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明一 姜迪
在刚刚闭幕的第40届山东畜牧业博览会上,滨州市畜牧企业一举斩获17个优质产品金奖,“滨州畜牧”随之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畜牧产业全链发展的新成效收获颇多赞誉。
滨州拥有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畜牧水产与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并驾齐驱,成为这座鲁北小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
2024年,滨州畜牧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68.24亿元。至2024年底,全市存栏畜禽5048.41万头只,拥有1941家规模化养殖场,3家国家级畜牧类龙头企业;2024年,滨州全市肉蛋奶总产达96.86万吨,实现一产产值184.6亿元,可比价增速3.9%,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增幅位列全省第4位,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
作为山东社会科学院——滨州市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2025年度重点项目之一,滨州畜牧水产产业集群凭借创新驱动、全链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数读滨州,畜牧高质量发展
提及滨州的畜牧业,渤海黑牛、德州驴、鲁北白山羊、洼地绵羊,都是响当当的地方良种。
近年来,滨州畜禽种业振兴步伐持续加快。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种畜禽场45家,其中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家、原种场4家,2家企业获评山东省“十佳”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优秀企业和省级核心育种场,1家企业获批全省两家和牛原种场之一,全国首个国家级“肉牛科技小院”落户博兴县。
值得关注的是,滨州拥有1941家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高达94.53%。
随着养殖主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滨州畜牧水产的组织化程度、产业集中度和数智化程度显著提升。
滨州拥有国内首个万头肉牛5G智慧牧场,创建了4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2个省级新型现代农牧示范园,省级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24个、智能牧场10个,2个市县获批山东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全市拥有规模畜禽屠宰企业64家,畜禽屠宰总产量170.61万吨,屠宰产量占全省屠宰产量的9.61%,营业收入239亿元,位列全省第4位。
以肉牛产业为例,滨州肉牛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循环链条。全市29家肉牛屠宰企业,设计年屠宰能力120万头,肉牛存栏量、出栏量、屠宰能力和屠宰量均居全省第1位。
2024年,滨州肉牛产业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并制定发布22项肉牛全产业链标准。全市牛肉冷链物流配送达50万吨,是天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牛肉产品主要供应地,分别占天津、北京清真肉类市场份额的50%和30%以上。
持续加快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滨州畜牧产业产业链加速延伸,预制菜加工成为新的增长点。
时至今日,滨州已争取山东省预制菜高质量发展试点。全市从事肉制品深加工和预制菜制作的企业达到490余家,研发出210余种特色预制菜品,“牛县牛”“兆夫”等品牌预制菜年销售量达3.4亿包、销售额40亿元。滨州畜牧业进入了“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科技助力,畜牧养殖日益规范化
“全县人口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肉牛行业,每年GDP的12%由肉牛行业贡献;肉牛年屠宰能力120万头,位列全国县级第一;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一头牛可分割成270多个品类、1500个部位……”
去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围绕8种“土特产”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阳信肉牛”位列其中。
阳信地处鲁北,四季分明,全县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种植面积20万亩,玉米秸秆年产量60万吨,为肉牛养殖提供了优质充裕的饲草。这里是中国优良畜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主产区,拥有安格斯、西门塔尔等多种肉牛良种。阳信县利用优势基因,与澳系和牛、蒙古牛多元杂交培育出高端新品系——鲁蒙黑牛,填补了国内高档肉牛品系空白。
如今,阳信县牛肉进口量占全国1/6,京津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0%和50%,营业收入近660亿元,“阳信牛肉”等成功获批地理标志商标认证。
走进阳信商店镇的亿利源5G牧场,享受听音乐、做按摩、睡软卧等“贵宾”待遇的鲁蒙黑牛,单头价值高达20万元。该牧场占地500亩,总投资1.2亿元,是我国首个采用5G技术管理的数字化智能牧场。它立足智能牛舍,将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植入信息平台,借助智能耳标、中央厨房、AI监控等设备,实现对肉牛育种、繁育、育肥的全程管控。
此外,在阳信,科技创新贯穿于牛肉从肉牛出生到终端市场的全过程。这里创新实施“互联网 + 透明工厂”模式,通过赋码管理,实现“一企一码”“一牛一码”“一品一码”,确保肉牛质量安全可控、可追溯。
目前,5G牧场入驻42户养殖户,存栏的4000多头牛都是中小养殖户委托寄养,养殖端有了稳定收入。
近年来,阳信县创新“七位一体”养殖模式,由省农担担保,养殖户申请银行惠农贷款从企业购买母牛,经政府补贴投保后,再委托给企业数字化喂养。围绕“鲁蒙黑牛”,整合生产要素,“七步联动”为养殖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借助5G牧场,阳信以出租和托管模式向养殖户提供受孕母牛,并全程技术辅导,依托全县236家肉牛养殖合作社,通过“五项统一”,形成“社员养牛、公司收牛,工厂化生产、零风险养殖”局面。
待犊牛体重和品质达标后,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母牛、回购犊牛,搭配金融担保服务,为企业和农户减少风险、保障受益。按当前犊牛价格和养殖规模计算,养殖户犊牛销售纯收入超过40万元。

为壮大产业集群提供保障
今年以来,滨州市紧紧围绕“113388”工作体系,锚定“品质滨州”建设目标,在畜牧业领域精准发力,着力稳产能、防疫病、保安全、促转型、优保障,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夯实重要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方面,滨州优化生猪产能调控,全市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22万头左右,规模猪场达326家。同时,稳定肉牛奶牛生产,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积极探索推进肉牛精深加工和奶业养加一体化发展。目前,已成功培育打造了亿利源、华胜、华阳等知名牛肉品牌,以及九牛农牧、裕怡、滨宜康、一山奶业等多个本土奶业品牌。
为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效力,滨州按时完成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100%,并科学开展监测流调,及时对54个场点、1876份样品进行春防免疫质效评估。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建成“报-收-处”一体化无害化处理信息监管体系,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超90%。
在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上,滨州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1-10月份,共完成各级各类畜产品质量抽检689批次,涵盖部、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检等多项内容,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同时,滨州全面推进实施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已有10家企业通过省GMP验收。

在推进绿色低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省级氨排放试点,实现氨减排946.8吨,完成减排任务。联合开展黄河流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排查整治,加强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和调研指导,所发现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在壮大特色畜牧产业集群实力上,滨州抓好肉牛、肉禽等优势特色产业,做足做活“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
肉牛屠宰量占全省的46.89%,全产业链产值超6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并在今年全省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全市肉禽屠宰量达7.49亿只,亚洲最大单场肉鸡智慧孵化中心建成投产,年孵化鸡苗2亿羽,博兴肉禽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从良种振兴到养殖革新,从精深加工到品牌塑造,从疫病防控到绿色发展,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滨州凭借创新驱动与全链融合,畜牧水产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品质滨州”建设的闪亮名片,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巨大的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