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太行山下好风光!鹿泉全域旅游打开京津冀休闲新方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太行山下好风光!鹿泉全域旅游打开京津冀休闲新方式

鹿泉,这片傍身于山水之间的城区,正以其独特的山水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业态和蓬勃的现代活力,向世人展现其“一‘鹿’走来,‘泉’是风景”的迷人风采。

文|田蕾蕾

在石家庄西部,一片呈月牙形环绕的土地,西倚太行山,北邻滹沱河,自古就是“晋冀陕三省通衢”的商贾要道。这里就是鹿泉,唯一拥有真山真水的石家庄城区,素有“省会西花园”的美誉。鹿泉的名字源自汉代大将军韩信“射鹿得泉”的传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4000多年。昔日的“获鹿旱码头”,如今正以“全域旅游”的崭新姿态,迎接着八方游客。

山水自然勾勒人文交融新图景

抱犊寨无疑是鹿泉的标志性名片。这座坐落于太行群山间的奇寨,四周悬崖峭壁,整体形似卧佛,尽显静谧祥和。山顶600多亩平坦良田堪称奇迹,深66米的洼地草木繁盛、鸟虫和鸣,山花烂漫时节宛如世外桃源。这里不仅是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更有百姓抱犊上山避战乱的历史印记,千年来以“天堂幻觉、人间福地、兵家战场、世外桃源”的独特气质,被誉为“天下奇寨”。

与抱犊寨的雄奇不同,西部长青森林康养城是自然与康养的完美结合,1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85%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天然氧吧,更是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德明古镇融合金元明清建筑精华,元曲文化的韵味在青砖黛瓦间流淌;柳仙谷植被茂密,山泉亭庙错落有致,漫步其间可尽享山林静谧;温泉谷的56个露天特色泡池,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是舒缓身心的绝佳选择;冰雪小镇的室内外滑雪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体验滑雪的乐趣。

正在营运的“小三亚”景区更是令人惊喜,18万平方米玻璃穹顶下,百余种亚热带植物与人工沙滩、溪水相映成趣,智能系统控温15-28℃、恒湿60%以上,未来将成为京津冀顶尖的亚热带风情综合体,让游客不出北方便能感受南国韵味。

龙泉古镇则是一座“活态”的古建筑博物馆,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的古镇,耗时3年收集各地明清老房子的建筑构件,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这里不仅有古建筑、民俗等主题博物馆,更有科技潮玩项目与实景演出交相辉映。而以当地历史为背景的《获鹿记》,则通过生动演绎还原地域文化,带来深度文化体验。

除了这些核心景区,鹿泉的山水间还藏着无数惊喜。海拔812米的封龙山,树木葱郁、泉水清爽,怪石奇峰与歇马殿、白草寺等景点相映成趣,是亲近自然、感受历史的绝佳去处;龙泉湖突出自然野趣,徒步、露营、垂钓、游船等多种休闲方式,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尽享休闲乐趣;西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极高,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西景区的自然风光与东景区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深谷中的冷泉水质优良,清凉甘冽;石家庄植物园内40余个景点及15个植物专类园,一年四季草木葱茏、鲜花烂漫,是感受植物多样性的科普乐园。

全长100华里的山前大道,将沿途封龙山、龙泉湖湿地公园、西部长青、动物园、抱犊寨等20多个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一幅山清水秀的“百里画卷”。

活力非遗感受文化传承魅力

鹿泉的非遗项目源远流长,承载着当地的民俗风情与文化基因。起源于清朝初期的梁庄武秧歌,由水浒故事《大名府》演变而成,梁山好汉扮成民间艺人混入大名府的社火表演,既惊险又热闹,传承至今仍在节庆活动中展现风采。北白砂舞龙、城东桥村飞叉、通天河花会等民俗表演,在锣鼓喧天中展现着民间艺术的粗犷与热情。起源于石井乡的将军令,集鼓乐、吹打、武术、跑马于一身,传承八百余年,气势恢宏,尽显燕赵遗风。而玄岳三丰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重要支脉,历经三百七十余年传承不衰,在公园广场间传递着养生修心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获鹿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距今已有630多年历史,声腔源自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是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声腔剧种,其独特的唱腔与表演风格,是研究北方戏曲演变的活化石。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样体现在“书香鹿泉”的建设上,鹿泉区图书馆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不仅是文献收藏中心,更通过总分馆制和多个城市书房(如龙泉书院、铜冶城市书房、人才公寓城市书房等)的布局,将阅读服务延伸到社区、公园、人才公寓和健身中心。尤其是坐落于龙泉湖湿地公园温室内的龙泉书院,绿植环绕,环境优雅,被誉为石家庄最大的“花园式图书馆”,成为市民静心阅读、文化交流的新晋打卡地。

舌尖上的鹿泉记忆

旅游的深度体验,离不开美食的滋养。鹿泉的特色美食,是地域文化的味觉表达,每一道菜品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民俗,让游客在舌尖上感受鹿泉的烟火人间。

据说,李村镇胡庄一带的羊杂汤远近闻名,汤色浓郁、肉质鲜嫩,是暖胃驱寒的保健佳肴,寒冬时节一碗下肚,浑身暖意融融。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饹饾,是杂粮细做的典范。清代获鹿旱码头鼎盛时期,山西厨师带来的“米芯”做法在当地演变发展,半寸左右的长度,煮在锅里像密集成群的蝌蚪,吃起来柔软光滑又劲道,是杂粮美食的绝佳诠释。

卷煎假肉是鹿泉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菜品之一,由糖卷煎、菜卷煎、溜溜渣丸子和假肉四道菜组成,分甜、咸两种口味,以面为主要原料却能做出荤素交织的独特口感,体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智慧。

炸花花是鹿泉北部乡镇的春节特色小吃,过去以玉米面和山药为原料,如今部分家庭换成粘面增加适口性,金黄酥脆的口感承载着过年的喜庆氛围。锅贴饼子是老鹿泉人的家常干粮,铁锅蒸烤让饼子双面受热,贴着锅壁的一面形成脆香的饹馇,香酥可口又营养健康。而烧饼捉肉俗称“老虎大张嘴”,将获鹿熏肉、猪头肉等与缸炉烧饼结合,肉香与饼香交融,是鹿泉人最喜爱的美食之一。

这些特色美食散布在鹿泉的景区街巷、乡镇村落,无论是土门关驿道小镇的民俗美食街,还是岸下石窑小镇的山野中餐厅,都能品尝到地道的鹿泉味道。在游览山水古迹之余,找到一家特色餐馆,点上几样当地小吃,便能在烟火气息中读懂鹿泉的生活百态。

面向未来,鹿泉正精心描绘更宏大的文旅发展蓝图。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大抱犊寨区域和九里山区域规划,将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曾经的工业印记将焕发新生,矿山遗址公园将带领游客触摸工业历史,同时引入山地赛道、攀岩等户外挑战项目;工矿主题民宿、养生疗愈馆等新业态,将共同构筑一场集生态观光、运动休闲、健康康养、人文体验于一体的旅居盛宴。

鹿泉,这片傍身于山水之间的城区,正以其独特的山水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业态和蓬勃的现代活力,向世人展现其“一‘鹿’走来,‘泉’是风景”的迷人风采。它既是回望千年沧桑的文化高地,也是拥抱自然生态的山水画廊,更是体验时尚休闲、品尝美食味道的娱乐之城。邂逅鹿泉,便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自然相拥、与文化共鸣、与快乐同行的完美旅程。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太行山下好风光!鹿泉全域旅游打开京津冀休闲新方式

鹿泉,这片傍身于山水之间的城区,正以其独特的山水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业态和蓬勃的现代活力,向世人展现其“一‘鹿’走来,‘泉’是风景”的迷人风采。

文|田蕾蕾

在石家庄西部,一片呈月牙形环绕的土地,西倚太行山,北邻滹沱河,自古就是“晋冀陕三省通衢”的商贾要道。这里就是鹿泉,唯一拥有真山真水的石家庄城区,素有“省会西花园”的美誉。鹿泉的名字源自汉代大将军韩信“射鹿得泉”的传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4000多年。昔日的“获鹿旱码头”,如今正以“全域旅游”的崭新姿态,迎接着八方游客。

山水自然勾勒人文交融新图景

抱犊寨无疑是鹿泉的标志性名片。这座坐落于太行群山间的奇寨,四周悬崖峭壁,整体形似卧佛,尽显静谧祥和。山顶600多亩平坦良田堪称奇迹,深66米的洼地草木繁盛、鸟虫和鸣,山花烂漫时节宛如世外桃源。这里不仅是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更有百姓抱犊上山避战乱的历史印记,千年来以“天堂幻觉、人间福地、兵家战场、世外桃源”的独特气质,被誉为“天下奇寨”。

与抱犊寨的雄奇不同,西部长青森林康养城是自然与康养的完美结合,1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85%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天然氧吧,更是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德明古镇融合金元明清建筑精华,元曲文化的韵味在青砖黛瓦间流淌;柳仙谷植被茂密,山泉亭庙错落有致,漫步其间可尽享山林静谧;温泉谷的56个露天特色泡池,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是舒缓身心的绝佳选择;冰雪小镇的室内外滑雪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体验滑雪的乐趣。

正在营运的“小三亚”景区更是令人惊喜,18万平方米玻璃穹顶下,百余种亚热带植物与人工沙滩、溪水相映成趣,智能系统控温15-28℃、恒湿60%以上,未来将成为京津冀顶尖的亚热带风情综合体,让游客不出北方便能感受南国韵味。

龙泉古镇则是一座“活态”的古建筑博物馆,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的古镇,耗时3年收集各地明清老房子的建筑构件,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这里不仅有古建筑、民俗等主题博物馆,更有科技潮玩项目与实景演出交相辉映。而以当地历史为背景的《获鹿记》,则通过生动演绎还原地域文化,带来深度文化体验。

除了这些核心景区,鹿泉的山水间还藏着无数惊喜。海拔812米的封龙山,树木葱郁、泉水清爽,怪石奇峰与歇马殿、白草寺等景点相映成趣,是亲近自然、感受历史的绝佳去处;龙泉湖突出自然野趣,徒步、露营、垂钓、游船等多种休闲方式,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尽享休闲乐趣;西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极高,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西景区的自然风光与东景区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深谷中的冷泉水质优良,清凉甘冽;石家庄植物园内40余个景点及15个植物专类园,一年四季草木葱茏、鲜花烂漫,是感受植物多样性的科普乐园。

全长100华里的山前大道,将沿途封龙山、龙泉湖湿地公园、西部长青、动物园、抱犊寨等20多个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一幅山清水秀的“百里画卷”。

活力非遗感受文化传承魅力

鹿泉的非遗项目源远流长,承载着当地的民俗风情与文化基因。起源于清朝初期的梁庄武秧歌,由水浒故事《大名府》演变而成,梁山好汉扮成民间艺人混入大名府的社火表演,既惊险又热闹,传承至今仍在节庆活动中展现风采。北白砂舞龙、城东桥村飞叉、通天河花会等民俗表演,在锣鼓喧天中展现着民间艺术的粗犷与热情。起源于石井乡的将军令,集鼓乐、吹打、武术、跑马于一身,传承八百余年,气势恢宏,尽显燕赵遗风。而玄岳三丰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重要支脉,历经三百七十余年传承不衰,在公园广场间传递着养生修心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获鹿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距今已有630多年历史,声腔源自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是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声腔剧种,其独特的唱腔与表演风格,是研究北方戏曲演变的活化石。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样体现在“书香鹿泉”的建设上,鹿泉区图书馆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不仅是文献收藏中心,更通过总分馆制和多个城市书房(如龙泉书院、铜冶城市书房、人才公寓城市书房等)的布局,将阅读服务延伸到社区、公园、人才公寓和健身中心。尤其是坐落于龙泉湖湿地公园温室内的龙泉书院,绿植环绕,环境优雅,被誉为石家庄最大的“花园式图书馆”,成为市民静心阅读、文化交流的新晋打卡地。

舌尖上的鹿泉记忆

旅游的深度体验,离不开美食的滋养。鹿泉的特色美食,是地域文化的味觉表达,每一道菜品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民俗,让游客在舌尖上感受鹿泉的烟火人间。

据说,李村镇胡庄一带的羊杂汤远近闻名,汤色浓郁、肉质鲜嫩,是暖胃驱寒的保健佳肴,寒冬时节一碗下肚,浑身暖意融融。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饹饾,是杂粮细做的典范。清代获鹿旱码头鼎盛时期,山西厨师带来的“米芯”做法在当地演变发展,半寸左右的长度,煮在锅里像密集成群的蝌蚪,吃起来柔软光滑又劲道,是杂粮美食的绝佳诠释。

卷煎假肉是鹿泉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菜品之一,由糖卷煎、菜卷煎、溜溜渣丸子和假肉四道菜组成,分甜、咸两种口味,以面为主要原料却能做出荤素交织的独特口感,体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智慧。

炸花花是鹿泉北部乡镇的春节特色小吃,过去以玉米面和山药为原料,如今部分家庭换成粘面增加适口性,金黄酥脆的口感承载着过年的喜庆氛围。锅贴饼子是老鹿泉人的家常干粮,铁锅蒸烤让饼子双面受热,贴着锅壁的一面形成脆香的饹馇,香酥可口又营养健康。而烧饼捉肉俗称“老虎大张嘴”,将获鹿熏肉、猪头肉等与缸炉烧饼结合,肉香与饼香交融,是鹿泉人最喜爱的美食之一。

这些特色美食散布在鹿泉的景区街巷、乡镇村落,无论是土门关驿道小镇的民俗美食街,还是岸下石窑小镇的山野中餐厅,都能品尝到地道的鹿泉味道。在游览山水古迹之余,找到一家特色餐馆,点上几样当地小吃,便能在烟火气息中读懂鹿泉的生活百态。

面向未来,鹿泉正精心描绘更宏大的文旅发展蓝图。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大抱犊寨区域和九里山区域规划,将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曾经的工业印记将焕发新生,矿山遗址公园将带领游客触摸工业历史,同时引入山地赛道、攀岩等户外挑战项目;工矿主题民宿、养生疗愈馆等新业态,将共同构筑一场集生态观光、运动休闲、健康康养、人文体验于一体的旅居盛宴。

鹿泉,这片傍身于山水之间的城区,正以其独特的山水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业态和蓬勃的现代活力,向世人展现其“一‘鹿’走来,‘泉’是风景”的迷人风采。它既是回望千年沧桑的文化高地,也是拥抱自然生态的山水画廊,更是体验时尚休闲、品尝美食味道的娱乐之城。邂逅鹿泉,便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自然相拥、与文化共鸣、与快乐同行的完美旅程。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