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上获悉,2017年4月24日—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工作组,依据有关规定,对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银桥乳业”)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了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经查,银桥乳业产品本身的质量并没有问题,只是工厂在生产许可条件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具体情况如下:
一、部分生产场所、设备设施未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
(一)包材库、成品库发货区未设置防雨棚等设施。不符合《细则》中“物料储存和分发制度”关于物料防护的要求。
(二)干法配料间缺少温湿度监控设备。不符合GB 14881—2013中5.1.9条款关于生产车间温控措施的要求。
(三)不同清洁作业区之间连接通道设置不合理,生产废料通过货运电梯运至准清洁作业区,未设置互锁门缓冲间;内包间(清洁作业区)与外包缓冲间(准清洁作业区)之间的产品传送带运行时,在循环折回内包间过程中缺少相关管控或清洁措施。不符合GB 23790—2010中5.1.7条款关于清洁作业区出入应有合理的限制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二、部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未能提供内包装工人曹某某、岳某、王某某、张某、陈某某的健康证明。不符合GB 23790—2010中7.4条款关于人员健康的要求。
(二)未能提供浓缩工人赵某某的上岗培训记录。不符合《细则》中“人员管理制度”关于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上岗培训的要求。
(三)《废弃粉台账》缺少《奶粉生产包装过程操作日记》中显示的2批废粉(合计50.1kg)记录。不符合GB 23790—2010中15.1条款关于记录管理的要求。
(四)电子信息记录系统缺少记录均质和喷雾干燥工序的信息。不符合《细则》中“信息化管理、产品追溯及召回制度”关于电子信息记录系统的要求。
(五)未建立产品信息网站查询系统。不符合《细则》中“信息化管理、产品追溯及召回制度”关于应建立产品信息网站查询系统的要求。
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工作组已在检查过程中将银桥乳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情况反馈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要求银桥乳业整改,请银桥乳业完成整改后向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验收申请。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情况需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投资者不禁要问,银桥乳业到底何方神圣?
银桥乳业是中国西北地区产销量最大的乳制品专业生产企业,始建于1978年,并已跨入中国乳品十强企业前列。
银桥乳业旗下主导产品“秦俑牌”、“阳光宝宝牌”、“银桥艾宝瑞牌”系列奶粉和“银桥牌”系列液态奶;目前,银桥已形成了以西北市场为中心网点,辐射到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
公开资料显示,银桥乳业注册资本约为1.8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刘华国;2003年11月,银桥乳业通过借壳收购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TSM资源,敲开资本市场大门,但 2016年银桥乳业突然宣布“自愿退市”。
有消息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银桥乳业打算学习飞鹤乳业,在私有化完成之后,试图于A股或港股再次上市,但目前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仅供参考。
强龙也压地头蛇。
西安市南郊人人乐乳品专柜销售代表张燕就向媒体表示,在酸奶和液态奶上,近年来伊利、光明等乳制品企业也在打入本地市场下足功夫,甚至包括君乐宝这样的二线品牌也加入到超市的促销、降价的价格战中,银桥乳业的销售压力增大。
而在奶粉业务上,银桥乳业的奶粉品牌包括了“阳光宝宝”“秦俑”两大品牌,主打中低端奶粉市场。曾经,有着一个“娃娃头”图案作为标志的“秦俑”奶粉风靡陕西,成为一代人关于奶粉的共同记忆。
如今,银桥乳业依然保留着“秦俑”品牌,但也多用于少量生产的成人奶粉。2005年,银桥乳业推出了“阳光宝宝”品牌,但并没有预期的那么成功。
“银桥的另一个问题是品牌营销问题,品牌并不多,但是给人的感觉比较杂乱。”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表示,两个品牌难以形成黏性,几十年的“秦俑”没有被经营好,现在走向衰落,“阳光宝宝”又缺乏内涵和底蕴。可以说,银桥正是陕西企业不善于品牌管理和营销的一个典型,不仅没有打入全国,也失守本土市场。
当然,也有人向《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指出,私有化之后,如果银桥乳业能够深耕细作陕西等区域市场,日子还是可以过得有滋有润的,届时,可以像河南的科迪乳业、广东的燕塘乳业一样,谋求在A股上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