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国雄
在平均海拔1200米的大凉山腹地,布拖县龙潭镇金江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家人”。
2021年7月,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派驻的第一书记杨远浩踩着泥泞山路走进村寨,这位来自金融系统的年轻党员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以金融人的专业与韧性,从民生实事入手,一步步推动乡村蜕变。
“新家人”的驻村笔记
“那几天,进村入户摸排非常困难,但每户人家的真诚接待,让我坚定了走遍全村的决心”。
一个月内,杨远浩走访了全村96户脱贫户、5户监测户和330户一般户,为每户建立档案,摸清了村情民意,也为后续帮扶打下了基础。
在驻村帮扶的过程中,杨远浩深知,改善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是赢得信任、打开工作局面的第一步。从前期逐户走访、摸清村情民意的扎实调研,到后续一系列帮扶项目的精准落地,其核心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始终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民生项目落实方面,他积极协调推动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多项帮扶工程落地:投入帮扶资金修建金江村幸福幼教点的就餐钢架便利房,解决学生雨天就餐难题;组织建成金江村垃圾池和排污设施,推动村容环境改善;争取移动信号塔建设,彻底解决三组信号弱的老大难问题;争取金江村引水渠建造工程,化解引水灌溉难题;协助落实150盏路灯照亮村道,推动254户厕所改造,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在这片土地上逐渐显现。

在民生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杨远浩也清醒地认识到,防止返贫、巩固成果是一场需要常态监测、动态管理的持久战。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严格执行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及时排查化解因病、因灾、因学等返贫风险。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四川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中,金江村工作均优秀通过,并获得检查组高度评价。
过去,金江村600余亩青花椒和玉米常因销路不畅而困守山中。杨远浩与工作队积极探索“电商+农产品”新路径,不仅尝试在832平台、邮乐购建立线上门店,更联合虎牙主播开展直播带货。近三小时的直播吸引约46万人次观看,单场销售额超3000元,为金江村农产品“触网”打开了新思路。
此外,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持续开展“以购代捐”,累计收购金江村花椒三千余斤,以稳定订单直接助农增收。
除了筑牢防线,杨远浩更着眼于长远发展。在他看来,教育和产业是根本——一个关乎未来,一个关乎眼下。
于是,改善金江村幸福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成了他心头的要事。面对坑洼的操场和匮乏的学习用品,他积极向派出单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汇报。分行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帮扶,投入近15万元为幼儿园改造厕所、添置护栏、滑滑梯、课桌椅、书包文具等,并完成相关改造。

孩子们在新操场上奔跑,齐声说“谢谢叔叔”时,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这份对教育的投入,也一直在延续。
近年来,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持续向布拖县金江村、石棉县魁沙村、资中县童家嘴社区及天鹅山村等对口帮扶村以及省内部分高校合计捐赠金额超过238万元,用于捐资助学。此外,该行还发起了“爱心助学解忧困,暖心照亮圆梦路”的捐款活动,将筹集到的善款专门用于资助当年考上大学的16名金江村学生,一步步将“影响未来”的愿景落地生根。

“水电站”的金融动能
杨远浩的辛勤耕耘,是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倾力支持凉山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支持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特派干部深扎乡村,更体现在对当地产业的信贷投入。
在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龙潭镇,环绕金江村的不仅是层峦叠嶂的山岭,还有蜿蜒奔腾的交际河。在这条河流的阶梯之上,四川龙潭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潭水电)旗下的六个小水电站——耗子沟一至四级电站、三岔河电站和中河坝电站,正将水能转化为清洁电能。
这些电站沿河而建,总计超过22公里的引水隧洞、12组水轮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超过17000度,是服务当地发展的重要电力引擎。
作为扎根凉山深处的民营企业,龙潭水电主要依靠股东自有资金和电站运营收入滚动投入完成,在建设初期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厂房建设、隧洞开挖、设备购置无一不需要持续投入。
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在深入调研后,了解到该项目对稳定当地供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对布拖县龙潭镇金江村等周边村庄带来的潜在就业机会与经济拉动效应,快速为企业定制了融资方案,提供约1.48亿元信贷支持,不仅及时缓解了龙潭水电在关键建设阶段的资金缺口,为电站的稳定运营和后续迈向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持,也为当地创造了约40个稳定就业岗位,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类扎根实地的帮扶,体现出浦发银行“金融为民”的理念。截至2025年6月,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29.13亿元,较年初增长18.78%。数据的背后,是金融资源持续流向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具体实践。
“双语柜”的服务温度
普惠之路上,浦发银行的金融服务始终在不断优化。
在凉山州首府西昌市,浦发银行凉山分行的网点里,一种独特的“方言”服务正悄然化解着当地许多彝族同胞办理业务时的“堵点”。
面对占比较高的彝族客户群体,该行专门设立了“彝汉双语服务专柜”,配备了能流利使用彝语的柜员和大堂经理。这项举措看似细微,却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温度。
仅一个季度,这个特色专窗就高效完成了近4000名彝族客户、总额超4000万元的搬迁补偿款发放业务,即使在除夕当天也顺利处理了千余人的代发业务,用语言相通传递了信任。
除了服务贴心,支持产业也讲求精准高效。2024年10月,普格县的凉山高原艾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艾草收购季面临付款压力。浦发银行凉山分行行长带队驻点调研,开通绿色通道,不到三周实现贷款到位,专项用于支付农户收购款,同时与近百户种植户达成普惠金融服务意向。
这笔资金既缓解了企业压力,也保障了农户收益。艾王生物所从事的高原艾草产业是四川省重点农业与托底帮扶项目,浦发银行的及时介入,为这类扎根乡土、惠及农户的特色产业提供了关键的金融支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这场征程中,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正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支持体系。以干部下沉一线、信贷支持产业、服务贴近民众等多种途径,持续为像大凉山这样的地区注入希望与动能。
从一位驻村干部的默默耕耘,到对区域产业的信贷赋能,再到日常金融服务中对人的关怀,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正以全方位的实际行动,深深植根于乡村,以金融之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携手描绘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11/21 16:2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