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关于业绩下滑市值暴跌 与吕克贝松合作的基美影业是这样回应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于业绩下滑市值暴跌 与吕克贝松合作的基美影业是这样回应的

基美影业回应界面新闻称,已经预判了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波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挂牌最早的影视公司之一,基美影业(430358.OC)算得上是新三板第一影视股。对于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公司,外界印象始终停留在中国的“捡漏”批片大王上。和其他制作公司不同,基美影业主要依靠进口片引入中国,并收取协助推广的分成费为主,并不参与上游的制作。

但如今,基美影业不再满足于此。去年以来,基美影业就开始宣布向上游转型,直接参与到电影的投资制作。

不过短期看,这次转型付出的代价有些惨烈。6月9日,基美影业公布了“难产”后的2016年年报,收入及利润都出现了大幅的下滑。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下降46%;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2.65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3633万元。这也是公司自2013年挂牌新三板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在挂牌新三板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基美影业共融资10.2亿元,成为新三板融资最多的影视公司。2015年5月,基美影业向海通证券、东方证券发行200万股,募集资金3850万元,估值11.36亿元;2015年6月,基美影业以23.8元/股向北京天星山河投资中心、东方证券、天风证券等投资者发行1596万股,募集资金3.8亿元,估值17.4亿元;2015年12月,基美影业再次完成一笔5.98亿元的融资。此时,基美影业的估值已经高达24.82亿元。而10.2亿元的融资额,远超第二名嘉行传媒的4.84亿元。

不过这些已经成为了过去。在公司2016年年报披露之后,投资者对于基美影业的态度也由追捧转变为“用脚投票”。6月14日股票复牌后股价暴跌,最高跌幅达55.65%。截至当日收盘,基美影业的股价为2.97元/股,跌幅高达34.15%,要知道,在公司股价最高的2015年6月23日,基美影业股价为51.41元。基美影业市值最高曾达38.61亿元,不过,如今仅有8.84亿元。

针对业绩下滑,基美影业方面回应界面新闻称,从决定战略转型的那一刻起,基美影业就预判了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波动。目前公司短期业绩下滑,是战略转型的正常过程,转型方向是正确的。

基美影业转型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形势所逼。

基美影业被外界认为是“捡漏”,与其业务模式不无关联。在国内电影行业,只有两家国有企业拥有进口片的发行资质,分别是中影集团旗下的中影股份以及华夏电影公司。根据中美的进口片协定,每年有34部限额的好莱坞电影引进中国,这种属于分账片;而基美影业所做的是另一类进口片,这些电影属于“买断片”,俗称“批片”,通常都会比国外滞后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上映,一些公司往往会用较低的价格买断影片在国内的发行收益。

在收入分类上,这种被称为“协助推广”,其承担的职能与电影发行类似,包括沟通影院提高排片量、对影片进行全方位宣传等等,只是由于不具备发行资质,民营公司只能跟中影、华夏签订协议,以“协助推广”的身份参与进口片的在华发行,并且分享发行收益。

自2009年起,基美影业就做起了海外“批片”的生意,但是真正让其业绩大增的是在2014年。当年基美影业营收增长218%,净利润增长556%。得益于2014年操盘的《超体》和《暴力街区》等“买断片”热卖,作为引进方基美影业分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此后每年基美影业都有几部“卖座”的电影出现,包括《飓风营救3》、《精灵旅社2》等电影都让基美影业保证了高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公司实现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25.5%。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中影和华夏对于“买断片”的重视,基美影业的利润份额收缩,“海外批片”变得越来越困难。2015年在收入上涨的同时利润却同比下降,当期实现净利润3600万元,同比下降31%。2016年的问题则更为明显,加之2016年整个行业遭遇“小年”,使得国内票房收入下降,进而影响收入。

基美影业有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这些都是意料中的。“其实,基美的战略转型在三四年前就开始了。当业内认为我们在“协助推广”业务上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和投资人都已经意识到,未来“协助推广”业务将面临竞争激烈和护城河不高的问题。因此,从2014年开始,公司已经陆续参与投资一些影片,包括《小王子》《超体》等,开始从产业链的下游向上游转型。”

数据显示,基美影业2016年收入同比下降46%的同时,成本大幅上升108%。这与基美影业的转型密不可分。

2015年开始,基美影业也开始了独立开发制作的业务。2015年10月,基美影业发布公告,公司耗资4.5亿元,收购了在巴黎泛欧交易所C板块上市的欧罗巴27.89%的股份。欧罗巴影业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成立的制片公司,随后即开始了与吕克贝松的合作,陆续发行了中外合拍片《勇士之门》,参与投资并协助推广了由欧罗巴制作的英文电影《九条命》。此外,基美影业相关人士表示,欧罗巴拥有600多部影片的版权。作为欧罗巴的第二大股东,这些影片未来都交由基美影业在中国运营。版权运营也是今年非常重视的一个战略。

对于市值的暴跌以及投资者选择的用脚投票,基美影业依然信心十足。“投资人和我们都认为,转型的方向是正确的,业务的布局是扎实的,基美影业的投资价值自然会在未来彰显出来。”前述基美影业相关人士表示。

在遭遇了6月14日的断崖式暴跌后,基美影业正经历价值修复。6月15日以及6月16日两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16%。市值达到10.29亿元,刚刚超过其9.74亿元的净资产规模。

上述基美影业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从今年起,公司将开始进入转型后的收获期,包括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生存24小时》、《克隆人》多部重磅影片将陆续上映。特别是对于《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基美影业报以厚望。这部科幻巨制总预算2.1亿美元,由基美影业主导投资,是欧洲电影史上最大投资规模电影。

基美影业并非新三板传媒市场上唯一市值下滑的影视传媒类股。相比6个月前的市值,包括英雄互娱(430127.OC)、好样传媒(832784.OC)、非凡传媒(835431.OC)在内的企业都遭遇了市值的下滑。综合来看,新三板市场的企业估值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随着流动性的逐渐增大,未来这种态势将延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于业绩下滑市值暴跌 与吕克贝松合作的基美影业是这样回应的

基美影业回应界面新闻称,已经预判了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波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挂牌最早的影视公司之一,基美影业(430358.OC)算得上是新三板第一影视股。对于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公司,外界印象始终停留在中国的“捡漏”批片大王上。和其他制作公司不同,基美影业主要依靠进口片引入中国,并收取协助推广的分成费为主,并不参与上游的制作。

但如今,基美影业不再满足于此。去年以来,基美影业就开始宣布向上游转型,直接参与到电影的投资制作。

不过短期看,这次转型付出的代价有些惨烈。6月9日,基美影业公布了“难产”后的2016年年报,收入及利润都出现了大幅的下滑。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下降46%;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2.65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3633万元。这也是公司自2013年挂牌新三板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在挂牌新三板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基美影业共融资10.2亿元,成为新三板融资最多的影视公司。2015年5月,基美影业向海通证券、东方证券发行200万股,募集资金3850万元,估值11.36亿元;2015年6月,基美影业以23.8元/股向北京天星山河投资中心、东方证券、天风证券等投资者发行1596万股,募集资金3.8亿元,估值17.4亿元;2015年12月,基美影业再次完成一笔5.98亿元的融资。此时,基美影业的估值已经高达24.82亿元。而10.2亿元的融资额,远超第二名嘉行传媒的4.84亿元。

不过这些已经成为了过去。在公司2016年年报披露之后,投资者对于基美影业的态度也由追捧转变为“用脚投票”。6月14日股票复牌后股价暴跌,最高跌幅达55.65%。截至当日收盘,基美影业的股价为2.97元/股,跌幅高达34.15%,要知道,在公司股价最高的2015年6月23日,基美影业股价为51.41元。基美影业市值最高曾达38.61亿元,不过,如今仅有8.84亿元。

针对业绩下滑,基美影业方面回应界面新闻称,从决定战略转型的那一刻起,基美影业就预判了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波动。目前公司短期业绩下滑,是战略转型的正常过程,转型方向是正确的。

基美影业转型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形势所逼。

基美影业被外界认为是“捡漏”,与其业务模式不无关联。在国内电影行业,只有两家国有企业拥有进口片的发行资质,分别是中影集团旗下的中影股份以及华夏电影公司。根据中美的进口片协定,每年有34部限额的好莱坞电影引进中国,这种属于分账片;而基美影业所做的是另一类进口片,这些电影属于“买断片”,俗称“批片”,通常都会比国外滞后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上映,一些公司往往会用较低的价格买断影片在国内的发行收益。

在收入分类上,这种被称为“协助推广”,其承担的职能与电影发行类似,包括沟通影院提高排片量、对影片进行全方位宣传等等,只是由于不具备发行资质,民营公司只能跟中影、华夏签订协议,以“协助推广”的身份参与进口片的在华发行,并且分享发行收益。

自2009年起,基美影业就做起了海外“批片”的生意,但是真正让其业绩大增的是在2014年。当年基美影业营收增长218%,净利润增长556%。得益于2014年操盘的《超体》和《暴力街区》等“买断片”热卖,作为引进方基美影业分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此后每年基美影业都有几部“卖座”的电影出现,包括《飓风营救3》、《精灵旅社2》等电影都让基美影业保证了高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公司实现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25.5%。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中影和华夏对于“买断片”的重视,基美影业的利润份额收缩,“海外批片”变得越来越困难。2015年在收入上涨的同时利润却同比下降,当期实现净利润3600万元,同比下降31%。2016年的问题则更为明显,加之2016年整个行业遭遇“小年”,使得国内票房收入下降,进而影响收入。

基美影业有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这些都是意料中的。“其实,基美的战略转型在三四年前就开始了。当业内认为我们在“协助推广”业务上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和投资人都已经意识到,未来“协助推广”业务将面临竞争激烈和护城河不高的问题。因此,从2014年开始,公司已经陆续参与投资一些影片,包括《小王子》《超体》等,开始从产业链的下游向上游转型。”

数据显示,基美影业2016年收入同比下降46%的同时,成本大幅上升108%。这与基美影业的转型密不可分。

2015年开始,基美影业也开始了独立开发制作的业务。2015年10月,基美影业发布公告,公司耗资4.5亿元,收购了在巴黎泛欧交易所C板块上市的欧罗巴27.89%的股份。欧罗巴影业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成立的制片公司,随后即开始了与吕克贝松的合作,陆续发行了中外合拍片《勇士之门》,参与投资并协助推广了由欧罗巴制作的英文电影《九条命》。此外,基美影业相关人士表示,欧罗巴拥有600多部影片的版权。作为欧罗巴的第二大股东,这些影片未来都交由基美影业在中国运营。版权运营也是今年非常重视的一个战略。

对于市值的暴跌以及投资者选择的用脚投票,基美影业依然信心十足。“投资人和我们都认为,转型的方向是正确的,业务的布局是扎实的,基美影业的投资价值自然会在未来彰显出来。”前述基美影业相关人士表示。

在遭遇了6月14日的断崖式暴跌后,基美影业正经历价值修复。6月15日以及6月16日两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16%。市值达到10.29亿元,刚刚超过其9.74亿元的净资产规模。

上述基美影业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从今年起,公司将开始进入转型后的收获期,包括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生存24小时》、《克隆人》多部重磅影片将陆续上映。特别是对于《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基美影业报以厚望。这部科幻巨制总预算2.1亿美元,由基美影业主导投资,是欧洲电影史上最大投资规模电影。

基美影业并非新三板传媒市场上唯一市值下滑的影视传媒类股。相比6个月前的市值,包括英雄互娱(430127.OC)、好样传媒(832784.OC)、非凡传媒(835431.OC)在内的企业都遭遇了市值的下滑。综合来看,新三板市场的企业估值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随着流动性的逐渐增大,未来这种态势将延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