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原因,今年上半年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市场遭受极大的阻力,许多韩国品牌的销售业绩都受到了重创,韩妆在中国市场迅速上升的趋势也被浇了一瓢冷水。
6月1日,韩国统计厅公布今年4月份韩国化妆品的零售总额为1.65亿韩元(约100.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2.2%。但这是继2015年8月(-7.1%)之后的最小增幅,创近20个月最低。
2017年转眼过半,随着文在寅成为韩国新任总统,韩国特使访华,“萨德”的部署进程被暂缓,中韩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定的缓和。韩国化妆品未来在中国市场是否出现回暖?韩国品牌在中国是否还有生存空间?
为此,品观君又把这些韩国企业的现状撸了一遍。
韩企及韩妆代理商明显感受到回暖
“以前很多代理商连一件货都不愿意拿,现在终于‘松口’了,多多少少会开始拿货了。一位韩国品牌商对记者表示韩国品牌正在逐步走出困境,“毕竟他们是最接近中国消费者的,现在我们感觉到中国消费者对韩国化妆品的抵触情绪明显下降了。”
这个品牌商并不是韩国中小品牌复苏的个例,相关消息透露,中国市场的渠道商对蒂佳婷、SNP、芭妮兰等知名品牌的态度已经出现了缓和,分销商在订货方面“松动”了不少。与此同时,之前国内下架韩国化妆品的零售门店现在又开始恢复销售韩国品牌了。
代理Nature Republic、SNP、美迪惠尔等韩国品牌的青岛珂诗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百军也透露“回暖迹象很明显,近期开始有客户的订单了”。而在萨德事件影响较大的3月,除了电商,珂诗佳的线下网点几乎没有订单。Nature Republic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四月初的清明节过后,销量就开始上升了。”
不过,多家企业表示,渠道商松动的幅度并不算太大,韩妆想在中国恢复到 “萨德”之前的热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至少是开始恢复了,比起业绩回暖,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中国市场更有信心了。”一位韩国品牌商表示,之前韩国在中国遭受抵制时,很多品牌商都觉得自己在中国市场前路渺茫。
恢复信心的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也有了更多的动作,文在寅上台之后,许多新的韩国品牌也开始了他们的中国之旅。
近日,韩国知名化妆品公司芽美与屈臣氏达成合作,旗下BRTC等品牌将全面进入中国1800家屈臣氏店,师任堂、赵诚雅等知名韩品品牌也在近几个月先后登陆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品牌也有了更多动作。
在今年5月的上海CBE美容展上,托尼魅力品牌中国区副总经理郑荣锡表示,目前托尼魅力自己组建了电商团队,以直营官方旗舰店的形式进驻天猫、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电商平台。而单品牌店预计今年将开到150家,2018年预计大幅增长至300多家。
据郑荣锡预计,托尼魅力品牌2017年中国市场营收将达到1.8亿元,2018年预计将至少增长50%。
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走热的面膜品牌美迪惠尔将在中国市场全面转向直营,并将聘请中国一线男星做代言,看来是要在中国市场大干一票了。
在韩妆巨头方面,虽然未在销售业绩上感到韩妆回暖带来的明显变化,但股价的好势头能看出投资者对韩妆企业的信心。
爱茉莉太平洋(以下简称爱茉莉)和LG生活健康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预期显示,两家企业下个季度的销售额或仅能同比增长3.5%和3.3%,这和之前超过20%的同比增长几乎是云泥之别。但在股价方面,它们已经表现出很好的状态。
据韩国媒体《亚洲经济》报道,截至6月9日,爱茉莉太平洋的股价在今年上半年上涨6.8%,LG生活健康股价上涨了18.8%。
亲们对这两个数字并不是太敏感,可事实上,韩国化妆品的股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韩关系的晴雨表:今年3月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了《赴韩国旅游提示》风险警告之后,爱茉莉的股价当日暴跌了12.7%,创近两年最低;而在2016年下半年中,爱茉莉等企业的股价也因为“萨德”的影响一路走低,有消息称爱茉莉的股价在去年下半年跌了近一半。
爱茉莉今年股价遭受12.7%的暴跌之后,还是在今年年初的基础上上涨了6.8%,这意味着今年3月后的2个月内,爱茉莉的股价上涨幅度超过20%,而LG生活健康的股价上涨18.8%也是摆在那里的。
韩系代工:依旧很火热
韩系代工企业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占据优势地位,此次“萨德”事件中,它们可能是受到冲击最小的韩企团体。
韩系品牌开始回暖的同时,韩系代工企业也迎来新的增长。据悉,韩国代工企业科丝美诗的股价在今年上半年上涨了10.6%,蔻诗曼嘉和韩国科玛股价飙升了33.3%及32.5%。
股价上升的同时,韩系代工企业还在中国市场加速布局。据悉,韩国知名代工企业蔻诗曼嘉的第二家工厂于6月2日在佛山正式开业,目前蔻诗曼嘉在苏州和佛山两座工厂的总年产能达到了1.2亿支。
有意思的是,蔻诗曼嘉会长Cho Imrae直接在开业庆典上表示:“在两国外交困难的情况下,工作能按时完成感到非常受鼓舞。”从Cho Imrae的话中不难看出蔻诗曼嘉也感受到了“萨德”带来的压力,但现在已经趋于缓和。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萨德期间,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人员对韩国代工企业的检查频次上升到“每周一两次”;文在寅上台之后,相关部门对韩系代工厂的抽检平次已经恢复到了常态。
同时,中国企业对韩系代工的需求依旧旺盛,目前,蔻诗曼嘉在浙江平湖的第三家工厂已经开始筹建,预计于2018年竣工投产,这足以说明,韩系代工在中国依旧很有市场。
韩国旅游零售:并不是很乐观
此次“萨德”事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莫过于韩国的旅游零售,据韩联社报道:今年4月上旬韩国海关在一份声明中称,受萨德事件的影响今年3月份,韩国免税店的销售总额从2月份的78.8亿元(1.305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9%,跌至63.8亿元。
而今年4月,中国赴韩游客仅剩22.7811万人,较去年7月锐减了足足75%。根据预测,因中国游客流失,韩国仅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损失就将达到67.9亿元(10亿美元)。
然而,中国游客何时才能重新赴韩旅游目前仍是未知数。中国反制萨德的态度十分坚决,而目前韩国只是延缓部署,两国矛盾的根源仍未解决,关系难以回暖。虽然国内市场出现一些缓和,但韩国国内的形势依旧显得十分艰难,看来真正的回暖,还需很长的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