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5政法综治江淮行|蚌埠:从“多头跑”到“一站解”,绘就平安新图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5政法综治江淮行|蚌埠:从“多头跑”到“一站解”,绘就平安新图景

2024年,蚌埠市政法综治工作交出一份亮眼答卷。这些成效的背后,是蚌埠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战化运行的持续努力。

文|邬少娟 孙宛云

2024年,蚌埠市政法综治工作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全市矛盾纠纷化解量同比增长61.78%,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18.18%,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降幅位列全省第二,进京访总量降幅居全省首位……

这些成效的背后,是蚌埠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战化运行的持续努力。

数字赋能,构建“秒级响应”治理网络

蚌埠市开发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信息系统,共开设账号4559个,实现了矛盾纠纷从受理、分流到调处的全流程线上管理。配套小程序推动响应速度提升至“秒级”,办结周期从过去的约30天缩短至10.94天。此外,蚌埠市还自主研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家暴处置等专业模块,并测试上线了未成年人跟踪帮扶系统。今年以来,系统已自动预警涉重点人员纠纷511起,均得到及时有效稳控。

在乡镇层面,数字化治理同样焕发活力。沱湖乡综治中心投资开发了集申报、审核、公示、查询、兑换等功能于一体的“和美沱湖”线上积分管理系统,村民可通过小程序随时随地上报自身参与事项并进行积分申报,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一站集成七类职能,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忧”

数字赋能搭建了治理的“高速路”,而线下实体平台的规范化建设则确保了群众诉求能够落地解决。

据五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奎连介绍,县综治中心的服务窗口是按照法治化路线图进行设置的,汇聚了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服务、法律监督、信访办理7大类解纷职能,并配套速裁法庭、仲裁庭、心理咨询室、检察服务室等12个专业功能室,打造出功能完备、服务多元的“解纷综合体”。

在力量整合上,五河县综治中心实行“常驻+轮驻+随驻”的入驻模式。因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物业纠纷较多,县综治中心在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等6大常驻部门基础上,额外推动住建局部门也加入到常驻队伍,构建起“7+7+12+N”的多元解纷矩阵:7个行业调解组织和7个核心部门常驻,12个职能部门轮驻以及N个随叫随到的单位,形成强大的解纷合力。

李奎连表示,县综治中心职能的丰富旨在服务群众,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方便群众办事。2025年以来,五河县综治中心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2840起,其中12735起被成功化解,化解率高达99.18%。

微治理+积分制:打造基层治理“五河名片”

五河县在村级层面积极推进“邻里话室”“议事亭”“调解角”等微治理载体建设,并创新“说商办评+积分激励”工作流程,推动基层治理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目前,全县9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

小圩镇下黄村的“邻里话室”调解点设置在村副书记家中,一张寻常的饭桌,在遇到纠纷时便成了“议事说事台”。下黄村还创新推行“一听、二学、三谈”调解工作法,将法、理、情有机融合,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金钥匙”。2025年下黄村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6起,其中有25起调处成功,调解成功率达96.1%。

沱湖乡大岗村将积分制建设确定为重点项目,成立了积分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与监督小组。村民通过参与调解、治安巡逻等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可在村“积分超市”自由兑换米面油等实用物资,让文明善治“有价值、可衡量、能兑换”。目前,大岗村常住户327户中已有302户参与,参与率达90%,累计申报事项900多件,赋分超3.3万分,已兑换超2.1万分。

从智能平台的“秒级响应”,到实体平台的“一站解纷”,再到基层微治理的“春风化雨”,蚌埠市已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上下联动的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网络,推动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落地见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5政法综治江淮行|蚌埠:从“多头跑”到“一站解”,绘就平安新图景

2024年,蚌埠市政法综治工作交出一份亮眼答卷。这些成效的背后,是蚌埠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战化运行的持续努力。

文|邬少娟 孙宛云

2024年,蚌埠市政法综治工作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全市矛盾纠纷化解量同比增长61.78%,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18.18%,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降幅位列全省第二,进京访总量降幅居全省首位……

这些成效的背后,是蚌埠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战化运行的持续努力。

数字赋能,构建“秒级响应”治理网络

蚌埠市开发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信息系统,共开设账号4559个,实现了矛盾纠纷从受理、分流到调处的全流程线上管理。配套小程序推动响应速度提升至“秒级”,办结周期从过去的约30天缩短至10.94天。此外,蚌埠市还自主研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家暴处置等专业模块,并测试上线了未成年人跟踪帮扶系统。今年以来,系统已自动预警涉重点人员纠纷511起,均得到及时有效稳控。

在乡镇层面,数字化治理同样焕发活力。沱湖乡综治中心投资开发了集申报、审核、公示、查询、兑换等功能于一体的“和美沱湖”线上积分管理系统,村民可通过小程序随时随地上报自身参与事项并进行积分申报,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一站集成七类职能,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忧”

数字赋能搭建了治理的“高速路”,而线下实体平台的规范化建设则确保了群众诉求能够落地解决。

据五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奎连介绍,县综治中心的服务窗口是按照法治化路线图进行设置的,汇聚了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服务、法律监督、信访办理7大类解纷职能,并配套速裁法庭、仲裁庭、心理咨询室、检察服务室等12个专业功能室,打造出功能完备、服务多元的“解纷综合体”。

在力量整合上,五河县综治中心实行“常驻+轮驻+随驻”的入驻模式。因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物业纠纷较多,县综治中心在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等6大常驻部门基础上,额外推动住建局部门也加入到常驻队伍,构建起“7+7+12+N”的多元解纷矩阵:7个行业调解组织和7个核心部门常驻,12个职能部门轮驻以及N个随叫随到的单位,形成强大的解纷合力。

李奎连表示,县综治中心职能的丰富旨在服务群众,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方便群众办事。2025年以来,五河县综治中心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2840起,其中12735起被成功化解,化解率高达99.18%。

微治理+积分制:打造基层治理“五河名片”

五河县在村级层面积极推进“邻里话室”“议事亭”“调解角”等微治理载体建设,并创新“说商办评+积分激励”工作流程,推动基层治理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目前,全县9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

小圩镇下黄村的“邻里话室”调解点设置在村副书记家中,一张寻常的饭桌,在遇到纠纷时便成了“议事说事台”。下黄村还创新推行“一听、二学、三谈”调解工作法,将法、理、情有机融合,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金钥匙”。2025年下黄村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6起,其中有25起调处成功,调解成功率达96.1%。

沱湖乡大岗村将积分制建设确定为重点项目,成立了积分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与监督小组。村民通过参与调解、治安巡逻等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可在村“积分超市”自由兑换米面油等实用物资,让文明善治“有价值、可衡量、能兑换”。目前,大岗村常住户327户中已有302户参与,参与率达90%,累计申报事项900多件,赋分超3.3万分,已兑换超2.1万分。

从智能平台的“秒级响应”,到实体平台的“一站解纷”,再到基层微治理的“春风化雨”,蚌埠市已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上下联动的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网络,推动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落地见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