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富士康在AI业务领域的扩张正不断加速,并进一步将触角伸向海外。
当地时间11月20日,OpenAI宣布与富士康达成合作,共同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硬件的设计工作及美国本土制造准备。
作为合作的一部分,OpenAI将分享其对人工智能行业新兴硬件需求的相关洞察,为富士康在美国工厂制造的硬件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此次初步协议不包含任何采购承诺,但OpenAI将享有优先评估权,并保留后续采购选择。
据OpenAI方面介绍,这一新合作计划将主要围绕三大核心任务:面向多代数据中心硬件的设计,强化并简化美国人工智能供应链,以及在美国本土制造关键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组件。
为跟上模型需求的快速演进,OpenAI与富士康将并行开展多代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机柜的联合设计、工程研发与开发工作。

此外,双方将共同优化机柜架构,使其可在美国多地实现生产;拓宽采购渠道,纳入更多芯片组及本土供应商;同时扩大本地化测试与组装规模。
富士康将在美国生产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包括布线、网络、冷却及供电系统,将为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富士康母公司鸿海还宣布与Intrinsic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建设未来AI机器人工厂。双方团队将Intrinsic的AI平台能力与鸿海的制造平台整合,目标是开发自适应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鸿海的生产设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效率。初期,双方合作将涵盖组装、检测、机器维护管理及物流应用等一系列应用场景。Intrinsic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软件和人工智能的公司,隶属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集团。
近年来,富士康在AI领域的布局不断深化。富士康旗下工业富联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受益于AI业务的强劲增长,其当季营收达2431.72亿元,同比增长42.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单季度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3.73亿元,同比增长62.04%。
2025年前三季度,工业富联实现营收6039.31亿元,同比增长38.4%;净利润达224.87亿元,同比增长48.52%。AI 服务器及云服务产品占总营收42%,连续第二季度超越消费电子成为最大业务板块。公司表示,截至9月底,累计AI 服务器营收已突破1万亿新台币。
当前AI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昨日表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扩张——涌现出更多新的基础模型构建者、更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遍及更多行业和更多国家。人工智能正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他的这一言论某种程度上是对近期愈演愈烈的“AI泡沫论”的回击。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人工智能领域存在泡沫,即市场对AI的过度炒作和投资,导致其估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产业热度远超现实基础。
对此,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表示,尽管人工智能相关投资正在推动市场形成泡沫,但投资者并不需要因此立刻退出。在达利欧看来,泡沫不会因为某家公司业绩好或坏而破裂。“泡沫不会因为人们某天醒来突然觉得盈利不足以支撑价格而崩裂,”他说。
而富士康在AI业务上的扩张,也是其搭乘AI快车,寻求业务转型与新增长曲线的重要举措。随着与OpenAI、Intrinsic 等合作的深入,富士康有望在AI领域进一步实现业绩增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