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名字》上映之后,立即引爆了网络和各大媒体。
赞扬之声四面八方传来。
新海诚也被冠以了“第二个宫崎骏”的称号。
而就在《你的名字》持续火爆的时候,另外一部日本动漫电影也悄悄的上映了。
虽然跟前者比起来没有那么的声名响亮,但是它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声之形》
The Shape of Voice
这部《声之形》改编于日本漫画家大今良时的同名漫画。
主要讲述了一位患有听力障碍的六年级女生西宫硝子在学校备受欺凌,得不到友情和关爱,之后由于不堪忍受一个名叫石田将也的男生的欺辱而转学,男生慢慢悔过,之后邂逅女主,两人慢慢成为朋友的故事。
《声之形》的原版漫画作品曾入选2008年第80回“周刊少年Magazine新人漫画奖”。
之后由于作品含有社会对听觉障碍者的歧视报复行为的情节,入选后一直都暂缓刊载。
《少年Magazine》的编辑多次声明想刊载这部作品,经过内部讨论以及和全日本聋哑联盟协商,最终于《别册少年magazine》2011年2月号上刊载45页短篇,后又于《别册少年magazine》2013年12号上刊载61页短篇重制版。
漫画于2014年年末连载完结之后,《周刊少年Magazine》正式宣布将把《声之形》漫画进行动画改编。
一部名为《君之名》一部名为《声之形》,而且是前后相距不长的时间上映。
电影上映之后,很多人将它和《你的名字》进行对比。
其实两部电影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因为两部电影及其作者的风格和对影片的侧重点都不一样。
新海诚的作品比较注重整体画风,“电影的每一帧都可以截下来当作壁纸”一方面是在称赞画风的漂亮,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新海诚作品的弱点,故事性。
当然,你的名字的故事性很强,整部电影节奏也不错,但是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新海诚之前的作品故事性都不是很强的。
而京阿尼(改编《声之形》的日本动画公司)则不一样,京阿尼很注重人物神态和动作的刻画,以此来加深观众对整个故事发展走向的印象,从这部《声之形》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于人物表情动作的捕捉和刻画做的十分细致。
主角们脸上细微的神态变化都被细致的刻画了出来。
《声之形》这部电影不会像《你的名字》那样让人看完之后很惊喜,想要迫切的推荐给别人,但是它用一种细水长流的温柔感来对待每一个观众,让观众能够在看完之后有值得细细回味的东西。
那些东西就是校园暴力事件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
女主西宫硝子患有听力障碍,一直用最温暖的微笑来对待每一个人。
她自己准备了一个本子,用写字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
她努力地和同学亲近,想要交更多的朋友,一旦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就立刻道歉,很多同学都主动向硝子示好。
然而她的这种性格很快就引起了另外一个名叫植野直花的女同学不满。
直花形容硝子的性格为逆来顺受,她觉得硝子一直是在装可怜。
于是她带头孤立硝子。
直花和男主石田将也是同桌,她一直和将也在说硝子的坏话。
慢慢地,将也开始戏弄硝子。
将也这样的孩子,其实每个班级里都会出现,包括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所有学校。
整日调皮捣蛋,不学习,喜欢打游戏,身边有三两个死党,经常做一些欺负同学的勾当。
班级里新转来的硝子,就成了将也新的欺负对象。
面对主动示好的硝子,将也抓起一把土就扬在了硝子身上。
之后还在硝子用于和同学交流的笔记本上和教室的黑板上写各种侮辱的话。
而硝子却一直在默默忍受,面对硝子的不作为,将也开始变本加厉。
他从硝子的耳朵上抢下助听器,当着她的面扔出窗外。
而在摘掉硝子助听器的过程中,他用力过猛伤到了硝子的耳朵。
硝子耳朵上的血顺着胳膊流了下来。
这件事情由于过于严重,校方开始重视起这件事。
面对老师的指责,将也开始把责任推向他的死党推向和他说硝子坏话的直花。
此时的将也成了众矢之的,班级里所有的人都开始鄙视将也。
由于将也过分的行为,班级里的人开始疏远将也。
曾经的欺凌者变成了被欺凌者,将也的鞋子会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垃圾桶,他的桌子上被写满了各种侮辱的话。
之前的死党也开始戏弄他。
将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孤僻,这种感觉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他开始害怕和别人交流。
关于校园欺凌事件,阿布之前在几篇推文中也提到过。
校园欺凌事件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会对其心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就算是我们的国家,也经常在网上爆出某某学校学生被欺凌的新闻。
这部《声之形》中所描写的与其他校园欺凌事件不同的是,被欺凌者是患有听力障碍的弱势群体。
这在本来就严重的问题上更加值得让人深思。
也难怪当时的日本社会某些人会认为这部动漫是对听觉障碍者的歧视报复行为。
因为在原版漫画中,硝子受到的欺凌比电影中要严重很多。
而其实作者大今良时根本没有这种意思。
最开始阿布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校园欺凌事件”和“关爱弱势群体”,后来在看到某次关于大今良时的采访之后才发现,我想的根本就是错的。
作品确实描写了欺凌和听力障碍,不过作者真正想要通过这部《声之形》想向观众们表达的主题是——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尝试接触未知的事物。
“刻画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的心灵”才是大今良时骨子里想要讲述的东西。
我们在看到这部作品的名字时,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本片的主角是患有听力障碍的西宫硝子。
其实本片的主角是先欺凌硝子然后慢慢救赎自己的石田将也。
多年之后,早已步入高中的将也整日孤单一人,偌大的校园里他没有一个朋友。
所有人的脸上都打着叉,被欺凌过的将也失去了与别人交流的勇气和能力。
此时的将也已经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
他在多年之前就报了手语班,想要再次遇到硝子,正式向她道歉。
与硝子那次不经意的邂逅,将也没有让机会溜走。
他追上了想要逃跑的硝子,对她说:“我和你,能成为朋友吗?”
同样的话,在两人六年级的时候,硝子对将也说过。
这次角色呼唤,硝子能够原谅当初对她造成过很大心理阴影的将也么?
看完本片,我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则新闻。
英国的一位盲人在导盲犬的身上安装隐形拍摄工具走上街头问路。
大部分人都把正确的地址告诉了他,但是也有一些人故意为他指了错误的方向。
有的人甚至言语辱骂,人身攻击,对其竖中指,踢他的导盲犬。
视频放出来之后引起一片哗然。
英国全体公民开始讨伐拍摄画面中那些故意戏弄盲人的人。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但是在某些角落,仍然有一些内心阴暗的人在污染这个世界。
可能很多观众在看完《声之形》之后不会对这种欺凌弱势群体的人产生很强烈的反感情绪。
因为片方并没有在电影中把将也刻画成那种极其丑恶的形象,将也终归只是一个孩子的形象。
所以尽可能的不把将也所做的事刻画的极为丑恶与肮脏才是最好的做法。
而且,本片的主题是讲述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心理受过伤害的人怎样走出阴霾,重新开始彩色的人生才是作者想要告诉观众的,“校园欺凌事件”和“弱势群体”则是起到辅助作用。
作者大今良时创作的所有角色,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恶人。
这是得到作者本人肯定的答案。
但是其中的某些角色,比如小学的班主任、植野直花等人都被很多观众认作是恶人的形象。
当然,大今良时也没有将这些角色刻画成善人,而是始终怀着一种“我们搞不好也会变成这样,而且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人”的消极看法来对待这些角色。
也许就是需要这样的角色,才能衬托出几位主角的性格和心理。
而悲伤的是,我们身边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