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传播效果全景分析
1、收视率:稳步攀升、持续走高
电视剧《白鹿原》堪称史诗之作,截止6月8日已播出56集。该剧自5月10日播出至今,收视率、收视份额、收视排名都大幅度提升。
以江苏卫视为例,5月10日开播一周内收视率在0.6%-0.7%间摆荡,此后收视率不断攀升,一路破0.7%、破0.8%、破0.9%直至破1%,且自6月3日起,收视率始终保持在1%以上。《白鹿原》后续还有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收视率有望继续走高。
2、视频播放量:唯一上榜的网络独家平台播出作品
据骨朵传媒数据统计,《白鹿原》是在播电视剧及下档时间不超过30日的作品中,唯一上榜的网络独家平台播出电视剧,其网络播放量甚至超越了诸多多平台播出作品。据公开资料显示,《白鹿原》累计播放量45.981亿次,位列总榜第5。
3、微博舆情:在年轻群体中热度见长
自《白鹿原》5月10日播出以来,其在微博电视指数排名的周榜上热议度日渐走高——上档第一周,排名第6;第二周,排名第5;第三周,排名第3,第四周,排名第4;本周,回归第3。
相对而言,微博的用户群体更显年轻,该平台有较强的粉丝效应。在上图所看到的榜单信息中,除《白鹿原》外,无一不是有流量小花、小生撑起话题度的作品,而《白鹿原》能在无流量小花、小生的情形下杀入三甲,实属难得。
而据下图微指数显示,《白鹿原》的舆情传播在PC端较为平稳,在移动端较为突出,依据这一搜索行为也能大致推测出该剧在年轻群体中有较强的关注度。其中在5月20日达到峰值,当日传播效果最为显著的是关于秦海璐的一条微博。
因此,从电视台的收视率、视频网站的播出量或者社交网站的舆论热度三个方面来看,播出过半的《白鹿原》的确并没有成为市场的弃子,不仅如此,它还担得起“叫好又叫座”的评价。
那么,为什么《白鹿原》会呈现出上述这番传播规律呢?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这句话,是《白鹿原》中的经典名句,也是在每集《白鹿原》开播前,张嘉译都会跳出来说的一句话。
隐隐觉得,这句话不仅是说给观众听的一个信念,更是说给主创自己听的一句鞭策,也许还是说给业内听的一个提醒。
至少这句话说痛了我。作为一个剧评人,你的字字句句是否是经过反复推敲,是否无愧于读者呢?无愧于自己呢?
当我们的电视剧一次一次被观众质疑,编剧是否原创、是否抄袭,演员是否替身泛滥、演技堪忧,特效是否五毛、粗制滥造,是否在这个行业内的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自问一句是否问心无愧呢?
我想,之所以《白鹿原》敢高举“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的大旗,大概的确主创自信该作品是问心无愧的,对自己的用心,对自己的专业和观众用心。
这或许也是《白鹿原》这部长篇电视剧能在其传播过程中,越发打开局面的根源:因为这样问心无愧的作品、业界良心的作品,是当下市场中的孤品。
电视剧篇幅越拍越长是不假的事实,但是有多少电视剧是注了水的裹脚布,又有多少主创团队真正有能力驾驭长篇电视剧?
电视剧投资越做越大是不假的事实,但是有多少比例浪费在流量明星身上,又有多少资金实际投入在布景、舞美、后期,以及用来保障一部良心剧拉长时间战线精雕细琢拍摄的后勤供养?
所以你也能理解以《白鹿原》为代表的这类良心剧的传播规律:它们并不依赖于流量明星,这种能够因为粉丝效应而带来“未播先热”局面的快销手段。事实上,通过《择天记》《青云志》这类案例你就能看出来,流量明星为剧目所带来的关注度基本集中于前期,然而是否能够由此滚起现象级的收视潮流,还是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其本质仍然是由剧本身的质量决定的。尤其是长篇之作,粉丝效应的热度会随着播放周期的延长而衰减。而在近几年的流量剧的数据图表中,高开低走的案例比比皆是。
然而,良心剧的传播规律往往与流量剧的传播规律倒置,通常是逐步走高的曲线。如果说,流量剧倚赖的是“热度”,那么,良心剧倚赖的就是“口碑”——良心剧则依靠“口碑”转化为“收视”与“热度”;流量剧能够依靠“热度”转化为“收视”,但“热度”未必能转化为“口碑”。
比如《白鹿原》,在其开播之始,豆瓣评分就一发冲天地达到了9.2,而国产剧中9分以上的作品实属寥寥、零星可见。开播至今,随着观剧人群的逐步扩张,参评人数的逐步增加,《白鹿原》仍然高居榜首的评分就更加实至名归。而由此,参与评分的这群观众,特别是给予高度评价的这群观众,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的节点,不断向外扩张这部剧的影响力,这样的效应一波一波地传递出去,逐渐形成了收视与热度的递增效应。
这也就是流量剧与良心剧传播效果的区别:流量剧是以流量明星为单一的传播核心,一个人的传播价值是相对有限的,若没有作品本身的后续支撑,这种传播效果虽然起点高,但也可能衰减快;良心剧则是以普通观众为群体性的传播节点,一个普通人可以带动一群普通人,一群普通人可能带动一片普通人,这种传播效果或许稍显慢,却后劲足。
但这里并非驳斥运用流量明星的剧是不对的,如果流量明星们能扎实地拍戏,用充足的周期、做十足的功课,如果流量明星的启用不耽误其他制作费用的正常配额,那么这样不但无可厚非,甚至值得期待。
只是,现在扎扎实实做良心剧的团队太少了,能在快消式的大环境中不忘初心的团队太少了,所以,《白鹿原》抛出的这句“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才显得如此扎心。
希望,像《白鹿原》的团队那样直着腰板从业的电视人,越来越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