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只此山东丨进击的德州:一座内陆城市的开放“新枢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只此山东丨进击的德州:一座内陆城市的开放“新枢纽”

过去四年,德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4%,货物进出口额突破700亿元大关,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十三五”时期的2.4倍。

文丨孟宝乐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蓄势待开。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上,德州以一份分量十足的商务发展成绩单,展现出这座城市在复杂变局中的战略定力与发展韧性。

过去四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4%,消费活力持续迸发;货物进出口额突破700亿元大关,外贸韧性尽显;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十三五”时期的2.4倍,开放能级显著跃升……

这份成绩,既精准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品质提升的消费期待,也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而成绩背后,凝结着德州立足内陆、面向全局的战略远见与实践智慧。从消费市场的扩容提质,到外向型经济的量稳质升,再到开发区发展的进位赶超,德州正以坚实步伐,从内陆腹地迈向消费枢纽与开放高地。

这份在实干中铸就的发展韧性是过去五年的“收获”,亦将成为德州在“十五五”新征程中破浪前行、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坚实底气。

2023年山东自贸试验区医养健康联动创新区现场会

从有到优,构建区域消费新生态

德州,自古便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

回溯历史,运河德州段曾是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繁忙的货运让德州成了中转南北货物的集散地,逐步奠定了其商贸重镇的地位。

步入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与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天衢新区建设等省级战略交汇叠加,为德州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乘着国家战略与省级部署的东风,德州消费市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114.4亿元增长至1483亿元,年均增长7.4%,消费基础作用持续巩固。

近年来,德州先后出台《关于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德州市优化消费环境若干措施》《德州市提振消费五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政策支持框架。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撑下,德州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兴起,首店经济、电商经济迅猛发展,为这座内陆城市注入崭新商业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德州在全国率先推出“报废机动车回收e网通”平台,实现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电子化与在线注销,每年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超500万元,成为全国汽车领域以旧换新与绿色消费融合创新的典范案例。

城乡消费载体的全面升级,进一步释放了多层次消费潜力。德州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德百奥莱广场跻身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典型案例。

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民商店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德城区等4个县市区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集,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德州正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协调互促的消费新格局。

在消费场景创新方面,德州多措并举打造立体化消费生态。商业街区改造提升成效显著,德百奥莱广场、万达广场、铜锣湾奥特莱斯购物小镇等综合体优化升级,为市民带来更优质、更便捷的消费体验。首店引进力度持续加大,小米体验店、海尔卡萨帝001号店等知名品牌相继落户,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德州建成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举办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618全网大促等活动,促进线上消费。德城区直播电商中心获评“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

商旅文体健融合步伐加快。借助举办文旅大会、音乐节等,德州发展“影视+旅游+消费”,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借“德BA”赛事推出“乐享消费”票根福利,覆盖餐饮、休闲、娱乐、住宿等领域百余商家,让赛事热度持续赋能周边消费市场。

从内陆到前沿,打造外向型经济新高地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融入国际循环的关键路径。

对德州这座内陆城市而言,这不仅是机遇,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

“十四五”期间,德州的外向型经济成功实现“逆势破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过去四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由386.9亿元跃升至734.5亿元,突破700亿元大关;外贸主体净增680家,总量突破1900家。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德州在拓展开放格局、优化经贸生态方面的系统布局与持续创新。

开放平台的能级提升,为外向型经济打下坚实基础。德州国际陆港获批启用,为内陆城市打通了联通世界的国际物流通道;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成功获评,为外贸新业态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个县市区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连续三年有县市跻身全省对外开放强县,标志着德州开放载体建设实现整体跃升。

利用外资渠道的拓宽同样成果显著。利润再投资、QFLP、境外发债、境外上市等多方式实现突破,“十四五”前四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0.95亿美元,规模达“十三五”时期的2.4倍。这不仅体现了国际资本对德州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也反映出德州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引资质量方面的扎实成效。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德州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一带一路”、南美等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通过组织企业参与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等国内外重要展会,派出经贸团组赴东盟、中亚、欧洲开展“新三样”、二手车出口等精准对接,德州的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目前,已与30多个境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外贸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依托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德州积极引进速马、易运盈等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创新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模式,已培育11个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工作站和2家省级跨境电商品牌企业,为外贸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注入了持续动力。

从集聚到引领,构筑产业发展新矩阵

开发区作为德州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样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提质增效的显著成就。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运河开发区绿色化工产业规模已达300亿级,德州市纳入省“雁阵形”产业集群的7个产业集群已覆盖9个开发区,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开发区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集中体现在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名提升。德州经开区在2023、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考核中分别列全国第69位、第56位,连续跻身前列,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德州开发区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

同时,过去四年,全市开发区实现货物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年均增长18.74%、9.49%,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德州开发区建设的又一亮点。德州经开区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陵城区开发区获批国家水效领跑者工业园区。这些荣誉的获得,表明德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联动发展的深入推进为开发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临邑开发区与威海高新区共建临威东西合作产业园,在全省10对东西合作共建开发区评估中居第2位。德州市在济南片区管委会举办的全省制度创新擂台赛中入围前三强,并列第一。

“十四五” 期间,德州用开放破解内陆瓶颈,用消费激活内生动力,用协同放大区位优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德州的实践证明:找准定位、机制创新、实干为要,内陆城市同样能走出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展望“十五五”,德州已经明确了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例如,在消费方面,将以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通过业态创新、线上消费扩容等举措提升消费能级;在外贸方面,坚持拓市场、搭平台、优服务,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开发区建设将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我们有理由相信,立足新起点,德州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机制、更扎实的作为,在“十五五”新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只此山东丨进击的德州:一座内陆城市的开放“新枢纽”

过去四年,德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4%,货物进出口额突破700亿元大关,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十三五”时期的2.4倍。

文丨孟宝乐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蓄势待开。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上,德州以一份分量十足的商务发展成绩单,展现出这座城市在复杂变局中的战略定力与发展韧性。

过去四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4%,消费活力持续迸发;货物进出口额突破700亿元大关,外贸韧性尽显;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十三五”时期的2.4倍,开放能级显著跃升……

这份成绩,既精准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品质提升的消费期待,也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而成绩背后,凝结着德州立足内陆、面向全局的战略远见与实践智慧。从消费市场的扩容提质,到外向型经济的量稳质升,再到开发区发展的进位赶超,德州正以坚实步伐,从内陆腹地迈向消费枢纽与开放高地。

这份在实干中铸就的发展韧性是过去五年的“收获”,亦将成为德州在“十五五”新征程中破浪前行、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坚实底气。

2023年山东自贸试验区医养健康联动创新区现场会

从有到优,构建区域消费新生态

德州,自古便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

回溯历史,运河德州段曾是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繁忙的货运让德州成了中转南北货物的集散地,逐步奠定了其商贸重镇的地位。

步入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与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天衢新区建设等省级战略交汇叠加,为德州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乘着国家战略与省级部署的东风,德州消费市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114.4亿元增长至1483亿元,年均增长7.4%,消费基础作用持续巩固。

近年来,德州先后出台《关于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德州市优化消费环境若干措施》《德州市提振消费五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政策支持框架。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撑下,德州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兴起,首店经济、电商经济迅猛发展,为这座内陆城市注入崭新商业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德州在全国率先推出“报废机动车回收e网通”平台,实现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电子化与在线注销,每年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超500万元,成为全国汽车领域以旧换新与绿色消费融合创新的典范案例。

城乡消费载体的全面升级,进一步释放了多层次消费潜力。德州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德百奥莱广场跻身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典型案例。

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民商店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德城区等4个县市区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集,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德州正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协调互促的消费新格局。

在消费场景创新方面,德州多措并举打造立体化消费生态。商业街区改造提升成效显著,德百奥莱广场、万达广场、铜锣湾奥特莱斯购物小镇等综合体优化升级,为市民带来更优质、更便捷的消费体验。首店引进力度持续加大,小米体验店、海尔卡萨帝001号店等知名品牌相继落户,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德州建成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举办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618全网大促等活动,促进线上消费。德城区直播电商中心获评“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

商旅文体健融合步伐加快。借助举办文旅大会、音乐节等,德州发展“影视+旅游+消费”,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借“德BA”赛事推出“乐享消费”票根福利,覆盖餐饮、休闲、娱乐、住宿等领域百余商家,让赛事热度持续赋能周边消费市场。

从内陆到前沿,打造外向型经济新高地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融入国际循环的关键路径。

对德州这座内陆城市而言,这不仅是机遇,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

“十四五”期间,德州的外向型经济成功实现“逆势破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过去四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由386.9亿元跃升至734.5亿元,突破700亿元大关;外贸主体净增680家,总量突破1900家。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德州在拓展开放格局、优化经贸生态方面的系统布局与持续创新。

开放平台的能级提升,为外向型经济打下坚实基础。德州国际陆港获批启用,为内陆城市打通了联通世界的国际物流通道;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成功获评,为外贸新业态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个县市区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连续三年有县市跻身全省对外开放强县,标志着德州开放载体建设实现整体跃升。

利用外资渠道的拓宽同样成果显著。利润再投资、QFLP、境外发债、境外上市等多方式实现突破,“十四五”前四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0.95亿美元,规模达“十三五”时期的2.4倍。这不仅体现了国际资本对德州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也反映出德州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引资质量方面的扎实成效。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德州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一带一路”、南美等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通过组织企业参与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等国内外重要展会,派出经贸团组赴东盟、中亚、欧洲开展“新三样”、二手车出口等精准对接,德州的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目前,已与30多个境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外贸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依托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德州积极引进速马、易运盈等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创新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模式,已培育11个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工作站和2家省级跨境电商品牌企业,为外贸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注入了持续动力。

从集聚到引领,构筑产业发展新矩阵

开发区作为德州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样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提质增效的显著成就。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运河开发区绿色化工产业规模已达300亿级,德州市纳入省“雁阵形”产业集群的7个产业集群已覆盖9个开发区,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开发区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集中体现在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名提升。德州经开区在2023、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考核中分别列全国第69位、第56位,连续跻身前列,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德州开发区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

同时,过去四年,全市开发区实现货物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年均增长18.74%、9.49%,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德州开发区建设的又一亮点。德州经开区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陵城区开发区获批国家水效领跑者工业园区。这些荣誉的获得,表明德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联动发展的深入推进为开发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临邑开发区与威海高新区共建临威东西合作产业园,在全省10对东西合作共建开发区评估中居第2位。德州市在济南片区管委会举办的全省制度创新擂台赛中入围前三强,并列第一。

“十四五” 期间,德州用开放破解内陆瓶颈,用消费激活内生动力,用协同放大区位优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德州的实践证明:找准定位、机制创新、实干为要,内陆城市同样能走出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展望“十五五”,德州已经明确了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例如,在消费方面,将以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通过业态创新、线上消费扩容等举措提升消费能级;在外贸方面,坚持拓市场、搭平台、优服务,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开发区建设将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我们有理由相信,立足新起点,德州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机制、更扎实的作为,在“十五五”新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