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业务增长五倍!大国重器徐工集团实现出海奇迹的增长逻辑与启示

五年,五倍增长,这是徐工集团在国际市场上交出的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徐工集团海外业务营收达255.4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攀升至45.5%,仅半年时间,就已达到2024年全年海外营收416.87亿元的61.3%。对徐工而言,全球化早已不是业务版图的补充项,而是实实在在驱动其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引擎。

回溯2019年,徐工海外营收尚不足百亿;短短五年间,其海外业务实现五倍跨越,不仅刷新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出海速度,更让徐工从国际赛场的追随者成长为不可忽视的引领者。

2019年以来,徐工究竟做了什么,书写了这场出海奇迹?

 

图片1.png

 

01 出海三十年:从谨慎探索到战略攻坚

徐工的全球化基因,早在35年前便已埋下伏笔。

1990年,100台CA25压路机批量出口美国,创下中国工程机械批量出口的历史纪录;1992年,徐工首次出征德国宝马展,即便只能以图片形式参展,也成为其叩开国际市场大门的珍贵起点。

此后数十年,徐工始终怀揣对国际顶尖技术的追求,曾尝试与卡特彼勒合资,却遭遇"只取市场、不授技术"的现实困境,这段经历让徐工坚定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市场布局上,徐工长期保持谨慎姿态,直至2012年迎来关键突破:徐工并购荷兰AMAC、德国FT两家高端液压元件企业,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军企业德国施维英公司,并在巴西建设首个全资制造基地。这些布局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2.png

 

(央视报道下的徐工巴西工厂)

而真正的关键转折发生在2019年。

这一年,徐工明确将国际化升级为集团主战略,结束了数十年的谨慎探索期,开启了出海征程的新篇章。

02战略升级:顺境布局,锚定全球前三目标

2019年,当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仍沉浸于内销增长的喜悦时,徐工在年报中明确写道”公司已将国际化升级为主战略“,这一此前从未有过的表述,背后是其对全球市场临界点的精准洞察。

自1990年首次出口压路机起,徐工在海外市场耕耘近三十年,产品从无人问津到初步认可,终于在2017、2018年迎来关键突破:2017年国际业务增长16%,2018年更是飙升至43.9%。这组连续高增长数据,在徐工内部被视作强烈信号:

海外市场,特别是部分重点区域,已经跨越了仅由早期用户尝试的鸿沟,开始向更广泛的主流市场渗透。

市场的临界点已经到来。

 

9ff9bd4e2bb95307a4ff26606086c250.png

 

当看到这个拐点时,必须全力以赴。这一共识迅速贯穿徐工内部。

基于此,徐工不仅确立了国际化的主战略地位,更发布了雄心勃勃的“珠峰登顶计划”:到2030年,实现海外营收占比超60%,跻身全球前三工程机械品牌。

战略落地需要系统性能力支撑。

徐工立即围绕国际化主战略,搭建起全方位出海保障体系:组建国际化"尖刀班",培养本地化技术服务工程师;构建全球研发网络,实现24小时协同研发;打造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服务备件体系,承诺48小时快速响应;自建徐工巴西银行等金融平台,破解海外客户融资难题。

除上述显性投入外,徐工在战略推进过程中所实施的一系列重资产、长周期布局,更牵引出一场深层次的运营体系变革。在这一变革中,一套能够深度融合进徐工全球运营肌理的数字化营销服管理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平台并非是徐工在出海后才临时追加的效率补丁,而是徐工基于自身在国内营销数字化领域十余年的实践积淀,专为集团全球化运营量身打造的。

它与徐工出海战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从起步便嵌入业务全局。

03 组织革新:从直线管控到全球协同作战

传统直线型组织架构,曾是徐工深度全球化的最大瓶颈。此前,徐工海外业务主要由进出口公司承担,仅聚焦销售职能,经常面临政策支持不足、一线决策受限、产品市场适配度弱等多重难题。在明确出海战略的同时,徐工便启动了组织变革,构建起敏捷高效的网络型全球作战体系。

其一,徐工提出"总部抓总、区域主战、产品线主建"的核心逻辑,将战略、市场、产品形成深度闭环:

总部聚焦战略方向与资源配置,不干预具体业务,实现精准统筹;

区域作为前线部队,拥有临战决断权,贴近客户快速响应需求,同步反馈本地化定制诉求;

产品线化身"弹药工厂",聚焦研发创新,根据区域需求优化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其二,徐工构建了1+14+N(总部、14个海外区域中心、N个海外分子公司)的全球运营体系。

这套三级管理机制,是徐工出海的效率加速器,它把从中国到全球的距离缩短到了从邻国到本地,极大提高了响应效率,也加深了总部对区域的管控。

 

图片4.png

 

然而,理念先进的架构需要坚实的底座承接,否则极易沦为空中楼阁。全球化营销服数字化管理平台,恰好为这一架构补全了数字骨架。

对总部而言,平台是全局视野的驾驶舱。全球190多个国家的财务回流、库存周转、客户信用与业绩进展一目了然。资源分配不再是凭经验倾斜,而是基于实时数据动态调整;风险管控也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警,让总部抓总从宏观指导落地为精准统筹。

对区域而言,平台是精准作战的利器。以前区域团队找客户、做决策、跟进情况全靠Excel记录或口头同步,常常出现需求反馈滞后、客户跟进断层的问题。如今通过从线索挖掘到订单签订的全流程业务闭环,区域团队能基于本地市场需求制定策略,每一步跟进动作、客户反馈都能实时同步。再加上多语言、多时区的移动办公支持,海外员工随时随地即可调取客户资料、响应咨询。

对产品线而言,平台是敏捷创新的桥梁。平台将全球设备的故障数据、运行状况、客户反馈实时汇入研发端。这使得产品迭代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由海量现场数据所驱动。区域的市场需求也能通过系统高效直达产品线,显著提升产品适配度。产品研发因而与市场前线紧密相连,弹药供给更加精准。

04 销售突破:直联客户,掌握市场主动权

徐工的海外突破,离不开销售布局的全面完善。2019年后,徐工大力加码海外子公司和直营力量,到2025年,海外经销商增长至300多个,子公司达50多个,直营力量增长三到四倍。

之所以在加强经销商体系的同时加倍投入直营,是因为徐工深刻认识到:优质经销商是稀缺资源,要突破主流市场,就必须亲自下场,直联客户、自备库存。加码直营模式虽然加大了投入,但其优势无可替代,更能撬开新兴市场、贴近一线需求、建立长期客户关系。

但与此同时,管理分散全球的庞大销售体系也为徐工带来了巨大挑战。前文提及,徐工构建了1+14+N的全球运营体系。但14个海外大区曾存在市场定位模糊的问题,N个基层节点从线索获取到订单成交的环节中,常常出现“谁跟进、跟进到哪一步、客户有什么新需求”说不清的情况。

此时,数字化平台就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整合14个大区的产业政策、基建项目动态、竞品布局等区域特性,精准分析市场趋势和客户真实需求,帮助每个大区明确核心发力方向。再将N个海外子公司从线索获取、客户跟进、需求对接,到合同谈判、订单成交、后续回款的每一个关键业务节点都形成标准化流程,每个节点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验收标准。

这套闭环既让区域的营销动作有迹可循,实现了对全球销售团队的精细化管理,又通过整合客户合作历史、设备使用数据、服务反馈等信息,构建出完整的客户画像,让徐工团队在对接需求上更能投其所好,提升高价值大客户的黏性与市场份额。

 

图片5.png

 

05 产品突围:新赛道上实现换道超车

在海外市场,徐工传统的“国之重器”形象需要新的注脚。全球产业绿色化、智能化的浪潮,为其提供了换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在电动化、智能化新赛道上,徐工凭借前瞻布局,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电动产品跻身全球领先阵营,零碳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成功落地。

 

图片6.png

 

(徐工零碳智慧矿山解决方案闪耀国际矿业大会)

这背后,除了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数据也成为了产品迭代的新燃料。

截至目前,徐工在全球布局了2000多个服务备件网点,在日常服务中产生的大量维修数据、故障类型等信息,都能够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反馈至研发体系,形成一个持续优化的闭环。当然,区域团队也能通过平台第一时间提交当地需求,产品线做到快速响应,大幅缩短产品迭代周期。

数字化,让徐工的产品创新从技术驱动升级为“技术+数据”双轮驱动,在新赛道上建立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06 品牌跃升:从中国标签到全球信赖

品牌是海外高端竞争的入场券。五年间,徐工完成了品牌战略的重要升级,从发布新品牌标语“Solid to Succeed”,到明确“从全球知名到全球信赖”的发展路径,用实际行动打破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这一过程中,数字化平台成为品牌信任的坚实后盾:

在平台的管控下,让东南亚矿山与南美工地的客户都能享受标准化专业服务,48小时响应从承诺变为常态;

备件供应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彻底打消客户“买得到、修不起”的顾虑;

整个平台的建设全面遵循欧盟GDPR、亚太PDPA、美国CCPA等全球核心数据法规,既规避合规风险,更向全球传递“恪守规则、尊重隐私、值得托付”的企业形象;

当然,通过客户行为数据分析,徐工的海外一线团队在销售过程中能够精准地传递品牌信息,摆脱只能被动接受低价竞争的困局。

07徐工实现出海奇迹的启示

徐工出海的五年增长奇迹,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指明了一条清晰路径,其背后的核心密码,藏在战略、组织、销售、产品、品牌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之中:

战略前瞻是穿越周期的关键,徐工敢于在顺境中布局未来,方能在后续的市场波动中站稳脚跟;组织敏捷是全球作战的基础,唯有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协同体系,才能释放全局合力;销售深耕是掌握主动的核心,直联客户方能摆脱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筑牢市场根基;产品创新是价值升级的出路,拥抱新赛道,才能实现超越竞争。品牌升级是高端突破的保障,建立信赖才能站稳全球主流市场。

而贯穿这一切的,是数字化赋能这一内核。

徐工打造的全球化数字化平台,源于其在国内营销数字化领域十余年的深耕积淀,已超越工具范畴,成为集团战略落地必不可少的执行者。它让组织协同更高效、市场洞察更精准、产品创新更贴合需求、品牌信任更坚实。

出海远征,既需要航行的勇气,更需要精密的数字罗盘与导航系统。

这,正是徐工实现出海奇迹的核心密码。

 

图片7.png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徐工机械

2.7k
  • 徐工机械:已回购约3.15亿股,使用资金总额约27.5亿元
  • 徐工机械(000425.SZ):2025年三季报净利润为59.77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11.67%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海外业务增长五倍!大国重器徐工集团实现出海奇迹的增长逻辑与启示

五年,五倍增长,这是徐工集团在国际市场上交出的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徐工集团海外业务营收达255.4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攀升至45.5%,仅半年时间,就已达到2024年全年海外营收416.87亿元的61.3%。对徐工而言,全球化早已不是业务版图的补充项,而是实实在在驱动其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引擎。

回溯2019年,徐工海外营收尚不足百亿;短短五年间,其海外业务实现五倍跨越,不仅刷新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出海速度,更让徐工从国际赛场的追随者成长为不可忽视的引领者。

2019年以来,徐工究竟做了什么,书写了这场出海奇迹?

 

图片1.png

 

01 出海三十年:从谨慎探索到战略攻坚

徐工的全球化基因,早在35年前便已埋下伏笔。

1990年,100台CA25压路机批量出口美国,创下中国工程机械批量出口的历史纪录;1992年,徐工首次出征德国宝马展,即便只能以图片形式参展,也成为其叩开国际市场大门的珍贵起点。

此后数十年,徐工始终怀揣对国际顶尖技术的追求,曾尝试与卡特彼勒合资,却遭遇"只取市场、不授技术"的现实困境,这段经历让徐工坚定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市场布局上,徐工长期保持谨慎姿态,直至2012年迎来关键突破:徐工并购荷兰AMAC、德国FT两家高端液压元件企业,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军企业德国施维英公司,并在巴西建设首个全资制造基地。这些布局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2.png

 

(央视报道下的徐工巴西工厂)

而真正的关键转折发生在2019年。

这一年,徐工明确将国际化升级为集团主战略,结束了数十年的谨慎探索期,开启了出海征程的新篇章。

02战略升级:顺境布局,锚定全球前三目标

2019年,当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仍沉浸于内销增长的喜悦时,徐工在年报中明确写道”公司已将国际化升级为主战略“,这一此前从未有过的表述,背后是其对全球市场临界点的精准洞察。

自1990年首次出口压路机起,徐工在海外市场耕耘近三十年,产品从无人问津到初步认可,终于在2017、2018年迎来关键突破:2017年国际业务增长16%,2018年更是飙升至43.9%。这组连续高增长数据,在徐工内部被视作强烈信号:

海外市场,特别是部分重点区域,已经跨越了仅由早期用户尝试的鸿沟,开始向更广泛的主流市场渗透。

市场的临界点已经到来。

 

9ff9bd4e2bb95307a4ff26606086c250.png

 

当看到这个拐点时,必须全力以赴。这一共识迅速贯穿徐工内部。

基于此,徐工不仅确立了国际化的主战略地位,更发布了雄心勃勃的“珠峰登顶计划”:到2030年,实现海外营收占比超60%,跻身全球前三工程机械品牌。

战略落地需要系统性能力支撑。

徐工立即围绕国际化主战略,搭建起全方位出海保障体系:组建国际化"尖刀班",培养本地化技术服务工程师;构建全球研发网络,实现24小时协同研发;打造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服务备件体系,承诺48小时快速响应;自建徐工巴西银行等金融平台,破解海外客户融资难题。

除上述显性投入外,徐工在战略推进过程中所实施的一系列重资产、长周期布局,更牵引出一场深层次的运营体系变革。在这一变革中,一套能够深度融合进徐工全球运营肌理的数字化营销服管理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平台并非是徐工在出海后才临时追加的效率补丁,而是徐工基于自身在国内营销数字化领域十余年的实践积淀,专为集团全球化运营量身打造的。

它与徐工出海战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从起步便嵌入业务全局。

03 组织革新:从直线管控到全球协同作战

传统直线型组织架构,曾是徐工深度全球化的最大瓶颈。此前,徐工海外业务主要由进出口公司承担,仅聚焦销售职能,经常面临政策支持不足、一线决策受限、产品市场适配度弱等多重难题。在明确出海战略的同时,徐工便启动了组织变革,构建起敏捷高效的网络型全球作战体系。

其一,徐工提出"总部抓总、区域主战、产品线主建"的核心逻辑,将战略、市场、产品形成深度闭环:

总部聚焦战略方向与资源配置,不干预具体业务,实现精准统筹;

区域作为前线部队,拥有临战决断权,贴近客户快速响应需求,同步反馈本地化定制诉求;

产品线化身"弹药工厂",聚焦研发创新,根据区域需求优化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其二,徐工构建了1+14+N(总部、14个海外区域中心、N个海外分子公司)的全球运营体系。

这套三级管理机制,是徐工出海的效率加速器,它把从中国到全球的距离缩短到了从邻国到本地,极大提高了响应效率,也加深了总部对区域的管控。

 

图片4.png

 

然而,理念先进的架构需要坚实的底座承接,否则极易沦为空中楼阁。全球化营销服数字化管理平台,恰好为这一架构补全了数字骨架。

对总部而言,平台是全局视野的驾驶舱。全球190多个国家的财务回流、库存周转、客户信用与业绩进展一目了然。资源分配不再是凭经验倾斜,而是基于实时数据动态调整;风险管控也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警,让总部抓总从宏观指导落地为精准统筹。

对区域而言,平台是精准作战的利器。以前区域团队找客户、做决策、跟进情况全靠Excel记录或口头同步,常常出现需求反馈滞后、客户跟进断层的问题。如今通过从线索挖掘到订单签订的全流程业务闭环,区域团队能基于本地市场需求制定策略,每一步跟进动作、客户反馈都能实时同步。再加上多语言、多时区的移动办公支持,海外员工随时随地即可调取客户资料、响应咨询。

对产品线而言,平台是敏捷创新的桥梁。平台将全球设备的故障数据、运行状况、客户反馈实时汇入研发端。这使得产品迭代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由海量现场数据所驱动。区域的市场需求也能通过系统高效直达产品线,显著提升产品适配度。产品研发因而与市场前线紧密相连,弹药供给更加精准。

04 销售突破:直联客户,掌握市场主动权

徐工的海外突破,离不开销售布局的全面完善。2019年后,徐工大力加码海外子公司和直营力量,到2025年,海外经销商增长至300多个,子公司达50多个,直营力量增长三到四倍。

之所以在加强经销商体系的同时加倍投入直营,是因为徐工深刻认识到:优质经销商是稀缺资源,要突破主流市场,就必须亲自下场,直联客户、自备库存。加码直营模式虽然加大了投入,但其优势无可替代,更能撬开新兴市场、贴近一线需求、建立长期客户关系。

但与此同时,管理分散全球的庞大销售体系也为徐工带来了巨大挑战。前文提及,徐工构建了1+14+N的全球运营体系。但14个海外大区曾存在市场定位模糊的问题,N个基层节点从线索获取到订单成交的环节中,常常出现“谁跟进、跟进到哪一步、客户有什么新需求”说不清的情况。

此时,数字化平台就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整合14个大区的产业政策、基建项目动态、竞品布局等区域特性,精准分析市场趋势和客户真实需求,帮助每个大区明确核心发力方向。再将N个海外子公司从线索获取、客户跟进、需求对接,到合同谈判、订单成交、后续回款的每一个关键业务节点都形成标准化流程,每个节点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验收标准。

这套闭环既让区域的营销动作有迹可循,实现了对全球销售团队的精细化管理,又通过整合客户合作历史、设备使用数据、服务反馈等信息,构建出完整的客户画像,让徐工团队在对接需求上更能投其所好,提升高价值大客户的黏性与市场份额。

 

图片5.png

 

05 产品突围:新赛道上实现换道超车

在海外市场,徐工传统的“国之重器”形象需要新的注脚。全球产业绿色化、智能化的浪潮,为其提供了换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在电动化、智能化新赛道上,徐工凭借前瞻布局,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电动产品跻身全球领先阵营,零碳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成功落地。

 

图片6.png

 

(徐工零碳智慧矿山解决方案闪耀国际矿业大会)

这背后,除了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数据也成为了产品迭代的新燃料。

截至目前,徐工在全球布局了2000多个服务备件网点,在日常服务中产生的大量维修数据、故障类型等信息,都能够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反馈至研发体系,形成一个持续优化的闭环。当然,区域团队也能通过平台第一时间提交当地需求,产品线做到快速响应,大幅缩短产品迭代周期。

数字化,让徐工的产品创新从技术驱动升级为“技术+数据”双轮驱动,在新赛道上建立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06 品牌跃升:从中国标签到全球信赖

品牌是海外高端竞争的入场券。五年间,徐工完成了品牌战略的重要升级,从发布新品牌标语“Solid to Succeed”,到明确“从全球知名到全球信赖”的发展路径,用实际行动打破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这一过程中,数字化平台成为品牌信任的坚实后盾:

在平台的管控下,让东南亚矿山与南美工地的客户都能享受标准化专业服务,48小时响应从承诺变为常态;

备件供应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彻底打消客户“买得到、修不起”的顾虑;

整个平台的建设全面遵循欧盟GDPR、亚太PDPA、美国CCPA等全球核心数据法规,既规避合规风险,更向全球传递“恪守规则、尊重隐私、值得托付”的企业形象;

当然,通过客户行为数据分析,徐工的海外一线团队在销售过程中能够精准地传递品牌信息,摆脱只能被动接受低价竞争的困局。

07徐工实现出海奇迹的启示

徐工出海的五年增长奇迹,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指明了一条清晰路径,其背后的核心密码,藏在战略、组织、销售、产品、品牌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之中:

战略前瞻是穿越周期的关键,徐工敢于在顺境中布局未来,方能在后续的市场波动中站稳脚跟;组织敏捷是全球作战的基础,唯有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协同体系,才能释放全局合力;销售深耕是掌握主动的核心,直联客户方能摆脱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筑牢市场根基;产品创新是价值升级的出路,拥抱新赛道,才能实现超越竞争。品牌升级是高端突破的保障,建立信赖才能站稳全球主流市场。

而贯穿这一切的,是数字化赋能这一内核。

徐工打造的全球化数字化平台,源于其在国内营销数字化领域十余年的深耕积淀,已超越工具范畴,成为集团战略落地必不可少的执行者。它让组织协同更高效、市场洞察更精准、产品创新更贴合需求、品牌信任更坚实。

出海远征,既需要航行的勇气,更需要精密的数字罗盘与导航系统。

这,正是徐工实现出海奇迹的核心密码。

 

图片7.png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