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国雄
“深地经济”这一概念在2025年10月的资本市场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油气、矿产、工程机械、基建等多个板块走强,标志着我国向地球深部要资源、要空间的战略布局,已从顶层设计迅速走向产业焦点。
在今年10月14日举行的第56届世界标准日主题宣传活动上,自然资源部展望“十五五”标准化工作方向时指出,“十五五”期间,要加快抢占深海、深地、极地探测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标准化制高点。
此外,中央层面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并加速推进深地钻探、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定,旨在构建“技术突破—标准输出—产业落地”的闭环。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敏锐,深地经济概念横空出世,涵盖高端装备、超硬材料、地下工程、资源开发等全产业链,一个万亿级新赛道蓝图初现。
万亿新赛道:巴中打造资源安全新支点
这个潜力巨大的新增长极,根植于国家对于资源安全、技术自主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考量。
一方面,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达671亿吨油当量,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约34%。自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深层、超深层累计新增油气探明储量36亿吨油当量,占新增总量的26%。相较而言,深地资源为替代能源提供巨大空间,但目前整体开发率不足8%。
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炼油国和石油消费国,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
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中,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地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四川盆地为例,其深层油气勘探已成为全国重点突破区域,而位于该区域北缘的巴中市,正是实践“深地经济”的重要承载地之一。
11月12日,2025巴中油气发展大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油气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齐聚巴中,共商发展大计。
巴中能够承担起这一战略角色,离不开其突出的资源基础和地质条件。
全域富气、全区含油,巴中矿权面积占市域82.5%,天然气地质储量1.4万亿立方米,页岩油资源量约25亿吨,且原油规模连片、均处轻质油带,具有高成熟度、高气油比、高压力系数、低密度、低粘度“三高两低”特性,天然气富含稀缺的乙烷、氦气等组分,这意味着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更优的开发效益,为后续精深加工和高端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奠定了天然优势。

显著的资源禀赋为巴中油气产业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已通过一系列关键数据得到直观体现。具体来看,今年巴中1—10月完成投资16.92亿元、同比增长63.5%;1—10月,全市油气井101口,同比去年增加10口;新开钻井28口,较去年同期增加7口。
油气资源开发步伐的持续加快,也得益于国有大型企业的战略布局与探采实践的深入推进。今年以来,大庆油田在巴中新部署探评井由2个平台增加至4个平台,扩大探采面,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启动南江山前带海相风险勘探。前三季度,巴中全市天然气产量3.6亿方、同比增长71.4%,石油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600%。
巴中,正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坚定的发展决心,主动融入国家能源安全大局,探索深地经济地方实践的系统路径。此次大会也将是观察国家顶层设计如何精准落地、深层资源潜力如何转化为区域发展动能的一个微观样本。
产业新布局:打造千亿级能源化工集群
深地经济并不单指资源禀赋,而是围绕地球深部资源开发、深部空间利用等形成的经济活动及相关产业链的总称,涵盖深地资源勘探(油气、矿产等)、地下空间建设(储能、交通、城市设施)、核心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等领域。
据自然资源部预测,全球深地经济规模2030年将突破25万亿美元,国内深地经济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在“十五五”期间有望突破5万亿元,商业化开发初期增速将达40%。
另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分析显示,深地经济未来增长将具有结构性特征,在资源开发领域,深层油气产量占比将从2025年的15%提升至2030年的35%,超深井钻机、智能监测系统等高端产品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巴中的战略部署,与这一发展趋势同频共振。目前,巴中市委市政府正围绕“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就地转化高效利用、优质服务企地双赢”三个重点,锚定打造“千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举全市之力开展一场全方位的产业攻坚。
在2025巴中油气发展大会上,《巴中油气化工产业发展机会清单》系统地回答了“发展什么”的问题。它聚焦于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清洁能源、先进电子材料及先进高分子材料五大赛道,确定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31.5亿元,并将全部落地于已获批的省级化工园区,巴中曾口—金堂省级化工园区。
首先是夯实“能源化工”基础盘,投资55亿元布局高端费托蜡、聚丙烯、生物质航煤等项目,实现天然气的精深加工和绿色低碳转型;另外,积极抢占“先进材料”制高点,投资76.5亿元突入电子级环氧树脂、碳纳米管、高端碳纤维等尖端领域,直指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
这标志着巴中的雄心远不止于能源基地,更意在切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游供应链,实现产业能级的跨越式提升。
与产业机会清单相呼应,《巴中油气技术攻坚清单》则直面“如何突破”的核心挑战。这份清单紧密结合巴中独特的地质构造,聚焦勘探开发中最紧迫的技术瓶颈,提出了12项关键攻关任务,内容覆盖了从宏观的成藏条件综合评价、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到具体的碳酸盐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富集规律分析与配套技术研究,直指当前勘探作业中的痛点与难点。
“这两份清单不仅是招商目录,更是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的具体路径。”一位与会产业分析人士指出,“它显示巴中不再满足于做原材料供应商,而是要凭借资源优势和政策红利,在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大会上,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国家队”的深度参与并联合发布共同倡议,以及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的技术赋能,共同构成了“国家战略-央企资源-地方决心-科研支撑”的四位一体协同格局,形成以深地勘探为引擎,以资源就地转化为核心,以全链条集群为目标的清晰闭环。
巴中的一系列动作,构建了从战略协同、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完整合作生态,“深地经济”正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钻井、一项项技术攻关、一个个落地项目,在像巴中这样的资源富集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老区新速度: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项目签约与快速启动,是巴中发展决心与政府效能的直观体现。本次大会的系列签约,展现了巴中“开局即冲刺”的效率。
签约仪式上,巴中经开区巴州园区、通江园区管委会与四家企业完成签约。 签约企业的入驻,补上了油气勘探开发和化工生产的后端服务链条,为园区带来关键的原材料和可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4个化工项目将在年内全部开工建设。这种“签约即开工”的节奏,展现了政府的决心和服务效能,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投资信心。
在保障与服务体系方面,“像当年支援红军一样支持油气勘探”的承诺,创新的推出“一井清”机制,将钻前准备周期缩短至70天以内,同时,巴中明确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为油气开发第一责任人,形成责任闭环,市县攻坚专班联动,深入一线现场办公,今年以来已累计解决各类问题138个。这种高规格、扁平化的协调机制,确保了问题能够被快速发现、决策能够被迅速执行。
巴中的油气梦想,跨越了七十余载的艰辛探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勘探者点燃星星之火,到八十年代川涪82井首次证明工业价值,再到新时期平安1井实现四川盆地石油勘探的历史性突破,直至2024年通南巴气田储量突破千亿方,这段历程本身就印证了其资源潜力的真实性与可持续性。

迈向“十五五”,巴中正在尝试打造一个可复制的“深地经济”示范区模式,以非常规油气资源为切入点,通过极强的政府组织力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整合央企与科研院所力量,快速实现资源勘探突破,并同步构建高水平的就地转化产业体系,最终实现服务国家战略与带动老区振兴的双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