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范小青:韩国电影圈给了很多怀才不遇的女性表达机会|专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范小青:韩国电影圈给了很多怀才不遇的女性表达机会|专访

“之前韩国电影产业过于看重商业回报和导演履历,对女性从业者不够信任。”

界面新闻记者 | 李欣媛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我想用‘崩溃’来形容当下的韩国电影行业,目前业内制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韩媒报道,在上个月的一个电影论坛上,曾执导《首尔之春》的导演金成洙发出了如此感慨。

相较于2019年韩影巅峰期的意气风发,如今的韩影正折射出截然不同的样貌。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FIC数据显示,2019年韩国电影总票房达1.91万亿韩元,然而受疫情影响,韩国电影总票房断崖下跌,五年过去了,行业逐渐复苏,但是仍距巅峰期存在一定距离,2024年总票房达1.19万亿韩元,比疫情前水平低38%。而今年即将收官,仍未有观影人数突破1000万的爆款电影现世,与此同时,业内人士纷纷通过韩媒透露投资收窄,使得外界对于韩影前景预期变得愈加晦暗。

截止目前,韩国2025票房前十(图源:KOFIC)

几年时间里韩影从巅峰滑落至此,也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关注,许多人认为盛极一时的韩国电影开始走向衰落。然而对此论调,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小青持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她看来,有些表述和论断比较“危言耸听”,电影危机并非仅发生在韩国,当下正面临着全球性的产业变革,而韩国影视行业因其鲜明的产业属性,经受着更猛烈的冲击。

回顾韩影的发展会发现,韩影自诞生起就经历了诸多起伏,但每一次的波折都促使其产业极速跃进,不仅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还挣脱了好莱坞吞噬危机。范小青在著作《韩国电影100年》中形容韩国电影:“历史不长,但异常复杂,具有鲜明的历史个性与体制独创性。”

《韩国电影100年》
范小青 著
上海三联书店·后浪 2024-3

基于“开放性与革命性”双重特质,韩国电影几次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在范小青看来,如今韩国电影在新一轮的危机中,已经寻觅到了新的出口。

如果按照传统标准,韩影式微不置可否,然而,站在宏观层面来看,韩影正幻化成了另一种形态嵌入世界文化的中心,成为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基因。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K-POP:猎魔女团》,这部讲述K-Pop的流媒体电影,不仅打破Netflix线上历史观看次数纪录,之后流媒体上线两个月后,登陆院线上映,拿下北美首周末票房冠军,成为Netflix票房最高的电影,同时间接助推韩国本土旅游、饮食等其他行业的火热。

电影《K-POP:猎魔女团》(图源:豆瓣)

范小青告诉界面文化,如今韩国文化产业的融合性变得更强,它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合力,实现韩流的全球性传播。自韩国电影搭上Netflix这艘“世界巨轮”之后,韩国文化产业的全球性战略变得愈发明显。韩国娱乐巨头CJ ENM 就曾对媒体表示,今年将是其“全球扩张的一年”,这也解释了CJ ENM今年的策略变化,比如发起“亚洲内容计划”,陆续跟华纳兄弟、Disney + Japan等建立合作关系。

世界舞台上的辗转腾挪,也在侧面印证韩国电影的另一种生命力。诚如范小青在《韩国电影100年》中所言,“经历了一百年上下求索的韩国电影,在五方杂处、柳暗花明的历史进程中,终于画龙点睛地添加上了‘左右逢源’的历史特征。”

电影学者范小青(受访者供图)

01 韩影面临的是全球产业性问题

界面文化:2019韩影进入巅峰期,而疫情后韩国电影产业并没有回调到之前的水平,不少韩媒也报道称韩影现状不佳,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范小青:2019年以后,韩国电影圈疫情前相比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不是韩国独有的情况,而是全球电影产业大环境的整体性改变。电影原本兼具产业性、艺术性和隐秘的宣传性,过去二三十年,尤其是冷战后的全球化时代,好莱坞电影的产业性特质凸显,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娱乐的需求让电影产业性更加显性。但疫情改变了很多,所有内容都集中在了荧屏之上,使得电影逐渐远离产业性,回归艺术性更多一些。

其实,韩国影视业并没有衰退。2016年之后,随着Netflix进入亚洲,韩流内容从亚洲流行文化变成了世界共享的流行文化,其中K-POP成就显著,比如,韩国女团组合Blackpink的Youtube粉丝近1亿,最新的回归曲的点击量达到了2亿多可以看出韩流内容本身的受众基础非常扎实,所以并不能说韩国影视行业落潮,而是它找到了更大的市场。

界面文化:不少观点指出Netflix作为流媒体巨头,虹吸了韩国的顶尖创作者,比如,最近李沧东导演的《可能的爱情》由Netflix投资,这是继奉俊昊、朴赞郁等顶级导演之后,又一位重量级导演与流媒体合作,那么韩国业内创作者对Netflix的态度是怎样的?

范小青:2016年之前,很多韩国文化生意人期待与中国合作。而2015年Netflix进入韩国时,三大电视台并未理睬,之后Netflix投资了奉俊昊的《玉子》,该片进入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引发热议,后来Netflix投资了《罗马》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Netflix拿出的成绩吸引到了不少创作者。在《玉子》宣传期的时候,奉俊昊表示Netflix区别于好莱坞大制片厂,他们只投资不干涉创作,奉俊昊本身在韩国业内比较有信服力,他的表态让很多影视创作者放下了戒心,所以,虽然《玉子》并没有赚钱,但是它帮助Netflix赚到了所有韩国创作者的信任。

可以说,在失去了中国这个重要市场之后,Netflix成为了韩国影视新的选择,而韩国电影人的创造力很强,借助Netflix通过剧集实现了变现,可操作的题材也更加丰富,且韩国影视剧多是编导合一,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问题意识和独特艺术。电影导演带着电影制作团队投身剧集,在高清大屏的呈现下,剧集的美术摄影、场面调度等电影级制作都能被观众看到。

电影《玉子》(图源:豆瓣)

02 进化中的韩国影视业

界面文化:随着全球化和Netflix的推动,韩国内容产业正经历着什么?

范小青:融合是显而易见的。以前看电影、看电视、听演唱会都有固定场景,现在一块大屏就能解决很多需求,比如酒店的大屏可以点播电影、点外卖、玩游戏,满足年轻人放松娱乐、私密空间和精神回应的需求。这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情况类似,当时蓝领观众转向电视,年轻人成为电影院主流,电影内容也随之变化。所以说,这不是危机,“危机”一词本身就包含危险和机会,韩国电影生来就有五方杂处、左右逢源的特质,只是现在韩国电影正处于产业转化期,很多大资本、大导演暂时离开产业属性收缩的电影创作,转向剧集领域很多大电影导演转向流媒体平台,他们所能接触的观众反而更多了,比如《王国》《鱿鱼游戏》的导演都是电影出身

界面文化:现在的韩流内容的融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电影、剧集、综艺等艺术形式的边界变得模糊,电影会消失吗

范小青:K-POP电影、游戏、动漫等文化品类都实现了一定的融合,尤其是电影和剧集。

现在不再是福尔摩斯的“马车时代”,一件事100分钟可以说清楚,我们的生活被拆解的极其细碎,如果把这些千丝万缕的碎片理清楚,可能真的不止需要两个小时,所以现在的电影越来越长,剧集越来越短,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那么这就给有着鲜明艺术特色的电影人很大的创作空间。电影并不会消失,其艺术性会变得越来越强

韩国电影演员宋康昊、崔岷植纷纷出演流媒体剧集(图源:豆瓣)

界面文化:现如今韩国电影产业在经历转型期,之前存在的哪些产业性问题可以在这个阶段有解决的可能

范小青:第五代韩国电影导演成长于90年代,对“娱乐至死”的氛围更熟悉,前辈导演的作品风格和受众与现在不同,且投资人变成了看重报表的大厂,导致第五代导演,也就是江南一代的导演们,他们的作品曾过于暗黑暴力、戾气较重。如果没有疫情和Netflix带来的行业变革,观众可能会审美疲劳,那韩国电影可能真的“玩完了”。

界面文化:韩国电影的创作力量有什么新动向?

范小青:现在的剧集变得更短、更精致,质量大幅提升,而且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尤其女性在电影圈的空间变大了,电影圈给了很多怀才不遇的女性表达机会。之前韩国电影产业过于看重商业回报和导演履历,对女性导演、女性摄影师等女性从业者都不够信任。现在电影产业不再是单纯的逐利工具,使得一些小众题材有了充分的呈现机会,作品风格也变得更清新。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以前韩国电影票房前五的电影海报多是男性主导的暗黑系,现在有很多女性为主角或男女平分秋色的海报。女性不再只是扮演男性角色的家属,还会以女刑警等主角的姿态出现不管是讨好市场、适应趋势还是政治正确,这都是很好的变化。

2025年部分韩国电影海报(图源:豆瓣)

03 韩流的“现代启示录”

界面文化:韩国电影产业上游的投资有什么变化?影院模式有没有调整

范小青:目前投资方面,CJ集团仍有参与,他们肯定不会放弃投资电影,只是变得越来越谨慎。韩国电影投资组合中,政府资金往往占比较大,现在政府资金更为主流主控影院方面,韩国确实之前有一批影院倒闭,但韩国政府会给国民发电影票补贴,电影票价格比两年前降低。同时,影院的策展特性越来越明显,像CGV、Megabox、乐天等影院都有自己的策展特色,更偏向艺术性质,类似小型电影节或艺术画廊

界面文化:韩国政府一直对韩国文化行业给予一定的扶持,那么在当下这种危机环境中,他们给予了电影产业哪些具体的政策支持?

范小青:韩国去年颁发了新的相关韩流产业振兴法,今年开始正式实施,相关行业都会获得国家振兴支持。当下韩国文化策略是“文化即经济”,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经济。故事可以包含一切,通过影视综艺等文化载体,间接带动饮食、美容、旅游等其它产业的经济收益扩大。

对于电影来说,除了上面的补助之外,韩国电影在影院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了,窗口期从去年1-3个月扩张到6个月,也就是电影线后6个月才能在线上观看,保障了影院的放映时间。

界面文化:有观点将韩国电影类比当年的香港电影,认为它是小语种电影,你怎么看?

范小青:我不认可韩国电影是“小语种电影”的说法。Netflix的点击率统计分为英语圈和非英语圈,现在韩国语内容已成为Netflix平台上非英语圈第一语言,此前一直是西班牙语。外媒调查显示,欧美及非东亚地区最想了解的文化和想学习的语言,第一是韩国语,这说明韩国文化的世界化发展是迅猛的。

而关于是否界定为“小语种”关键是否被看见、被关注,韩国电影作为文化上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品,其生存状态受到关注,但是它并不属于无人问津的小语种电影。

某种程度上,韩国电影和香港电影没有太多可比性,无论是创作者特色还是创作环境来说。比如,韩国导演大多是精英知识分子,只是选择了娱乐业,而香港导演多是在娱乐业摸爬滚打凭借天赋成名

不少韩国导演深受《英雄本色》《天若有情》等港片影响(图源:豆瓣)

界面文化:如今的韩国电影所经受的一切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有什么参考或启发?

范小青:国内电影可能也处于类似的转型阶段。蔡尚君导演的《日掛中天》、舒淇导演的《女孩》、周璟豪导演的《花少女杀人事件》这类中小成本电影还是有受众的,但现在看电影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太高,即使是学电影、拍电影的学生也很少去电影院。如果能再校园里推出大学院线让大学生凭学生证低价观影,或者在社区、酒店附近设置影院,可能会吸引更多观众,一定程度上带动电影市场。每一个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之前的电影院更多是基于商场,那么现在可以离大家更近一些,电影院不属于一个特定地方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范小青:韩国电影圈给了很多怀才不遇的女性表达机会|专访

“之前韩国电影产业过于看重商业回报和导演履历,对女性从业者不够信任。”

界面新闻记者 | 李欣媛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我想用‘崩溃’来形容当下的韩国电影行业,目前业内制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韩媒报道,在上个月的一个电影论坛上,曾执导《首尔之春》的导演金成洙发出了如此感慨。

相较于2019年韩影巅峰期的意气风发,如今的韩影正折射出截然不同的样貌。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FIC数据显示,2019年韩国电影总票房达1.91万亿韩元,然而受疫情影响,韩国电影总票房断崖下跌,五年过去了,行业逐渐复苏,但是仍距巅峰期存在一定距离,2024年总票房达1.19万亿韩元,比疫情前水平低38%。而今年即将收官,仍未有观影人数突破1000万的爆款电影现世,与此同时,业内人士纷纷通过韩媒透露投资收窄,使得外界对于韩影前景预期变得愈加晦暗。

截止目前,韩国2025票房前十(图源:KOFIC)

几年时间里韩影从巅峰滑落至此,也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关注,许多人认为盛极一时的韩国电影开始走向衰落。然而对此论调,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小青持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她看来,有些表述和论断比较“危言耸听”,电影危机并非仅发生在韩国,当下正面临着全球性的产业变革,而韩国影视行业因其鲜明的产业属性,经受着更猛烈的冲击。

回顾韩影的发展会发现,韩影自诞生起就经历了诸多起伏,但每一次的波折都促使其产业极速跃进,不仅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还挣脱了好莱坞吞噬危机。范小青在著作《韩国电影100年》中形容韩国电影:“历史不长,但异常复杂,具有鲜明的历史个性与体制独创性。”

《韩国电影100年》
范小青 著
上海三联书店·后浪 2024-3

基于“开放性与革命性”双重特质,韩国电影几次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在范小青看来,如今韩国电影在新一轮的危机中,已经寻觅到了新的出口。

如果按照传统标准,韩影式微不置可否,然而,站在宏观层面来看,韩影正幻化成了另一种形态嵌入世界文化的中心,成为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基因。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K-POP:猎魔女团》,这部讲述K-Pop的流媒体电影,不仅打破Netflix线上历史观看次数纪录,之后流媒体上线两个月后,登陆院线上映,拿下北美首周末票房冠军,成为Netflix票房最高的电影,同时间接助推韩国本土旅游、饮食等其他行业的火热。

电影《K-POP:猎魔女团》(图源:豆瓣)

范小青告诉界面文化,如今韩国文化产业的融合性变得更强,它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合力,实现韩流的全球性传播。自韩国电影搭上Netflix这艘“世界巨轮”之后,韩国文化产业的全球性战略变得愈发明显。韩国娱乐巨头CJ ENM 就曾对媒体表示,今年将是其“全球扩张的一年”,这也解释了CJ ENM今年的策略变化,比如发起“亚洲内容计划”,陆续跟华纳兄弟、Disney + Japan等建立合作关系。

世界舞台上的辗转腾挪,也在侧面印证韩国电影的另一种生命力。诚如范小青在《韩国电影100年》中所言,“经历了一百年上下求索的韩国电影,在五方杂处、柳暗花明的历史进程中,终于画龙点睛地添加上了‘左右逢源’的历史特征。”

电影学者范小青(受访者供图)

01 韩影面临的是全球产业性问题

界面文化:2019韩影进入巅峰期,而疫情后韩国电影产业并没有回调到之前的水平,不少韩媒也报道称韩影现状不佳,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范小青:2019年以后,韩国电影圈疫情前相比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不是韩国独有的情况,而是全球电影产业大环境的整体性改变。电影原本兼具产业性、艺术性和隐秘的宣传性,过去二三十年,尤其是冷战后的全球化时代,好莱坞电影的产业性特质凸显,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娱乐的需求让电影产业性更加显性。但疫情改变了很多,所有内容都集中在了荧屏之上,使得电影逐渐远离产业性,回归艺术性更多一些。

其实,韩国影视业并没有衰退。2016年之后,随着Netflix进入亚洲,韩流内容从亚洲流行文化变成了世界共享的流行文化,其中K-POP成就显著,比如,韩国女团组合Blackpink的Youtube粉丝近1亿,最新的回归曲的点击量达到了2亿多可以看出韩流内容本身的受众基础非常扎实,所以并不能说韩国影视行业落潮,而是它找到了更大的市场。

界面文化:不少观点指出Netflix作为流媒体巨头,虹吸了韩国的顶尖创作者,比如,最近李沧东导演的《可能的爱情》由Netflix投资,这是继奉俊昊、朴赞郁等顶级导演之后,又一位重量级导演与流媒体合作,那么韩国业内创作者对Netflix的态度是怎样的?

范小青:2016年之前,很多韩国文化生意人期待与中国合作。而2015年Netflix进入韩国时,三大电视台并未理睬,之后Netflix投资了奉俊昊的《玉子》,该片进入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引发热议,后来Netflix投资了《罗马》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Netflix拿出的成绩吸引到了不少创作者。在《玉子》宣传期的时候,奉俊昊表示Netflix区别于好莱坞大制片厂,他们只投资不干涉创作,奉俊昊本身在韩国业内比较有信服力,他的表态让很多影视创作者放下了戒心,所以,虽然《玉子》并没有赚钱,但是它帮助Netflix赚到了所有韩国创作者的信任。

可以说,在失去了中国这个重要市场之后,Netflix成为了韩国影视新的选择,而韩国电影人的创造力很强,借助Netflix通过剧集实现了变现,可操作的题材也更加丰富,且韩国影视剧多是编导合一,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问题意识和独特艺术。电影导演带着电影制作团队投身剧集,在高清大屏的呈现下,剧集的美术摄影、场面调度等电影级制作都能被观众看到。

电影《玉子》(图源:豆瓣)

02 进化中的韩国影视业

界面文化:随着全球化和Netflix的推动,韩国内容产业正经历着什么?

范小青:融合是显而易见的。以前看电影、看电视、听演唱会都有固定场景,现在一块大屏就能解决很多需求,比如酒店的大屏可以点播电影、点外卖、玩游戏,满足年轻人放松娱乐、私密空间和精神回应的需求。这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情况类似,当时蓝领观众转向电视,年轻人成为电影院主流,电影内容也随之变化。所以说,这不是危机,“危机”一词本身就包含危险和机会,韩国电影生来就有五方杂处、左右逢源的特质,只是现在韩国电影正处于产业转化期,很多大资本、大导演暂时离开产业属性收缩的电影创作,转向剧集领域很多大电影导演转向流媒体平台,他们所能接触的观众反而更多了,比如《王国》《鱿鱼游戏》的导演都是电影出身

界面文化:现在的韩流内容的融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电影、剧集、综艺等艺术形式的边界变得模糊,电影会消失吗

范小青:K-POP电影、游戏、动漫等文化品类都实现了一定的融合,尤其是电影和剧集。

现在不再是福尔摩斯的“马车时代”,一件事100分钟可以说清楚,我们的生活被拆解的极其细碎,如果把这些千丝万缕的碎片理清楚,可能真的不止需要两个小时,所以现在的电影越来越长,剧集越来越短,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那么这就给有着鲜明艺术特色的电影人很大的创作空间。电影并不会消失,其艺术性会变得越来越强

韩国电影演员宋康昊、崔岷植纷纷出演流媒体剧集(图源:豆瓣)

界面文化:现如今韩国电影产业在经历转型期,之前存在的哪些产业性问题可以在这个阶段有解决的可能

范小青:第五代韩国电影导演成长于90年代,对“娱乐至死”的氛围更熟悉,前辈导演的作品风格和受众与现在不同,且投资人变成了看重报表的大厂,导致第五代导演,也就是江南一代的导演们,他们的作品曾过于暗黑暴力、戾气较重。如果没有疫情和Netflix带来的行业变革,观众可能会审美疲劳,那韩国电影可能真的“玩完了”。

界面文化:韩国电影的创作力量有什么新动向?

范小青:现在的剧集变得更短、更精致,质量大幅提升,而且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尤其女性在电影圈的空间变大了,电影圈给了很多怀才不遇的女性表达机会。之前韩国电影产业过于看重商业回报和导演履历,对女性导演、女性摄影师等女性从业者都不够信任。现在电影产业不再是单纯的逐利工具,使得一些小众题材有了充分的呈现机会,作品风格也变得更清新。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以前韩国电影票房前五的电影海报多是男性主导的暗黑系,现在有很多女性为主角或男女平分秋色的海报。女性不再只是扮演男性角色的家属,还会以女刑警等主角的姿态出现不管是讨好市场、适应趋势还是政治正确,这都是很好的变化。

2025年部分韩国电影海报(图源:豆瓣)

03 韩流的“现代启示录”

界面文化:韩国电影产业上游的投资有什么变化?影院模式有没有调整

范小青:目前投资方面,CJ集团仍有参与,他们肯定不会放弃投资电影,只是变得越来越谨慎。韩国电影投资组合中,政府资金往往占比较大,现在政府资金更为主流主控影院方面,韩国确实之前有一批影院倒闭,但韩国政府会给国民发电影票补贴,电影票价格比两年前降低。同时,影院的策展特性越来越明显,像CGV、Megabox、乐天等影院都有自己的策展特色,更偏向艺术性质,类似小型电影节或艺术画廊

界面文化:韩国政府一直对韩国文化行业给予一定的扶持,那么在当下这种危机环境中,他们给予了电影产业哪些具体的政策支持?

范小青:韩国去年颁发了新的相关韩流产业振兴法,今年开始正式实施,相关行业都会获得国家振兴支持。当下韩国文化策略是“文化即经济”,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经济。故事可以包含一切,通过影视综艺等文化载体,间接带动饮食、美容、旅游等其它产业的经济收益扩大。

对于电影来说,除了上面的补助之外,韩国电影在影院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了,窗口期从去年1-3个月扩张到6个月,也就是电影线后6个月才能在线上观看,保障了影院的放映时间。

界面文化:有观点将韩国电影类比当年的香港电影,认为它是小语种电影,你怎么看?

范小青:我不认可韩国电影是“小语种电影”的说法。Netflix的点击率统计分为英语圈和非英语圈,现在韩国语内容已成为Netflix平台上非英语圈第一语言,此前一直是西班牙语。外媒调查显示,欧美及非东亚地区最想了解的文化和想学习的语言,第一是韩国语,这说明韩国文化的世界化发展是迅猛的。

而关于是否界定为“小语种”关键是否被看见、被关注,韩国电影作为文化上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品,其生存状态受到关注,但是它并不属于无人问津的小语种电影。

某种程度上,韩国电影和香港电影没有太多可比性,无论是创作者特色还是创作环境来说。比如,韩国导演大多是精英知识分子,只是选择了娱乐业,而香港导演多是在娱乐业摸爬滚打凭借天赋成名

不少韩国导演深受《英雄本色》《天若有情》等港片影响(图源:豆瓣)

界面文化:如今的韩国电影所经受的一切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有什么参考或启发?

范小青:国内电影可能也处于类似的转型阶段。蔡尚君导演的《日掛中天》、舒淇导演的《女孩》、周璟豪导演的《花少女杀人事件》这类中小成本电影还是有受众的,但现在看电影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太高,即使是学电影、拍电影的学生也很少去电影院。如果能再校园里推出大学院线让大学生凭学生证低价观影,或者在社区、酒店附近设置影院,可能会吸引更多观众,一定程度上带动电影市场。每一个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之前的电影院更多是基于商场,那么现在可以离大家更近一些,电影院不属于一个特定地方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