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2025中国顶级风险投资人榜单发布,沈南鹏、张颖、徐新、朱啸虎、刘芹分列前五

本调研聚焦于识别那些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精准把握机遇、对创新趋势拥有深刻洞见与强大领导力、并为创业者提供卓越价值的顶尖投资人/投资机构。

界面新闻记者 | 史国伟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2025年11月28日,界面新闻第九次推出「中国顶级风险投资人」榜单。在今年的榜单上,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今日资本总裁、创始及管理合伙人徐新、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分列前五位。相较于去年,今年有9位风险投资人新上榜,为中国顶级风险投资界注入新力量。

界面新闻遵循严格的评选流程每年8月开始筹备当年的中国顶级风险投资人/中国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榜单,9月开始陆续定向发布调研函,并于当年11月揭晓「中国顶级风险投资人」榜单,12月公布「中国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榜单。

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排名第一。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风险投资界的标杆人物,沈南鹏投资版图与投资策略深刻影响着中国风险投资的脉络。沈南鹏的投资风格以快、稳、准 著称,他强调Long China(做多中国)的核心理念,并擅长通过深度行业研究,在技术变革中前瞻卡位买下赛道。在公开场合,他多次强调AI的颠覆性影响,相信“AI不仅会改变产业模式,更将深刻改变人类信息和智慧的传递方式”。同时,他判断未来10-20年医疗健康将转变为由细胞、基因和生物工程驱动,并积极推动红杉中国在该领域的布局沈南鹏主导红杉中国拓展海外市场,于2024年在伦敦设立办公室以捕捉欧洲投资机会。在退出层面,他通过减持或转让,在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泡泡玛特、九号公司等超级项目中实现了丰厚回报

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首次来到第二的位置。张颖持续以其毒辣的眼光与大胆的决策,在中国风险投资领域留下深刻印记。2023年至今,张颖硬科技、智能制造与医疗健康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斩获颇丰,通过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震坤行以及合合信息等一系列明星项目的上市及减持,实现了资金的高效循环。张颖投资风格鲜明,善于在早期便重仓押注赛道,强调 “聚焦”而非“平均主义”。在项目选择上,张颖宁愿放缓节奏也要确保精准,所有投资决策必须经过严谨的调研与全方位的评估;在组织管理上,张颖极其重视“关键少数”核心人才的作用,通过精准的团队配置来驱动机构的长期发展。凭借对产业变革的敏锐嗅觉和行之有效的投后管理体系,张颖正带领经纬创投在硬科技与前沿科技的浪潮中继续捕捉下一代的领军企业。

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来到第6位。牛奎光始终以“科技捕手”的姿态活跃于中国创投领域,其投资版图紧密围绕硬科技、人工智能、企业服务核心领域展开。最近几年,牛奎光陆续投资了阶跃星辰、MiniMax等前沿AI大模型公司以及拓竹科技、未来机器人、大寰机器人等智能硬件项目,展现出对技术驱动型创新的系统性布局。在退出层面,牛奎光同样战绩斐然影石Insta360嘀嗒出行、找钢网、地平线等多个标杆项目的资本化,印证了其前瞻性判断的有效性。牛奎光的投资风格以深耕产业、研究驱动著称。他习惯于在技术变革发生前进行系统性研究与图谱绘制,从而敢于在早期重仓押注具备底层创新能力的团队。业内评价其“冷静而专注”,善于在喧嚣中识别真正的技术价值。他强调投资就是“找变化” ,核心能力在于“感知变化、学习变化、适应变化”

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第16以近15年的从业经历和近百亿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在硬科技投资领域树立了鲜明的产业派风格。王光熙专注于人工智能及行业应用、算力软硬件、具身智能、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等核心赛道,致力于在早期系统性地捕捉技术驱动的创新机会。王光熙的投资风格深深植根于联想体系的产业生态,强调“生态联动”与“耐心资本”自2022年7月以来,他主导投资了阶跃星辰、澜舟科技、进迭时空和中科时代等一批代表性项目,展现出对前沿算力和AI应用的持续加注。在退出层面,他同样稳健推进,成功实现了思特威、第四范式、路特斯等多个项目在不同资本市场的上市,完成了从投资到价值实现的全周期闭环。

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卫哲第18凭借其深厚的产业背景与独特的效率为王投资哲学,在新消费与跨境出海领域构建了显著的影响力。他带领嘉御资本在新消费、跨境电商和出海品牌等核心赛道深耕,其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170亿人民币。近年来,他主导投资了包括泡泡玛特、安克创新、思摩尔国际、锅圈食汇沪上阿姨在内的多家行业龙头,展现了其精准的产业判断。卫哲的投资风格深度融合了其企业家与运营管理经验他指出“伟大的国民品牌,往往诞生于存量经济时代”,而存量经济时代,企业发展“效率”应该高于“增速”和“规模”。卫哲提出了打造国民品牌的“三个下沉”,即“产品下沉”、“店型下沉”及“管理下沉对于技术投资,他同样保持其一贯的效率视角,直言嘉御资本永远不是一个被科学技术打动的投资机构,投资科技企业关键要看其技术能否以高效率走向市场并实现商业化

2025年5月,中国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手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若干政策举措》下称《政策举措》)。如果说1999年 《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是国家层面的风险投资机制“奠基者”;2016年 《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创业投资发展的“护航者”;那么2025《政策举措》就是创业投资发展到新时期的“精准赋能者”

在募资端,中国股权投资募资市场出现国资主导和长期资本崛起的局面。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达3501只,同比上升18.3%;募集总规模为1.16万亿元,同比增长8.0%。政府投资基金、地方国资平台、保险公司及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等机构积极出资,成为推动募资市场回暖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市场化外币基金持续收缩,前三季度仅有17只外币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募资规模约240亿元,同比下滑56.9% 。这一趋势与《政策举措》紧密呼应。文件明确要求“发挥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并着力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支持保险资金、社保基金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创业投资。其战略意图十分清晰:在美元基金退潮的周期中,通过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入场,从根本上重塑行业的资金结构,确保对硬科技领域的投入不被短期市场波动干扰。

在投资端,市场的逻辑已从昔日的“广撒网”转变为对核心赛道的精准重注。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8,295起投资案例,总投资金额达5,407.30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上升19.8%和9.0% 。从行业分布看,硬科技领域成为资本布局的绝对重点。IT、半导体、生物技术/医药健康、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投资案例数均超过千起,其中人工智能、GPU、创新药、智能制造等细分赛道投资热度尤为突出。这种聚集,背后是《政策举措》强大的指挥棒作用。文件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核心方向,“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其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确保了顶级资源流向关乎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另一方面,它也预示着,缺乏核心技术壁垒的项目,未来获得融资的难度将愈发增大。

在退出端,投资机构终于在2025年迎来一个“退出大年”。前三季度全市场共发生2,029笔退出案例,同比显著增加。其中,被投企业IPO案例数达到1,002笔,同比大幅上升37.8%;同时,并购退出案例数也达到352笔,同比增幅高达84.3% 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强劲复苏为IPO开启了泄洪闸口。这反映出随着IPO与并购市场环境改善,资本退出路径进一步拓宽,市场流动性有所增强。在此背景下,《政策举措》着力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的战略意义凸显。政策明确“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并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这不仅为机构提供了IPO之外的多元退出路径,更旨在构建一个更具流动性、更能承受市场波长的健康资本循环体系。

纵观全局,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每一项变化,几乎都能从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政策举措》中找到其底层逻辑与政策推力。更通过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要求“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解开了束缚国有资本投身高风险创新领域的枷锁。对于每一位市场参与者而言,这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未来属于那些能深刻理解国家战略、具备产业深度并敢于陪伴硬科技企业长跑的长期资本

在投资标的方面,中国以硬科技为绝对核心,包含了人工智能、云计算、自动驾驶、半导体、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工业制造等领域;而美国则以人工智能绝对为主,辅以SaaS(软件即服务)、国防科技、量子计算等;呈现出不同的局面。这一方面源于产业基础及优势,另一方面源于国家的强力引导。

「中国顶级风险投资人」及「中国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榜单致力于为创业者、母基金(FOF)及有限合伙人(LP)呈现中国创投生态的真实力量版图。本次调研聚焦于识别那些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精准把握机遇、对创新趋势拥有深刻洞见与强大领导力、并为创业者提供卓越价值的顶尖投资人/投资机构。为捕捉最新动态,榜单特别关注机构近三年表现,包括新投项目参与度与贡献度(35%)、退出项目参与度与贡献度(35%)、管理规模及行业位置(30%),以发现业界最具活力与成长性的新锐力量。

  • 界面新闻2025年度跨国公司中国区CEO入围名单公布,40位CEO入围
  • 界面新闻2025超级CEO——年度科技行业CEO入围名单公布,178位CEO入围
  • 界面新闻2025超级CEO入围名单公布,288位CEO入围
  • 2025年度跨国公司中国区CEO评选启动!
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