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2025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上,南通中远克莱芬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经理王海山受邀出席开源鸿蒙技术分论坛,现场分享了南通中远克莱芬联合拓维信息旗下开鸿智谷共同打造的“基于开源鸿蒙的船舶行业智能运维解决方案”,通过鸿蒙控制器实现核心控制单元的国产化替代,有效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设备协同难题,为传统造船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借鉴。凭借这一成功实践,该方案还在本届大会上获评开源鸿蒙“年度价值商用案例解决方案”。

痛点透视:船舶运维的协同、安全与能效“黑洞”
船舶配套产业是船舶工业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趋势和国产化替代战略的双重驱动下,船舶配套产业从设计、制造到维修保养全环节呈现出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趋势。这一背景下,南通中远克莱芬作为中远海运旗下专注船舶与海工造修的专业配套企业,聚焦数字化智能制造精准发力,携手开鸿智谷率先探索开源鸿蒙技术在造修船场景中的应用。
在船舶维修保养的复杂运维场景里,传统的PLC因其封闭、碎片化的技术架构,已逐渐演变为制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其中以管理与协同低效、技术与安全风险、能耗与质量挑战最为突出。
管理与协同低效:各单位自主建设系统平台、采购设备,导致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关键数据分散存储、格式不兼容,形成“信息孤岛”,人工采集时效差、误差高,设备协同需人工干预,存在安全与资源浪费风险。
技术与安全风险:传统设备通信多协议并存,数据延迟≥50ms,协议转换复杂且不稳定。底层操作系统依赖国外技术,安全性存疑,设备扩展性差,新增功能成本高、周期长。
能耗与质量挑战:在船舶除锈涂装作业环节,除湿机采用固定功率运行,无法匹配喷砂作业环境需求,能耗浪费≥20%。湿度波动±10%RH易影响表面处理质量,返工成本上升。
面对传统PLC+网关方案在协同、安全与能效方面的显著短板,鸿蒙控制器依托开源鸿蒙分布式软总线技术优势,通过统一互联、原生智能、全栈协同的内生基因,为传统船舶运维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范式。

通过统一鸿蒙协议标准,彻底解决协议兼容性问题;分布式软总线实现设备直连,数据传输延迟降低50%;原生支持设备间智能联动,实现"碰一碰"组网;模块化设计支持热插拔与远程OTA升级,维护效率提升90%;全栈国产自主可控,保障供应链安全。
技术破局:开源鸿蒙引领船舶运维新范式
船体除锈涂装是船舶维修保养中高成本、高能耗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船舶维修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率先攻下的核心突破口。经过前期详尽的选型对比,鸿蒙控制器方案凭借技术自主性、成本效益和运营效率等多重优势,最终获得南通中远克莱芬认可,并在船体除锈涂装场景中成功落地应用。
该方案通过鸿蒙控制器替代原有国外PLC,构建统一的设备管理与数据采集平台,实现了所有设备的"一本账"管理。改造后,设备间数据同步时间缩短至10ms以内,分布式互联稳定性达到99.9%,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船舶除锈涂装环节的实际作业需求,鸿蒙控制器方案打造了四大创新应用场景:
设备统一接入与智能运维:通过鸿蒙控制器替代传统PLC与物联网关,用统一协议接入各类设备,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智能巡检与近场运维:运维人员使用鸿蒙智能终端,与现场的鸿蒙控制器"碰一碰",即可自动连接并接管所有设备,实现"无屏变有屏"的创新体验。
设备联动与远程监控:通过鸿蒙软总线实现设备间自发现、自组网,在云平台上实现远程启停、联动控制与能耗监控。
卡片服务与预警推送:系统能主动向运维人员手机推送服务卡片,实时显示设备状态、异常告警和故障信息。


价值跃升:构筑能效管理与自主可控的全链条闭环
船体除锈涂装作业环节作为方案的具体应用场景,通过部署国产鸿蒙控制器,在作业效率、能效管理和核心技术自主化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成功构筑了基于自主技术底座的船用设备全链路管理新范式。

在作业效率方面,智能巡检效率提升50%,从"2天一台"变为"1天一台";喷砂机等关键设备利用率提升30%;通过设备智能联动与远程实时监控,整体作业效率与设备利用率大幅提升。

在能效管理方面,除湿机平均能耗降低22%,喷砂机与吸砂机联动运行能耗降低18%,单船能耗下降10%-25%,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设备故障率下降40%,非计划停机减少40%,返工率降低50%,年维护成本节省超200万元/企业。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该项目实现了核心控制技术的自主可控。截至2025年6月,南通中远克莱芬位于上海、南通、大连等地的修船基地已全面应用鸿蒙控制器产品,进一步加速了船舶维修保养行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2025年7月,南通中远克莱芬联合拓维信息、开鸿智谷等单位正式成立“船鸿创新联合实验室”,携手各方共同探索开源鸿蒙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

全栈赋能:基于开源鸿蒙的工业级产品体系
本次船体除锈涂装环节数字化改造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完整的开源鸿蒙工业级产品体系的全面支撑。其中,基于开源鸿蒙打造的工业级智能装备产品——开鸿智谷“在鸿感知与控制系列”产品,凭借软硬一体、全栈国产的完整技术路径,不仅解决了传统船舶运维中的设备互联难题,更实现了核心控制装备的自主可控,为船舶修造行业的数智化升级夯实了安全根基。
在控制层,在鸿IO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核心枢纽。以其强大的跨平台兼容与多设备互联能力,不仅支持200+工业协议连接,实现繁琐数据采集与网络安全的统一管理。同时,基于鸿蒙分布式软总线技术,还支持300+设备连接,通过设备虚拟化技术实现现场设备的智能调度。
在计算层,在鸿工控机则担当边缘算力中心角色。搭载瑞芯微工规级芯片,提供6.0TOPS的运算性能,为复杂数据处理和应用运行提供强大算力支撑。这种分层协同的架构设计,既确保了现场控制指令的实时精准执行,又满足了智能应用对计算资源的弹性需求,真正实现了软硬件一体化的全栈赋能。
船舶工业作为我国优势传统产业,是支撑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的“国之重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全球浪潮中,船舶工业亟需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加快建设数字化能力以重塑原有的生产模式、产业形态与竞争格局。
此次“基于开源鸿蒙的船舶行业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仅验证了开源鸿蒙在船舶修造领域的技术复用性与可靠性,更标志着开源鸿蒙技术已成功锚定船舶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航道。随着开源鸿蒙技术在船舶修造领域持续深化应用,这一前沿技术生态未来有望延伸至越来越多工业领域,推动中国制造走出自主创新的“智造”之路。(通讯员:易丽季)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