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明星回春”传言背后,生命科学技术应当造福全人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明星回春”传言背后,生命科学技术应当造福全人类

正如克莱默所说“科学不是逃避死亡,而是延长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而非长度。

文 | 巨潮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关于“明星回春”的讨论,近期在自媒体上掀起一阵舆论风波,传言、猜测满天飞,甚至还有很多耸人听闻的玄乎说法。

但实际上,有些富豪和明星的状态越来越年轻,寿命变得越来越长,也是众所周知、人们都能看到的事实。在这背后,是全球生物医疗领域持续不断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

在此之前,人类对于延长寿命的探索已有漫长历史。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跃,人类距离这个古老的愿望实际上已经越来越近,只差大规模的产业化和官方定调。

埃隆·马斯克曾表示“自己知道延长寿命的方法,但不会去用”;彼得·蒂尔和其他一些硅谷富豪被传进行了“换血疗法”;90岁高龄的著名物理学家约翰·克莱默决定参与一项线粒体移植实验,若成功,他将成为史上“最年长的年轻人”;而自称接受了干细胞疗法的演员威廉·夏特纳,已经创造了最大年龄太空航行的纪录。

克隆、干细胞、山中伸弥发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线粒体移植,再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数字意识备份、人脑芯片等,为追求生命延续,人类在生物科技前沿界进行着矢志不渝的研究,到如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虽然这些成效与“永生”还有天壤之别,但强烈而直接的需求已经推动了上述疗法——也包括一些至今仍非常神秘的未公开手段,在延缓衰老、治疗特定疾病方面完成了初期的落地。

类似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商业路径,实际上已经逐渐清晰。但在社会伦理方面,则还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也是医疗机构、受药者、监管等相关方面对此从未真正表态的核心原因。

01 极限

1997年8月4日,生活在法国阿尔勒的老人让娜·卡尔门离开人世,她创造了历史上人类最长寿纪录——122岁164天。在卡尔门14岁(1889年)时,她甚至在自己父亲的店里见到过梵高。

高寿的卡尔门由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也是目前唯一被广泛认可的活过120岁的案例。因此,人类寿命极限暂时被定格在122岁。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和医疗条件的重要指标,目前日韩澳等国都已超过80岁,排在全球前列。我国居民去年预期寿命已提高到近79岁,而这一数字在建国前只有35岁。

近几十年来,医学界一直试图探究人类寿命和生物学之间的联系。

有一种理论认为,生命的消亡与染色体的端粒有直接关系,其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保护”结构,可以控制细胞分裂周期。随着细胞不断分裂,端粒会逐渐变短,直至最终消失。端粒消失时,细胞也停止分裂并进入衰老状态。

而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有限,约50-60次,端粒缩短导致细胞功能衰退,有科学家据此推测人类寿命的上限是110-120岁。

生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端粒实际上仅是其中一种限制因素,其他如供体干细胞数量、供体细胞寿命、环境因素、医疗水平等都可能导致衰老和死亡。

干细胞就是维持组织再生和修复的关键,被看作人体内的“永生种子”,具有生命修复的无限可能,具备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认为,干细胞主要来自于胚胎、胎儿或成人体内。

近年来,我国海关频繁发现违规携带人体组织生物制剂的案件。例如今年10月份‌,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就在旅客行李及随身衣物中,查获了72支‌人体脐带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旅客自称“‌代购”。这种物质属于生物制品半成品,是当下医美抗衰领域的新风口。

干细胞也被舆论普遍认为是明星、富豪们能够“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娱乐界中公开自称使用过干细胞且效果显著的案例要属威廉·夏特纳,他曾在2019年宣布自己接受了恢复性干细胞疗法,干细胞由初创公司Invitrx制造。

两年后的10月13日,受星际迷航粉丝贝佐斯邀请,彼时已经90岁高龄的夏特纳参与了蓝色起源(Blue Origin)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太空旅客。

今年,同样是90岁高龄的物理学泰斗约翰·克莱默宣布和长寿初创公司Mitrix Bio携手,并亲自“以身试法”进行线粒体移植实验。简单来讲,研究人员从克莱默体内提取干细胞,再进行反应扩增,培养“年轻”线粒体,再注射回受试者体内,Mitrix Bio创始人本森曾表示,此次实验能带来约20000天(55年)的“年轻状态”。

加上山中伸弥发现的iPS细胞,如果这些实验成功,人类寿命的极限大概率将有所突破。

02 风险

无论是在古老传说中还是现代电影里,那些试图实现益寿延年青春永驻的灵丹圣水,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甚至造成惨痛的社会危机。

200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康博伊夫妇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帕拉贝奥西斯实验”(Parabiosis),即把年轻的小鼠和年老小鼠用血管外科手术连接,使两只鼠共享一个血液系统。结果发现,年长老鼠变得更加年轻,其肌肉再生能力提升,肝脏老化减缓。此后,斯坦福大学也相继跟进,在实验中确认了年轻血液中含有某些“青春蛋白”如GDF11,可以促进细胞修复与新生。

一时间,“换血实验”引起富豪大佬们的关注。2016年8月,由彼得·蒂尔投资的“人体换血”实验启动,在这位传奇硅谷投资家的支持下,Ambrosia(不朽)公司吸引了600名客户,每人消费8000美元,即可获得25岁以下年轻人的人血。

期间,博客网站Gawker曝出彼得·蒂尔每季度都会斥资4万美元来给自己输入18岁青年的血液。随后,蒂尔直接把Gawker告到破产。

此外,“极致抗衰狂人” 布莱恩·约翰逊也曾在2023年4月与70岁的父亲和17岁的儿子进行了“三代换血”治疗。不过,三个月后,他便停止了输血,自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这种类似于中世纪巫术的实验,迅速被监管部门盯上,并被美国FDA以安全风险为由叫停。

这位约翰逊曾是一名普通程序员,但凭借创办支付公司Braintree,并将其以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PayPal,一跃成为硅谷科技大佬。财务自由后,他沉迷于抗衰老实验,每年投入200万美元雇佣30人的医疗团队,并监督其每日作息。

为重返青春,他不惜试遍所有处于实验阶段的所有医疗方案,包括换血、基因编辑、雷帕霉素等。入驻小红书时,他直接自嘲是“一名疯狂的亿万富翁+吸血鬼”。

不成熟的实验和治疗方案经常翻车:如为实现“娃娃脸”的脸部脂肪填充计划,使约翰逊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被寄予厚望的抗衰明星药物雷帕霉素,让他口腔溃疡反复、伤口愈合极慢,反而加速衰老,后无奈停止用药。

备受关注的血液实验,也并没有明确的延寿实证,而且并未进行大规模双盲实验,存在巨大风险。约翰逊靠抗衰秘诀著书立传拍纪录片,在自媒体获取巨大流量,为某些尚未成功的实验甘当“小白鼠”,但硬币的另一面,也已经引得越来越多的富人效仿。

03 现实

当永葆青春还处于理论阶段时,前文中那些医学实验的现实价值在于对当下顽疾的治疗探索。

在干细胞领域,去年底美国批准了用于治疗儿童SR-aGVHD(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首款间充质干细胞产品Ryoncil上市。

紧接着,到今年1月2日,我国药监局批准了铂生卓越生物科技的艾米迈托赛注射液(睿铂生)上市,这是中国首款也是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干细胞疗法。 

这款药实现了从脐带采集(废弃脐带再利用),到细胞制备、冷链运输的完整国产闭环,且试剂国产化率超过70%。而且已经纳入2026北京普惠健康保,最高赔付比例达65%,进一步提升了其临床的可及性。

要知道,美国同类产品Ryoncil 的定价高达19.4万美元(138万元),一个疗程要付出1100 万元。相比来看,睿铂生的价格只有其1/70。

3月22日,在第二届博鳌乐城干细胞大会上,有三大项目完成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评审,分别对应膝骨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心力衰竭,并且首次公布了价格标准,标志着中国干细胞疗法进入逐步落地时代。

让山中伸弥获得诺贝尔奖的iPS细胞,酷似人类的胚胎干细胞,具有超强的分化能力,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iPS细胞可分化为胰岛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日本还曾尝试通过iPS细胞培养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还完成了全球首例iPS细胞角膜组织移植手术。

线粒体研究领域,日本TKILYN株式会社推出抗衰老品牌博奥真Bioagen,将全球首款靶向线粒体抗衰老口服剂“派络维pro”推向市场,并衍生出美白、眼部护理、面膜等诸多产品,成为电商热销的新宠。

当然,也有小红书的集美认为这只是“智商税”,自己吃了一段时间并没有效果。

今年7月,珀莱雅还与华西医院达成了线粒体抗衰“产学研医”协同合作,聚焦“线粒体抗衰”领域的美妆产业创新。

端粒研究方面,今年3月,欧盟批准了Geron的端粒酶抑制剂 Rytelo,作为一款FIC寡核苷酸端粒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癌变干细胞的增殖。

相比来看,与其延长极少数富人的寿命和保持青春,探索当下困扰人类的诸多疾病,才更具现实意义。 

04 写在最后

正如克莱默所说“科学不是逃避死亡,而是延长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而非长度。

时间进入到2025年的末尾,无数的资本早已经被投向了医疗医药生物科技。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和感受到,少数人试图打破那些人类基本生命规律的强烈冲动。

当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真假难辨地开始“回春”,人们也应该对此有更深入一些的思考——不论是对生命健康产业的支持和鼓励,还是对寿命长度阶级化的警惕和担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明星回春”传言背后,生命科学技术应当造福全人类

正如克莱默所说“科学不是逃避死亡,而是延长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而非长度。

文 | 巨潮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关于“明星回春”的讨论,近期在自媒体上掀起一阵舆论风波,传言、猜测满天飞,甚至还有很多耸人听闻的玄乎说法。

但实际上,有些富豪和明星的状态越来越年轻,寿命变得越来越长,也是众所周知、人们都能看到的事实。在这背后,是全球生物医疗领域持续不断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

在此之前,人类对于延长寿命的探索已有漫长历史。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跃,人类距离这个古老的愿望实际上已经越来越近,只差大规模的产业化和官方定调。

埃隆·马斯克曾表示“自己知道延长寿命的方法,但不会去用”;彼得·蒂尔和其他一些硅谷富豪被传进行了“换血疗法”;90岁高龄的著名物理学家约翰·克莱默决定参与一项线粒体移植实验,若成功,他将成为史上“最年长的年轻人”;而自称接受了干细胞疗法的演员威廉·夏特纳,已经创造了最大年龄太空航行的纪录。

克隆、干细胞、山中伸弥发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线粒体移植,再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数字意识备份、人脑芯片等,为追求生命延续,人类在生物科技前沿界进行着矢志不渝的研究,到如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虽然这些成效与“永生”还有天壤之别,但强烈而直接的需求已经推动了上述疗法——也包括一些至今仍非常神秘的未公开手段,在延缓衰老、治疗特定疾病方面完成了初期的落地。

类似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商业路径,实际上已经逐渐清晰。但在社会伦理方面,则还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也是医疗机构、受药者、监管等相关方面对此从未真正表态的核心原因。

01 极限

1997年8月4日,生活在法国阿尔勒的老人让娜·卡尔门离开人世,她创造了历史上人类最长寿纪录——122岁164天。在卡尔门14岁(1889年)时,她甚至在自己父亲的店里见到过梵高。

高寿的卡尔门由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也是目前唯一被广泛认可的活过120岁的案例。因此,人类寿命极限暂时被定格在122岁。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和医疗条件的重要指标,目前日韩澳等国都已超过80岁,排在全球前列。我国居民去年预期寿命已提高到近79岁,而这一数字在建国前只有35岁。

近几十年来,医学界一直试图探究人类寿命和生物学之间的联系。

有一种理论认为,生命的消亡与染色体的端粒有直接关系,其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保护”结构,可以控制细胞分裂周期。随着细胞不断分裂,端粒会逐渐变短,直至最终消失。端粒消失时,细胞也停止分裂并进入衰老状态。

而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有限,约50-60次,端粒缩短导致细胞功能衰退,有科学家据此推测人类寿命的上限是110-120岁。

生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端粒实际上仅是其中一种限制因素,其他如供体干细胞数量、供体细胞寿命、环境因素、医疗水平等都可能导致衰老和死亡。

干细胞就是维持组织再生和修复的关键,被看作人体内的“永生种子”,具有生命修复的无限可能,具备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认为,干细胞主要来自于胚胎、胎儿或成人体内。

近年来,我国海关频繁发现违规携带人体组织生物制剂的案件。例如今年10月份‌,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就在旅客行李及随身衣物中,查获了72支‌人体脐带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旅客自称“‌代购”。这种物质属于生物制品半成品,是当下医美抗衰领域的新风口。

干细胞也被舆论普遍认为是明星、富豪们能够“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娱乐界中公开自称使用过干细胞且效果显著的案例要属威廉·夏特纳,他曾在2019年宣布自己接受了恢复性干细胞疗法,干细胞由初创公司Invitrx制造。

两年后的10月13日,受星际迷航粉丝贝佐斯邀请,彼时已经90岁高龄的夏特纳参与了蓝色起源(Blue Origin)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太空旅客。

今年,同样是90岁高龄的物理学泰斗约翰·克莱默宣布和长寿初创公司Mitrix Bio携手,并亲自“以身试法”进行线粒体移植实验。简单来讲,研究人员从克莱默体内提取干细胞,再进行反应扩增,培养“年轻”线粒体,再注射回受试者体内,Mitrix Bio创始人本森曾表示,此次实验能带来约20000天(55年)的“年轻状态”。

加上山中伸弥发现的iPS细胞,如果这些实验成功,人类寿命的极限大概率将有所突破。

02 风险

无论是在古老传说中还是现代电影里,那些试图实现益寿延年青春永驻的灵丹圣水,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甚至造成惨痛的社会危机。

200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康博伊夫妇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帕拉贝奥西斯实验”(Parabiosis),即把年轻的小鼠和年老小鼠用血管外科手术连接,使两只鼠共享一个血液系统。结果发现,年长老鼠变得更加年轻,其肌肉再生能力提升,肝脏老化减缓。此后,斯坦福大学也相继跟进,在实验中确认了年轻血液中含有某些“青春蛋白”如GDF11,可以促进细胞修复与新生。

一时间,“换血实验”引起富豪大佬们的关注。2016年8月,由彼得·蒂尔投资的“人体换血”实验启动,在这位传奇硅谷投资家的支持下,Ambrosia(不朽)公司吸引了600名客户,每人消费8000美元,即可获得25岁以下年轻人的人血。

期间,博客网站Gawker曝出彼得·蒂尔每季度都会斥资4万美元来给自己输入18岁青年的血液。随后,蒂尔直接把Gawker告到破产。

此外,“极致抗衰狂人” 布莱恩·约翰逊也曾在2023年4月与70岁的父亲和17岁的儿子进行了“三代换血”治疗。不过,三个月后,他便停止了输血,自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这种类似于中世纪巫术的实验,迅速被监管部门盯上,并被美国FDA以安全风险为由叫停。

这位约翰逊曾是一名普通程序员,但凭借创办支付公司Braintree,并将其以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PayPal,一跃成为硅谷科技大佬。财务自由后,他沉迷于抗衰老实验,每年投入200万美元雇佣30人的医疗团队,并监督其每日作息。

为重返青春,他不惜试遍所有处于实验阶段的所有医疗方案,包括换血、基因编辑、雷帕霉素等。入驻小红书时,他直接自嘲是“一名疯狂的亿万富翁+吸血鬼”。

不成熟的实验和治疗方案经常翻车:如为实现“娃娃脸”的脸部脂肪填充计划,使约翰逊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被寄予厚望的抗衰明星药物雷帕霉素,让他口腔溃疡反复、伤口愈合极慢,反而加速衰老,后无奈停止用药。

备受关注的血液实验,也并没有明确的延寿实证,而且并未进行大规模双盲实验,存在巨大风险。约翰逊靠抗衰秘诀著书立传拍纪录片,在自媒体获取巨大流量,为某些尚未成功的实验甘当“小白鼠”,但硬币的另一面,也已经引得越来越多的富人效仿。

03 现实

当永葆青春还处于理论阶段时,前文中那些医学实验的现实价值在于对当下顽疾的治疗探索。

在干细胞领域,去年底美国批准了用于治疗儿童SR-aGVHD(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首款间充质干细胞产品Ryoncil上市。

紧接着,到今年1月2日,我国药监局批准了铂生卓越生物科技的艾米迈托赛注射液(睿铂生)上市,这是中国首款也是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干细胞疗法。 

这款药实现了从脐带采集(废弃脐带再利用),到细胞制备、冷链运输的完整国产闭环,且试剂国产化率超过70%。而且已经纳入2026北京普惠健康保,最高赔付比例达65%,进一步提升了其临床的可及性。

要知道,美国同类产品Ryoncil 的定价高达19.4万美元(138万元),一个疗程要付出1100 万元。相比来看,睿铂生的价格只有其1/70。

3月22日,在第二届博鳌乐城干细胞大会上,有三大项目完成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评审,分别对应膝骨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心力衰竭,并且首次公布了价格标准,标志着中国干细胞疗法进入逐步落地时代。

让山中伸弥获得诺贝尔奖的iPS细胞,酷似人类的胚胎干细胞,具有超强的分化能力,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iPS细胞可分化为胰岛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日本还曾尝试通过iPS细胞培养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还完成了全球首例iPS细胞角膜组织移植手术。

线粒体研究领域,日本TKILYN株式会社推出抗衰老品牌博奥真Bioagen,将全球首款靶向线粒体抗衰老口服剂“派络维pro”推向市场,并衍生出美白、眼部护理、面膜等诸多产品,成为电商热销的新宠。

当然,也有小红书的集美认为这只是“智商税”,自己吃了一段时间并没有效果。

今年7月,珀莱雅还与华西医院达成了线粒体抗衰“产学研医”协同合作,聚焦“线粒体抗衰”领域的美妆产业创新。

端粒研究方面,今年3月,欧盟批准了Geron的端粒酶抑制剂 Rytelo,作为一款FIC寡核苷酸端粒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癌变干细胞的增殖。

相比来看,与其延长极少数富人的寿命和保持青春,探索当下困扰人类的诸多疾病,才更具现实意义。 

04 写在最后

正如克莱默所说“科学不是逃避死亡,而是延长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而非长度。

时间进入到2025年的末尾,无数的资本早已经被投向了医疗医药生物科技。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和感受到,少数人试图打破那些人类基本生命规律的强烈冲动。

当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真假难辨地开始“回春”,人们也应该对此有更深入一些的思考——不论是对生命健康产业的支持和鼓励,还是对寿命长度阶级化的警惕和担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