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雅琳
创新创业,是一座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象征和体现。市南区将创业创新基因注入城市精神,把政策红利与暖心服务直接送达企业手中,加快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推动城区与创业者“双向奔赴”。
数字是最好的见证。去年以来,市南区已为360余家创业实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7亿元,累计扶持创业6026人次。这些鲜活的数字背后,跃动着的是一座城区与千万创业者同频共振的脉搏,更传递出市南区以创新创业焕发城市发展活力的决心和力度。

政策滴灌
创业服务的主动变革
作为青岛市主城核心区,市南区正以创业服务为支点,撬动营商环境系统性升级,将“精准、高效、温暖”服务理念化作让创新创业浪潮奔涌的持续动力。
这份理念,在青岛夏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中得到生动印证。作为青岛市创业明星企业,公司从初创到稳步发展的每一步,都浸润着市南区服务的温度与效率。“市南区的政务服务效率很高,很多业务直接线上办理,对于企业的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青岛夏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龙飞深有感触。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企业成立时,工商注册、执照领取、印章刻制、税务登记及相关资质办理等全部实现线上通办,“创业初期最让人头疼的来回奔波,在这里化为了指尖上的便捷。”
创业过程中,再好的政策若止步于文件,也难成实效。长期以来,“政策不知晓、不会用”是困扰许多创业者的现实难题。市南区洞察这一痛点,于2024年创新组建“轻骑兵”创业服务专员队伍。

走街、串巷、扫楼……这是穿梭在区街以及社区、银行的创业服务专员的工作日常。通过将传统的“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精准锁定政策服务对象,通过短信推送、电话访问、活动宣讲等精细化创业服务模式,建立创业服务信息库,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全流程创业陪跑服务,推动政策服务“应享尽享”。
“创业初期,我考察了国内很多城市,不同城市都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后来还是决定来市南,这里的‘陪跑服务’让我很感动。”三江里街区悠然商店主理人张斌说。
市南区通过全方位、精准化的创业服务体系,让政策从文件走向街头,成为支持创新创业的“助燃剂”,点燃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和活力,探索出一条政府与市场新型关系的实践路径。
青年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市南区专门出台《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工作方案(2024—2026年)》,推出4大类11项重点任务清单,健全青年人才工作体系,强化青年人才招引政策。此外,针对青年创业者推出“创业政策大礼包”,为创业青年提供“私人定制”服务,推动青年人才走进市南、走在市南、干在市南。
营商环境提质,创业主体才能无忧。市南区探索构建“12+N”多层次政企深度互动沟通机制、“135”全闭环诉求办理机制,成立“政务服务+”联盟,建成各级营商环境会客厅,进一步加强政企互动,听取创业者的心声。
金融“活水”
创业服务的创新实践
资金是创业者的生命线,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为切实助力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市南区在全省率先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流程,通过提高信用额度、缩短审批周期、设立服务专窗等举措,有效破解创业者“融资难”问题,全面提振创业信心。
根据青岛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个人创业者最高可申请3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400万元。市南区的创新不仅体现在额度上,更在于审批效率的显著提升。以中山路商圈银鱼巷的青年创业者刘睿为例,其从提交申请到成功放款仅用一周时间,享受到了市南区创业担保信用贷款“快办好贷”的服务特色。通过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市南区将贷款申请、资格审核与资金发放压缩至最短时限,打造出创业担保贷款的“市南速度”。
青岛启恒控股有限公司的案例进一步体现了资金支持的乘数效应。在企业资金压力加大的关键阶段,通过市南区人社部门的精准扶持,该公司成功获批6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这笔资金不仅帮助企业稳定了活动策划、广告制作、代理记账、财税咨询等主营业务,还推动其提前三个月成功开发出集招聘、考勤、保险、薪资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阿普兔人力云平台”,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暖心之处还在于“降成本”与“优还款”,让金融活水更温情地滋润每一颗创业的种子。贷款利率直接与LPR挂钩,明确上限,切实降低了创业者的融资成本;还款方式则提供“按月付息、到期还本”及“按月付息、不定期还本”两种灵活方案,精准贴合创业初期企业现金流“前期紧张、逐步回暖”的特点,以更具人情味的金融设计,实现对创业主体的精准滴灌。
今年以来,市南区还整合人社局、财政局、金湖路街道办事处及青岛农商银行等多方力量,搭建起政、银、企高效对接平台,精准服务街区入驻企业与创业者需求,助力市级创业型街区、创业型街道(社区)实现高标准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为50余家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4300余万元,有效缓解创业企业融资压力,并成功扶持创业2812人。
市南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汇聚政府、市场与社会多方合力,通过组织多元创业活动与实施精准创业赋能,致力于构建青年创业群体高度集聚、跨领域创新深度融合的“创业热带雨林”,塑造活力迸发的区域创业新生态。
生态赋能
创业服务的系统重构
市南区的创业服务已从助力企业生存,转向构建开放协同、要素集聚的创业生态系统。围绕建设高品质创新创业城区的目标,市南区持续深化“区域—品牌—特色”发展路径,构建起以区人社局为牵引,金融机构、基地平台、协会组织与优质企业协同联动的“一体四驱”服务新模式,积极探索“空间融合、服务赋能、校地联动”的社区创业扶持机制,推动创业活力在基层充分涌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街区功能也在持续升级,从传统商业空间转型为创客、商客、游客交汇,市场潮流与品质文艺共融的新型创业场域。以中山路创业空间为例,失物招领怀旧照相馆、银鱼百货等新业态深受年轻人喜爱。自“街区创业生态圈”试点启动以来,市南区人社局持续完善服务机制,优化服务举措。目前,全区已有三江里、银鱼巷、金茂湾等10处街区获评青岛市创业型特色街区,青岛里院创业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更入选“山东省创业街区”试点。
在平台载体方面,创联工场·青岛桐领未来青年人才创业孵化基地升级后,拥有超1万平方米智能化共享空间,为青年人才提供资本对接、产业加速、政策辅导等全链条服务。新田路·幸福里街区汇聚70余家商业主体,累计带动就业超200人,引入1220平方米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成为小微企业理想的发展平台。

社区层面的创业服务同样亮点纷呈。辛家庄社区的“悦享咖啡”作为全市首个灵活创业项目实训空间,融合公共服务与创业孵化功能,既开展咖啡师、西点师等技能认证培训,也设立银龄数字课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等服务,有效填补社区服务缺口,提升居民创业能力,打造出“家门口微创业”的市南样本。
截至目前,市南区已构建起涵盖“省—市—区—街”四级的创业服务矩阵,包括省级创业街区试点1处、市级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和创业型特色街区11处、区级创业空间及孵化基地11处、创业型街道(社区)4处。这些载体汇聚成市南独具特色的“街区创业生态圈”,推动城市创新创业能级持续提升。
以城市之名,护航创业梦想。市南区正以政策集成、金融活水与生态赋能,全力打造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发展的热土。“下一步,市南区将继续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深化就业创业服务,精准对接经营主体需求,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区域经济活力迸发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市南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孙智表示。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