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超七家银行下架5年定存,储户如何选择“平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超七家银行下架5年定存,储户如何选择“平替”?

长期存款不会完全消失,但会呈现差异化供给特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曾令俊

“我们五年期定期存款已经下架没有了,暂时没有关于上线的通知。梅州客商银行客服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近日,梅州客商银行公告称,由于政策调整,已下架五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并终止了相关自动续存服务。

此次中小银行下架5年定期存款并非个例,而是呈现出“多点爆发、逐步蔓延的特征。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510月以来,就有内蒙古、广东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加入调整行列。

某小型民营银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我们也是迫不得已。以前小银行要靠较高利率吸引储户,但现在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长期存款加速退场

长期限存款产品的退潮,在近期的中小银行中形成一股趋势。

首家公开宣布取消五年期定存的是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该行在11月初发布公告称,自2025115日起,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民营银行在这方面调整更为积极。据统计,目前已有7家银行下架五年期定期存款,包括梅州客商银行、网商银行、苏商银行、中关村银行、亿联银行、华瑞银行和新安银行。

梅州客商银行APP显示的定期存款期限仅为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利率分别为1.2%1.5%1.7%1.75%1.75%——其中二年期与三年期利率已持平。

部分银行如蓝海银行、华通银行,虽然APP上仍显示有五年期定存,但实际处于售罄状态,客户已无法购买。

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主要是银行及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有进一步下降的预期,部分银行根据自身负债结构调整揽储策略,减少长期负债端成本,停售长期定期存款产品。市场利率大概率还会继续下行,未来银行存款利率长期趋势是向下的。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部分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调整存款业务,其核心驱动因素源于银行经营压力与政策环境的双重作用。当前银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的挑战,中小银行在此背景下尤为承压。利润空间的持续压缩,使得银行为缓解负债成本压力,不得不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缩减长期限产品来优化负债结构。

中小银行下架长期存款产品的背后,是银行业普遍面临的净息差压力。111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净息差方面,民营银行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薛洪言进一步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从深层逻辑看,中小银行在揽储能力和品牌信任度上通常弱于大型银行,此前依赖高息长期存款吸引客户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在净息差收窄的行业性压力尚未缓解,且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预计将有更多银行通过缩短存款期限和下调利率来平衡收益。

存款结构失衡加剧流动性压力

监管层对高息揽存的整治力度持续加码,也从根本上切断了中小银行依赖长期高息存款的路径。2022年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落地后,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较国有大行低10-20个基点。

2024年末利率自律机制推出的两项倡议,更让长期存款的利率风险凸显。对公存款协议要加利率调整兜底条款,意味着银行不能再长期锁定高利率,5年期存款的利率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某城商行零售部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

同时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每年能为行业节省不少利息支出,但也让中小银行失去了一个补息的隐性渠道,只能通过下架长期产品控制成本。上述城商行人士进一步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上述民营银行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很多居民更倾向于选择长期存款锁定收益,导致中小银行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明显。但银行的资产投放多以中短期贷款为主,长期存款与短期贷款的期限错配,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面对长期存款选项的减少和利率下降,储户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资金配置策略,理财及红利低波类产品受到青睐。

2025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今年第三季度,倾向更多储蓄的储户占比为62.3%,较上一个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这显示出低利率的大背景下,更多人开始考虑减少储蓄。

薛洪言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在长期限、高利率存款产品供给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可适时关注仍提供相对较高利率的中小银行存款产品,尤其是尚存的三年期及以上期限的定存选项。与此同时,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至关重要,可适当配置储蓄国债、大额存单等低风险产品。

理财等产品正愈发受到投资者欢迎。近期,银行理财市场回暖迹象显著,不仅新发理财产品数量增加,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上周(1110日至1116日),全市场新发银行理财产品共计573款,较前一周增加41款。

从产品端看,长期存款不会完全消失,但会呈现差异化供给特征。国有大行可能保留5年期存款作为服务工具,但利率会持续倒挂;中小银行则会更多转向1-3年期产品,或通过新客专享、限额发售等方式控制规模。上述城商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储户想要高息存款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可能需要转向理财、债券等其他产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超七家银行下架5年定存,储户如何选择“平替”?

长期存款不会完全消失,但会呈现差异化供给特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曾令俊

“我们五年期定期存款已经下架没有了,暂时没有关于上线的通知。梅州客商银行客服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近日,梅州客商银行公告称,由于政策调整,已下架五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并终止了相关自动续存服务。

此次中小银行下架5年定期存款并非个例,而是呈现出“多点爆发、逐步蔓延的特征。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510月以来,就有内蒙古、广东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加入调整行列。

某小型民营银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我们也是迫不得已。以前小银行要靠较高利率吸引储户,但现在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长期存款加速退场

长期限存款产品的退潮,在近期的中小银行中形成一股趋势。

首家公开宣布取消五年期定存的是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该行在11月初发布公告称,自2025115日起,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民营银行在这方面调整更为积极。据统计,目前已有7家银行下架五年期定期存款,包括梅州客商银行、网商银行、苏商银行、中关村银行、亿联银行、华瑞银行和新安银行。

梅州客商银行APP显示的定期存款期限仅为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利率分别为1.2%1.5%1.7%1.75%1.75%——其中二年期与三年期利率已持平。

部分银行如蓝海银行、华通银行,虽然APP上仍显示有五年期定存,但实际处于售罄状态,客户已无法购买。

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主要是银行及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有进一步下降的预期,部分银行根据自身负债结构调整揽储策略,减少长期负债端成本,停售长期定期存款产品。市场利率大概率还会继续下行,未来银行存款利率长期趋势是向下的。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部分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调整存款业务,其核心驱动因素源于银行经营压力与政策环境的双重作用。当前银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的挑战,中小银行在此背景下尤为承压。利润空间的持续压缩,使得银行为缓解负债成本压力,不得不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缩减长期限产品来优化负债结构。

中小银行下架长期存款产品的背后,是银行业普遍面临的净息差压力。111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净息差方面,民营银行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薛洪言进一步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从深层逻辑看,中小银行在揽储能力和品牌信任度上通常弱于大型银行,此前依赖高息长期存款吸引客户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在净息差收窄的行业性压力尚未缓解,且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预计将有更多银行通过缩短存款期限和下调利率来平衡收益。

存款结构失衡加剧流动性压力

监管层对高息揽存的整治力度持续加码,也从根本上切断了中小银行依赖长期高息存款的路径。2022年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落地后,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较国有大行低10-20个基点。

2024年末利率自律机制推出的两项倡议,更让长期存款的利率风险凸显。对公存款协议要加利率调整兜底条款,意味着银行不能再长期锁定高利率,5年期存款的利率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某城商行零售部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

同时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每年能为行业节省不少利息支出,但也让中小银行失去了一个补息的隐性渠道,只能通过下架长期产品控制成本。上述城商行人士进一步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上述民营银行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很多居民更倾向于选择长期存款锁定收益,导致中小银行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明显。但银行的资产投放多以中短期贷款为主,长期存款与短期贷款的期限错配,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面对长期存款选项的减少和利率下降,储户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资金配置策略,理财及红利低波类产品受到青睐。

2025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今年第三季度,倾向更多储蓄的储户占比为62.3%,较上一个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这显示出低利率的大背景下,更多人开始考虑减少储蓄。

薛洪言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在长期限、高利率存款产品供给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可适时关注仍提供相对较高利率的中小银行存款产品,尤其是尚存的三年期及以上期限的定存选项。与此同时,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至关重要,可适当配置储蓄国债、大额存单等低风险产品。

理财等产品正愈发受到投资者欢迎。近期,银行理财市场回暖迹象显著,不仅新发理财产品数量增加,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上周(1110日至1116日),全市场新发银行理财产品共计573款,较前一周增加41款。

从产品端看,长期存款不会完全消失,但会呈现差异化供给特征。国有大行可能保留5年期存款作为服务工具,但利率会持续倒挂;中小银行则会更多转向1-3年期产品,或通过新客专享、限额发售等方式控制规模。上述城商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储户想要高息存款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可能需要转向理财、债券等其他产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