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友质疑“21日根本就没有那么大雨”,北京市气象局今天早上在其官方微博发文《这次的降雨过程很长情》回应称,昨天局地的强对流很猛,以海淀马连洼地区为例,同时次马连洼地区大风大雨外加小冰雹,但是往南的肖家河桥就成了分水岭几乎无雨,而再往南一点的西苑刚有凉风吹,局地强对流天气特点非常明显。
北京市气象局介绍,这种冷涡天气实际上是6月下旬到7月上旬造成北京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以海淀区相关数据为例,如1986年6月27日,海淀区下了121.8毫米,1998年6月30日95.3毫米,1991年6月28日79.4毫米,2002年6月25日66.8毫米,2011年6月23日60.5毫米。冷涡天气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直是倾盆大雨下,一般是有个阶段大,降水如注,有个阶段稀稀拉拉下或掉点,有个阶段不下、可能是空档期。
北京市气象局分析,对北京来说,只有当处在涡旋前,特别是涡的东南风急流或偏南风急流(12米/秒以上)影响时,降水最大。这个急流就相当于抽水机,把渤海湾或北京以南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京输送。目前,这个急流还没影响到北京,今天中午前后就逐渐影响到,下午到夜间受其影响,降水量和强度大。
北京市气象局表示,有完整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北京地区2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6月下旬最大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均超过50毫米。北部地区(密云、怀柔等站)为暴雨量级,城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南部地区(大兴、房山、霞云岭)以及西部的门头沟为大暴雨量级,东部地区的通州站超过了250毫米(281.4毫米,1998年6月30日),达到特大暴雨量级。6月下旬最大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多出现在2006年之前,只有石景山站出现在最近十年内(2011年6月23日,139.3毫米)。多数测站近十年6月下旬最大日降水量在35~75毫米之间,门头沟、石景山和丰台达到100~150毫米。
北京市气象局11时在其官微再次发文《真的不是哗哗下才叫暴雨!》。文章介绍了“暴雨”到底是多大的雨?24小时累计降雨量50到99.9毫米的雨,是暴雨。
暴雨的形成有3个条件:有充沛的水汽;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有较长的降雨持续时间。
文章还介绍了本轮暴雨的3个特点。1、上升运动条件非常好 达到近期动力性高值。有新生的低涡系统路经北京并强烈发展,低涡属于辐合系统,空气向涡中心运动,由于空气的不可压缩性,只能从低空向高空上升运动,将低空的暖湿空气抬升到高空,使水汽凝结,产生降水;
在低涡的前部出现了一支强大的偏南风的低空急流,在1500米高度上的急流轴的最大风速已观测到大于20米/秒以上,北京处于这支低空急流的左前方,向北京输送强烈的水汽并产生强烈的上升动力;
低涡是新生的并强烈发展,虽是路经北京但对北京影响最大;这个低涡新生并不断加强,正处于生机勃勃的年轻期,与老年期相比肯定力量更强。
2、水汽条件虽一般 但受低涡的加持也已足够。没有2012年721暴雨那么明显的水汽通道输送;虽只有北京周边低空水汽可用(华北周边),但此时空气中的含水量较高,已足够产生局地暴雨。
3、持续时间将较长。新生和发展中的低涡移动速度缓慢,往往在某一地区会滞留较长时间,所以本轮降雨的持续时间较长,造成累计雨量将达到暴雨级别。
综上,在这种天气形势下,具体到某一地区下多大的雨,以及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取决于低涡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当低涡中心经过的地区,降雨量最大。目前对低涡的生消、移动速度和方向在预报上是一个技术难点。
来源:北京气象局
原标题:这次的降雨过程很长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