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淀佐院士(中南大学)
矿物加工与冶金专家,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1990年,王淀佐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先后当选两院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为表彰王淀佐在国际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以及对中国矿物工程科学技术的展做出的巨大贡献,2010年王淀佐荣获“国际矿物加工大会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奖中国人。
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撰写出版学术专著8部。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教材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陈清如院士(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选矿工程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清如教授1952年7月自唐山交通大学毕业后,一直致力于选矿理论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为我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选矿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近年来,他对微粉煤的摩擦静电分选进行了新的开拓,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他主持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九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陈清如院士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余永富院士(武汉理工大学)
余永富,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选矿系,现任长沙矿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难选红铁矿、大型多金属共生矿及稀有金属选矿研究,在武钢大冶、包头白云鄂博、河南舞阳、首钢秘鲁铁矿等工作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选矿生产关键技术难题,被我国冶金界称为“选矿王”。
俞永富院士先后取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十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近100篇。
孙传尧院士(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矿物加工工程专家,曾任新疆可可托海选矿厂副厂长、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现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复杂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和浮选理论研究,在钨铋钼、铅锌、铜镍、锂铍钽铌等复杂多金属矿选矿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为我国知名的矿物加工工程专家,矿物加工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获国家二等奖3项;发明专利4项;论文近70篇;指导博士生14人,硕士生5人。
刘炯天院士(中国矿业大学)
刘炯天,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郑州大学校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期从事微泡粒矿物分选理论与技术研究,是我国煤炭与矿物加工学科年轻学术带头人之一。
刘炯天院士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1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7项,发表论文99篇,SCI、EI收录29篇。编写教材4部,建成《矿物加工学》国家精品课程。
邱冠周院士(中南大学)
邱冠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党委常委,中南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体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发展项目(973项目)生物冶金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在低品位硫化矿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邱冠周院士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2项; 出版专著5部,其中2部获中国图书奖,国外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发表论文97篇。
6月22日,孙传尧院士、蔡美峰院士将在《第四届低品位矿采选技术交流会》上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对当前矿业形势的看法等。
--------------------------------------------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以当选院士的时间进行排列,由矿业汇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矿业汇!合作、咨询等相关事宜请加微信eyedongdo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