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是95后,别让你的广告瞎扯犊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是95后,别让你的广告瞎扯犊子

夸张表现手法一般是借助想象,对广告所宣传产品的某个特性进行相当明显的过分夸大,以此加深消费者对其认知度。

文/言七七

广告不仅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能通过唤醒消费者心中的潜在需求而创造需求。只不过,你真的打对广告了吗?

近日,好奇心日报发起了一项投票:看广告,对你最没参考价值的部分是啥?投票选项主要涉及代言人、表现手法、广告内容等。

截止今天(6月20日)下午3时,共有约1.9万人参与投票,其中,“代言和真的用并不是一码事”票数最多,占比13.4%;“不知名机构不知名医学专家推荐”以13.3%的占比紧随其后;“逻辑不通的广告语”、“使用夸张表现手法”等也占据较大比重。

不难看出,广告要赢取消费者芳心,一个字:难。而上述几大招数在日化行业可谓是司空见惯,那么,这些招数到底点了消费者的哪些死穴?

代言和真的用是两码事

在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中,有网友认出了杨幂自用的护肤品是海蓝之谜,但其却是水密码的代言人。

这对代言品牌来说无疑是打脸。尤其是大多数代言人为品牌站台时称自己一直用代言品牌的产品,七七只想说,消费者心里自有一杆秤。

青眼曾发起一项投票:你会购买自己偶像代言的东西吗?结果显示,92%的粉丝选择了“不一定,东西不好谁代言也没用”。这说明,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意识里,明星代言对他们购买行为的影响并不大。

逻辑不通的广告语

广告语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对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部分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其实毫无逻辑可言。

最典型的可能要数人尽皆知的“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到底收还是不收呢?日化行业比较典型的如蓝天六必治牙膏的“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牙好和胃口好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显然,这些广告语玩的是文字游戏,用巧妙的方式表达了品牌的诉求,只不过,此类细究下来毫无逻辑的广告语,要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考,着实有点勉为其难。

吓唬人的片段

“抗痘杀菌从去螨开始”、“三个月不除螨,600万螨虫陪你睡”……在一些化妆品广告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再配几张显微镜下的螨虫照片,让电视机前的观众难免一身冷汗。

一般情况下,此类广告主要是通过产品使用前后的效果对比来体现产品的功效,但在七七这样的95后眼中 ,广告重点在于产品,以及品牌与消费者对话的方式,这种唬人的影像不仅看了浑身发毛不说,部分说法的真实可信度自然是打了折扣的。

况且,如果是在进食的时候看到此类画面,那股酸爽劲估计只有胃才能体会。

不知名医学专家推荐

“医学专家推荐”也是不少广告的常用手法,例如舒适达牙膏在广告中一口气请了俞大鑫博士、张红梅博士、邵宇博士三个“专家”坐镇,似乎广告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就能得到一个保证,广告商心里也更有底气。

若是真正的专家学者也就罢了,一些不知名机构、不知名专家的站台,总让人觉得浑身不得劲,到底是专家还是“砖”家待考证不说,这样的套路已经被碾压在时代的年轮中了,我们95后的“反侦察”能力只有你想不到。

对比实验结果

在广告中投放对比实验结果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洗发水广告,比如清扬、康王等品牌,将使用产品前后的头皮屑数量进行对比,不得不说,这一招还是有用的,至少视觉上让人感觉其产品是可以去屑的。

但仔细想想,观众也只是在广告中看到了前后的对比实验结果,并没有深究操作过程,有的广告甚至在没有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对比,着实难以让人信服,这种广告宣传方式是典型的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见鬼了,瞎扯!

夸张表现手法

夸张表现手法一般是借助想象,对广告所宣传产品的某个特性进行相当明显的过分夸大,以此加深消费者对其认知度。

比较常见的如为了突出防晒产品的效果强,让一位美女在40℃的阳光下暴晒两小时;为了表现护肤品补水效果好,用皮肤被捏出水来的表现方式,你自己捏一个我看看?

对于这种广告,七七只想说,三岁小孩都知道是不真实的,让人如何相信你的产品?

自家产品和别家对比

此类广告更多的是为了突出自身特征,让消费者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

但这样的玩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比较的过程中,往往是以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并没有对产品进行全面介绍,会让产品给消费者留下不全面、不客观的印象,从而降低可信度。因此,这种方法要悠着点,稍不慎容易造成自我伤害不说,还会无形之中为竞争品牌做宣传。

通过iso9001国家认证

很多企业为了让消费者信服,总是在广告中晒各种认证,其中包括ISO9001国家认证。且不论该认证的意义,这样比较基础性、常规化的认证还拿出来炫,就是你的不对了。

打得好的是广告,打得不好的那就是扯淡。总而言之,广告能让受众觉得有利可图是硬道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最实际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是95后,别让你的广告瞎扯犊子

夸张表现手法一般是借助想象,对广告所宣传产品的某个特性进行相当明显的过分夸大,以此加深消费者对其认知度。

文/言七七

广告不仅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能通过唤醒消费者心中的潜在需求而创造需求。只不过,你真的打对广告了吗?

近日,好奇心日报发起了一项投票:看广告,对你最没参考价值的部分是啥?投票选项主要涉及代言人、表现手法、广告内容等。

截止今天(6月20日)下午3时,共有约1.9万人参与投票,其中,“代言和真的用并不是一码事”票数最多,占比13.4%;“不知名机构不知名医学专家推荐”以13.3%的占比紧随其后;“逻辑不通的广告语”、“使用夸张表现手法”等也占据较大比重。

不难看出,广告要赢取消费者芳心,一个字:难。而上述几大招数在日化行业可谓是司空见惯,那么,这些招数到底点了消费者的哪些死穴?

代言和真的用是两码事

在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中,有网友认出了杨幂自用的护肤品是海蓝之谜,但其却是水密码的代言人。

这对代言品牌来说无疑是打脸。尤其是大多数代言人为品牌站台时称自己一直用代言品牌的产品,七七只想说,消费者心里自有一杆秤。

青眼曾发起一项投票:你会购买自己偶像代言的东西吗?结果显示,92%的粉丝选择了“不一定,东西不好谁代言也没用”。这说明,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意识里,明星代言对他们购买行为的影响并不大。

逻辑不通的广告语

广告语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对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部分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其实毫无逻辑可言。

最典型的可能要数人尽皆知的“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到底收还是不收呢?日化行业比较典型的如蓝天六必治牙膏的“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牙好和胃口好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显然,这些广告语玩的是文字游戏,用巧妙的方式表达了品牌的诉求,只不过,此类细究下来毫无逻辑的广告语,要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考,着实有点勉为其难。

吓唬人的片段

“抗痘杀菌从去螨开始”、“三个月不除螨,600万螨虫陪你睡”……在一些化妆品广告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再配几张显微镜下的螨虫照片,让电视机前的观众难免一身冷汗。

一般情况下,此类广告主要是通过产品使用前后的效果对比来体现产品的功效,但在七七这样的95后眼中 ,广告重点在于产品,以及品牌与消费者对话的方式,这种唬人的影像不仅看了浑身发毛不说,部分说法的真实可信度自然是打了折扣的。

况且,如果是在进食的时候看到此类画面,那股酸爽劲估计只有胃才能体会。

不知名医学专家推荐

“医学专家推荐”也是不少广告的常用手法,例如舒适达牙膏在广告中一口气请了俞大鑫博士、张红梅博士、邵宇博士三个“专家”坐镇,似乎广告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就能得到一个保证,广告商心里也更有底气。

若是真正的专家学者也就罢了,一些不知名机构、不知名专家的站台,总让人觉得浑身不得劲,到底是专家还是“砖”家待考证不说,这样的套路已经被碾压在时代的年轮中了,我们95后的“反侦察”能力只有你想不到。

对比实验结果

在广告中投放对比实验结果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洗发水广告,比如清扬、康王等品牌,将使用产品前后的头皮屑数量进行对比,不得不说,这一招还是有用的,至少视觉上让人感觉其产品是可以去屑的。

但仔细想想,观众也只是在广告中看到了前后的对比实验结果,并没有深究操作过程,有的广告甚至在没有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对比,着实难以让人信服,这种广告宣传方式是典型的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见鬼了,瞎扯!

夸张表现手法

夸张表现手法一般是借助想象,对广告所宣传产品的某个特性进行相当明显的过分夸大,以此加深消费者对其认知度。

比较常见的如为了突出防晒产品的效果强,让一位美女在40℃的阳光下暴晒两小时;为了表现护肤品补水效果好,用皮肤被捏出水来的表现方式,你自己捏一个我看看?

对于这种广告,七七只想说,三岁小孩都知道是不真实的,让人如何相信你的产品?

自家产品和别家对比

此类广告更多的是为了突出自身特征,让消费者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

但这样的玩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比较的过程中,往往是以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并没有对产品进行全面介绍,会让产品给消费者留下不全面、不客观的印象,从而降低可信度。因此,这种方法要悠着点,稍不慎容易造成自我伤害不说,还会无形之中为竞争品牌做宣传。

通过iso9001国家认证

很多企业为了让消费者信服,总是在广告中晒各种认证,其中包括ISO9001国家认证。且不论该认证的意义,这样比较基础性、常规化的认证还拿出来炫,就是你的不对了。

打得好的是广告,打得不好的那就是扯淡。总而言之,广告能让受众觉得有利可图是硬道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最实际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