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被很多影迷不吝啬的将“伟大”二字为其冠名,更有人称之为华语电影的最高峰。
杨德昌以杀人这个情节入手,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手法倒映出真实社会的全貌:当时国民政府迁台后,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集体大迁移:不同地区、背景的人携家带口来到台湾。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身在何处,饱含理想式的人物终将跪倒在冰冷残酷的社会现实之下无疾而终。
但是今天,黑屋君不想和大家谈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上的意义、一段历史如何在电影中生动的体现。
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份有关移民之痛的沉思、一段社会压迫的批判,而是一部比《匆匆那年》、《致青春》、《左耳》更真实的青春片。
张震饰演的小四和人物完全贴合,以至于我所有看到他以后的角色都是小四的各种成人版。沉闷、内敛、木讷,加上那个让无数女青年舔屏的颜值。
小四本来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随家庭从上海搬迁至台湾,小四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哥哥当时已经被退学,被家庭公认的没出息,小四则承担了一家人的希望这样一个角色。小四母亲是因为没有专任聘书而提心吊胆等着续约的代课老师,父亲是一位公务员,为人正直,不愿使用人情上的圆滑,因此工作多年职位一直没怎么晋升。小四秉承了父亲的性格,因为老实、成绩优秀,有时被小混混欺负,他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一旦侵犯到自己,会不计后果。
在影片中的表现就是:在老师的眼中,他很叛逆。
小四在学校里面有几个组乐队、混迹于帮派的朋友,但小四内敛、孤僻的性格使然,很少加入,对周围的环境保持着一个审慎的态度,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这样让他个人与世界的触碰不足够深层,直到他遇到了小明。
对小四而言,前所未有、突如其来的爱情,为他推开了世界的门,正如影片的英文名一样“A Brighter Summer Day”推开了一个明亮的夏日。
小明与他价值观太过相悖,她和不同的人恋爱,从混混的老大honey,到honey为了她杀人潜逃后,又与另一个混混谈恋爱,还和医务室的医生有着朦朦胧胧的关系,后来,又遇到了小四。
这看起来,小明放到现代,就完完全全是一个绿茶婊嘛。
可是小明其实内心十分矛盾,她明白当她成为别人女友时,她只是一个别人的物件,只要有了麻烦别人就会避之不及的离开她。因此,她获得安全感的方式是不为对方改变自我。
直面现实世界的小四与寻找更轻松方式生活的小明,两人随着了解的深入,只能往失望的方向发展。
当影片发展到这里,小明世界的两个碑谷坍塌了。
父亲因政治审查而被审查,身心折磨后变得唯唯诺诺;小四心目中的英雄,那个把《战争与和平》当成武侠片看的honey也受帮派的暗算而死亡。
小明对世界的美好幻想完全寄托到了爱情上。
小四因退学用功读书而暂别小明,这段时间内,小明与自己的好友小马谈恋爱,这个事实戳破了小四的底线,要与小马绝交,更要拿着刀在校门口堵小马。
拿着刀的小四被小明撞见,两人争吵,小四把自己对世界的最后残存的幻想强加到两人关系中,想要“拯救”小明。
小明直指了这种自私,并且告诉他“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而想要通过对相爱的对象贯彻自己的观念、对这个残酷的世界确定来证实自己的世界观,小四捅向了小明,用杀人这种“完全占领”的方式,来对抗这个在他自己眼中失序的世界和青春期男孩对自我的恐惧。
这是年轻时候相爱的方式:我爱你,但是我恐惧、混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是我要在你身上贯彻我的世界观、价值观,但是这其实是一个弱者给另一个弱者的一刀。
年轻的时候爱情激烈的原因在:我们都很柔弱、都很自私、都还没有顿悟什么是爱情,可是我们又到达了彼此的灵魂最深处。
所以这样的爱情才会最深刻、难忘,经历了幻灭与不及。
不管以后生命里面还有没有那个人,都成为了彼此的一部分。
也正如《志明与春娇》中余春娇
年轻的爱人,最终都成了彼此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与那个恋人其实从未分离。
公众号:影视小黑屋
微信号 :visionstory
新浪微博:@黑屋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