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设计师一年两次集体被绑架,为何被彻底掏空却还乐此不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设计师一年两次集体被绑架,为何被彻底掏空却还乐此不疲?

好的设计是需要时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设计师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而现如今的模式对整个时尚产业的商业利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设计以及设计师来说是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只有时间能够给我们答案。

大牌们的“早春季”最近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按照大家已经熟知的Fashion Calender,大牌们通常会在每年的2-3月份发布当年的成衣秋冬系列,在每年9-10月份发布来年的成衣春夏系列,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四大国际时装周”,之前反复聊过,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时尚圈同样很爱谈的“早春系列” “早秋系列”又到底是什么东西?

“早春季”是在每年两个传统时装发布季中间的“过渡系列”,还有有几个常见的名字:度假系列(Resort Collection),或巡航系列(Cruise Collection)。

最早发起这个概念的是CHANEL,早在1920年代, Coco Chanel就已经开始推荐早春系列了,一般于11月至来年2月上货,主要服务于那些“有钱有闲”能在冬天时去一些温暖国度度假的巴黎有钱人们,一来之前的秋冬系列他们已经买的差不多了,二来品牌店铺中长期展示同一批商品确实无法再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Coco Chanel女士

那个时代的巴黎有钱人,会在每年年底圣诞或者新年时,去到地中海一带乘游艇度假,既然要度假,当然要穿着美美的“度假”的装扮,因此在法语里,早春系列叫做 “collection croisière”,croisière的中文意思就是船游。

图片来源: Pinterest

而且,当时的早出系列,就是度假系列,是非公开出售的。

什么意思?就是只面对客户,看过之前我们扫盲系列的朋友,我们之前提到过,1920年左右的时装秀的观众,官方主流分两类,即有钱的客人、本地及海外(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的买手。

而当时的度假系列,一般只针对客户开放购买,没有媒体,更没有充当记录者的画家。

在那之后,品牌们纷纷效仿,因为这是个在两季之间再赚一笔的好机会啊!

从1950年左右开始,由于战后的百废待兴,整个时尚系统大洗牌,很多变化在那个时期发生,这个历史背景我们也反复提过,这里不再赘述,早春系列的销售情况受大环境的影响,慢慢开始走下坡路。

但当整个时尚系统重新构建起来之后,早春/早秋系列逐渐恢复元气,并且,新的时尚系统中,很多品牌在这些系列的发布中,虽然沿用了度假系列的叫法,但其实已经跟度假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你可以看到,这个时间段发布的大秀叫法简直不要太多:“Cruise, resort, high summer, first summer..."

而它的功能也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开始逐渐转变,现在的功能主要分两种:

第一呢,经过了2-3月份的大秀的洗礼,品牌得到了很多消费者和买手的反馈之后,尤其是负面的反馈,度假/早春系列可以给品牌和设计师一个调整设计,进一步刺激销售,进行品牌全球性扩张的好机会。

第二呢,对于设计师来说,每次得早春/度假系列,品牌都会砸很大一笔钱去做作品发布,而且一般这种系列的作品发布都是宏达而壮观且不一定在本国,要知道,一场如梦似幻的大秀是每个设计师的期待和梦想,因此,对品牌的设计师和创意团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展露拳脚的机会。

动图来源:http://www.sohu.com/a/138122127_698233

因此,你可以看到,不同品牌文化的带领下,各大品牌跟参加选美似的,疯了般的掏空设计师,想出各种花样来做早春/早秋/度假系列的发布。

以香奈儿这个早春系列的祖宗品牌为例,Chanel迄今为止举办过早春大秀的地点包括:古巴(2016)、首尔(2015)、迪拜(2014)、新加坡(2013)、凡尔赛(2012)、蔚蓝海岸(2011)、法国南部小镇Saint Tropez(2010)、威尼斯(2009)、迈阿密(2008)、天使之城洛杉矶(2007)、纽约(2006)。

CHANEL 2017 Resort @古巴 哈瓦那

CHANEL 2016 Resort @韩国 首尔

CHANEL 2015 Resort @迪拜

CHANEL 2013 Resort @巴黎 凡尔赛宫

而优雅高贵的Dior曾选择英国布莱尼姆宫、法国戛纳、纽约布鲁克林、摩纳哥等地发布早春系列;

GUCCI在Alessandro Michele上任新艺术总监后,先后在纽约与伦敦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举办两次品牌早春大秀;

LV的最近几年的早春大秀先后去过巴西里约、加州棕榈泉、摩纳哥等地…

不胜枚举。

Dior @布莱尼姆宫

但,这个系列对品牌来说真的如此重要,以至于每年要花如此大的精力来经营吗?

从一些已经报道出来的消息我们可以看到:

比如纽约知名奢侈品百货公司Bergdorf Goodman的资深副主席Linda Fargo曾经说道:“如今消费者逛商场的频率越来越低了,他们更偏好于网上购物,或者在商场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如今的早春和早秋系列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消费者等待购买春夏或秋冬系列时,为了吸引注意力的衍生品,事实上,如今的零售商把主要的资金都放在了这两个过渡季产品上。

Fargo补充到:“你可能会把70%-80%的预算都放在过度系列上,因为相比传统大秀系列,他们全价销售的时间更长!”

Bergdorf Goodman

那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并没有,这就归咎于时装产业从大秀到店铺上架的五个月周期。早春和早秋系列的确要比传统的时装周系列来得简单许多。从设计展示到销售的时差也较短,同时也允许了在消费者厌倦前,有更长的全价销售时间。

明星效益和全球化或许是早春早秋系列成功的因素,而前者是因为颁奖季经常发生于早秋系列推出之后。

相比于选择五个月前就发布的的春夏系列,明星会选择新鲜出炉的早秋系列来走奥斯卡红地毯。

而全球化这个因素具有影响力的原因,是因为如今旅行变得越来越便捷,那些满世界跑的买手们并没法像50年前那样感受四季的变化。

拒绝季节性的想法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一个早秋或早春系列里,可以涵盖从泳装到大衣来迎合这样的想法。

有观点认为,早春和早秋系列会带来商业利好。但是随着需求的增加,公众对时尚也越来越痴迷,这样按季节出品的形式也给设计师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再也没有停歇,在设计领域存在着精疲力尽和粗制滥造的窘境”,一位设计师如是说。

但对于是否掏空设计师,KarlLagerfeld好像有不同的想法,他曾在一则采访中这样告诉《WWD》的记者:“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这就是生存之道。对于些人和一些小型公司而言,可以算得上是要求太高,但对于Chanel,Dior,LV这样的大牌,必須齐心协力去面对这样的速度。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领着高昂薪水卻抱怨工作要求太高,不堪疲倦的设计师们。這是全职工作,不是別的工作,时尚产业如今就像一项运动,你必须要奔跑。”

但众所周知,好的设计是需要时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设计师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而现如今的模式对整个时尚产业的商业利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设计以及设计师来说是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只有时间能够给我们答案。

编辑 | 时尚女博士

插图 | 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香奈儿

3.5k
  • New Balance经典鞋款新配色,香奈儿护唇精华|是日美好事物
  • 这些全新复杂工艺钟表充满浪漫与诗意|2024“钟表与奇迹”展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设计师一年两次集体被绑架,为何被彻底掏空却还乐此不疲?

好的设计是需要时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设计师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而现如今的模式对整个时尚产业的商业利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设计以及设计师来说是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只有时间能够给我们答案。

大牌们的“早春季”最近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按照大家已经熟知的Fashion Calender,大牌们通常会在每年的2-3月份发布当年的成衣秋冬系列,在每年9-10月份发布来年的成衣春夏系列,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四大国际时装周”,之前反复聊过,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时尚圈同样很爱谈的“早春系列” “早秋系列”又到底是什么东西?

“早春季”是在每年两个传统时装发布季中间的“过渡系列”,还有有几个常见的名字:度假系列(Resort Collection),或巡航系列(Cruise Collection)。

最早发起这个概念的是CHANEL,早在1920年代, Coco Chanel就已经开始推荐早春系列了,一般于11月至来年2月上货,主要服务于那些“有钱有闲”能在冬天时去一些温暖国度度假的巴黎有钱人们,一来之前的秋冬系列他们已经买的差不多了,二来品牌店铺中长期展示同一批商品确实无法再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Coco Chanel女士

那个时代的巴黎有钱人,会在每年年底圣诞或者新年时,去到地中海一带乘游艇度假,既然要度假,当然要穿着美美的“度假”的装扮,因此在法语里,早春系列叫做 “collection croisière”,croisière的中文意思就是船游。

图片来源: Pinterest

而且,当时的早出系列,就是度假系列,是非公开出售的。

什么意思?就是只面对客户,看过之前我们扫盲系列的朋友,我们之前提到过,1920年左右的时装秀的观众,官方主流分两类,即有钱的客人、本地及海外(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的买手。

而当时的度假系列,一般只针对客户开放购买,没有媒体,更没有充当记录者的画家。

在那之后,品牌们纷纷效仿,因为这是个在两季之间再赚一笔的好机会啊!

从1950年左右开始,由于战后的百废待兴,整个时尚系统大洗牌,很多变化在那个时期发生,这个历史背景我们也反复提过,这里不再赘述,早春系列的销售情况受大环境的影响,慢慢开始走下坡路。

但当整个时尚系统重新构建起来之后,早春/早秋系列逐渐恢复元气,并且,新的时尚系统中,很多品牌在这些系列的发布中,虽然沿用了度假系列的叫法,但其实已经跟度假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你可以看到,这个时间段发布的大秀叫法简直不要太多:“Cruise, resort, high summer, first summer..."

而它的功能也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开始逐渐转变,现在的功能主要分两种:

第一呢,经过了2-3月份的大秀的洗礼,品牌得到了很多消费者和买手的反馈之后,尤其是负面的反馈,度假/早春系列可以给品牌和设计师一个调整设计,进一步刺激销售,进行品牌全球性扩张的好机会。

第二呢,对于设计师来说,每次得早春/度假系列,品牌都会砸很大一笔钱去做作品发布,而且一般这种系列的作品发布都是宏达而壮观且不一定在本国,要知道,一场如梦似幻的大秀是每个设计师的期待和梦想,因此,对品牌的设计师和创意团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展露拳脚的机会。

动图来源:http://www.sohu.com/a/138122127_698233

因此,你可以看到,不同品牌文化的带领下,各大品牌跟参加选美似的,疯了般的掏空设计师,想出各种花样来做早春/早秋/度假系列的发布。

以香奈儿这个早春系列的祖宗品牌为例,Chanel迄今为止举办过早春大秀的地点包括:古巴(2016)、首尔(2015)、迪拜(2014)、新加坡(2013)、凡尔赛(2012)、蔚蓝海岸(2011)、法国南部小镇Saint Tropez(2010)、威尼斯(2009)、迈阿密(2008)、天使之城洛杉矶(2007)、纽约(2006)。

CHANEL 2017 Resort @古巴 哈瓦那

CHANEL 2016 Resort @韩国 首尔

CHANEL 2015 Resort @迪拜

CHANEL 2013 Resort @巴黎 凡尔赛宫

而优雅高贵的Dior曾选择英国布莱尼姆宫、法国戛纳、纽约布鲁克林、摩纳哥等地发布早春系列;

GUCCI在Alessandro Michele上任新艺术总监后,先后在纽约与伦敦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举办两次品牌早春大秀;

LV的最近几年的早春大秀先后去过巴西里约、加州棕榈泉、摩纳哥等地…

不胜枚举。

Dior @布莱尼姆宫

但,这个系列对品牌来说真的如此重要,以至于每年要花如此大的精力来经营吗?

从一些已经报道出来的消息我们可以看到:

比如纽约知名奢侈品百货公司Bergdorf Goodman的资深副主席Linda Fargo曾经说道:“如今消费者逛商场的频率越来越低了,他们更偏好于网上购物,或者在商场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如今的早春和早秋系列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消费者等待购买春夏或秋冬系列时,为了吸引注意力的衍生品,事实上,如今的零售商把主要的资金都放在了这两个过渡季产品上。

Fargo补充到:“你可能会把70%-80%的预算都放在过度系列上,因为相比传统大秀系列,他们全价销售的时间更长!”

Bergdorf Goodman

那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并没有,这就归咎于时装产业从大秀到店铺上架的五个月周期。早春和早秋系列的确要比传统的时装周系列来得简单许多。从设计展示到销售的时差也较短,同时也允许了在消费者厌倦前,有更长的全价销售时间。

明星效益和全球化或许是早春早秋系列成功的因素,而前者是因为颁奖季经常发生于早秋系列推出之后。

相比于选择五个月前就发布的的春夏系列,明星会选择新鲜出炉的早秋系列来走奥斯卡红地毯。

而全球化这个因素具有影响力的原因,是因为如今旅行变得越来越便捷,那些满世界跑的买手们并没法像50年前那样感受四季的变化。

拒绝季节性的想法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一个早秋或早春系列里,可以涵盖从泳装到大衣来迎合这样的想法。

有观点认为,早春和早秋系列会带来商业利好。但是随着需求的增加,公众对时尚也越来越痴迷,这样按季节出品的形式也给设计师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再也没有停歇,在设计领域存在着精疲力尽和粗制滥造的窘境”,一位设计师如是说。

但对于是否掏空设计师,KarlLagerfeld好像有不同的想法,他曾在一则采访中这样告诉《WWD》的记者:“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这就是生存之道。对于些人和一些小型公司而言,可以算得上是要求太高,但对于Chanel,Dior,LV这样的大牌,必須齐心协力去面对这样的速度。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领着高昂薪水卻抱怨工作要求太高,不堪疲倦的设计师们。這是全职工作,不是別的工作,时尚产业如今就像一项运动,你必须要奔跑。”

但众所周知,好的设计是需要时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设计师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而现如今的模式对整个时尚产业的商业利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设计以及设计师来说是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只有时间能够给我们答案。

编辑 | 时尚女博士

插图 | 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