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业时代最基本的特征是提升生活品质
我们即将进入的是一个后置业时代。在后置业时代,房地产将进入常规发展阶段。在后置业时代,由于此前大规模集中置业时代给出的市场需求信号过大,待售、在建、已规划的库存过大,房地产发展将面临比一般国家常规发展时期更为不利局面。
未来房地产常规发展要满足的主要是新市民的需求。但由于巨大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在现实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之前,城市中的大规模集中置业已经迅速大幅度推高了房价,新市民成为直接购房者的比例将会极为有限。这意味着新市民进入城市,大部分只能通过租房的途径。这意味着两点,政府应当鼓励有能力的市民拥有多套住房以供出租,同时,对棚户区城乡结合部的改造不能一刀切地进行。
后置业时代也是居民其它需求逐步释放的时期。尽管在后置业时代,许多购房者还背负着沉重的还贷负担,但释放出来的其它需求,仍然将会是巨量的。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主要背景。
从需求的意义上说,后置业时代的主题是消费升级,这个消费升级的主轴是生活品质的提高。后置业时代,尤其在城市里,最基本的特征一定是以提升生活品质为内容的,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城市里的年轻一代,从小没有住房压力,一开始就追求品质。其他年龄群体也开始关注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在后置业时代,最基本的特征是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特征的。
后置业时代的三大产业机会
那么在后置业时代,产业结构和提供的机会是什么?我认为有三个产业将会占有突出位置。
第一,精致的制造业。要提高生活的品质,对精致产品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旺盛。我有一个注重生活品质的女同学,她会把产品分为几类,第一类是日本和德国生产的、第二类是美国等国家的、第三类是进口的、第四类的合资企业生产的、第五类才是国产的。她个人基本以第一类为主,其它的基本不买。在后置业时代,精致的制造业将会占有突出的位置。中国这么大,没有精致的制造业肯定不行。
一个能够提供精致的产品的制造业,不是一个简单的商机,也不是精益求精。精致的制造业可能会使我们不再认识这个产品,比如特斯拉的产品有自己独特的美感,这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其它比如菜刀,大家知道,德国菜刀能够卖到上万或者几万元,那个菜刀绝对不会是王麻子精益求精的结果,它所采用的材料和工艺绝对不再是传统的手艺了。同时在将来,企业的心态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过去三十年,我们一直在追求规模,而精益求精的中小企业生存却很艰难。在后置业时代,企业心态则会对产品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完善的服务。高品质的生活需要完善的服务,这个服务业包括健康、医疗、旅游、休闲、娱乐、健身等。我想强调的是,在未来的服务业中占有突出位置的,可能是养老产业。
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会有明显差异。农村的消费重点仍然会是以传统耐用消费品为主,而城市则转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养老。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和放开二胎与这个转变同步,可以预见,养老将会成为未来最大的产业之一。我们四十岁以上的人都要为养老而做准备。包括钱,包括多余的房子,第二套、第三套都有养老基金的含义在里面,这都能为养老而做出储备,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虽然我国现在在养老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商业模式,但是需求已经提出,模式不成问题。有人认为中国人养老观念是家庭养老,但在现实条件的制约下,这样的观点已经不现实了。比如现在养老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反而是一些落后的农村,很多村子里都在办养老院。为什么?因为没有办法,年轻一代都外出打工了,老人没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还能有什么观念?只能住进养老院。
同时,需要形成既能去奢侈化又能保障品质的婴幼儿养育模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与此相关的市场也是巨大的。
大家知道,二胎政策已经放开,整个计划生育限制的取消估计也为期不远,生育政策和人们的生育行为将发生巨大变化。虽然在对二胎计划的社会调查中发现,人们生育的意愿并不强烈,很多人不想生。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后选择生二胎的,要比调查当中表示要生二胎的多得多。因为调查的时候,群众有发泄的色彩,大家会认为,我想生你不让生,不想生你非让生?所以我偏不生!养不起!虽然养不起确实是有可能的,但未来的父母在压力之下,出于对孩子未来综合的权衡,一定会发生观念的改变,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生二胎。有一句话叫存钱不如存人,说为独生子女存几百万,不如给他存一个兄弟姐妹,这就是观念的变化。但是接着,问题就来了。过去的人那么穷,生三五个都养了,怎么现在的人生第二个反而养不起了?因为在一孩化时代,人们形成了奢侈的养育模式,这样肯定养不了第二个。但随着更多的人生二胎,他一定会提出需求,就是如何形成一个即不那么奢侈,同时又能满足子女的教育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之上,会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育儿产业。
所以,在后置业时代,处于重要位置的产业是完善的服务业。
第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育、科学、科技产业。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城乡是不一样的。城市正处在由大规模集中置业时代向后置业时代,从传统的耐用消费品阶段向提高生活品质的阶段突破的前沿。在这个过程当中会释放出大量需求。
而农村正处在哪儿?正处在一个突破当中,从过去温饱性阶段突破到传统耐用消费品阶段,这也是很明显的。我认识一个上汽公司的高管,他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大家都知道,这两年城市汽车辆已经饱和,汽车市场现在也惨淡,而上汽卖得最好的是五菱之光,年销售量是200万辆,主要销往农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量,我们全国一年生产总数才接近2500万辆。所以,城市和乡村都马上面临着重大的突破,释放出大量需求。这两个转型和突破释放出来的大量的新的需求,我认为就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巨大的动力。
然后这两个被释放的需求再与几个潜力相结合,比如我们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过程还没有完全完成,地区之间尚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都是潜力。与这些潜力结合在一起,逻辑上足以支撑未来20-30年一个相当不错的发展速度。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逻辑上的前景,需要前提与条件。一个是要跨越当前的门槛,这个门槛可能会表现在金融上。我也请教过经济学家,包括大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似乎他们并不乐观,但我觉得还是要看到中国社会,包括经济的弹性;第二就是不能折腾。大在规模集中置业时代形成的财富,是后置业时代需求与消费的重要物质基础。政府要保护这笔财富,房产税、遗产税应当在20年后征收。后置业时代,也是一个休养生息的时代,应当把富民作为主要政策目标,淡化崛起的概念,减少政府开支和直接投资。而这要求政府做出相应相应的改变与改革。
另外,在消费升级过程中,创新也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形成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环境至关重要。在后置业时代,环保产业、节能减排产业、绿色产业将居于重要地位。这些领域中的技术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时代的发展质量。
所以,我们马上面临的这一突破,如果能够做到不折腾,把经济结构调整过来,把社会慢慢理顺,经济自然会上一个台阶,会有一个升级。等到升级出现,释放出新的需求,经济发展的动力自然会形成。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大师课堂”孙立平教授《当前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主题演讲整理(节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