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医药研究社
这段时间,港股IPO热度不减,A股IPO也在升温。
据悉,2025年11月6日,上交所新增受理核心医疗、嘉德利IPO。其中,核心医疗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申报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
招股书显示,为满足急、慢性心衰重大临床需求场景,核心医疗现已布局5款植入式和6款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其中1款植入式产品已实现商业化、2款介入式产品处于注册审批阶段、多款人工心脏产品处于临床阶段。
但众所周知,创新医疗器械的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具备长周期、高风险、强投入等特征,相关企业迎着阳光走,背后也有阴影,核心医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凭何冲击“人工心脏第一股”
从业务布局来看,核心医疗也是“人工心脏第一股”的有力候选者。
根据招股书,该公司围绕“短期-中期-长期”的循环辅助临床场景需求,实现从长期→短期支持、左心→双心支持、幼儿→成人支持的全面覆盖,致力于提供完整的危重症一体化治疗方案,有3类核心技术产品系列纳入我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位居我国人工心脏领域首位。
其中,植入式人工心脏产品Corheart®6是核心医疗首款商业化产品,同时系全球体积最小且重量最轻的磁悬浮植入式人工心脏、我国植入量最多的人工心脏产品(2024年全国市占率超45%,位居行业第一)和我国首款用于儿童心衰临床的植入式人工心脏产品;植入式人工心脏产品DuoCor®2属于“First-in-Class”产品,有望成为全球范围内首款获批的磁悬浮一体化植入式双心辅助装置,解决全球“全心衰竭”长期治疗难题;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CorVad®4.0/6.0系列是全球原创采用“轴向磁通多驱电机技术”的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获批上市,有望成为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
不难发现,核心医疗创新实力颇为强劲。而这类身处新兴产业、能够实现技术突破和空白领域填补的高精技术企业,也是当前科创板的重点关注对象。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就一定程度反映了,新质生产力时代创新驱动是长期战略。
不过,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技术示范和商业示范同等重要,就后者而言,核心医疗还有努力空间。
能否做好一场商业示范?
目前,核心医疗讲不出盈利故事也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公司首款商业化产品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Corheart®6在2023年下半年才逐步实现销售,处于商业化早期。另一方面,公司多款产品还在开发状态,加之上市产品急需市场推广,成本压力突出。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核心医疗期间费用合计(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分别达到1.81亿元、1.9亿元、2.08亿元和1.27亿元,随公司产品管线推进及业务规模扩张呈现增长趋势。
同期,核心医疗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0元、1655.03万元、9368.84万元和7047.76万元;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78亿元、-1.7亿元、-1.32亿元、-7275.14万元。整体处在营收加速增长、尚未盈利的状态。
而在IPO关口,投资信心也往往来自企业未来增长的确切性。
长期视角下,核心医疗产品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24年全球心衰患者数量为6,298.1万人,预计到2033年将增加至7,151.1万人。其中2024年终末期心衰患者为605.9万人,预计2033年将达到647.4万人。另据《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 年)》,我国心衰每年的发病率为 275人/10万人,随年龄显著上升。
不过,由于技术发展较晚,植入式人工心脏这类产品的市场普及度并不高。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24年,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量、市场规模仅748台、2.6亿元,同期欧洲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量、市场规模分别为2,117 台、3.0亿美元。
因此,当前核心医疗加强商业推广,也是在培育市场,但其并非唯一的参与者。
招股书提到,在全球人工心脏市场,雅培产品凭借先发优势,在欧美已积累较为成熟的临床应用经验;国内,目前已有5款获批上市的植入式人工心脏产品,核心医疗产品需与其余已获批竞品展开直接竞争。“如果后续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发行人产品无法持续建立超越竞争对手的医生与患者信任度,导致市场渗透速度放缓,则可能面临市场地位下滑的风险,对经营业绩及前景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总体来看,在一个新兴赛道,核心医疗这类技术领先的企业肩负开拓市场的重任,能享受到较大市场红利,也率先面临商业考题,若能够交出一份优秀的发展答卷,就有可能成为可供行业参考的范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