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昨日“配角”今日“明星” 中概股回归受热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昨日“配角”今日“明星” 中概股回归受热捧

企业价值的重估终结了中概股对华尔街的迷恋,在中概股的漫漫回家路上,伴随中概股回归潮出现的是潜在的投资机会。

从美国股市退市的中概股正在发起对内地和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猛烈冲击,这出大戏的序幕刚刚拉开。

6月13日,药明生物科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原计划募集资金39.75亿港元。截至6月13日上午收盘,药明生物的总市值为316.99亿港元。

而药明生物的母公司药明康德已经在A股排队,有消息称,药明康德计划通过上海IPO,拟募资200亿元人民币。这样,加上在三板上市的合全药业,从美股退市的药明康德“一拆三”后,三个公司整体估值合计将超过千亿元。

不仅药明康德,另一美国股市上医疗中概股的代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医疗),也在证监会网站公布了其招股说明,这意味着,迈瑞医疗也将登陆A股成为市值千亿的企业。

从多年来中国医疗企业征战资本市场的经历来看,充满诱惑的美股市场,像是一座围城,进来的人想出去,外边的人想“进城”。一方历尽艰辛,最终选择退出,欲在国内市场上演“王者归来”大戏;另一方心怀梦想,尽管步履维艰,却始终难舍登陆美股一显身手的执念。

“灰姑娘”与“公主”的故事

曾几何时,对中国医疗企业来说,登陆美股似乎成为一种图腾,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所示,虽然并不能清晰的知道上边有什么,但总让人有种想爬上去,大吼几声,一展豪迈的冲动。

然而,爬也爬上了,喊也喊过了之后,才发现水土不服,如果让你就一直住在那里,恐怕也是挺难的一件事。

5月26日晚间,证监会网站披露,迈瑞医疗首次公开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其2015年6月启动私有化,退出美股市场,回归A股的计划正在走向现实。

虽然,早在2006年9月,迈瑞医疗就已经在纽交所上市,在美股市场摸爬滚打近十年,其营收也在稳步上升,但却始终不太受美国投资者待见。

数据显示,在纽交所,迈瑞医疗的市盈率大约为18倍,市值约为223亿元人民币。而同期在国内上市的医疗企业平均市盈率为58倍。再加上,迈瑞医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与国外同行一较高低的研发型医疗器械企业,其在本土将毫无疑问的受到资本热捧。

业内人士认为,迈瑞医疗在国内上市后,市值达千亿并非难事。

昔日美股市场上的“灰姑娘”即将实现华丽转身,成为A 股市场众人瞩目的“千金公主”。

值得注意的是,迈瑞医疗的退出并非个例。

2015.4-2016.7 医疗中概股私有化一栏表

再加上此前已完成私有化退市的中药企业同济堂、化药企业先声、生物药公司三生等,在美主流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绝大部分已“撤离”。

寻求更高的估值是退出主因

选择退出,是一件经过综合考量的决定。

蓝鲸健康认为,寻求更高的估值空间,当属医疗中概股集体回归的核心原因之一。而造成医疗中概股整体估值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五点:

一是,科技发展程度不同,一些在国内已属“顶级”的医疗技术,并没有给美股投资者带来相同的震撼感受;

二是,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不一样,上市公司在成熟市场的估值一般会低于新兴市场;

三是,投资者的构成不一样,美股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偏重与长期持有,而A股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更偏好短线投资;

四是,市场环境不同,中资公司屡屡遭遇海外做空机构的狙击;

五是,国外投资者对中概股公司的国内业务不够了解,容易导致中概股的海外市场股价长期被低估。

另外,回归A股的热潮,与国内政策环境的持续宽松也密不可分。最近几年,国家逐步鼓励中概股企业回归A股市场,在政策上做出了明显的鼓励举措。

此外,注册制度的加速推进,也是政策宽松的体现。随着未来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企业排队发行的等待时间也将会大大缩短。

这些都为医疗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提供了良机。

回归带来不利因素 美股依旧有吸引力

企业价值的重估终结了中概股对华尔街的迷恋,在中概股的漫漫回家路上,伴随中概股回归潮出现的是潜在的投资机会。

然而,机遇和风险总是一对相互离不开的伙伴。

要跨越两个市场,适用普通法和大陆法两套证券法律规则,医疗中概股回归的不确定性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当市场重心向国内转移后,其国际品牌的形象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

另外一种代价是,近年来中概股陆续退市,退市价格和上市价格的差距导致美国投资者对其信心下降比较大,今后,中国医疗公司再去美国上市会更加压力重重。

从多年来中国医疗企业征战资本市场的经历来看,充满诱惑的美股市场,像是一座围城,进来的人想出去,外边的人想“进城”。一方历尽艰辛,最终选择退出,欲在国内市场上演“王者归来”大戏;另一方心怀梦想,尽管步履维艰,却始终难舍登陆美股一显身手的执念。

截至发稿,笔者得悉,2016年12月26日,亚盛医药宣布获得5亿人民币B轮融资。亚盛医药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博士透露,“本轮融资完成后,公司将加快系列原创新药的国内外临床开发进度,迅速启动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美国上市准备工作,实现亚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生物医药企业的愿景。”

另一家医药电商企业“健客”也在近日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A+轮融资,健客CEO谢方敏说:“健客已经为赴美上市做好了准备,预计在两三年内实现登陆纳斯达克的计划,但也不排除在其他主板上市的可能性。”

本篇作者:蓝鲸健康 耿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迈瑞医疗

2.6k
  • 迈瑞医疗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87.33万股,成交额1.87亿元
  • 迈瑞医疗今日大宗交易成交412.67万股,成交额8.81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昨日“配角”今日“明星” 中概股回归受热捧

企业价值的重估终结了中概股对华尔街的迷恋,在中概股的漫漫回家路上,伴随中概股回归潮出现的是潜在的投资机会。

从美国股市退市的中概股正在发起对内地和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猛烈冲击,这出大戏的序幕刚刚拉开。

6月13日,药明生物科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原计划募集资金39.75亿港元。截至6月13日上午收盘,药明生物的总市值为316.99亿港元。

而药明生物的母公司药明康德已经在A股排队,有消息称,药明康德计划通过上海IPO,拟募资200亿元人民币。这样,加上在三板上市的合全药业,从美股退市的药明康德“一拆三”后,三个公司整体估值合计将超过千亿元。

不仅药明康德,另一美国股市上医疗中概股的代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医疗),也在证监会网站公布了其招股说明,这意味着,迈瑞医疗也将登陆A股成为市值千亿的企业。

从多年来中国医疗企业征战资本市场的经历来看,充满诱惑的美股市场,像是一座围城,进来的人想出去,外边的人想“进城”。一方历尽艰辛,最终选择退出,欲在国内市场上演“王者归来”大戏;另一方心怀梦想,尽管步履维艰,却始终难舍登陆美股一显身手的执念。

“灰姑娘”与“公主”的故事

曾几何时,对中国医疗企业来说,登陆美股似乎成为一种图腾,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所示,虽然并不能清晰的知道上边有什么,但总让人有种想爬上去,大吼几声,一展豪迈的冲动。

然而,爬也爬上了,喊也喊过了之后,才发现水土不服,如果让你就一直住在那里,恐怕也是挺难的一件事。

5月26日晚间,证监会网站披露,迈瑞医疗首次公开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其2015年6月启动私有化,退出美股市场,回归A股的计划正在走向现实。

虽然,早在2006年9月,迈瑞医疗就已经在纽交所上市,在美股市场摸爬滚打近十年,其营收也在稳步上升,但却始终不太受美国投资者待见。

数据显示,在纽交所,迈瑞医疗的市盈率大约为18倍,市值约为223亿元人民币。而同期在国内上市的医疗企业平均市盈率为58倍。再加上,迈瑞医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与国外同行一较高低的研发型医疗器械企业,其在本土将毫无疑问的受到资本热捧。

业内人士认为,迈瑞医疗在国内上市后,市值达千亿并非难事。

昔日美股市场上的“灰姑娘”即将实现华丽转身,成为A 股市场众人瞩目的“千金公主”。

值得注意的是,迈瑞医疗的退出并非个例。

2015.4-2016.7 医疗中概股私有化一栏表

再加上此前已完成私有化退市的中药企业同济堂、化药企业先声、生物药公司三生等,在美主流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绝大部分已“撤离”。

寻求更高的估值是退出主因

选择退出,是一件经过综合考量的决定。

蓝鲸健康认为,寻求更高的估值空间,当属医疗中概股集体回归的核心原因之一。而造成医疗中概股整体估值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五点:

一是,科技发展程度不同,一些在国内已属“顶级”的医疗技术,并没有给美股投资者带来相同的震撼感受;

二是,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不一样,上市公司在成熟市场的估值一般会低于新兴市场;

三是,投资者的构成不一样,美股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偏重与长期持有,而A股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更偏好短线投资;

四是,市场环境不同,中资公司屡屡遭遇海外做空机构的狙击;

五是,国外投资者对中概股公司的国内业务不够了解,容易导致中概股的海外市场股价长期被低估。

另外,回归A股的热潮,与国内政策环境的持续宽松也密不可分。最近几年,国家逐步鼓励中概股企业回归A股市场,在政策上做出了明显的鼓励举措。

此外,注册制度的加速推进,也是政策宽松的体现。随着未来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企业排队发行的等待时间也将会大大缩短。

这些都为医疗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提供了良机。

回归带来不利因素 美股依旧有吸引力

企业价值的重估终结了中概股对华尔街的迷恋,在中概股的漫漫回家路上,伴随中概股回归潮出现的是潜在的投资机会。

然而,机遇和风险总是一对相互离不开的伙伴。

要跨越两个市场,适用普通法和大陆法两套证券法律规则,医疗中概股回归的不确定性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当市场重心向国内转移后,其国际品牌的形象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

另外一种代价是,近年来中概股陆续退市,退市价格和上市价格的差距导致美国投资者对其信心下降比较大,今后,中国医疗公司再去美国上市会更加压力重重。

从多年来中国医疗企业征战资本市场的经历来看,充满诱惑的美股市场,像是一座围城,进来的人想出去,外边的人想“进城”。一方历尽艰辛,最终选择退出,欲在国内市场上演“王者归来”大戏;另一方心怀梦想,尽管步履维艰,却始终难舍登陆美股一显身手的执念。

截至发稿,笔者得悉,2016年12月26日,亚盛医药宣布获得5亿人民币B轮融资。亚盛医药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博士透露,“本轮融资完成后,公司将加快系列原创新药的国内外临床开发进度,迅速启动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美国上市准备工作,实现亚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生物医药企业的愿景。”

另一家医药电商企业“健客”也在近日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A+轮融资,健客CEO谢方敏说:“健客已经为赴美上市做好了准备,预计在两三年内实现登陆纳斯达克的计划,但也不排除在其他主板上市的可能性。”

本篇作者:蓝鲸健康 耿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