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给小米、蔚来汽车做“CT检查”,易思维要IPO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给小米、蔚来汽车做“CT检查”,易思维要IPO了

三年利润翻14倍。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野马财经 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在汽车工厂的检测线上,车身正被一道道蓝紫色激光“扫描全身”,就像在做高精度CT检查。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毫米级的数据,彻底告别了老师傅拿着塞尺反复测量的时代。这不是特效镜头,而是易思维将机器视觉技术融入汽车制造的生动写照。

支撑这套系统背后的,是五位来自天津大学的“学霸天团”。创始人郭寅带领着四位同门师兄弟——郭磊、尹仕斌、庄洵、吕猛,他们都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支从天津大学走出的技术团队,如今已带领公司成为机器视觉领域的"隐形冠军"。

现在,这位“学霸天团”即将迎来高光时刻。2025年11月14日,上交所发布公告,将于11月21日审议易思维的科创板IPO申请。从实验室走出的技术精英,正要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回看其上市之路,2025年6月5日公司申报科创板IPO,仅一个月后就被抽中现场检查,6月27日进入问询阶段。监管层重点关注其股东变动、客户关系和应收账款等核心问题,在经历两轮问询后,如今,公司即将在资本市场的考场上接受严格检验。

01 年入3.92亿元 “机器视觉龙头”冲IPO

给机器人装上“眼睛”,让它们能在汽车工厂里精准检测零件、引导装配——这就是易思维在做的事。

公司的业务核心围绕汽车制造领域展开,该领域主要包括视觉检测、视觉引导与视觉测量等系统。

2022年-2024年,公司视觉检测系统近三年收入从0.57亿元增至1.7亿元,成为收入主力,占比从39.52%上升至43.39%,该系统通过识别产品缺陷或工艺异常,替代人眼进行质量确认;视觉引导系统同期收入从0.79亿元增长至1.56亿元,占比从35.66%涨至38.69%,主要是通过精准引导机器人完成动作,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它的客户名单堪称汽车界“全明星”:从大众、丰田、奔驰这些老牌外资,到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国产新贵,就连小米造车都采用了其方案。

不过有意思的是,公司很少直接和车企打交道,而是通过“中间商”,即产线集成商来销售产品,就像通过经销商卖饮料一样。2025年上半年,易思维前五大客户中就包括中汽工程、巨一科技、一汽集团、哈工智能等集成商,其中中汽工程一家就贡献了3482.58万元的收入,占比27.8%。

而公司终端客户包括小米、比亚迪、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

在这些客户的支持下,成立8年的易思维,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制造机器视觉领域的“隐形冠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其在中国汽车制造机器视觉整体市场、整车制造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13.7%和22.5%,双双位列行业第一。

近几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2至2024年,易思维主营业务收入从2.23亿元攀升至3.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净利润更从539万元跃升至8400万元,累计增幅接近14倍。不过,2025年上半年,公司因行业结算季节性影响出现亏损,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仍增长1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87万元,亏损同比收窄28%。

不过,亮眼业绩背后,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扮演了重要角色。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累计为1.47亿元,而同期的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总额达到1.86亿元,已超过净利润总和。其中2024年,两项补助金额占净利润比例高达87%。

针对这一情况,上交所在问询中重点关注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续期风险,以及相关补助政策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要求公司完善相关风险提示。公司回应称,目前所有资质证书均在有效期内,预计短期内发生不利变动的风险较小,续期不存在重大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目前适用的15%高新技术企业税率将于2026年到期,其在《招股书》中坦言,若未来相关政策发生不利调整,业绩将受到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合计余额从1.37亿元升至2.3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始终超过50%。

具体来看,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0.96亿元、1.29亿元和1.57亿元,其中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从28.53%攀升至38.26%,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逾期应收账款金额也从4485万元增加至7893万元,各期末逾期比例均维持在50%左右。

上交所特别关注应收账款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要求说明账龄1年以上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比逐年增加的原因。

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源于汽车产业链的资金特点:公司客户主要为线体集成商,其终端客户整车厂因行业竞争加剧,普遍延长付款账期,这种资金压力会沿着产业链传导,最终影响公司的回款效率。

本次科创板IPO,易思维计划募集资金12.14亿元,其中7.05亿元将用于机器视觉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4.09亿元投入机器视觉研发中心项目,另有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02 “学霸天团”创业 IPO前解除回购条款

易思维的背后,是一支典型的“学霸创业团”。

创始人郭寅2013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深耕激光与光电测试领域。另外四位联合创始人,也都与天津大学有着深厚渊源。

郭磊博士从天津大学毕业后,2011年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从事科研工作;尹仕斌博士在天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加入创业;庄洵硕士从天津大学毕业后,2013年进入中航工业研究所;吕猛硕士从天津大学毕业后,2010年在中兴通讯积累硬件开发经验。这支以天津大学为背景的技术团队,在2016年共同创立了易思维。

截至目前,易思维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郭寅手中。作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寅直接持有公司12.27%股份,通过实际控制易实思远、易实天诚、易实至诚分别间接控制公司35.08%股份、5.95%股份、2.83%股份,合计控制公司56.13%股份。

此外,郭磊作为董事兼副总经理,持股比例为3.67%;董事、首席技术官尹仕斌同样持股3.67%;职工代表董事庄洵持股4%;目前未在公司任职的吕猛,则通过易实唯诚间接持有1.6%的股份。

除了学霸天团外,易思维也吸引了一众投资机构。

2018年7月,国投基金通过A轮融资入股,成为公司首家外部机构股东,为早期业务布局提供了关键支持。2021年,公司融资进程明显加快:4月,北洋海棠基金通过股权融资入股;8月,方广资本与银杏谷资本参与融资,其中方广资本担任领投方。

2022年,易思维股权结构进一步多元化。7月,郭寅将其持有的易思维有限0.71%股权(对应出资额4.08万元)转让给盛际福源;9月,郭寅再次进行股权转让,分别将所持易思维有限0.87%股权(对应出资额5.03万元)、0.67%股权(对应出资额3.9万元)转让给海邦数瑞与芯泉创投。

2023年9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吸引了维科控股、禾合创投、高新科创、苏州方续、景宁鑫谷、海邦展优、天津海棠及顾学群等新股东加入。

随着多轮融资完成,相关对赌条款也随之落地。2023年12月,公司团队股东与18名投资人股东签署协议,约定若公司未能在2024年9月30日前完成合格IPO,股东们有权要求创始团队回购其持股。

然而到2024年9月30日,易思维始终未能上市,因此股东们有权要求创始团队回购其持股。

面对上市进度不及预期的现实,国投基金选择了行使这一权利,回购总价款为1.8亿元。

最终,这场股权交接以市场化方式完成。安丰富盛、安丰元港、付艳秀等7名投资者按照27亿元的公司估值,接手了国投基金持有的全部股份,按5.66%股权计算,对应转让款预计1.53亿元。而实际控制人郭寅则承担了“补差价”的角色,他自掏腰包弥补了股份转让款与1.8亿元回购总价之间的差额。

为彻底解决对赌问题,2025年4月,易思维和现有的投资人股东(盛际福源、天津浙信、芯泉创投、北洋海棠等23位股东)又签署了《股东协议之补充协议》,明确原协议中的回购权、优先清算权等条款“终止并自始无效”,但保留了附条件恢复条款,约定在以下情形下,投资方仍可享有回购权、优先清算权及反稀释权,团队股东也需承担相应义务:

协议具体包括:公司未能在2026年12月31日前通过省证监局的上市辅导验收;公司在完成上市辅导验收后6个月内未提交上市申请,或申请未被受理;公司上市申请被主动撤回、被动撤回或未获批准;公司获得上市批文后12个月内未成功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

该瑕疵在首轮审核问询中被监管机构重点指出,要求公司说明“相关特殊权利条款是否会影响控制权的稳定性”。为此,易思维及其中介机构迅速采取了补救措施,对协议进行“打补丁”式的修订。

2025年11月,公司与全体股东签署了《股东协议之终止协议》,明确所有特殊权利条款自始无效,且不附带任何恢复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审核要求,拟IPO企业通常须在申报前清理对赌协议,以确保股权结构清晰稳定,避免因特殊权利条款对企业持续经营造成重大不确定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易思维在4月协议中仍保留“2026年底前未上市则恢复”的条款,却在11月上会前紧急删除,时间点上高度吻合监管近期对“对赌恢复条款”的强化审查。

他进一步解释,监管所担忧的并非“投资方向创始团队索赔”本身,而是“创始团队为履行回购义务可能挪用公司资金或违规担保”。删除创始团队的对赌义务,实质上是切断“公司资金被间接用于对赌”的风险链条,在审核逻辑上属于“必要之举”,而非“过度合规”。

不过柏文喜推测,实务中双方大概率通过补充协议约定,若上市失败,投资人可优先于创始团队分配公司剩余资产——虽不如回购直接,但仍可降低部分损失。

如今,从实验室到科创板,这支“学霸天团”用七年证明了技术实力。当技术天才闯荡资本市场,这场大考,他们准备好了吗?

你看好易思维上市吗?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给小米、蔚来汽车做“CT检查”,易思维要IPO了

三年利润翻14倍。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野马财经 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在汽车工厂的检测线上,车身正被一道道蓝紫色激光“扫描全身”,就像在做高精度CT检查。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毫米级的数据,彻底告别了老师傅拿着塞尺反复测量的时代。这不是特效镜头,而是易思维将机器视觉技术融入汽车制造的生动写照。

支撑这套系统背后的,是五位来自天津大学的“学霸天团”。创始人郭寅带领着四位同门师兄弟——郭磊、尹仕斌、庄洵、吕猛,他们都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支从天津大学走出的技术团队,如今已带领公司成为机器视觉领域的"隐形冠军"。

现在,这位“学霸天团”即将迎来高光时刻。2025年11月14日,上交所发布公告,将于11月21日审议易思维的科创板IPO申请。从实验室走出的技术精英,正要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回看其上市之路,2025年6月5日公司申报科创板IPO,仅一个月后就被抽中现场检查,6月27日进入问询阶段。监管层重点关注其股东变动、客户关系和应收账款等核心问题,在经历两轮问询后,如今,公司即将在资本市场的考场上接受严格检验。

01 年入3.92亿元 “机器视觉龙头”冲IPO

给机器人装上“眼睛”,让它们能在汽车工厂里精准检测零件、引导装配——这就是易思维在做的事。

公司的业务核心围绕汽车制造领域展开,该领域主要包括视觉检测、视觉引导与视觉测量等系统。

2022年-2024年,公司视觉检测系统近三年收入从0.57亿元增至1.7亿元,成为收入主力,占比从39.52%上升至43.39%,该系统通过识别产品缺陷或工艺异常,替代人眼进行质量确认;视觉引导系统同期收入从0.79亿元增长至1.56亿元,占比从35.66%涨至38.69%,主要是通过精准引导机器人完成动作,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它的客户名单堪称汽车界“全明星”:从大众、丰田、奔驰这些老牌外资,到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国产新贵,就连小米造车都采用了其方案。

不过有意思的是,公司很少直接和车企打交道,而是通过“中间商”,即产线集成商来销售产品,就像通过经销商卖饮料一样。2025年上半年,易思维前五大客户中就包括中汽工程、巨一科技、一汽集团、哈工智能等集成商,其中中汽工程一家就贡献了3482.58万元的收入,占比27.8%。

而公司终端客户包括小米、比亚迪、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

在这些客户的支持下,成立8年的易思维,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制造机器视觉领域的“隐形冠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其在中国汽车制造机器视觉整体市场、整车制造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13.7%和22.5%,双双位列行业第一。

近几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2至2024年,易思维主营业务收入从2.23亿元攀升至3.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净利润更从539万元跃升至8400万元,累计增幅接近14倍。不过,2025年上半年,公司因行业结算季节性影响出现亏损,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仍增长1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87万元,亏损同比收窄28%。

不过,亮眼业绩背后,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扮演了重要角色。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累计为1.47亿元,而同期的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总额达到1.86亿元,已超过净利润总和。其中2024年,两项补助金额占净利润比例高达87%。

针对这一情况,上交所在问询中重点关注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续期风险,以及相关补助政策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要求公司完善相关风险提示。公司回应称,目前所有资质证书均在有效期内,预计短期内发生不利变动的风险较小,续期不存在重大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目前适用的15%高新技术企业税率将于2026年到期,其在《招股书》中坦言,若未来相关政策发生不利调整,业绩将受到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合计余额从1.37亿元升至2.3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始终超过50%。

具体来看,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0.96亿元、1.29亿元和1.57亿元,其中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从28.53%攀升至38.26%,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逾期应收账款金额也从4485万元增加至7893万元,各期末逾期比例均维持在50%左右。

上交所特别关注应收账款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要求说明账龄1年以上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比逐年增加的原因。

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源于汽车产业链的资金特点:公司客户主要为线体集成商,其终端客户整车厂因行业竞争加剧,普遍延长付款账期,这种资金压力会沿着产业链传导,最终影响公司的回款效率。

本次科创板IPO,易思维计划募集资金12.14亿元,其中7.05亿元将用于机器视觉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4.09亿元投入机器视觉研发中心项目,另有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02 “学霸天团”创业 IPO前解除回购条款

易思维的背后,是一支典型的“学霸创业团”。

创始人郭寅2013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深耕激光与光电测试领域。另外四位联合创始人,也都与天津大学有着深厚渊源。

郭磊博士从天津大学毕业后,2011年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从事科研工作;尹仕斌博士在天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加入创业;庄洵硕士从天津大学毕业后,2013年进入中航工业研究所;吕猛硕士从天津大学毕业后,2010年在中兴通讯积累硬件开发经验。这支以天津大学为背景的技术团队,在2016年共同创立了易思维。

截至目前,易思维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郭寅手中。作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寅直接持有公司12.27%股份,通过实际控制易实思远、易实天诚、易实至诚分别间接控制公司35.08%股份、5.95%股份、2.83%股份,合计控制公司56.13%股份。

此外,郭磊作为董事兼副总经理,持股比例为3.67%;董事、首席技术官尹仕斌同样持股3.67%;职工代表董事庄洵持股4%;目前未在公司任职的吕猛,则通过易实唯诚间接持有1.6%的股份。

除了学霸天团外,易思维也吸引了一众投资机构。

2018年7月,国投基金通过A轮融资入股,成为公司首家外部机构股东,为早期业务布局提供了关键支持。2021年,公司融资进程明显加快:4月,北洋海棠基金通过股权融资入股;8月,方广资本与银杏谷资本参与融资,其中方广资本担任领投方。

2022年,易思维股权结构进一步多元化。7月,郭寅将其持有的易思维有限0.71%股权(对应出资额4.08万元)转让给盛际福源;9月,郭寅再次进行股权转让,分别将所持易思维有限0.87%股权(对应出资额5.03万元)、0.67%股权(对应出资额3.9万元)转让给海邦数瑞与芯泉创投。

2023年9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吸引了维科控股、禾合创投、高新科创、苏州方续、景宁鑫谷、海邦展优、天津海棠及顾学群等新股东加入。

随着多轮融资完成,相关对赌条款也随之落地。2023年12月,公司团队股东与18名投资人股东签署协议,约定若公司未能在2024年9月30日前完成合格IPO,股东们有权要求创始团队回购其持股。

然而到2024年9月30日,易思维始终未能上市,因此股东们有权要求创始团队回购其持股。

面对上市进度不及预期的现实,国投基金选择了行使这一权利,回购总价款为1.8亿元。

最终,这场股权交接以市场化方式完成。安丰富盛、安丰元港、付艳秀等7名投资者按照27亿元的公司估值,接手了国投基金持有的全部股份,按5.66%股权计算,对应转让款预计1.53亿元。而实际控制人郭寅则承担了“补差价”的角色,他自掏腰包弥补了股份转让款与1.8亿元回购总价之间的差额。

为彻底解决对赌问题,2025年4月,易思维和现有的投资人股东(盛际福源、天津浙信、芯泉创投、北洋海棠等23位股东)又签署了《股东协议之补充协议》,明确原协议中的回购权、优先清算权等条款“终止并自始无效”,但保留了附条件恢复条款,约定在以下情形下,投资方仍可享有回购权、优先清算权及反稀释权,团队股东也需承担相应义务:

协议具体包括:公司未能在2026年12月31日前通过省证监局的上市辅导验收;公司在完成上市辅导验收后6个月内未提交上市申请,或申请未被受理;公司上市申请被主动撤回、被动撤回或未获批准;公司获得上市批文后12个月内未成功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

该瑕疵在首轮审核问询中被监管机构重点指出,要求公司说明“相关特殊权利条款是否会影响控制权的稳定性”。为此,易思维及其中介机构迅速采取了补救措施,对协议进行“打补丁”式的修订。

2025年11月,公司与全体股东签署了《股东协议之终止协议》,明确所有特殊权利条款自始无效,且不附带任何恢复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审核要求,拟IPO企业通常须在申报前清理对赌协议,以确保股权结构清晰稳定,避免因特殊权利条款对企业持续经营造成重大不确定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易思维在4月协议中仍保留“2026年底前未上市则恢复”的条款,却在11月上会前紧急删除,时间点上高度吻合监管近期对“对赌恢复条款”的强化审查。

他进一步解释,监管所担忧的并非“投资方向创始团队索赔”本身,而是“创始团队为履行回购义务可能挪用公司资金或违规担保”。删除创始团队的对赌义务,实质上是切断“公司资金被间接用于对赌”的风险链条,在审核逻辑上属于“必要之举”,而非“过度合规”。

不过柏文喜推测,实务中双方大概率通过补充协议约定,若上市失败,投资人可优先于创始团队分配公司剩余资产——虽不如回购直接,但仍可降低部分损失。

如今,从实验室到科创板,这支“学霸天团”用七年证明了技术实力。当技术天才闯荡资本市场,这场大考,他们准备好了吗?

你看好易思维上市吗?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