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夏普手机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创.无界”的媒体沟通会,这是夏普回归中国市场后首次与众多科技媒体面对面,而这次,也是夏普第三次回归中国市场,这个曾经引领手机时尚风向的日系品牌,在中国却遭遇了两次退走。那么,之前的两进两出究竟是为何?这次的回归对于夏普和手机市场而言,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期视频,考拉就来跟大家聊聊夏普手机。
现如今,一提到夏普,相信更多首先想到的会是“电视”、“日本品牌”这样的关键词,然而在多年之前,它还曾是主流手机厂商,甚至现如今被诸多厂商热炒的全面屏、无边框都是它早都玩儿过的把戏,因为全球第一款全面屏手机便是出自于夏普。作为“液晶之父”,夏普制造的屏幕也是业界最好的产品之一,直到今天还有多手机厂商、电视厂商都在采用夏普生产的屏幕,包括苹果、小米、魅族这些国内外知名品牌。除此之外,夏普的产业还涉及办公设备、太阳能和工程等领域。在日本,夏普跟索尼、松下一样,都是大型综合性的电器公司,可谓实力雄厚。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夏普这个品牌,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的历史,那我们就先从它的过去开始说起。跟跟诺基亚、三星这些大厂一样,夏普并不是以电子产品起家。早年,夏普公司创始人早川德次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10岁便开始出去打工。当时日本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皮带开始盛行,19岁的早川德次用心琢磨出了一款“德尾锭”带扣皮带,生产后大受欢迎。
之后,又改良自动铅笔发明了“早川式自动铅笔”(Ever Sharp Pencil),也就是现在我们用过自动铅笔的雏形,同时也是夏普公司的名称来源。自动铅笔在投入生产后大获成功,一直到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使得早川德次将近20年的心血付之一炬,家破人亡的早川德次在文具公司做了半年多的技术主任。经历一次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决定再次创业,生产了日本第一台本土产的矿石收音机,大获成功,此时,早川德次正式开始使用“夏普”作为公司和品牌的名字。自此之后,夏普便开始走上了一条开挂的道路。陆续生产了日本第一台本土产的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第一款量产微波炉、全球第一台桌面电子计算器、全球第一款液晶计算器、全球第一款名片型的超薄计算器、全球第一款搭载摄像头的手机等等,创造过许多“第一”,可以说夏普是当时日本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日本的民族骄傲。
“我们要做让别人模仿的产品”是夏普创始人早川德次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夏普的核心精神和企业文化。对于早川德次所述的宗旨,有人做过这样的评价:"只要是早川发明或是改良的产品,每次掀起的浪潮,不但日本业内紧追不舍,就连国外的厂商也是满怀佩服和敬意之心全力追赶。若不是他永不休止的创造力,不断推动日本家电业向前迈进,今天的日本家电业恐怕还在停滞不前"。
1986年,夏普正式将液晶显示器定为核心业务,专门成立了液晶产品事业部。自此,夏普液晶屏正式走向世界。
在液晶面板发展的早期,夏普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液晶电视的普及。在电视从之前显像管的大块头变成现在液晶平板的时间段里,夏普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从黑白到彩色液晶,从4色技术到4K超清,再到8K电视,每一次都少不了夏普的身影,这也使得夏普在21世纪初期快速发展,一度成为液晶电视的领军企业。也正是因为如此,夏普被誉为“液晶之父”。
然而好景不长,虽然2001年到2007年这七年间,夏普靠液晶与太阳能这两大吸金利器赚得盆满钵满。可惜的是,跟诺基亚的情况一样,夏普被这种盛况与成绩蒙闭了双眼,未能体察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误以为自己的电视在世界各地都会热卖。长年只专注技术,并不了解市场行情和用户的夏普,较高的定价和伪需求的创新,让大洋彼岸中国国内、韩国等地的液晶屏幕厂商抓住机会,不断冲击着夏普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有率。
同时引以为傲的太阳能技术也遭到同样命运,各家厂商崛起,使得太阳能电池的制造门槛降低,夏普太阳能事业的优势也不如当年。
再加上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日元贬值。而在此时,夏普却不顾一切投入4300亿日元修建大阪市堺工厂,用来制造更高端的液晶屏幕,主攻60至80英寸的液晶电视,直到现在堺工厂也是全球唯一一座具备10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工厂。不过一经投产就遭到世界经济疲软的冲击,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销量远未达到夏普的预期,导致财务状况迅速恶化。
2011和2012两年内,夏普合计出现了9000亿日元的亏损。之后的几年内,基本上都面临上千亿日元的亏损。2015年9月,夏普以1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的价钱将总部大楼出售。2016年8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以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夏普2/3的股份,最终在三星、日本政府、富士康的三方抢夺中,这家百年日企从此归入中国人郭台铭麾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反观夏普的大起大落,总能看到诺基亚的影子。都是在辉煌之后,对行业趋势的错误判断而导致失去市场。而夏普的历史可以用成也液晶,败也液晶八个字来概括。从领先世界的液晶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到后来只专注于技术而不关心市场需求,这一点可以看出,夏普公司的早川精神一直被传承了下来,专心致力于发挥诚意和创意。其实,夏普就像今天的索尼一样,更专注工业上的创新与技术,而缺少人文思考和用户思维。但是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是被定义为错误的做法,奈何时代在改变,就像诺基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时,CEO奥利拉说的那样:“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夏普的手机业务是在1994年发起来的,而夏普手机在中国市场也是有过前后两进两出的坎坷经历。
由于起步较晚,夏普手机初期的业绩并不理想,直到1999年采用了夏普引以为傲的液晶技术手机J-SH02问世,自此夏普手机业务开始走上正轨,全球首款配备摄像头的手机、全球首款使用TFT屏幕的手机、全球首款具备光学变焦技术的手机等等,在手机上的不断创新也是夏普手机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夏普手机最开始进入中国是在2003年,当时中国手机市场正打得热火朝天,电信小灵通的进入、联通CDMA 1X的商用、移动运营商的资费大战,上有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国际品牌,下有康佳、CECT、波导、多普达等暴露年龄的国内品牌,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入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并且在手机上也没有做到适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随后便在2005年与京瓷、松下等日系手机一起退出中国市场。
直到2008年,夏普再次回归大陆市场。除了嫁接出来的索尼爱立信外,夏普是中国手机市场中唯一的日本品牌。回归之后推出的SH9010C手机,凭借着时尚出众的日系外观设计、双转轴和全球最精致显示屏,上市之后便迎来众多用户关注。随后,夏普手机在中国市场受到极大的欢迎,但是将近4000元的价格也让很多人望尘莫及。
之后就是智能手机时代,三星、苹果、HTC等品牌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传统功能机型失去市场,慢慢地被边缘化。期间夏普也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手机如记忆屏手机、太阳能手机、全球首款裸眼3D手机等等,但终究比不过在智能手机领域优势明显的苹果、三星等品牌。2013 年,夏普再次选择退出中国,之后夏普手机在日本本土同样是一蹶不振。
直到2017年5月24日,被收购的夏普宣布夏普手机再度回归中国市场,将在夏季带来采用全新技术的全面屏手机,并透露年底会上市一款翻盖式的全面屏手机。
同时在渠道方面,与京东签了三年期的线上独家销售协议,跟中国移动和渠道分销商迪信通也达成了合作。看来夏普手机是各方面都已经准备充足,铁定要在中国市场有番作为。
但是国内市场的手机竞争压力和环境,可比2003年的时候更加残酷无情。在这个市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三星被挤出前五,大可乐、IUNI、ZUK等小众品牌纷纷倒下,联想、中兴、酷派等老牌厂商也走向没落,360手机、锤子手机、乐视手机一直在亏损中挣扎。定位中高端的夏普直接面对的是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v等厂商,国外厂商雄厚的财力和强大的实力是夏普比不了的,国内厂商各家也都具备自己的优势,本地化的系统、优质的拍照性能、超高性价比的千元机、强悍的性能。手机行业基本上处于无缝插针的状态,甚至连夏普的强项全面屏手机都被小米抢了风头。不管在品牌认知度,还是市场机会上,留给夏普手机的位置并不多,毫无疑问每一步都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可以说现在还看不到快速抢占排位的可能。
不过此时的夏普已经不是日本民族骄傲的那个夏普了,重新换血的它有多少能力,富士康的推动能起多大的作用,最终能不能达到2008年回归中国的高度,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当然,夏普的幕后推手鸿海富士康可能另有所图。夏普并入鸿海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购总部大楼。紧接着,夏普获得苹果接洽,随后,曾经不看好OLED的夏普就宣布对OLED显示屏业务投资5.7亿美元,这是夏普被鸿海富士康收购之后进行的首轮重要投资。
我们都知道鸿海富士康是苹果公司全球最大的代工厂,苹果产品的热卖也成就了鸿海的辉煌,但随着苹果公司订单的逐年减少,鸿海的营收也不断下滑。此时的鸿海既要保住iPhone订单又要摆脱苹果的影响,就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问题,代工能否作为未来的主要业务。
在这之后,鸿海富士康做出了一系列业务整合、公司合并的动作。收购夏普,开始上游资源的布局,来对抗三星在消费电子市场的压力,同时增加与苹果公司交易的话语权。收购台湾电信股份,并与Intel合作开发5G技术,迎接下一个移动通信5G时代的到来。收购诺基亚功能机业务也很有可能是为了诺基亚手中关于5G的专利,要知道诺基亚每年的专利收入就达到了5亿欧元。
投资“LoRa应用联盟”创始成员-Actility公司,发展物联网技术;投资百亿元筹建武汉研发中心,主要做智能研发和智能制造业务;斥资20亿收购深圳市富连网物联网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从事智能家居产品和电子设备等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同时提出收购东芝半导体、白宫会见特朗普讨论在美的投资计划和工厂等等一系列的动作,充分表明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最终看中的是下一个时代转折点:5G和物联网。
5G技术和物联网产业要是被鸿海拿到手,诺基亚和夏普手机的销量根本就是细枝末节。由此可见,夏普手机可能只是鸿海富士康的下一盘大棋中的一颗棋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