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宝乐
11月1日,富华国际会议中心内气氛庄重而热烈。潍坊市以最高规格的礼遇,将聚光灯再次投向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家。
这是第六个潍坊“企业家日”,2025潍坊市企业家大会在此隆重举行。优秀企业家代表再度居于会场“C位”,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聚一堂,畅谈发展,共绘蓝图。
这是一场年度的致敬与礼赞,更是一场城市与企业家双向奔赴、共谋未来的深度对话。
从2020年首创至今,潍坊“企业家日”已走过六年。从最初“尊商重商”的真诚礼遇,到如今“城市合伙人”的深度融合,潍坊正以政企同心的磅礴合力,在冲刺 “万亿之城” 的赛道上全速进击。
脊梁、火种与使者,一座城的价值锚定
在今年的 “企业家日” 上,潍坊用三个凝练而鲜活的比喻,为企业家群体勾勒出精准的时代画像。这既是对其过往贡献的高度评价,更是整座城市面向未来发展的价值共识。
企业家是发展的“脊梁”——他们挺起了潍坊经济增长的钢筋铁骨,成为支撑城市崛起的坚实支柱。
这份“脊梁”之誉,背后是沉甸甸的硬核实力:潍柴集团心无旁骛攻坚主业,跃升为世界级强企,其推出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3%的柴油机,连续四年刷新世界纪录;歌尔集团竞逐AI与VR新赛道,占据全球VR设备中高端市场80%份额,高居2025中国VR50强企业榜首;豪迈集团在轮胎模具、气门芯等多个细分领域稳坐全球头把交椅……
正是这些“产业脊梁”的有力支撑,推动全市475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营收双破1.2万亿元的壮举,让潍坊的制造业“家底”愈发厚实。
企业家是创新的“火种”——他们以矢志不渝的锐气,点燃产业变革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新和成蛋氨酸、维生素E成功打破国际垄断;蓝想科技的消雾节水冷却塔技术国内领先;潍坊移动以数字技术赋能万千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这簇“火种”已呈澎湃之势,全市拥有129种市场占有率全球或全国第一的主导产品,催生出145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5家国家级和17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让新动能持续奔涌,新活力不断迸发。
企业家是温暖的“使者”——他们超越商业边界,将崇德尚义、扶危济困的社会担当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从联盟扶老济困基金守护万家安宁,到海王银河医药的健康扶贫工程,再到潍柴雷沃的机收联盟爱心助农……这些润物无声的善举细流,汇聚成温暖社会的磅礴江海,共同为潍坊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描绘出一幅经济向上、民生向暖的幸福底色。
脊梁、火种、使者,三个比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清晰传递出潍坊对企业家群体的全新定位与至高礼赞。
在潍坊眼中,扎根于此的企业家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是城市精神风貌的塑造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亦是时代温暖的传递者,是一种精神、一股力量、一份温度。
在这片尊重企业、礼遇创新、呵护奋斗的热土上,企业家正与城市并肩,共同书写着迈向未来的崭新篇章。
从尊商重商到城市合伙人,重构政企新生态
自2020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设立“企业家日”起,潍坊便开启了一场关于政企角色再认知的理念变革。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大会的核心主线已从最初的“尊商重商”,逐步演进为“成就企业家的梦想就是成就潍坊的发展”,并在今年进一步升华为“城市合伙人”的共生关系。
正如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在2025企业家大会上所言:“潍坊市委、市政府有一个共识:潍坊好,潍坊企业才能好;潍坊企业好,潍坊会更好。希望广大企业家与潍坊这座城市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这番话,一语道破了新时代政企关系的本质,标志着政企关系从从过去的支持与被支持,真正升华为休戚与共、利益共享的发展命运共同体。
事实上,理念的变革不止于口号,更需要坚实的制度支撑。在这一点上,潍坊说到做到。
为护航企业发展,潍坊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连续6年迭代出台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营商环境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等次。
2023年,潍坊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正式实施《潍坊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填补了立法空白。
2024年,潍坊科学构建“9+3+N”现代产业体系,系统谋划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让民营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信心”“支撑”。
更为关键的是,潍坊要求各级部门践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准则,坚决做到“十要十不准”,在涉企检查中全面推行阳光监管、无感监管,深化“首次不罚、首次轻罚”的柔性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让服务更具精准度与效能感。
为凝聚企业家力量,潍坊在组织架构上持续创新。今年3月,潍坊市企业家联合会成立,整合了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7月21日,汇聚30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的潍坊企业家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并在慕尼黑、悉尼、约翰内斯堡等全球战略要地设立14个海外分会,标志着潍坊企业“走出去”从“抱团取暖”迈入了“体系作战”的全球化新阶段。
这些组织与早先成立的“企业走出去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一起,共同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域、链接全球、传承有序的企业家生态网络,为潍坊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组织动能。
例如,歌尔集团借助联盟资源,在欧美、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与销售中心,延揽全球VR领域顶尖人才;潍柴集团通过联盟对接,与德国凯傲、美国PSI等11家高科技企业深化合作,产品远销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城市为企业拓路,企业则以发展实绩为城市增势。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潍坊外贸进出口总值2764.4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山东省0.5个百分点、全国2.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85.6亿元,增长5.7%,开放型经济韧性十足。
政企同心,冲刺万亿之城
城市的真心,企业看在眼里,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业绩回报。这场政企之间的双向奔赴,结出了累累硕果,为潍坊经济提供了最硬核的支撑。
目前,潍坊全市民营市场主体已达146万户,贡献了全市六成的地区生产总值、七成的投资、八成的税收、九成的就业和99%的市场主体。这份贡献,清晰定义了民营经济在潍坊不可撼动的主力军地位。
在2025山东民营企业10强、100强和吸纳就业100强榜单中,潍坊分别占据3家、17家和14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这三个“全省第一”,恰好与“11月1日”这个日期形成巧妙呼应,折射着潍坊作为山东民企高地的坚实底气。
2025年前三季度,潍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190.3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更为耀眼的是,民间投资增长7.2%,占比高达83.9%,连续14个月保持全省第一。
民间投资占比之高、增速之稳,是市场信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晴雨表,潍坊的企业家们正用脚投票,将真金白银投在这片他们信任的热土上。
而当许多城市仍在竞相追逐资本和项目时,潍坊正悄然践行一种更具远见的发展逻辑——“投资于人”。这里的“人”,核心正是企业家群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潍坊的实践早已先行一步。从设立“企业家日”、高规格举办大会,到成立各类企业家组织、提供全链条精准服务,潍坊将有限的资源系统地投入到最能创造价值的企业家身上。
潍坊“投资于人”战略的根本,在于政府角色的彻底转变。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转变为悉心服务的“服务员”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事业合伙人”。
在10月29日第四届儒商大会的潍坊城市合伙人恳谈会上,市委主要领导向全球企业家发出成为潍坊“城市合伙人”的诚挚邀请,正是从传统招商引资向现代“城市合伙”演进的关键一步。
这套“投资于人”的组合拳,已催生出企业与城市共荣共生的良性循环。从2020年到2024年,潍坊的地区生产总值从5872.2亿元增长至8203.2亿元,增幅接近40%,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城市能级提升提供了持续动力。
目前,潍坊已成为继青岛、济南、烟台之后,山东省内最接近“万亿之城”目标的选手。按照当前增速,实现“十四五”提出的“GDP过万亿、进军国内二线城市、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30强”目标,指日可待。
眼下,第六个“企业家日”虽已落下帷幕,但潍坊与企业家的“双向奔赴”远未止步。当更多企业家选择扎根潍坊、创新潍坊、成就潍坊,这座以制造业立市、以农业化闻名的城市,必将乘着政企同心的东风,如期实现“万亿之城”的梦想。
潍坊,值得被世界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