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尹晓葳:达人秀“制造机”告诉你国内真人秀距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尹晓葳:达人秀“制造机”告诉你国内真人秀距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如果你看韩国的户外真人秀,它哪怕不用明星,其实制作成本也不低,因为它全世界到处跑,可能动辄五六十个摄像,甚至工作人员的体量都达到了几百人。

(没有WIFI的小伙伴可以看文字版采访)

1、什么是“小而美”的综艺节目?

主要是指体量吧,你也可以理解为制作成本,制作成本它由几大块构成,一块是人员成本,一块是硬件的基础设施成本,那还有一块就是演职人员,包括了明星啊,比如说嘉宾啊等等。

大的范畴就是这三块,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还需要一块,就是宣发的成本。比如宣传市场规划的成本。

事实上从制作的成本来讲,韩国的制作体系和欧美的体系,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如果你看韩国的户外真人秀,它哪怕不用明星,其实制作成本也不低,因为它全世界到处跑,可能动辄五六十个摄像,甚至工作人员的体量都达到了几百人。

几百人同时travel到全世界各个地方去跑,旅游类的节目也好,跑男这类节目也好,户外真人秀也好,你五十多个摄像,甚至六十几个摄像满地跑,拍出来的多少个T的素材,你全部要上传到机器上面,这个内存的空间,剪辑的时长,占用机器的时长等等。

这些都决定了你的成本,就是控不下来,哪怕你不用明星,可能它的成本也很高。还有差旅的成本。相对来讲,我认为欧美的制作体系更先进更精简,对于每个在里面的人员和前期策划的要求更高,所以前期准备的更充分,因此它的团队可以一个人顶两个人。

但今天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解决怎么样在没有明星参与、不被明星绑架的情况下,同样打造出让观众喜欢让广告商买单的产品。

2、“真人秀”真的按剧本执行吗?

怎么说呢?如果是国内,导演会给他(她)洗脑,会教他(她)你得说什么、你这故事得这么说。

在国外不会,但会根据情境的设定,会改变下面的设定来尽量把你的里面能调动出来的东西,再调动出来。但是在国外的话,应该不太会干涉,教你去说什么,导演去洗脑,让你变成另外一个人,我觉得这个是casting(选角)导演,在前期的投入和功力,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差异,所以对把控这些选手在真正开机以后,对这些选手能呈现的效果,能bring out的drama的预期和控制,这两边是有差异的。

但国内更多的真人秀都是后面要去教选手,你要说什么,你要干嘛干嘛,但在国外一般不会用这种方式。

3、是什么绑架了这个行业?资本?电视台?

其实“绑架”这个行业的也不是电视台吧,但电视台在现在这个这个市场环境当中,它所采取的姿势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它也很难,它也希望每年交出的业绩成绩单,我也讲过好多次,都是漂亮的,要对得起自己大台的位置,我希望我的排名更高,我希望我的市场份额更高。

反而是我觉得现在的整个市场环境,从“制播分离”以后,大家看到综艺节目能赚大钱,很多的资本涌入,但也不能说资本是那个“绑架”别人的人。但是这几方的Player(市场主体),这几方的行业里面的player当中就实现了一个“默契”的bad circle,实现了一个不好的循环,好像是一种默契,但是这种默契也是在市场变化当中,无奈当中形成的。

你资本投进来,我投你制作公司,我现在要制作公司上好的节目,是吧,我可以给你垫资,叫你去做节目,你要去对赌收视率,然后电视台觉得那你来啊,现在有这么多制作公司想来找我,那么我为什么把这个时段给你,你得给我保证收视率,而且你最好还带两个广告客户进来,你来投资,我来收你的占屏费。然后咱们两个来分这个广告营收的比例,所以到最后,你会发现,那么制作公司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保证这个收视率,它能想到最简单的市场上的,就是先要大明星,然后可能你要大投入,你才能吸引大的金主过来,才能cover(覆盖)你的成本。现在大家就是在这里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循环。

4、“制播分离”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我觉得从长远上来说,更多的制作团队出走,独立的制作公司涌现,是让这个行业有更多的活力,也是在市场里你被催逼,在重压下,也会激发出人的斗志跟创意。那如果你看整个欧美的市场,成熟的电视市场,包括日韩,其实大多数都是由独立的制作公司和这些Freelancer构成的,但还是这句话他们每一个个体的,专业程度要比中国的高。

你比如说一个摄像,他可能拉线都拉了五年,他当摄像师当了多少年,一个摄像对构图对审美,他对各方面制作的全流程是通的,所以他成为一个Freelancer。我其实就把对的人找到一起,他们给我最后交出的答卷,一定是在95分以上的。可是在中国你根本做不到,可能一个摄像跑来拉线、当摄助当一年不到,半年不到师傅旁边抽烟去了,他就扛着机器上了。他并没有经过这么系统的,这么一步一步的这种培训,我觉得这个是,反正中国的整个行业就是在催化剂,一直靠打激素长大的。

为什么把《熟悉的味道》带到戛纳?

这个考虑很简单,第一它是一个真正的原创,它不是像原创的某些别的节目。第二我觉得它的切口很小,但是它能引发的观众的情感共鸣是共通的、是无国界的。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要感激的人,他可能是对你有影响的:是你的亲人、是你的老师、是一个多年的对你有帮助的人。食物又是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元素,所以你用做一道菜的方式来感谢一个人,用这种味道来拉近彼此的情感纽带。我觉得这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元素。

所以当我们看模式的时候,一个模式是不是具有国际基因,其实我们看的就是这些。你比如说前面我们讲的,很多中国文化的节目,比如《诗书中华》,我就没有办法发行它,因为国外你说去这样做,整个系统什么都是不一样的,还有当年的《汉字英雄》也雄心勃勃,非常希望到海外去发行,但是它的中国元素太强了。《熟悉的味道》它是一个中国的节目,可是它又有普适性,当然它本身又是一个很动人的节目,是一个很感人的节目。

所以我先在我们内部的,全球的研发会上,做了一次试演吧,然后发现各个国家的反响都非常好,所以我们就很坚定不移地,把这个中国的原创带到了国际市场,现在我们背靠着整个国际的资源,我们更知道,国际先进的体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知道更高的水准在哪里,所以我们就更迫切地希望,有中国好的内容能够涌现出来,然后借由我们的团队,我们可以把它带向全球,这个也是我们,我觉得这个不能说是一个生意,其实也是我们的一个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尹晓葳:达人秀“制造机”告诉你国内真人秀距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如果你看韩国的户外真人秀,它哪怕不用明星,其实制作成本也不低,因为它全世界到处跑,可能动辄五六十个摄像,甚至工作人员的体量都达到了几百人。

(没有WIFI的小伙伴可以看文字版采访)

1、什么是“小而美”的综艺节目?

主要是指体量吧,你也可以理解为制作成本,制作成本它由几大块构成,一块是人员成本,一块是硬件的基础设施成本,那还有一块就是演职人员,包括了明星啊,比如说嘉宾啊等等。

大的范畴就是这三块,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还需要一块,就是宣发的成本。比如宣传市场规划的成本。

事实上从制作的成本来讲,韩国的制作体系和欧美的体系,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如果你看韩国的户外真人秀,它哪怕不用明星,其实制作成本也不低,因为它全世界到处跑,可能动辄五六十个摄像,甚至工作人员的体量都达到了几百人。

几百人同时travel到全世界各个地方去跑,旅游类的节目也好,跑男这类节目也好,户外真人秀也好,你五十多个摄像,甚至六十几个摄像满地跑,拍出来的多少个T的素材,你全部要上传到机器上面,这个内存的空间,剪辑的时长,占用机器的时长等等。

这些都决定了你的成本,就是控不下来,哪怕你不用明星,可能它的成本也很高。还有差旅的成本。相对来讲,我认为欧美的制作体系更先进更精简,对于每个在里面的人员和前期策划的要求更高,所以前期准备的更充分,因此它的团队可以一个人顶两个人。

但今天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解决怎么样在没有明星参与、不被明星绑架的情况下,同样打造出让观众喜欢让广告商买单的产品。

2、“真人秀”真的按剧本执行吗?

怎么说呢?如果是国内,导演会给他(她)洗脑,会教他(她)你得说什么、你这故事得这么说。

在国外不会,但会根据情境的设定,会改变下面的设定来尽量把你的里面能调动出来的东西,再调动出来。但是在国外的话,应该不太会干涉,教你去说什么,导演去洗脑,让你变成另外一个人,我觉得这个是casting(选角)导演,在前期的投入和功力,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差异,所以对把控这些选手在真正开机以后,对这些选手能呈现的效果,能bring out的drama的预期和控制,这两边是有差异的。

但国内更多的真人秀都是后面要去教选手,你要说什么,你要干嘛干嘛,但在国外一般不会用这种方式。

3、是什么绑架了这个行业?资本?电视台?

其实“绑架”这个行业的也不是电视台吧,但电视台在现在这个这个市场环境当中,它所采取的姿势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它也很难,它也希望每年交出的业绩成绩单,我也讲过好多次,都是漂亮的,要对得起自己大台的位置,我希望我的排名更高,我希望我的市场份额更高。

反而是我觉得现在的整个市场环境,从“制播分离”以后,大家看到综艺节目能赚大钱,很多的资本涌入,但也不能说资本是那个“绑架”别人的人。但是这几方的Player(市场主体),这几方的行业里面的player当中就实现了一个“默契”的bad circle,实现了一个不好的循环,好像是一种默契,但是这种默契也是在市场变化当中,无奈当中形成的。

你资本投进来,我投你制作公司,我现在要制作公司上好的节目,是吧,我可以给你垫资,叫你去做节目,你要去对赌收视率,然后电视台觉得那你来啊,现在有这么多制作公司想来找我,那么我为什么把这个时段给你,你得给我保证收视率,而且你最好还带两个广告客户进来,你来投资,我来收你的占屏费。然后咱们两个来分这个广告营收的比例,所以到最后,你会发现,那么制作公司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保证这个收视率,它能想到最简单的市场上的,就是先要大明星,然后可能你要大投入,你才能吸引大的金主过来,才能cover(覆盖)你的成本。现在大家就是在这里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循环。

4、“制播分离”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我觉得从长远上来说,更多的制作团队出走,独立的制作公司涌现,是让这个行业有更多的活力,也是在市场里你被催逼,在重压下,也会激发出人的斗志跟创意。那如果你看整个欧美的市场,成熟的电视市场,包括日韩,其实大多数都是由独立的制作公司和这些Freelancer构成的,但还是这句话他们每一个个体的,专业程度要比中国的高。

你比如说一个摄像,他可能拉线都拉了五年,他当摄像师当了多少年,一个摄像对构图对审美,他对各方面制作的全流程是通的,所以他成为一个Freelancer。我其实就把对的人找到一起,他们给我最后交出的答卷,一定是在95分以上的。可是在中国你根本做不到,可能一个摄像跑来拉线、当摄助当一年不到,半年不到师傅旁边抽烟去了,他就扛着机器上了。他并没有经过这么系统的,这么一步一步的这种培训,我觉得这个是,反正中国的整个行业就是在催化剂,一直靠打激素长大的。

为什么把《熟悉的味道》带到戛纳?

这个考虑很简单,第一它是一个真正的原创,它不是像原创的某些别的节目。第二我觉得它的切口很小,但是它能引发的观众的情感共鸣是共通的、是无国界的。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要感激的人,他可能是对你有影响的:是你的亲人、是你的老师、是一个多年的对你有帮助的人。食物又是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元素,所以你用做一道菜的方式来感谢一个人,用这种味道来拉近彼此的情感纽带。我觉得这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元素。

所以当我们看模式的时候,一个模式是不是具有国际基因,其实我们看的就是这些。你比如说前面我们讲的,很多中国文化的节目,比如《诗书中华》,我就没有办法发行它,因为国外你说去这样做,整个系统什么都是不一样的,还有当年的《汉字英雄》也雄心勃勃,非常希望到海外去发行,但是它的中国元素太强了。《熟悉的味道》它是一个中国的节目,可是它又有普适性,当然它本身又是一个很动人的节目,是一个很感人的节目。

所以我先在我们内部的,全球的研发会上,做了一次试演吧,然后发现各个国家的反响都非常好,所以我们就很坚定不移地,把这个中国的原创带到了国际市场,现在我们背靠着整个国际的资源,我们更知道,国际先进的体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知道更高的水准在哪里,所以我们就更迫切地希望,有中国好的内容能够涌现出来,然后借由我们的团队,我们可以把它带向全球,这个也是我们,我觉得这个不能说是一个生意,其实也是我们的一个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