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 虚实智变、双轨并进!崂山区开启“数智”新篇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 | 虚实智变、双轨并进!崂山区开启“数智”新篇章

虚实无界 智享未来

文|陈明一

11月21-22日,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在崂山区成功举办。

历经八届,大会不断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和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实现虚拟现实产业嬗变,已经成为引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图片来源:张力伟 王宏翔

尤其今年,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核心展示平台——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作为大会永久会址正式启用,更是让崂山区再一次惊艳四方。

虚拟现实产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之一,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连续三年增速超20%,已纳入“十五五”重点布局,并明确以青岛作为“1+4+N”虚拟现实产业区域布局的中心。而青岛较早地提出“一核三极多点”的产业发展布局,崂山区即为核心。

图片来源:张力伟 王宏翔

近年来,围绕省市关于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崂山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以打造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引领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园区载体升级、产业集群壮大和创新生态优化三大核心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如今的崂山区,链接着全国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已构筑起虚拟现实产业创业创新生态高地,成为山东战略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的主阵地。

虚实相见,梦想照进现实

当“中国虚拟现实之都”的梦想照进现实,总要为梦想寻找现实依附。

作为最早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的城市之一,青岛以崂山区的歌尔“全球研发中心+终端生产基地”和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为引领,以建设国内一流的产业园区为承载,着力构建顶层设计牵引、科技创新带动、场景应用赋能的产业发展体系。

伴随着大会的开幕,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启用仪式举行。这座以“灵境飞舟”为设计灵感的“未来科技大飞碟”赚足了流量。

图片来源:王海滨

走进创享中心,这个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超级载体”,不仅是科技展示的窗口,更是产业实训、会议发布的国际级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崂山区正以“国内外虚拟现实产业核心”的姿态傲立世界。

事实上,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启用,只是一个标注。

虚拟现实总部基地、智造工厂(华捷成地块)、人才公寓一期综合配套区、金宇数字生态研发总部、平行世界公园及科苑经五路工程六大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智造工场(社区地块)与整机二期项目也已启动筹备,将持续拓展虚拟现实产业承载空间……一系列利好消息从大会上传来!

如今的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加速集聚——歌尔视界、歌尔光电等整机和核心器件项目顺利投产,成功引进视辰信息等等26个软件/内容项目;小米AI眼镜在园区内大规模量产,歌尔硅基OLED显示模组项目完成试制,雷神、乐相AR/AI眼镜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王海滨

最重要的是,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芯格诺微电子的显示芯片,睦星科技的高精度定位芯片将有效填补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配套空白,格如灵科技则推动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链向教育、培训等垂直领域延伸。

随着大会的顺利进行,崂山区的硬核实力愈发引发关注——

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为核心驱动力,崂山区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自主研发的仿真工具链实现了高端装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在这里,检测平台(国创灵境公司)是全国唯一的双认证机构,为海尔、小米等众多行业头部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检测服务;中试平台则凭借卓越的技术转化能力成功入选工信部元宇宙重点培育平台。

双轨并进,链式思维

“2025年崂山区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两条产业链总规模将跨过600亿元台阶,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近1200亿元;拥有‘双国创中心’等高端平台,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未来围绕‘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目标,将推动两大产业规模均突破千亿元,并构建总规模近50亿元的产业基金组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大会上,青岛市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围绕“速度、深度、高度”三个维度系统介绍了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成效。

近年来,崂山区双轨并进,科学布局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产业空间,通过精准招商与生态培育双管齐下,有力推动了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两大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链式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在人工智能领域,2025年,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获评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省未来产业加速园、省现代海洋特色产业(人工智能)集聚区。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共训练场聚焦海洋、康养、制造、家居等领域,集成展示销售等六大服务,已于10月29日揭牌运营,1500平方米专业训练场完成场景搭建,蓄势待发。

中科曙光研发总部基地已建成投用,6.8万平方米空间内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产线和“海之心”AI计算中心投入运行;聚焦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部件研发的青岛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体完工,将于年内竣工;青岛智驾云工场具备入驻条件,将重点攻坚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与车规级芯片研发;国际数智港正构建融合“数据加工+数字文化+算力服务”的创新生态圈……

图片来源:王海滨

今年以来,重点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海洋人工智能服务及装备三大赛道,崂山区已招引落地43个人工智能产业链项目。

其中,算力服务头部企业并行科技仅用20余天洽谈落地,“三千卡算力资源池”即将上线。与此同时,山东省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算法及大模型双备案的浪潮海若项目、中科院计算所孵化农业农村部备案伏羲大模型项目星辰算源项目接续落地,初步构建起“链主领航一龙头带动一梯队培育”的产业生态,人工智能产业链不断提质升级。

一场会,一次发展的思考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与大会同步,“2025元梦山海第二届中国虚拟现实创新大赛”同期举行,经过严格的初审和专家评审,组委会遴选出一批兼具创新性、技术力与落地潜力的优秀作品,呈现出国内XR内容与应用的最新趋势,体现了虚拟现实与AI、文旅、教育、工业等领域融合发展的多元图景。

图片来源:王海滨

同样,2025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虚拟现实产业专题供需对接活动,集中呈现了虚拟现实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场景化应用落地的代表性成果,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技术验证—场景落地—商业闭环”全链路打通,加速一批优质项目在青岛、在崂山落地生根。

走进充满科技感的创享中心四层,产业展集中展示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系列成果。

虚拟现实展区汇聚了歌尔、大朋VR、格如灵、雷神科技、亿境虚拟、雷鸟RayNeo、九境美、索尼、小派等30余家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多款特色展品,以及Astation、花木兰、生命奇旅等多款LBE大空间和VR电影作品;人工智能展区,展示了多款EX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具身机器人产品,为参会嘉宾全面呈现了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的前沿动态和产品应用。

“崂山区在虚拟现实产业的布局非常宏大深远,目前不仅建立了国家级的产业结构,也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营造起浓厚的创业氛围,希望崂山虚拟现实产业能够取得进一步发展,面向更大的区域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网络计算实验室主任沈寓实如是说。

产业集聚需要适宜的条件来推动,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是扮演着“催化剂”的关键角色,它能够为企业成长营造出一片充满生机、适宜发展的“沃土”。

近年来,崂山构建起覆盖企业落地、研发投入、场景应用、人才激励的全周期政策服务体系,推出“繁星计划”“一业一策”等精准政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高效的服务让企业落地跑出发展“加速度”,大朋VR从启动迁移到正式入驻仅用三个多月,这种“崂山温度”与“崂山速度”,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吸引力,让企业愿来、愿留、愿发展。

大会虽短暂,发展任重道远!

作为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元素,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正在崂山区双轨并进、顺势起势。

崂山区将出台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建设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优化空间载体、强化链式招商、构筑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全球虚拟现实产业高地,构筑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数智产业城,助推青岛数字经济产业走在全省前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 | 虚实智变、双轨并进!崂山区开启“数智”新篇章

虚实无界 智享未来

文|陈明一

11月21-22日,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在崂山区成功举办。

历经八届,大会不断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和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实现虚拟现实产业嬗变,已经成为引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图片来源:张力伟 王宏翔

尤其今年,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核心展示平台——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作为大会永久会址正式启用,更是让崂山区再一次惊艳四方。

虚拟现实产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之一,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连续三年增速超20%,已纳入“十五五”重点布局,并明确以青岛作为“1+4+N”虚拟现实产业区域布局的中心。而青岛较早地提出“一核三极多点”的产业发展布局,崂山区即为核心。

图片来源:张力伟 王宏翔

近年来,围绕省市关于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崂山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以打造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引领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园区载体升级、产业集群壮大和创新生态优化三大核心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如今的崂山区,链接着全国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已构筑起虚拟现实产业创业创新生态高地,成为山东战略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的主阵地。

虚实相见,梦想照进现实

当“中国虚拟现实之都”的梦想照进现实,总要为梦想寻找现实依附。

作为最早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的城市之一,青岛以崂山区的歌尔“全球研发中心+终端生产基地”和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为引领,以建设国内一流的产业园区为承载,着力构建顶层设计牵引、科技创新带动、场景应用赋能的产业发展体系。

伴随着大会的开幕,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启用仪式举行。这座以“灵境飞舟”为设计灵感的“未来科技大飞碟”赚足了流量。

图片来源:王海滨

走进创享中心,这个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超级载体”,不仅是科技展示的窗口,更是产业实训、会议发布的国际级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崂山区正以“国内外虚拟现实产业核心”的姿态傲立世界。

事实上,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启用,只是一个标注。

虚拟现实总部基地、智造工厂(华捷成地块)、人才公寓一期综合配套区、金宇数字生态研发总部、平行世界公园及科苑经五路工程六大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智造工场(社区地块)与整机二期项目也已启动筹备,将持续拓展虚拟现实产业承载空间……一系列利好消息从大会上传来!

如今的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加速集聚——歌尔视界、歌尔光电等整机和核心器件项目顺利投产,成功引进视辰信息等等26个软件/内容项目;小米AI眼镜在园区内大规模量产,歌尔硅基OLED显示模组项目完成试制,雷神、乐相AR/AI眼镜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王海滨

最重要的是,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芯格诺微电子的显示芯片,睦星科技的高精度定位芯片将有效填补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配套空白,格如灵科技则推动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链向教育、培训等垂直领域延伸。

随着大会的顺利进行,崂山区的硬核实力愈发引发关注——

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为核心驱动力,崂山区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自主研发的仿真工具链实现了高端装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在这里,检测平台(国创灵境公司)是全国唯一的双认证机构,为海尔、小米等众多行业头部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检测服务;中试平台则凭借卓越的技术转化能力成功入选工信部元宇宙重点培育平台。

双轨并进,链式思维

“2025年崂山区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两条产业链总规模将跨过600亿元台阶,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近1200亿元;拥有‘双国创中心’等高端平台,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未来围绕‘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目标,将推动两大产业规模均突破千亿元,并构建总规模近50亿元的产业基金组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大会上,青岛市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围绕“速度、深度、高度”三个维度系统介绍了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成效。

近年来,崂山区双轨并进,科学布局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产业空间,通过精准招商与生态培育双管齐下,有力推动了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两大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链式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在人工智能领域,2025年,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获评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省未来产业加速园、省现代海洋特色产业(人工智能)集聚区。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共训练场聚焦海洋、康养、制造、家居等领域,集成展示销售等六大服务,已于10月29日揭牌运营,1500平方米专业训练场完成场景搭建,蓄势待发。

中科曙光研发总部基地已建成投用,6.8万平方米空间内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产线和“海之心”AI计算中心投入运行;聚焦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部件研发的青岛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体完工,将于年内竣工;青岛智驾云工场具备入驻条件,将重点攻坚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与车规级芯片研发;国际数智港正构建融合“数据加工+数字文化+算力服务”的创新生态圈……

图片来源:王海滨

今年以来,重点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海洋人工智能服务及装备三大赛道,崂山区已招引落地43个人工智能产业链项目。

其中,算力服务头部企业并行科技仅用20余天洽谈落地,“三千卡算力资源池”即将上线。与此同时,山东省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算法及大模型双备案的浪潮海若项目、中科院计算所孵化农业农村部备案伏羲大模型项目星辰算源项目接续落地,初步构建起“链主领航一龙头带动一梯队培育”的产业生态,人工智能产业链不断提质升级。

一场会,一次发展的思考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与大会同步,“2025元梦山海第二届中国虚拟现实创新大赛”同期举行,经过严格的初审和专家评审,组委会遴选出一批兼具创新性、技术力与落地潜力的优秀作品,呈现出国内XR内容与应用的最新趋势,体现了虚拟现实与AI、文旅、教育、工业等领域融合发展的多元图景。

图片来源:王海滨

同样,2025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虚拟现实产业专题供需对接活动,集中呈现了虚拟现实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场景化应用落地的代表性成果,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技术验证—场景落地—商业闭环”全链路打通,加速一批优质项目在青岛、在崂山落地生根。

走进充满科技感的创享中心四层,产业展集中展示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系列成果。

虚拟现实展区汇聚了歌尔、大朋VR、格如灵、雷神科技、亿境虚拟、雷鸟RayNeo、九境美、索尼、小派等30余家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多款特色展品,以及Astation、花木兰、生命奇旅等多款LBE大空间和VR电影作品;人工智能展区,展示了多款EX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具身机器人产品,为参会嘉宾全面呈现了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的前沿动态和产品应用。

“崂山区在虚拟现实产业的布局非常宏大深远,目前不仅建立了国家级的产业结构,也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营造起浓厚的创业氛围,希望崂山虚拟现实产业能够取得进一步发展,面向更大的区域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网络计算实验室主任沈寓实如是说。

产业集聚需要适宜的条件来推动,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是扮演着“催化剂”的关键角色,它能够为企业成长营造出一片充满生机、适宜发展的“沃土”。

近年来,崂山构建起覆盖企业落地、研发投入、场景应用、人才激励的全周期政策服务体系,推出“繁星计划”“一业一策”等精准政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高效的服务让企业落地跑出发展“加速度”,大朋VR从启动迁移到正式入驻仅用三个多月,这种“崂山温度”与“崂山速度”,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吸引力,让企业愿来、愿留、愿发展。

大会虽短暂,发展任重道远!

作为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元素,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正在崂山区双轨并进、顺势起势。

崂山区将出台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建设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优化空间载体、强化链式招商、构筑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全球虚拟现实产业高地,构筑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数智产业城,助推青岛数字经济产业走在全省前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