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鲁股观察 | 天岳先进:股东密集减持逾11亿,三季报净利下跌99.2%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鲁股观察 | 天岳先进:股东密集减持逾11亿,三季报净利下跌99.2%

公司自2024年10月以来已连续发生多轮股东退出行动。

文 | 单烁

据天岳先进(688234.SH 02631.HK)2025年11月22日披露的公告,其持股5%以上股东国材股权投资基金(济南)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完成减持计划,累计减持954.91万股,套现约7.47亿元。此次减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公司自2024年10月以来连续发生的多轮股东退出行动之一。

股东密集减持套现逾11亿

根据公告内容,国材基金于2025年8月26日提出减持计划,拟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00%。截至11月22日,该基金以每股69.14元至90.47元的价格区间完成全部减持。

与此同时,其他重要股东也同步行动。据2025年9月26日公告,哈勃投资计划在2025年10月至2026年1月期间减持不超过387.69万股(占总股本0.8%)。而早在2024年10月,辽宁中德、海通新能源及海通创新三家机构亦披露减持计划,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289.13万股。

2025年1月的减持结果显示,上述三方实际减持787.02万股,套现约4.34亿元。综合计算,近一年来天岳先进股东累计套现规模已超过1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减持股份均来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并于2023年1月12日起上市流通。

业绩过山车

股东减持背后,是天岳先进业绩的显著波动。根据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1亿元,同比下降13.2%;归母净利润仅为112万元,同比暴跌99.2%;扣非净利润亏损2971万元,同比下降121.9%。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3.18亿元,同比下降13.8%,归母净利润亏损976万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在三季度报告中明确提到,主要源于“战略性调降产品销售价格”以应对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公司研发投入也在持续增加,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74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4.92%,较2024年同期的9.6%显著提升。

从历史数据看,天岳先进上市后业绩波动显著: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亿元、-0.46亿元和1.79亿元,而2025年半年报已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89.32%。

技术壁垒与行业竞争并存

天岳先进成立于2010年11月,主营业务为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的研发与销售。据公司A股招股书披露,碳化硅衬底作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电力电子和微波电子领域具有高功率密度优势,但其制备工艺复杂,需在高温低压密闭环境中进行,微小的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晶格缺陷,技术门槛较高。

尽管碳化硅被视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但行业当前面临产能快速扩张与价格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据36氪网报道,2025年全球碳化硅衬底年产能预计将达到400万片,而同期的市场需求预测约为250万片,供需失衡风险逐步显现。天岳先进在港股上市招股书中亦提及,行业价格竞争可能对毛利率产生持续影响。

登陆H股,探寻融资新渠道

为缓解资金压力并支持产能扩张,天岳先进于2025年8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A+H”半导体材料企业。据其H股招股书披露,募集资金仍将主要用于碳化硅衬底产能扩张及研发投入。

天岳先进在财报中表示,将继续推进技术迭代以维持产品竞争力,但未明确价格调整策略的持续时间。

据港交所披露,天岳先进将于2026年1月披露全年业绩预告,市场或将进一步关注其能否在价格战略与研发投入间找到新平衡点,从而应对当前股东退出与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鲁股观察 | 天岳先进:股东密集减持逾11亿,三季报净利下跌99.2%

公司自2024年10月以来已连续发生多轮股东退出行动。

文 | 单烁

据天岳先进(688234.SH 02631.HK)2025年11月22日披露的公告,其持股5%以上股东国材股权投资基金(济南)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完成减持计划,累计减持954.91万股,套现约7.47亿元。此次减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公司自2024年10月以来连续发生的多轮股东退出行动之一。

股东密集减持套现逾11亿

根据公告内容,国材基金于2025年8月26日提出减持计划,拟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00%。截至11月22日,该基金以每股69.14元至90.47元的价格区间完成全部减持。

与此同时,其他重要股东也同步行动。据2025年9月26日公告,哈勃投资计划在2025年10月至2026年1月期间减持不超过387.69万股(占总股本0.8%)。而早在2024年10月,辽宁中德、海通新能源及海通创新三家机构亦披露减持计划,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289.13万股。

2025年1月的减持结果显示,上述三方实际减持787.02万股,套现约4.34亿元。综合计算,近一年来天岳先进股东累计套现规模已超过1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减持股份均来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并于2023年1月12日起上市流通。

业绩过山车

股东减持背后,是天岳先进业绩的显著波动。根据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1亿元,同比下降13.2%;归母净利润仅为112万元,同比暴跌99.2%;扣非净利润亏损2971万元,同比下降121.9%。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3.18亿元,同比下降13.8%,归母净利润亏损976万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在三季度报告中明确提到,主要源于“战略性调降产品销售价格”以应对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公司研发投入也在持续增加,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74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4.92%,较2024年同期的9.6%显著提升。

从历史数据看,天岳先进上市后业绩波动显著: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亿元、-0.46亿元和1.79亿元,而2025年半年报已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89.32%。

技术壁垒与行业竞争并存

天岳先进成立于2010年11月,主营业务为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的研发与销售。据公司A股招股书披露,碳化硅衬底作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电力电子和微波电子领域具有高功率密度优势,但其制备工艺复杂,需在高温低压密闭环境中进行,微小的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晶格缺陷,技术门槛较高。

尽管碳化硅被视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但行业当前面临产能快速扩张与价格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据36氪网报道,2025年全球碳化硅衬底年产能预计将达到400万片,而同期的市场需求预测约为250万片,供需失衡风险逐步显现。天岳先进在港股上市招股书中亦提及,行业价格竞争可能对毛利率产生持续影响。

登陆H股,探寻融资新渠道

为缓解资金压力并支持产能扩张,天岳先进于2025年8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A+H”半导体材料企业。据其H股招股书披露,募集资金仍将主要用于碳化硅衬底产能扩张及研发投入。

天岳先进在财报中表示,将继续推进技术迭代以维持产品竞争力,但未明确价格调整策略的持续时间。

据港交所披露,天岳先进将于2026年1月披露全年业绩预告,市场或将进一步关注其能否在价格战略与研发投入间找到新平衡点,从而应对当前股东退出与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