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四川获悉,11月7日,四川省引大济岷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雅安市天全县召开。该工程总长260.9千米,总工期为96个月。其中总干线、北干线以隧洞为主,隧洞总长度151.4千米,占总干、北干线总长度的95.6%;南干线以输水管道为主。
四川水发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党委委员杜鹏指出,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过渡带的推覆逆冲构造,直接导致了整个引水线路,沿线隧洞穿越众多区域性断裂带,包括一个全新世的活动断裂。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深埋长大隧洞成为引大济岷较为突出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在工程设计过程当中我们要求,首先是前期的地质勘察工作必须要充分、全面和详实。第二个就是在工程措施上,方案的研究和制定需要充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特别是抗断、抗震要求,应满足不仅是施工期,还有运行期的安全上的需求。”
四川省水发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引大济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代勇介绍,二郎山隧洞为整个工程的控制性工程,隧洞全长22.42千米,隧洞穿越大渡河与青衣江水系的分水岭,最大埋深达2040m,穿越9条区域断裂(带)、10条大型断层和7条次级断层,在施工中面临着岩爆、软岩变形、突泥涌水等地质问题,是引大济岷工程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隧洞。“我们综合考虑二郎山隧洞复杂的地质条件,在施工中考虑采用两台TBM,分别从二郎山隧洞进口段和出口段相向掘进。其余工期较长的单体工程还有拉塔河动能回收电站、老君山隧洞、莲花山隧洞。”
据了解,该工程总体建设进度安排为在取得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后,力争在2027年启动二郎山隧洞、老君山隧洞等关键线路主体工程建设,2028年全面启动主体工程建设,2035年完成二郎山隧洞建设,工程实现通水。
四川水发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工程设计二分院院长李智渊指出,该项目的战略价值一是供水范围覆盖成都平原8市43县,有力支撑“天府粮仓”建设与国家粮食安全;二是通过引入大渡河水源,与现有岷江-都江堰体系形成“双水源、双通道”供水保障格局,显著提升区域供水韧性。工程建成后,城乡生活供水保障率预计达97%,灌溉保证率最高可达90%,将全面优化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安全。
未来工程建成后,将按照“政府主导,统一管理,企业运营,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构建全面的运行管理与监督体系,确保工程达成预期目标。“引大济岷工程作为省管项目,省政府将设立工程运行期领导协调省级机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运行。”代勇表示,工程运行按照“企业运营、分级负责”的原则,四川省水发集团作为政府投资出资人代表,为引大济岷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依据市场化和现代企业运营机制,作为项目法人,独立承担工程的日常运营维护、引水调度及安全生产等具体职责。
项目法人通过构建工程安全运行体系,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通过制定合理的两部制水价,确保工程的良性运行,通过与受益市前置签订供用水量价协议,保障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同时,通过科学调配水资源、市场化运营供水、多元化资金保障及数字孪生技术平台信息应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长期稳定供应,也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