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别急,3D打印在消费市场的春天还没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别急,3D打印在消费市场的春天还没来

国内市场能否快速跟随、迎来爆发,这是一个疑问。

文丨消费最前线 古月

前几日,3D打印行业掀起了一次小小的风波。起因是大疆悄悄投了一家3D打印公司,正式跨界到3D打印领域,而这个硬件巨头的入局,直接引发了业内从业者的危机感。拓竹科技的创始人陶冶发了一个朋友圈,称“老东家”大疆投了一家3D打印公司,“协议里面还特别安排了拓竹相关的条款”

拓竹科技与大疆关系匪浅,从创始人到核心技术骨干,基本都来自大疆,陶冶更是在大疆有一段8年的工作经历。

近年来,全球消费级3D打印需求快速释放,根据CONTEXT的报告显示,海外今年一季度入门级3D打印机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22%,当季度全球出货量首次突破100万台,创下历史纪录。

如今大疆的跨界,将让这个市场更加活跃,外界也纷纷猜测消费级3D打印有望像无人机、扫地机器人一样走进大众生活。但是,我们或许忽略了我国本身强大的制造产业以及制造产业发达下个体创意制造的缺失。

行业拐点来临,爆发的却是海外市场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整个3D打印领域的一级市场热度确有提升,投融资事件达到了近五年来的高位,超过40起。比如最近除了大疆投资智能派,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美团和高瓴创投等机构联合投资。

3D打印在资本市场开始升温,主要是投资机构看到了随着用户购买和使用门槛的降低,3D打印正迎来向C端消费市场渗透的关键时机。

首先是价格;近几年,受益于FDM(熔融沉积制造)技术的广泛使用和迭代,3D打印机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价格也随之下降。以前,一台3D打印机的价格普遍在2万元以上,现在主流的消费级3D打印机,价格主要分布在1500元到8000元之间。在天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中,甚至花几百元也能买到一台入门级的3D打印机。

耗材的成本也在下降。在某头部整机品牌官方旗舰店,可以看到,其打印耗材价格补贴后价格基本在50元/kg左右,已属于大众消费级别可承受的范围。

相比价格,3D打印最高的门槛还是在于建模,但现在,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让用户一键生成可直接用于打印的3D模型成为可能,而且头部品牌们纷纷构建内容社区及社群,提供现成的模型,用户一键下载,即可在自己的机器中将建模直接打印成型。

以拓竹创立的MakerWorld社区为例,MakerWorld社区在18个月内聚集了100万名注册用户,日均模型下载量10万次。今年7月,MakerWorld还接入了3D生成模型技术,用户只需上传图像或文字即可生成模型。

价格的下降、使用门槛的降低以及使用场景的拓展,都促使消费级3D打印市场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拓竹科技、创想三维等头部厂商的业绩也直线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依赖的是海外市场,而非国内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消费级3D打印行业整体营收中,有超过九成来自海外市场。《科创板日报》也了解到,目前这一赛道中走在前列的几大玩家,大部分营收均来自海外市场。

比如拓竹科技,拓竹一开始就选择先从海外市场突破,通过征服海外极客用户建立品牌声誉,其官方独立站月访问量达750万,其中美国市场流量一年增长438%,占全球的35%。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及服务市场规模41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的年增长额约一半来自拓竹。

海外迎来消费热潮,国内市场能否快速跟随、迎来爆发,这是一个疑问。

靠潮玩,带不动消费级3D打印

在我国,消费级3D打印的突然走红,和潮玩顶流“LABUBU“的爆火有关。

今年6月,LABUBU全球爆火,需求的暴涨让市场上出现了”一娃难求”的景象,年轻人因抢不到LABUBU而将目光投向了3D打印。在MakerWorld平台上,LABUBU的相关模型明显增加,短短9天时间,数量增加了269个。另外,一些电商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3D打印LABUBU,商品,体积、样式不同,价格也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从6月中旬开始,一批3D打印概念股一度连续上涨,引起了关注。

文创、潮玩产业快速发展,能够大大刺激消费级3D打印机的需求增长,不少消费者入坑3D打印机就是因为以为能够实现“潮玩自由”。但是,当LABUBU从爆火到降温,不仅资本市场上的3D打印概念股结束涨势,快速下滑,而且消费者对3D打印LABUBU的抢购热情也消散了。

一个现象级IP的出现,固然可以带动消费级3D打印机及3D打印产品的需求增长,可一旦潮玩品牌加紧补货,增加供给,不少消费者可能还会回到官方渠道。更为关键性的问题是,尽管这两年潮玩赛道的火热催生了不少热门IP,可是从LABUBU短暂的“顶流”之路来看,这些热门IP能否成为持续创造文化和经济价值的经典IP,还是一个疑问,而这自然也会影响消费级3D打印机及3D打印产品的热度。

比如那些3D打印农场主,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原创设计,很少有人有自己的模式和创造,基本上只能等着爆款玩具、爆款IP出现,然后迅速进入。所以,当一个“爆款”过气太快,难以持续带来流量,他们对3D打印机的需求无法扩大。

真正能吃到IP红利的其实并不多。一位创意3D打印工作室的创始人表示,“一个现象级IP带来的需求极具有偶然性”。Labubu刚开始火的时候,他们自己打印着玩,发到朋友圈,被客户看到后,想请他们进行个性化定制、代工打印,用作公司的商务赠品,“但需求量只有几百个,和工厂上千、上万的需求量相比,并不算大。”

当然,不少心急的Labubu爱好者们,瞄向了3D打印机,自此入坑3D打印,3D版Labubu不光解放了他们的钱包,甚至让他们找到了玩手工的乐趣。只是,有人入坑打印圈之后,越走越远,有人选择半路放弃,卖机器、退坑。

3D打印只属于爱好者?

欧美市场作为 3D 打印技术的早期发源地,市场成熟,规模也相对领先。数据显示, 2024 年,北美和欧洲地区销售额占全球 3D 打印市场超 51%,其中美国市场规模为 86.1 亿美元,占全球收入超 35%。这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欧美发达的创客文化、大量极客以及不少家庭的DIY需求。

像拓竹科技,最开始就是瞄准极客聚集的Kickstarter平台,快速精准地吸引了专业用户的关注,而且深耕YouTube、TikTok和Instagram等平台,与科学技术、DIY类小微网红合作,触及热衷动手的粉丝。

我国的玩家们也在增长。随着3D打印机的性能每年都在提升,制作一件成品的损耗成本逐渐降低,在大量的攻略和较低的投入面前,许多新玩家可以直接入坑。再加上,今年Labubu的爆火,更带来了一个契机。只是,不得不承认,当下悄悄兴起的3D打印潮流在我国还是算小众。

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在我国强大的制造产业下,大到各种玩具、摆件、模型、杯子,小到迷你玩具、饰品、钥匙链及小零件,普通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从海量的产品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个体的创意制造和动手能力其实是相对弱化的,重要的是,大部分人也缺少在家造物、尝试DIY的要素:

在欧美等国,很多中产家庭拥有独立的房子、花园、车库,这给他们提供了自己动手制造的空间及需求,但在我国,想找到合适的环境自己搞DIY并不容易。

从极客专属,到更多的个人消费者参与,3D打印在我国的渗透明显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条件。

在消费市场上,对比扫地机器人等智能硬件,3D打印的发展受阻还在于它并没有在家庭场景中找到刚需性的市场土壤。像扫地机器人,随着80、90后一代成为家庭消费主力,这一代人由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没空做家务或者懒于做家务成为常态。所以,扫地机器人的需求被大大激发。有调查数据显示,有62.8%的受访者表示需要扫地机器人。

3D打印机却很难成为消费者的刚需,它目前更多的是满足爱好者兴趣和情绪的一个产物,甚至它所创造出的成品也缺乏广泛的应用性,这更加限制了3D打印的价值。

一位入坑3D打印的用户称,“国内社区的上传模型和社交媒体上流行的大多是情绪玩具”。相比之下,海外社区非常有极客氛围,3D打印比赛做出来的东西应用性很强,比如相机、自行车座椅和小家电。

从小众到大众,3D打印在我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值得庆幸的是,我国3D打印厂商已经成为这条产业链上的关键角色,这为3D打印的热潮从海外转移到国内提供了最佳的助力。

尤其是大疆来“袭”,市场或将被点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别急,3D打印在消费市场的春天还没来

国内市场能否快速跟随、迎来爆发,这是一个疑问。

文丨消费最前线 古月

前几日,3D打印行业掀起了一次小小的风波。起因是大疆悄悄投了一家3D打印公司,正式跨界到3D打印领域,而这个硬件巨头的入局,直接引发了业内从业者的危机感。拓竹科技的创始人陶冶发了一个朋友圈,称“老东家”大疆投了一家3D打印公司,“协议里面还特别安排了拓竹相关的条款”

拓竹科技与大疆关系匪浅,从创始人到核心技术骨干,基本都来自大疆,陶冶更是在大疆有一段8年的工作经历。

近年来,全球消费级3D打印需求快速释放,根据CONTEXT的报告显示,海外今年一季度入门级3D打印机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22%,当季度全球出货量首次突破100万台,创下历史纪录。

如今大疆的跨界,将让这个市场更加活跃,外界也纷纷猜测消费级3D打印有望像无人机、扫地机器人一样走进大众生活。但是,我们或许忽略了我国本身强大的制造产业以及制造产业发达下个体创意制造的缺失。

行业拐点来临,爆发的却是海外市场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整个3D打印领域的一级市场热度确有提升,投融资事件达到了近五年来的高位,超过40起。比如最近除了大疆投资智能派,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美团和高瓴创投等机构联合投资。

3D打印在资本市场开始升温,主要是投资机构看到了随着用户购买和使用门槛的降低,3D打印正迎来向C端消费市场渗透的关键时机。

首先是价格;近几年,受益于FDM(熔融沉积制造)技术的广泛使用和迭代,3D打印机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价格也随之下降。以前,一台3D打印机的价格普遍在2万元以上,现在主流的消费级3D打印机,价格主要分布在1500元到8000元之间。在天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中,甚至花几百元也能买到一台入门级的3D打印机。

耗材的成本也在下降。在某头部整机品牌官方旗舰店,可以看到,其打印耗材价格补贴后价格基本在50元/kg左右,已属于大众消费级别可承受的范围。

相比价格,3D打印最高的门槛还是在于建模,但现在,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让用户一键生成可直接用于打印的3D模型成为可能,而且头部品牌们纷纷构建内容社区及社群,提供现成的模型,用户一键下载,即可在自己的机器中将建模直接打印成型。

以拓竹创立的MakerWorld社区为例,MakerWorld社区在18个月内聚集了100万名注册用户,日均模型下载量10万次。今年7月,MakerWorld还接入了3D生成模型技术,用户只需上传图像或文字即可生成模型。

价格的下降、使用门槛的降低以及使用场景的拓展,都促使消费级3D打印市场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拓竹科技、创想三维等头部厂商的业绩也直线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依赖的是海外市场,而非国内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消费级3D打印行业整体营收中,有超过九成来自海外市场。《科创板日报》也了解到,目前这一赛道中走在前列的几大玩家,大部分营收均来自海外市场。

比如拓竹科技,拓竹一开始就选择先从海外市场突破,通过征服海外极客用户建立品牌声誉,其官方独立站月访问量达750万,其中美国市场流量一年增长438%,占全球的35%。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及服务市场规模41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的年增长额约一半来自拓竹。

海外迎来消费热潮,国内市场能否快速跟随、迎来爆发,这是一个疑问。

靠潮玩,带不动消费级3D打印

在我国,消费级3D打印的突然走红,和潮玩顶流“LABUBU“的爆火有关。

今年6月,LABUBU全球爆火,需求的暴涨让市场上出现了”一娃难求”的景象,年轻人因抢不到LABUBU而将目光投向了3D打印。在MakerWorld平台上,LABUBU的相关模型明显增加,短短9天时间,数量增加了269个。另外,一些电商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3D打印LABUBU,商品,体积、样式不同,价格也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从6月中旬开始,一批3D打印概念股一度连续上涨,引起了关注。

文创、潮玩产业快速发展,能够大大刺激消费级3D打印机的需求增长,不少消费者入坑3D打印机就是因为以为能够实现“潮玩自由”。但是,当LABUBU从爆火到降温,不仅资本市场上的3D打印概念股结束涨势,快速下滑,而且消费者对3D打印LABUBU的抢购热情也消散了。

一个现象级IP的出现,固然可以带动消费级3D打印机及3D打印产品的需求增长,可一旦潮玩品牌加紧补货,增加供给,不少消费者可能还会回到官方渠道。更为关键性的问题是,尽管这两年潮玩赛道的火热催生了不少热门IP,可是从LABUBU短暂的“顶流”之路来看,这些热门IP能否成为持续创造文化和经济价值的经典IP,还是一个疑问,而这自然也会影响消费级3D打印机及3D打印产品的热度。

比如那些3D打印农场主,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原创设计,很少有人有自己的模式和创造,基本上只能等着爆款玩具、爆款IP出现,然后迅速进入。所以,当一个“爆款”过气太快,难以持续带来流量,他们对3D打印机的需求无法扩大。

真正能吃到IP红利的其实并不多。一位创意3D打印工作室的创始人表示,“一个现象级IP带来的需求极具有偶然性”。Labubu刚开始火的时候,他们自己打印着玩,发到朋友圈,被客户看到后,想请他们进行个性化定制、代工打印,用作公司的商务赠品,“但需求量只有几百个,和工厂上千、上万的需求量相比,并不算大。”

当然,不少心急的Labubu爱好者们,瞄向了3D打印机,自此入坑3D打印,3D版Labubu不光解放了他们的钱包,甚至让他们找到了玩手工的乐趣。只是,有人入坑打印圈之后,越走越远,有人选择半路放弃,卖机器、退坑。

3D打印只属于爱好者?

欧美市场作为 3D 打印技术的早期发源地,市场成熟,规模也相对领先。数据显示, 2024 年,北美和欧洲地区销售额占全球 3D 打印市场超 51%,其中美国市场规模为 86.1 亿美元,占全球收入超 35%。这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欧美发达的创客文化、大量极客以及不少家庭的DIY需求。

像拓竹科技,最开始就是瞄准极客聚集的Kickstarter平台,快速精准地吸引了专业用户的关注,而且深耕YouTube、TikTok和Instagram等平台,与科学技术、DIY类小微网红合作,触及热衷动手的粉丝。

我国的玩家们也在增长。随着3D打印机的性能每年都在提升,制作一件成品的损耗成本逐渐降低,在大量的攻略和较低的投入面前,许多新玩家可以直接入坑。再加上,今年Labubu的爆火,更带来了一个契机。只是,不得不承认,当下悄悄兴起的3D打印潮流在我国还是算小众。

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在我国强大的制造产业下,大到各种玩具、摆件、模型、杯子,小到迷你玩具、饰品、钥匙链及小零件,普通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从海量的产品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个体的创意制造和动手能力其实是相对弱化的,重要的是,大部分人也缺少在家造物、尝试DIY的要素:

在欧美等国,很多中产家庭拥有独立的房子、花园、车库,这给他们提供了自己动手制造的空间及需求,但在我国,想找到合适的环境自己搞DIY并不容易。

从极客专属,到更多的个人消费者参与,3D打印在我国的渗透明显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条件。

在消费市场上,对比扫地机器人等智能硬件,3D打印的发展受阻还在于它并没有在家庭场景中找到刚需性的市场土壤。像扫地机器人,随着80、90后一代成为家庭消费主力,这一代人由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没空做家务或者懒于做家务成为常态。所以,扫地机器人的需求被大大激发。有调查数据显示,有62.8%的受访者表示需要扫地机器人。

3D打印机却很难成为消费者的刚需,它目前更多的是满足爱好者兴趣和情绪的一个产物,甚至它所创造出的成品也缺乏广泛的应用性,这更加限制了3D打印的价值。

一位入坑3D打印的用户称,“国内社区的上传模型和社交媒体上流行的大多是情绪玩具”。相比之下,海外社区非常有极客氛围,3D打印比赛做出来的东西应用性很强,比如相机、自行车座椅和小家电。

从小众到大众,3D打印在我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值得庆幸的是,我国3D打印厂商已经成为这条产业链上的关键角色,这为3D打印的热潮从海外转移到国内提供了最佳的助力。

尤其是大疆来“袭”,市场或将被点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