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夏能源网
近日,InfoLink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排名,特斯拉、阳光电源(SZ:300274)、比亚迪(SZ:002594)、中车株洲所、华为位列前五,第六到第十位分别是海博思创(SH:688411)、远景能源、电工时代、阿特斯(SH:688472)、Fluence。其中,中国企业占据8席,其余2家来自美国。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达286.35GWh,同比激增84.7%。CR10市占率在60%左右。其中,第三季度出货量创新高,首次突破100GWh。
与此同时,储能电芯市场表现也相当抢眼,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累计出货410.45GWh,同比增长98.5%,Q3单季度出货170.24GWh。
储能市场已从过去的区域竞争升级为全球博弈,中资企业凭借技术、产能与供应链优势占据主导地位,特斯拉等美系企业加速战略调整,新兴市场成为新的角力场,行业格局正进行着深度重构。
阳光电源被特斯拉反超
对比历届出货排名榜单来看,阳光电源、特斯拉、比亚迪全球出货量一直稳居TOP3。不过,与上半年储能系统出货排名相比,本次排名最大的变化是,阳光电源被特斯拉反超。
2025年一季度,阳光电源凭借美洲与中东市场的大批量出货,首次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储能系统出货的冠军,也是自2024年Q3起连续三个季度单季出货超特斯拉的企业,并且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今年上半年。
储能业务已成为阳光电源核心盈利引擎,2025年前三季度,其储能出货量达29GWh,同比增长70%。其中海外市场占比从63%提升至83%,美洲地区约9GWh、欧洲5GWh以上、亚太3-4GWh、中东约5GWh。
并且,阳光电源高管表示,维持2025年储能发货目标40—50GWh。这意味着,第四季度阳光电源的储能出货量将在11—21GWh左右。
本次榜单冠亚军的逆转发生在2025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凭借北美本土市场的订单集中交付以及亚洲集成工厂的初步投产,以微弱优势重回榜首,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
而且,随着特斯拉、Fluence等美国厂商亚洲系统集成工厂布局的落成,后续将在成本端逐步拉近与中国厂商的差距,对中国厂商市占率产生一定冲击。
Top3中的另一家中国厂商是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储能累计出货量约40GWh。
InfoLink表示,Top3厂商市占率继续断档领先,内部竞争格局呈交替领先态势。InfoLink还预计,这一态势将延续至 2026 年。
光伏厂商表现亮眼
在Top3之外,各大厂商名次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与上半年榜单相比,华为超越海博思创,跃居全球第5,海博思创退居第6位;电工时代由第8上升至第9;阿特斯由此前的第7下滑至第9。
其中,海博思创在国内储能市场中保持领先优势。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海博思创全年出货30 GWh以上,第三季度出货约7-9 GWh,其中海外有望提升至1 GWh。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观察到,一个明显趋势是,光伏头部厂商切入储能系统集成环节,且业务增速显著,储能业务正成为光伏企业核心盈利引擎。
今年以来,阿特斯已经跻身储能系统全球Top10。阿特斯还预计,公司今年储能发货量在7—9GWh之间,2026年将比今年有明显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阿特斯大型储能产品出货量达4.4GWh,其中Q3出货达1.8GWh,出货量和单位净利润均创单季历史新高。截至8月底,阿特斯储能在手订单达26亿美元,储能系统订单储备高达66GWh。
阿特斯表示,今年大储业务不仅在美国、欧洲、澳洲等主要市场取得进展,在加拿大、南美等新兴市场也陆续实现突破。
天合光能(SH:688599)的储能业务也在持续扩张。其表示,公司今年储能的出货目标是8GWh,明年出货量目标规划为在今年的基础上基本翻番。目前,天合光能已签下的海外订单超10GWh,预计主要在2025—2026年交付。
晶科能源(SH:688223)上半年储能系统发货量就达1.5GWh,超2024年全年总量,今年新增签约储备项目已经超6GWh。
InfoLink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接近400GWh,增速约60%;同时预计2026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或达到600 GWh,继续维持高增速。
此外,今年下半年以来,锂电池供应链中上游开启了涨价潮,同时锂电池出现供应趋紧态势,这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带来成本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交付压力。未来,这些因素也将成为储能系统市场格局的关键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