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临港集聚14万人才的答案,藏在这位美国创客的故事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临港集聚14万人才的答案,藏在这位美国创客的故事里

临港新片区今日发布的小蓝鲸计划,进一步释放吸引全球青年英才的强烈信号。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方卓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如果没有临港的政策,我可能早就离开上海了。”来自美国的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王康,如今在临港新片区拥有了自己的外贸公司。

谈起在上海的创业选择,这位年轻的美国创业者直言,临港对国际人才的开放姿态和政策支持,是他能够扎根发展的关键。

初到上海创业时,王康曾为工作许可证办理辗转多个区域,但都因申请条件限制屡屡碰壁。直到他偶然了解到,临港针对青年人才尤其是国际毕业生的专属扶持政策。

“最惊喜的是上海临港的签证及工作许可便利化政策,我当时并未完全满足常规申请要求,是临港的特殊支持让我拿到了创业‘入场券’。”王康对界面新闻回忆道。

如今,王康的外贸公司已步入正轨,成为联通中外市场的重要桥梁。他的业务覆盖双向外贸服务:既帮助将中国客户将新鲜海鲜顺利打入哥斯达黎加市场,也为美国本土品牌搭建进入中国的渠道。

“我们已经和全球第三大披萨连锁店达成合作,还帮一个有50年历史的美国洗涤用品品牌找到国内经销商,让他们的产品正式在华销售。”谈及业务进展,王康的兴奋溢于言表。

让王康安心扎根的,不仅是关键的准入政策,还有贯穿创业全程的配套福利。“公司招聘的实习生能享受政府补贴,办公场地注册免费,人才公寓的租金也远低于市场价格,这些政策帮我们省下了大量初期成本。”王康坦言,临港的支持不仅解决了实际困难,更让他感受到这座片区对国际人才的诚意。

如今,王康已把家安在临港,用跨境贸易续写着中外合作的故事,他的创业经历,正是临港新片区积极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的一个缩影。

王康在临港新片区。图片来源:受访者

2025年11月17日,临港新片区这份对人才的吸引力又迎来全新升级。

2025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交流大会在临港举办,吸引了全球55个国家130余名外籍留学生参与,大会现场还举行了多项重要活动:7家留创园企业集中入驻签约仪式顺利举行,为临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市场动能。

大会期间,《关于支持高校学生来临港实习实践的若干措施》(小蓝鲸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以“学而实习,圆梦临港”为理念,围绕高校学生实习实践全周期需求,为国内外学子提供更有温度的关怀支持,成为临港面向全球学子的诚挚邀请函。

小蓝鲸计划的发布,是临港“真金白银+全周期服务”人才政策组合拳的关键一环。临港新片区此次以大会为载体推出这一计划,进一步释放了吸引全球青年英才的强烈信号。

“小蓝鲸计划是支持高校学生来临港实习实践的专项措施,精准覆盖补贴、居住、学习、安全、生活五方面核心诉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部(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杨武对界面新闻介绍说。

该计划是临港大学生实习补贴政策的3.0升级版本,较此前政策实现三大突破:在覆盖范围上,首次将专科生纳入补贴范畴,每月发放1000元实习补贴,精准填补制造业技能人才招引缺口;在补贴期限上,从最长6个月延长至12个月,鼓励学生长期实习、深度融入;在服务保障上,提供2个月免费拎包入住的“青春驿站”,由政府集中管理保障安全,同时为每位实习生购买专属小蓝鲸险。

与仅侧重补贴的1.0、2.0版本不同,小蓝鲸计划更注重全周期服务衔接。

“我们把学生来临港实习、就业、创业到扎根融入的全流程都纳入考量。”杨武表示,计划将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结合,目标在临港建成500个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每年开发5000个岗位,吸引1万名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现场,临港新片区还与多家留学生创业企业完成签约,这些由外国在华留学生创办的企业将入驻临港留创园,享受专项服务支持。

临港此前的大学生实习补贴政策已发放930余人次、共计600余万元。此次小蓝鲸计划作为临港人才新政12条的延伸升级,进一步拓宽了人才服务边界。

而人才新政12条中提出的“创业临港免费租”“最高500万元购房补贴”“人才直接落户”等政策,与小蓝鲸计划形成联动,构建起从实习到创业、从安居到扎根的全周期支持体系。

王康享受到的办公场地免费、人才公寓优惠等福利,正是这一体系化支持的早期体现,小蓝鲸计划的推出,让这份支持覆盖更广泛、服务更精准。

当天,“临港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同步正式启动,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韩国汉阳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所海内外高校成为首批合作单位。该基地将进一步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园”的转化通道,为国际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青年学生是人才工作的富矿,海外留学生更是我们重点欢迎的人才群体。”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吴晓华表示,临港新片区建成全市首家区域性移民事务服务中心,率先落地电子口岸签证,实施最长五年居留许可,人才服务已覆盖80多个国家、2.5万余名国际人才。

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累计吸引集聚人才超14万人,引进培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700人,集聚留学人员创办企业超300家,国际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吴晓华称,“未来临港将聚力打造创新策源新标杆、厚植人才发展新沃土、全面建设宜居宜业新典范,让每一位选择临港的创新创业者都能在这片热土上扎根生长、枝繁叶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临港集聚14万人才的答案,藏在这位美国创客的故事里

临港新片区今日发布的小蓝鲸计划,进一步释放吸引全球青年英才的强烈信号。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方卓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如果没有临港的政策,我可能早就离开上海了。”来自美国的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王康,如今在临港新片区拥有了自己的外贸公司。

谈起在上海的创业选择,这位年轻的美国创业者直言,临港对国际人才的开放姿态和政策支持,是他能够扎根发展的关键。

初到上海创业时,王康曾为工作许可证办理辗转多个区域,但都因申请条件限制屡屡碰壁。直到他偶然了解到,临港针对青年人才尤其是国际毕业生的专属扶持政策。

“最惊喜的是上海临港的签证及工作许可便利化政策,我当时并未完全满足常规申请要求,是临港的特殊支持让我拿到了创业‘入场券’。”王康对界面新闻回忆道。

如今,王康的外贸公司已步入正轨,成为联通中外市场的重要桥梁。他的业务覆盖双向外贸服务:既帮助将中国客户将新鲜海鲜顺利打入哥斯达黎加市场,也为美国本土品牌搭建进入中国的渠道。

“我们已经和全球第三大披萨连锁店达成合作,还帮一个有50年历史的美国洗涤用品品牌找到国内经销商,让他们的产品正式在华销售。”谈及业务进展,王康的兴奋溢于言表。

让王康安心扎根的,不仅是关键的准入政策,还有贯穿创业全程的配套福利。“公司招聘的实习生能享受政府补贴,办公场地注册免费,人才公寓的租金也远低于市场价格,这些政策帮我们省下了大量初期成本。”王康坦言,临港的支持不仅解决了实际困难,更让他感受到这座片区对国际人才的诚意。

如今,王康已把家安在临港,用跨境贸易续写着中外合作的故事,他的创业经历,正是临港新片区积极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的一个缩影。

王康在临港新片区。图片来源:受访者

2025年11月17日,临港新片区这份对人才的吸引力又迎来全新升级。

2025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交流大会在临港举办,吸引了全球55个国家130余名外籍留学生参与,大会现场还举行了多项重要活动:7家留创园企业集中入驻签约仪式顺利举行,为临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市场动能。

大会期间,《关于支持高校学生来临港实习实践的若干措施》(小蓝鲸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以“学而实习,圆梦临港”为理念,围绕高校学生实习实践全周期需求,为国内外学子提供更有温度的关怀支持,成为临港面向全球学子的诚挚邀请函。

小蓝鲸计划的发布,是临港“真金白银+全周期服务”人才政策组合拳的关键一环。临港新片区此次以大会为载体推出这一计划,进一步释放了吸引全球青年英才的强烈信号。

“小蓝鲸计划是支持高校学生来临港实习实践的专项措施,精准覆盖补贴、居住、学习、安全、生活五方面核心诉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部(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杨武对界面新闻介绍说。

该计划是临港大学生实习补贴政策的3.0升级版本,较此前政策实现三大突破:在覆盖范围上,首次将专科生纳入补贴范畴,每月发放1000元实习补贴,精准填补制造业技能人才招引缺口;在补贴期限上,从最长6个月延长至12个月,鼓励学生长期实习、深度融入;在服务保障上,提供2个月免费拎包入住的“青春驿站”,由政府集中管理保障安全,同时为每位实习生购买专属小蓝鲸险。

与仅侧重补贴的1.0、2.0版本不同,小蓝鲸计划更注重全周期服务衔接。

“我们把学生来临港实习、就业、创业到扎根融入的全流程都纳入考量。”杨武表示,计划将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结合,目标在临港建成500个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每年开发5000个岗位,吸引1万名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现场,临港新片区还与多家留学生创业企业完成签约,这些由外国在华留学生创办的企业将入驻临港留创园,享受专项服务支持。

临港此前的大学生实习补贴政策已发放930余人次、共计600余万元。此次小蓝鲸计划作为临港人才新政12条的延伸升级,进一步拓宽了人才服务边界。

而人才新政12条中提出的“创业临港免费租”“最高500万元购房补贴”“人才直接落户”等政策,与小蓝鲸计划形成联动,构建起从实习到创业、从安居到扎根的全周期支持体系。

王康享受到的办公场地免费、人才公寓优惠等福利,正是这一体系化支持的早期体现,小蓝鲸计划的推出,让这份支持覆盖更广泛、服务更精准。

当天,“临港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同步正式启动,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韩国汉阳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所海内外高校成为首批合作单位。该基地将进一步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园”的转化通道,为国际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青年学生是人才工作的富矿,海外留学生更是我们重点欢迎的人才群体。”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吴晓华表示,临港新片区建成全市首家区域性移民事务服务中心,率先落地电子口岸签证,实施最长五年居留许可,人才服务已覆盖80多个国家、2.5万余名国际人才。

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累计吸引集聚人才超14万人,引进培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700人,集聚留学人员创办企业超300家,国际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吴晓华称,“未来临港将聚力打造创新策源新标杆、厚植人才发展新沃土、全面建设宜居宜业新典范,让每一位选择临港的创新创业者都能在这片热土上扎根生长、枝繁叶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