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晶澳科技员工持股计划非交易过户完成 股权激励与回购协同推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晶澳科技员工持股计划非交易过户完成 股权激励与回购协同推进

晶澳科技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非交易过户,3949.99万股公司股票从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账户,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19%。与此同时,公司此前推进的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已完成授予登记,股份回购方案也在按计划实施。

文|田蕾蕾

11月13日,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459,证券简称“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非交易过户,3949.99万股公司股票从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账户,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19%。与此同时,公司此前推进的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已完成授予登记,股份回购方案也在按计划实施。晶澳科技,截止11月13日收盘报14.29元,涨幅1.85%。

员工持股计划落地3950万股完成过户

根据公告,晶澳科技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全部为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所持有的A股股票,包括两部分:一是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回购期内累计完成回购的2694.57万股,二是2025年8月董事会批准回购方案后截至公告披露日回购的1540.44万股,合计回购股份4235.01万股,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受让其中3949.99万股。

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认购与过户流程已全部完成,公司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开立专门证券账户,参与对象实际缴纳认购资金2.41亿元,对应认购份额2.41亿份,未超过股东会审议的2.58亿份份额上限。

按照计划,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锁定期为12个月,自标的股票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名下之日起计算;存续期为48个月,权益分两期归属,分别在锁定期满12个月、24个月后各归属50%。参与对象的资金来源为合法薪酬、自筹资金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公司未提供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过户完成后,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剩余股份285.01万股。

图源:晶澳科技官网

股票期权激励登记就绪 1926名核心人员获授1.62亿份

在员工持股计划推进的同时,晶澳科技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已完成授予登记。根据11月4日发布的公告,该计划于2025年10月31日完成登记,期权简称为晶澳JLC5,期权代码为037933,登记数量16169.82万份,登记人数1926人,行权价格为9.15元/份。

回溯该激励计划的决策流程,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配套文件,拟向1975名激励对象授予16177.62万份股票期权;8月23日至9月1日完成激励对象名单公示,未收到异议反馈;9月8日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授权董事会办理授予事宜;9月19日,因1名激励对象离职,公司调整激励对象人数至1974人,授予数量调整为16174.62万份,并确定当日为授予日。最终,由于48名激励对象离职或放弃授予,激励对象人数进一步调整为1926人,授予总量确定为16169.82万份。

从分配情况来看,董事、副总经理杨爱青获授492万份,占授予总数的3.04%;董事曹仰锋获授168万份,占比1.04%;董事金斌获授280万份,占比1.73%;财务负责人李少辉获授583万份,占比3.61%;董事会秘书秦世龙获授160万份,占比0.99%;其余1921名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合计获授14486.82万份,占比89.59%。

该股票期权的等待期为授予之日起12个月、24个月,行权期分两期,各行权50%:第一期行权时间为授予日起12个月后至24个月内,第二期为24个月后至36个月内。此外,业绩考核方面,公司层面需满足2025年净利润较2024年减亏不低于5%(第一期行权条件)、2026年净利润为正(第二期行权条件);个人层面根据绩效考评结果确定行权比例,优秀/良好者可100%行权,待改进者可50%行权,不合格者不得行权。

股份回购持续实施 2.17亿元已回购1540万股

作为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支撑,晶澳科技的股份回购方案正在稳步推进。根据11月4日披露的回购进展公告,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540.44万股,占当前公司总股本的0.47%,最高成交价14.24元/股,最低成交价13.33元/股,成交总金额2.17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本次回购方案于2025年8月22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计划使用自有资金及回购专项贷款,以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4亿元的资金规模回购公司A股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晶澳科技

2.2k
  • 晶澳科技紧急澄清不实传闻,光伏应声反弹!上能电气20cm涨停,光伏龙头ETF(516290)反攻涨1.4%,连续7日获资金合计净流入超1.8亿元
  • 界面早报 | 何立峰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负责人;涉案金额超27亿元,佘智江被引渡回国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晶澳科技员工持股计划非交易过户完成 股权激励与回购协同推进

晶澳科技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非交易过户,3949.99万股公司股票从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账户,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19%。与此同时,公司此前推进的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已完成授予登记,股份回购方案也在按计划实施。

文|田蕾蕾

11月13日,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459,证券简称“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非交易过户,3949.99万股公司股票从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账户,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19%。与此同时,公司此前推进的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已完成授予登记,股份回购方案也在按计划实施。晶澳科技,截止11月13日收盘报14.29元,涨幅1.85%。

员工持股计划落地3950万股完成过户

根据公告,晶澳科技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全部为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所持有的A股股票,包括两部分:一是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回购期内累计完成回购的2694.57万股,二是2025年8月董事会批准回购方案后截至公告披露日回购的1540.44万股,合计回购股份4235.01万股,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受让其中3949.99万股。

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认购与过户流程已全部完成,公司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开立专门证券账户,参与对象实际缴纳认购资金2.41亿元,对应认购份额2.41亿份,未超过股东会审议的2.58亿份份额上限。

按照计划,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锁定期为12个月,自标的股票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名下之日起计算;存续期为48个月,权益分两期归属,分别在锁定期满12个月、24个月后各归属50%。参与对象的资金来源为合法薪酬、自筹资金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公司未提供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过户完成后,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剩余股份285.01万股。

图源:晶澳科技官网

股票期权激励登记就绪 1926名核心人员获授1.62亿份

在员工持股计划推进的同时,晶澳科技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已完成授予登记。根据11月4日发布的公告,该计划于2025年10月31日完成登记,期权简称为晶澳JLC5,期权代码为037933,登记数量16169.82万份,登记人数1926人,行权价格为9.15元/份。

回溯该激励计划的决策流程,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配套文件,拟向1975名激励对象授予16177.62万份股票期权;8月23日至9月1日完成激励对象名单公示,未收到异议反馈;9月8日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授权董事会办理授予事宜;9月19日,因1名激励对象离职,公司调整激励对象人数至1974人,授予数量调整为16174.62万份,并确定当日为授予日。最终,由于48名激励对象离职或放弃授予,激励对象人数进一步调整为1926人,授予总量确定为16169.82万份。

从分配情况来看,董事、副总经理杨爱青获授492万份,占授予总数的3.04%;董事曹仰锋获授168万份,占比1.04%;董事金斌获授280万份,占比1.73%;财务负责人李少辉获授583万份,占比3.61%;董事会秘书秦世龙获授160万份,占比0.99%;其余1921名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合计获授14486.82万份,占比89.59%。

该股票期权的等待期为授予之日起12个月、24个月,行权期分两期,各行权50%:第一期行权时间为授予日起12个月后至24个月内,第二期为24个月后至36个月内。此外,业绩考核方面,公司层面需满足2025年净利润较2024年减亏不低于5%(第一期行权条件)、2026年净利润为正(第二期行权条件);个人层面根据绩效考评结果确定行权比例,优秀/良好者可100%行权,待改进者可50%行权,不合格者不得行权。

股份回购持续实施 2.17亿元已回购1540万股

作为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支撑,晶澳科技的股份回购方案正在稳步推进。根据11月4日披露的回购进展公告,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540.44万股,占当前公司总股本的0.47%,最高成交价14.24元/股,最低成交价13.33元/股,成交总金额2.17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本次回购方案于2025年8月22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计划使用自有资金及回购专项贷款,以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4亿元的资金规模回购公司A股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