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于所有的外资巨头都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市场潜力巨大,本地竞争对手强劲,政策壁垒多,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用全球统一的政策对待中国市场。
戴尔收购EMC后,全球其它区域都陆续完成整合,唯独中国还保持独立运营。前不久,EMC大中华区前任总裁叶成辉离职,曾被业界解读为中国区将合并运营。但随着新任大中华区掌门人谭仲良正式亮相,又再次向外界宣示:中国区还将是一块“特区”,EMC与戴尔将继续保持独立。
6月22日,EMC大中华区新掌门人谭仲良率领新团队正式亮相。“传统IT和新IT两条腿走路。保持并提升EMC中国在传统IT市场的份额,同时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抢占领EMC在新IT市场的份额。具体措施主要在两方面:提高咨询服务的能力;加大培育解决方案型的合作伙伴体系。”谭仲良当天对外正式介绍EMC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将按照这个思路,带领EMC中国开始一段新的探索。
EMC大中华区总裁谭仲良
作为全球最大的存储企业之一,EMC于2016年被戴尔收购,67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创造了IT产业历史上的收购记录,也侧面体现了EMC公司的价值。过去几年间,EMC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并且成为存储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被戴尔收购,两家公司在海外多个市场逐渐合并,协同效应开始显现。在刚刚发布的全球500强排名中,包含了EMC的戴尔科技集团位列第41位。此前,2013年戴尔私有化退市之后也淡出500强榜单。此次重返榜单,在EMC的助力下,排名上升了10位。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刚刚换帅的EMC中国是不是会有新的变化?
1、中国市场将在稳步前进中完成过渡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EMC一段时间内在中国还以独立实体运营。但是在全球其它市场的整合效果表明,EMC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完全可以期待跟EMC进行稳定性、持续的合作,期待EMC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下一步,EMC将抓住客户向数字化转型的机遇,积极地调整自身策略,成为客户转型的助力,同时完成自身的转型。
EMC大中华区总裁谭仲良率领新团队正式亮相
如何在变幻的经济环境和产业变局中带领EMC达成上述目标?这是谭仲良接下来要解开的一道方程式。
随着戴尔对EMC收购的完成,在全球其它市场,EMC已经正式并入戴尔科技集团公司,成为戴尔新的增长动力。从戴尔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戴尔的主要业绩增长来自在于EMC。
不过,中国对于戴尔和EMC来讲,是一个极其重要且特殊的市场。中国是戴尔科技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同时还是戴尔科技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对于戴尔科技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一个必须要守住的市场。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中国本土企业快速崛起,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力量。因此,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也是最为激烈。未来,能够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胜出,也是跨国公司必不可少的一种实力。
综合多种因素,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决定,给EMC中国更多的过渡时间,这种"整而不和"的方式是为了更好的让客户完成过渡。
谭仲良此次正式亮相,在明确EMC大中华区方向的同时,也是向客户和合作伙伴传达一种信心:EMC将继续打造完整的生态,加强与现有合作伙伴的合作,深入服务好已有客户。
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陈春曦、VMware公司大中华区渠道及业务拓展部总经理王冰峰、Pivotal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刘伟光应邀出席发布会,为谭仲良的业务发展策略做背书。
2、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迈向新世界
数字化转型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所有企业的一条生死线。虽然企业很明确迫切需要变革传统IT,且数字化转型正推动IT变革成为首要任务,但大中型企业的转型之路异常艰难。
根据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ESG)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95%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组织有可能落后于正快速行动的小型同行,后者正在变革其IT基础架构、流程和交付方式,以加速实现数字化业务转型的目标。
数字化转型是全行业共同的考题:是EMC这类 IT 厂商的考题,也是电信运营商、银行、大型国企的考题。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新世界和旧世界的差别。
很多传统的大中型企业,还在延用着传统的IT架构,业务受到局限,无法创新。比如传统的运营商面临着微信这些互联网应用的竞争,正在逐渐沦为管道,离最终的客户越来越远。再比如各大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冲击,业务增长空间不断被挤压。还有,EMC这类IT厂商原有的业务受到正在兴起的公有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业务模式的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EMC与客户共同面临的考题。抓住这个大趋势,帮助客户成功的同时也完成自身的转型,与客户一起迈向新世界,是EMC中国成功的保证。
大中型客户转型的困难在于,包袱太重,不能一夜之间抛弃传统的IT架构,稳定、安全过度是必要条件。因此,新业务要有新模式,老业务还要跑在老系统上。
对此,谭仲良提出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传统IT和新IT并行推进。一方面,EMC在中国的业务近几年保持着非常高的增长速度,所以还会继续发力,提升在传统IT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公有云、物联网、人工智能企业密切合作,抢占EMC在新IT市场的份额。
曾担任过EMC云计算解决方案部大中华区总监职位的谭仲良,对云计算市场有比较多的跟踪和观察,对于跟客户一起转型表示信心满满。
会上,EMC负责金融、工信、政府及公共服务各个垂直行业市场的负责人,东、南、西、北、中各个区域市场负责人,产品、咨询、售前、实施交付、售后服务、市场营销各个职能的负责人悉数到场,表达对EMC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对客户的承诺。
会上发布了EMC全系列产品更新,包括:EMC高端存储系列VMAX、EMC中端存储系列Unity、EMC横向扩展全闪存存储XtremIO、EMC软件定义存储ScaleIO、EMC横向扩展NAS存储Isilon,以及EMC与VMware联合开发的超融合系统VxRail。强大的新产品阵容,未来EMC三年业务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
3、精细化深耕,解开EMC中国方程式
让我们看一看摆在谭仲良面前的待解方程式。
已知条件有:EMC一段时间内在中国还以独立实体运营,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客户方面数字化转型迫切。
未知条件是如何对自身的策略进行调整,以适应行业和客户的变化趋势。
在等号的另一边,当然是谭仲良要带领EMC取得成功。
如何解题?谭仲良给出的答案是:牢牢把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传统IT和新IT两条腿走路。保持并提升EMC中国在传统IT市场的份额,同时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抢占领EMC在新IT市场的份额。具体措施主要在两方面:提高咨询服务的能力;加大培育解决方案型的合作伙伴体系。
一个来自泰国的成功案例可以进一步解释EMC如何抓住企业数字化转型机遇。
一家泰国银行的业务目标是在五年内成为泰国最大的银行。从这个客户目标出发,倒推数字化支撑体系。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获取更多的新客户,并提升单个客户的贡献值。这就需要利用移动、社交等新工具,同时也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帮助分析客户,对销营策略进行决策。这一切,在传统的IT架构上无法实现。
EMC按照这个客户的五年目标,帮助客户从传统IT架构迁移动混合云架构上,形成数据湖,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支撑客户未来五年的发展。
在为这个客户服务的过程中,EMC也找到了自己转型的路径:客户有迫切转型的需求,EMC就要把客户的需求吃透,从客户目标倒推业务转型。
EMC过去只是同企业的CIO打交道,而未来要与企业的CEO深入沟通,不仅要懂IT系统,也必须要深刻理解企业业务以及所在行业的特征。因此,对于EMC来讲,挑战在于三方面:
-
跳出IT的局限性,向咨询业务延伸,未来是帮助客户赚钱,而不只是帮助客户省钱,实现业务创新;
-
以战略目标为驱动,吃透客户业务特征,联合生态中的合作伙伴提供各种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结解决方案;
-
商业模式面临升级,过去是卖软件和硬件,未来将会按照消费量来收取费用,降低客户转型的风险。
对于EMC来讲,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客户有迫切的需求,而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技术也已经成熟。EMC要做的只是明确目标,更积极地拥抱变化,走出“全球存储行业老大”的光环,与客户一起走进新世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