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自杀游戏”常发生,从《饥饿游戏》《大逃杀》看反操控手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自杀游戏”常发生,从《饥饿游戏》《大逃杀》看反操控手段

现实中的“蓝鲸自杀游戏”,在影视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作者:小料

近日,江苏常熟一网名“婷婷”的网友,陷入了网络“蓝鲸”自杀游戏之中,险些自杀身亡。

婷婷的父母离异,缺乏家人关爱的她产生厌学情绪,就退学了。退学之后父母依然对她不管不问,渐渐地她萌生了自杀的想法。此后婷婷经常上网浏览自杀的网页并通过QQ搜索加入一个相约自杀的群。

群里大家都在聊关于自杀自残的话题,并称之为完成“蓝鲸”任务。婷婷一开始只是跟大家聊聊天,并没有付诸行动。

4月27日,群里一位名叫“林静”的添加婷婷为好友,并开始了私聊。林静了解到婷婷有自杀想法时,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怂恿他做任务,任务的内容就是自残。

第一次任务是用刀划左手手背,婷婷就用美工刀,划了一道两厘米左右的血痕,还拍照发给林静。之后又陆陆续续做了10多个任务,左手手臂划“死”的字样,右手手臂划“154”字样,左边大腿划“蓝鲸”,划得身上鲜血直流,都拍了照片给林静。

最后终极任务来了:用绳子在身上绑着石头跳河自杀。

5月23日晚,婷婷喝了酒,准备开始执行跳河任务。但当天突然下大雨,任务便没有实施。

5月24日上午,警方及时得到线索,找到了婷婷,对他进行劝说。最终,婷婷终于暂时放弃了自杀的想法。

“蓝鲸游戏”如何一步步将人引向罪恶的深渊?

万幸的是,婷婷没有因为这个丧心病狂的“游戏”失去宝贵的生命。但是因为“蓝鲸”游戏自杀的人不在少数,而且绝大多数为青少年。让人闻之丧胆的“蓝鲸”究竟是什么?

蓝鲸死亡游戏创始人Philip Budeikin,21岁,俄罗斯人,心理学专业学生。

而这款游戏就是利用心理学知识,通过50多个“游戏任务”,使人一步步陷入到“心魔”的掌控之中:

首先,要求参与者连续19天在凌晨4:20起床,完成看恐怖片、听恐怖音乐的任务。青少年长期睡眠不足带来精神恍惚,大脑运转变慢,甚至产生焦虑和抑郁。

接着,游戏操控方利用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对他们进行诋毁,告诉你,你就是一个loser,不断洗脑灌输阴暗的观念。

最后,在参与者自尊心被打击得快要崩溃之时,便要求你自残,接着结束自己“可悲的生命”。

当Philip被俄罗斯警方抓获的时候,他依然一脸“正气凛然”,表示自己做的事情“神圣不可侵犯”,他说:“他们死得很高兴,他们不过是生物垃圾,对社会毫无价值,我只是替社会清除垃圾。”

看完“蓝鲸游戏”的整套流程,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一款游戏就能够操控他人的人生呢?

原因就在于,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往往还未发展成熟,而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或多或少有自卑心理。蓝鲸游戏则放大、夸大你的不足,再通过生理和心理的折磨,让你的心底防线彻底崩溃。

另一方面,缺乏亲友关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就如婷婷,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心理已不够健全自信,这时候就很容易受人蛊惑,误入歧途。

影视中的“杀人游戏”

反抗操控需要爱和信念

现实中的“蓝鲸自杀游戏”,在影视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比如我们熟悉的《饥饿游戏》,影片讲述了北美洲在一场大战中被摧毁,人们建立了新的家园,但是新的家园也有新的政策,在管辖区下的12个区必须选出一男一女24名选手参加“饥饿游戏”,在游戏中,选手们不仅要与各种野兽对抗,而且必须杀死其他选手,最后一名生存下来的可以获得巨额奖金。

还有日本影片《大逃杀》,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某中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纪律松弛,被教师遣送到一个荒凉小岛进行“杀戮游戏”。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地图、粮食、各种各样的武器,让他们自相残杀,直到只留下最后一个为止。

跟“蓝鲸游戏”套路一致,这些影片中的“游戏”也通过操纵人的行为和意志,使人一步步陷入罪恶的深渊。但是,意志坚强的人最终能够成功反抗操控,逃离罪恶。

《饥饿游戏》中,男女主角经受住生与死、情感与罪恶的考量,挺到了游戏最后一个环节,最终还收获了爱情。《大逃杀》中,男女主角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守心中的爱,相互扶持守护,最终生存下来,还联手干掉了操纵游戏的教师,成功逃出罪恶。

这两部成功反抗操控的电影告诉我们,爱和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能够让你的意志不被摧毁。那些成为操控者玩偶的,他们可怜、可悲也可恨,把操控当成爱和方向,必然陷入深渊。而那些操控者,往往也是在社会上寻找不到价值,转向游戏中寻找存在感。作恶的结局就是害人又害己,最终一同走向毁灭。

请大家记住,人人生而平等,谁都不能成为谁的傀儡,谁都不能操纵谁的人生。连自己亲生父母也无权决定你的人生,那你为什么要去听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的话呢?

暴娱(baoyu_18)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自杀游戏”常发生,从《饥饿游戏》《大逃杀》看反操控手段

现实中的“蓝鲸自杀游戏”,在影视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作者:小料

近日,江苏常熟一网名“婷婷”的网友,陷入了网络“蓝鲸”自杀游戏之中,险些自杀身亡。

婷婷的父母离异,缺乏家人关爱的她产生厌学情绪,就退学了。退学之后父母依然对她不管不问,渐渐地她萌生了自杀的想法。此后婷婷经常上网浏览自杀的网页并通过QQ搜索加入一个相约自杀的群。

群里大家都在聊关于自杀自残的话题,并称之为完成“蓝鲸”任务。婷婷一开始只是跟大家聊聊天,并没有付诸行动。

4月27日,群里一位名叫“林静”的添加婷婷为好友,并开始了私聊。林静了解到婷婷有自杀想法时,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怂恿他做任务,任务的内容就是自残。

第一次任务是用刀划左手手背,婷婷就用美工刀,划了一道两厘米左右的血痕,还拍照发给林静。之后又陆陆续续做了10多个任务,左手手臂划“死”的字样,右手手臂划“154”字样,左边大腿划“蓝鲸”,划得身上鲜血直流,都拍了照片给林静。

最后终极任务来了:用绳子在身上绑着石头跳河自杀。

5月23日晚,婷婷喝了酒,准备开始执行跳河任务。但当天突然下大雨,任务便没有实施。

5月24日上午,警方及时得到线索,找到了婷婷,对他进行劝说。最终,婷婷终于暂时放弃了自杀的想法。

“蓝鲸游戏”如何一步步将人引向罪恶的深渊?

万幸的是,婷婷没有因为这个丧心病狂的“游戏”失去宝贵的生命。但是因为“蓝鲸”游戏自杀的人不在少数,而且绝大多数为青少年。让人闻之丧胆的“蓝鲸”究竟是什么?

蓝鲸死亡游戏创始人Philip Budeikin,21岁,俄罗斯人,心理学专业学生。

而这款游戏就是利用心理学知识,通过50多个“游戏任务”,使人一步步陷入到“心魔”的掌控之中:

首先,要求参与者连续19天在凌晨4:20起床,完成看恐怖片、听恐怖音乐的任务。青少年长期睡眠不足带来精神恍惚,大脑运转变慢,甚至产生焦虑和抑郁。

接着,游戏操控方利用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对他们进行诋毁,告诉你,你就是一个loser,不断洗脑灌输阴暗的观念。

最后,在参与者自尊心被打击得快要崩溃之时,便要求你自残,接着结束自己“可悲的生命”。

当Philip被俄罗斯警方抓获的时候,他依然一脸“正气凛然”,表示自己做的事情“神圣不可侵犯”,他说:“他们死得很高兴,他们不过是生物垃圾,对社会毫无价值,我只是替社会清除垃圾。”

看完“蓝鲸游戏”的整套流程,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一款游戏就能够操控他人的人生呢?

原因就在于,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往往还未发展成熟,而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或多或少有自卑心理。蓝鲸游戏则放大、夸大你的不足,再通过生理和心理的折磨,让你的心底防线彻底崩溃。

另一方面,缺乏亲友关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就如婷婷,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心理已不够健全自信,这时候就很容易受人蛊惑,误入歧途。

影视中的“杀人游戏”

反抗操控需要爱和信念

现实中的“蓝鲸自杀游戏”,在影视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比如我们熟悉的《饥饿游戏》,影片讲述了北美洲在一场大战中被摧毁,人们建立了新的家园,但是新的家园也有新的政策,在管辖区下的12个区必须选出一男一女24名选手参加“饥饿游戏”,在游戏中,选手们不仅要与各种野兽对抗,而且必须杀死其他选手,最后一名生存下来的可以获得巨额奖金。

还有日本影片《大逃杀》,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某中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纪律松弛,被教师遣送到一个荒凉小岛进行“杀戮游戏”。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地图、粮食、各种各样的武器,让他们自相残杀,直到只留下最后一个为止。

跟“蓝鲸游戏”套路一致,这些影片中的“游戏”也通过操纵人的行为和意志,使人一步步陷入罪恶的深渊。但是,意志坚强的人最终能够成功反抗操控,逃离罪恶。

《饥饿游戏》中,男女主角经受住生与死、情感与罪恶的考量,挺到了游戏最后一个环节,最终还收获了爱情。《大逃杀》中,男女主角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守心中的爱,相互扶持守护,最终生存下来,还联手干掉了操纵游戏的教师,成功逃出罪恶。

这两部成功反抗操控的电影告诉我们,爱和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能够让你的意志不被摧毁。那些成为操控者玩偶的,他们可怜、可悲也可恨,把操控当成爱和方向,必然陷入深渊。而那些操控者,往往也是在社会上寻找不到价值,转向游戏中寻找存在感。作恶的结局就是害人又害己,最终一同走向毁灭。

请大家记住,人人生而平等,谁都不能成为谁的傀儡,谁都不能操纵谁的人生。连自己亲生父母也无权决定你的人生,那你为什么要去听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的话呢?

暴娱(baoyu_18)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