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于轲离职创业,李彦宏的短剧实验未满一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于轲离职创业,李彦宏的短剧实验未满一年 

百度短剧的野心还在吗?

文 | 市象 王铁梅

编辑 | 文昌龙

「市象」获悉,原百度短剧负责人于轲于近期离职创业,目前业务由百度百家号泛娱乐负责人樊婷婷接管。

公开资料显示,于轲于2024年12月正式加盟百度,担任百家号泛娱乐与付费方向负责人,全面负责短剧业务的推进。作为百度短剧早期的核心掌舵者,他主导了平台从流量分发向“平台+自制”的战略转型,并明确“押注免费短剧”为业务方向,推动平台日活跃用户在约半年内突破4000万。

随着于轲的离任,百度短剧业务再次面临变阵。公开资料显示,樊婷婷长期深耕百度内容生态,作为百家号泛娱乐方向的负责人,她在短剧与剧情短视频的运营、合作与商业化方面亦有经验,曾在2023年至2024年多次代表平台对外分享内容策略与扶持方法论,对百度短剧的内容生态建设有深入参与。

值得关注的是,于轲在加入百度之前,曾担任快手娱乐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从0到1搭建起快手短剧业务,并在行业爆发期推动其战略升级与商业化突破,具备较强的行业前瞻视野。然而他在百度任职未满一年便选择离职创业,此举也引发部分内容合作方的关注。

对于依赖平台生态的合作方而言,核心业务负责人的变动,往往伴随着对内容投入持续性、政策稳定性与长期合作信心的审慎观察。如何在战略连贯与人事更迭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百度短剧下一阶段需要对外构建确定性的关键。

01 于轲的短剧运营思路

公开资料显示,于轲在担任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期间,参与了平台短剧生态的早期构建与后续运营。在其任内,快手短剧内容从早期的“反转爽剧”逐渐向题材更多元、制作更精良的方向探索;同时,平台也推行了档期化运营,例如在寒假档集中上线剧集,曾实现单档期20部播放量破亿作品的表现。

在商业化方面,快手短剧逐步形成了分账、品牌定制、付费点映等多元变现模式。根据2023年披露的数据,快手星芒短剧合作的品牌数量年对年增长显著。至2024年,于轲公开表示将更倾向于发展原生付费短剧,认为其能实现更高的流量效率。也正是在其主导该战略的时期,平台短剧的付费用户规模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每日付费用户中新客转化占比超过40%。

作为快手短剧业务的主要发言人之一,于轲曾在金剧奖、网络视听大会等行业场合阐释其 “品质化” 发展思路,并提出 “卷故事而非卷制作” 的创作理念,并将快手短剧定位为“短剧中的优衣库”——追求规模与品质的平衡,而非单一爆款,为快手在短剧领域的早期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2024年加入百度后,于轲并未完全复制其在快手从0到1搭建短剧业务的成功经验,而是根据察觉到百度海量用户和搜索入口的潜力,将 "押注免费短剧" 作为核心策略。这一方向迅速见效,使短剧成为百度APP内增速最快的内容品类,日活跃用户(DAU)迅速推升至4000万。创新“付费转免”混合变现模式:这是于轲在百度商业化上最富创见的部署。

与此同时,于轲在任期间,百度短剧也致力于内容生态的构建与合作模式的升级。他牵头升级分账政策与自制内容布局,通过“百剧计划”联合爱奇艺、阅文等机构,并落地AI技术辅助短剧生产,构建了百度在免费模式、漫剧赛道和短小说领域的差异化优势。

02 百度短剧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百度短剧的正式入局,源于李彦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的发问——“百度和短剧挺合适,我们怎么没有呢?”这一问直接推动了项目的快速启动与资源投入。但自从2025年初平台公布DAU突破4000万以来,百度短剧再未更新其核心用户数据,增长陷入静默。

从于轲加入后的业务动作来看,百度对短剧的投入力度确有提升。此前平台更多扮演流量分发角色,内容质量并非重点;而于轲到任后,百度开始推进自制内容布局。尽管自制剧的回报周期远长于流量生意,但其对构建平台内容影响力具有长期价值。

毕竟,短剧竞争的终局仍是内容本身。若百度仅停留在分发层面,在CP方眼中无异于另一个拼多多或淘宝——只是变现渠道;而自制内容的推进,才真正为其建立了行业话语权。

截至目前,百度短剧已与番茄、容量、麦芽、漫森等多家内容机构联合出品超过30部作品,包括《皇室奶团萌翻全京城》《神豪萌宝》《路棺行》《君心劫》等。平台也逐渐从“独家自制”走向“全网分发”,内容陆续登陆红果、抖音等外部渠道。据行业估算,百度短剧目前已成为继红果短剧、河马短剧之后的第三大短剧平台。

然而业内普遍共识是:内容业务在互联网大厂体系中,很难成为真正的核心战线。作为以技术和流量见长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更关注的是:每笔内容投入能带来多少用户时长的增长?哪些内容品类更具留存价值?在存量竞争下,还有哪些流量洼地可供掌控?大厂惯以ROI衡量业务价值,而内容产业的投入产出却难以量化评估。

此外,百度曾尝试推出独立短剧APP,但下载量与市场声量均未达预期。从资源投入来看,集团似乎并未决心打造一个独立的短剧生态。短剧在百度体系内的定位,似乎始终是服务于“百度APP”主站流量的辅助业务,是维持超级APP入口活力的内容补充。

于轲的离职,或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逐渐显露出百度短剧在的真实底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于轲离职创业,李彦宏的短剧实验未满一年 

百度短剧的野心还在吗?

文 | 市象 王铁梅

编辑 | 文昌龙

「市象」获悉,原百度短剧负责人于轲于近期离职创业,目前业务由百度百家号泛娱乐负责人樊婷婷接管。

公开资料显示,于轲于2024年12月正式加盟百度,担任百家号泛娱乐与付费方向负责人,全面负责短剧业务的推进。作为百度短剧早期的核心掌舵者,他主导了平台从流量分发向“平台+自制”的战略转型,并明确“押注免费短剧”为业务方向,推动平台日活跃用户在约半年内突破4000万。

随着于轲的离任,百度短剧业务再次面临变阵。公开资料显示,樊婷婷长期深耕百度内容生态,作为百家号泛娱乐方向的负责人,她在短剧与剧情短视频的运营、合作与商业化方面亦有经验,曾在2023年至2024年多次代表平台对外分享内容策略与扶持方法论,对百度短剧的内容生态建设有深入参与。

值得关注的是,于轲在加入百度之前,曾担任快手娱乐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从0到1搭建起快手短剧业务,并在行业爆发期推动其战略升级与商业化突破,具备较强的行业前瞻视野。然而他在百度任职未满一年便选择离职创业,此举也引发部分内容合作方的关注。

对于依赖平台生态的合作方而言,核心业务负责人的变动,往往伴随着对内容投入持续性、政策稳定性与长期合作信心的审慎观察。如何在战略连贯与人事更迭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百度短剧下一阶段需要对外构建确定性的关键。

01 于轲的短剧运营思路

公开资料显示,于轲在担任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期间,参与了平台短剧生态的早期构建与后续运营。在其任内,快手短剧内容从早期的“反转爽剧”逐渐向题材更多元、制作更精良的方向探索;同时,平台也推行了档期化运营,例如在寒假档集中上线剧集,曾实现单档期20部播放量破亿作品的表现。

在商业化方面,快手短剧逐步形成了分账、品牌定制、付费点映等多元变现模式。根据2023年披露的数据,快手星芒短剧合作的品牌数量年对年增长显著。至2024年,于轲公开表示将更倾向于发展原生付费短剧,认为其能实现更高的流量效率。也正是在其主导该战略的时期,平台短剧的付费用户规模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每日付费用户中新客转化占比超过40%。

作为快手短剧业务的主要发言人之一,于轲曾在金剧奖、网络视听大会等行业场合阐释其 “品质化” 发展思路,并提出 “卷故事而非卷制作” 的创作理念,并将快手短剧定位为“短剧中的优衣库”——追求规模与品质的平衡,而非单一爆款,为快手在短剧领域的早期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2024年加入百度后,于轲并未完全复制其在快手从0到1搭建短剧业务的成功经验,而是根据察觉到百度海量用户和搜索入口的潜力,将 "押注免费短剧" 作为核心策略。这一方向迅速见效,使短剧成为百度APP内增速最快的内容品类,日活跃用户(DAU)迅速推升至4000万。创新“付费转免”混合变现模式:这是于轲在百度商业化上最富创见的部署。

与此同时,于轲在任期间,百度短剧也致力于内容生态的构建与合作模式的升级。他牵头升级分账政策与自制内容布局,通过“百剧计划”联合爱奇艺、阅文等机构,并落地AI技术辅助短剧生产,构建了百度在免费模式、漫剧赛道和短小说领域的差异化优势。

02 百度短剧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百度短剧的正式入局,源于李彦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的发问——“百度和短剧挺合适,我们怎么没有呢?”这一问直接推动了项目的快速启动与资源投入。但自从2025年初平台公布DAU突破4000万以来,百度短剧再未更新其核心用户数据,增长陷入静默。

从于轲加入后的业务动作来看,百度对短剧的投入力度确有提升。此前平台更多扮演流量分发角色,内容质量并非重点;而于轲到任后,百度开始推进自制内容布局。尽管自制剧的回报周期远长于流量生意,但其对构建平台内容影响力具有长期价值。

毕竟,短剧竞争的终局仍是内容本身。若百度仅停留在分发层面,在CP方眼中无异于另一个拼多多或淘宝——只是变现渠道;而自制内容的推进,才真正为其建立了行业话语权。

截至目前,百度短剧已与番茄、容量、麦芽、漫森等多家内容机构联合出品超过30部作品,包括《皇室奶团萌翻全京城》《神豪萌宝》《路棺行》《君心劫》等。平台也逐渐从“独家自制”走向“全网分发”,内容陆续登陆红果、抖音等外部渠道。据行业估算,百度短剧目前已成为继红果短剧、河马短剧之后的第三大短剧平台。

然而业内普遍共识是:内容业务在互联网大厂体系中,很难成为真正的核心战线。作为以技术和流量见长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更关注的是:每笔内容投入能带来多少用户时长的增长?哪些内容品类更具留存价值?在存量竞争下,还有哪些流量洼地可供掌控?大厂惯以ROI衡量业务价值,而内容产业的投入产出却难以量化评估。

此外,百度曾尝试推出独立短剧APP,但下载量与市场声量均未达预期。从资源投入来看,集团似乎并未决心打造一个独立的短剧生态。短剧在百度体系内的定位,似乎始终是服务于“百度APP”主站流量的辅助业务,是维持超级APP入口活力的内容补充。

于轲的离职,或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逐渐显露出百度短剧在的真实底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