇葩说里,她也对这段话进行了一个解释。

紧接着她又表示不管是她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是父母,过日子其实都是凑合着过。

虽然说过日子都是凑合着过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经过何炅的解释之后“婚姻往往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也算是可以理解。

其实一直到这段都还是蛮正常的,但是马思纯接下来说的话,却让各位看官大跌眼镜。

她突然开始强调起 女人应该包容男性、学会忍让。

如果说马思纯认为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姑且可以说是个人选择或者受家庭影响比较重视婚姻。

但是这段“容忍论”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了,难道一个男人家暴自己的妻子,女人也要用爱与时间去治愈他?等着他完成惊喜的蜕变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实比马思纯在《奇葩说》上的发言更奇葩的言论比比皆是,丁老师的女德班比马思纯更甚,甚至还教导女性被男人打要无所谓,忍着就好,反正打了这么多次,也不差多打一次。

但是当马思纯说出“容忍论”时,这种冲击就格外的强烈。

在大众的印象之中,马思纯应该是绝对的21世纪新女性,有钱、有颜、事业有成,在国外,这样拿过影后的年轻小姐姐大部分都像大表姐一样鼓励女孩们都成为和自己一样的独立女性的。

可马思纯收到的期许却好像并不是这样。

当她站在自己行业领域的巅峰金马奖的颁奖典礼现场时,她没有重点谈论自己的专业,而是聊起了自己还一直被逼婚的困境。

甚至开玩笑称金马奖是自己补偿给母亲的一个自己迟迟未结婚的慰藉品。

一个代表着华人女演员演技最高评价之一的金马奖,难道不比结婚的分量高得多吗?

马思纯就像中国现代社会绝大部分的女孩子们一样,她们都在最传统的家庭教育下长大,当父母发现她们是一个女孩时就教会她们“女孩最重要的就是结婚”、“女人就是要包容男人”的世界观。

哪怕她们走出家门、走入社会,成为自己行业的精英也无法摆脱这样的三观的束缚。

当她们在外打拼回到家里的时候,没人在乎她们是不是拿了金马影后也没人在乎她们是不是年薪百万,父母、亲戚、朋友们的关心永远都是“你是不是结婚了?”

其实这才是马思纯在《奇葩说》上说出的一些“三观不正”的话带给我们的巨大的触动。

所以真正的悲哀在于:

在马思纯的背后是无数中国当代女孩的牢笼,她们无力挣脱,或者说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深处牢笼。

马思纯在《七月与安生》里扮演七月,在故事的开始,七月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女孩,谈恋爱、买房、结婚,她几乎是在完全遵循着传统价值观对于一个女孩的期待在生活。

可是这样的生活为七月带来了什么呢?

因为听了父母的话选择留在家里的小镇,和男友两地分居最终导致感情破裂,因为太想要结婚,明知男友出轨还是选择容忍和接受,知道新婚前夜两人才关系彻底破裂最终走向崩溃。

而小镇人多嘴杂也无法容忍一个被退婚的新娘,她不能继续在小镇生活,只能选择流浪。

选择流浪之前,七月的妈妈对七月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以前总想你过的舒服一点,但其实女孩子不管走那条路都是辛苦。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要从小教她们循规蹈矩做个传统观念家庭下的乖乖女呢?

可怕的不是选择进入婚姻或者选择无条件的在两性关系中原谅男人。

可怕的是,很多女孩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她们被这个社会规定好了前进的路线。

她们被告知无从选择,只能选择结婚、选择忍让,选择辛苦的走完一生,却不知人生还有其他的选择的可能。

七月用生命的代价证明了“听妈妈的话”有时候才是人生悲剧的开始。

那其他女孩呢?

如果她们不能像马思纯那样被提供优渥的生活环境、合适的事业晋升机会以及被保护的很好的人生。

那么她们还有机会明白七月临死前才明白的道理吗?

或者说她们又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明白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