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色小镇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国内旅游圈的热门关键词。
日前,一家旅游网发布的《2017特色旅游小镇消费报告》显示,2017年在该平台上预订小镇旅游产品的游客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南京、武汉、重庆、长沙等城市游客最爱小镇游。
“做一回小镇青年,来一把精神还乡”,古色古香的建筑、民俗特色的小店、当地地道的美食、灯火阑珊的酒吧是游客选择小镇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
平遥古城、西塘、婺源篁岭、上海迪士尼小镇、云水谣、乌镇、古北水镇、宏村、南浔、周庄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十大旅游小镇。
《报告》数据显示,小镇游的游客涵盖全部年龄层,80后、90后年轻群体会倾向选择具有时尚特色或人造的主题小镇作为目的地,50后、60后、70后人群则更偏好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文化古镇、养生小镇、温泉小镇。出游方式上,超过7成游客更愿意周边游和自由行。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有超过40%的游客倾向自驾出游。随着国内高铁网络的完善,不少特色旅游小镇都有高铁直达,因此高铁出游比例也占到了两成左右。
从全年出游时间分布来看,除了春节、清明、五一和端午等节假日,整个6月也是小镇游产品预订的高峰,且以多人团队出游的年轻客群为主。6月正是中考季和高考季,不少毕业学生选择将特色小镇作为毕业旅行目的地来为青春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而在文艺小镇拍出毕业照也相当“拉风”。
在人均消费方面,今年以来小镇游产品人均花费在1000元左右。消费构成上,消费金额排名第一的是住宿,其次为景区特色产品、门票和餐饮等。数据显示,人均消费排行榜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南京、武汉、重庆和长沙,可见一线、二线城市依然是小镇游的主力消费军。
在消费大头“住宿”的偏好方面,选择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客群分别占到两成, 而喜欢民宿和特色客栈的人群占到4成。随着国内一些热门旅游小镇里民宿和客栈的兴起,游客的住宿选择也趋向多样。特别是小镇游的主要客群——自由行游客,都更愿意入住民居外观具有鲜明特色,能融入当地生活并且能与当地人交流的民宿。
《报告》通过平台调查显示,不少选择小镇游的游客出游动机很单纯,也很任性。一家餐厅、一间民宿、一个小店、一场演出都能促成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同时,小镇游的游客特别容易受到互联网营销的影响去一个小镇目的地“尝鲜”。许多人会因为一篇微信阅读量10万+的文章、一组朋友圈照片、一档综艺节目或者一部电视剧,而赴一座小镇。比如《小时代》系列带火了欧洲风情浓郁的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奔跑吧兄弟》让古北水镇的大名传遍全国;而最近随着《欢乐颂2》的热播,取景地婺源的热度也持续上升,驴妈妈平台上关于婺源思口镇、篁岭等地的旅游产品的搜索量猛增5倍。一些“网红”客栈也因为朋友圈传播的美照人气爆棚,引得不少人专程开车前往。
从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地处江南水乡,拥有旅游业态最为成熟的一批旅游小镇,这些小镇旅游资源经过深度开发、各项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趋于完善,深受游客欢迎。
西南地区则聚集着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一大批特色小镇: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丽江大研镇、丽江束河古镇都成为各地游客探访少数民族风情的绝佳去处。
在华中地区,湖南的凤凰古城、芙蓉镇、关山古镇、溪口千年古镇等一批知名的小镇景区持续热门。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的古镇和小镇都因所处地域不同,风俗文化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然而事实上是,不少游客对小镇的印象就是“千篇一律”,饮食大同小异,玩法也无甚大差别,甚至连街边的纪念品商店售卖的特产都让游客感到似曾相识。打造经营符合游客消费需求的特色小镇需要IP化,这一点已成为行业内发展特色旅游小镇的共识。IP代表着个性和稀缺性,特色小镇都需要深挖各自的文化,凝练出独属于自身的IP内涵。
来源:美丽乡村研究中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