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自从交了学茶的女友 龙泉青瓷大师终于做出了绝美又好用的茶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自从交了学茶的女友 龙泉青瓷大师终于做出了绝美又好用的茶器

日用级的价格,物美不烫手的盖碗。

龙泉青瓷,自古便有“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几千年历史沉淀,瓷器永远是属于中国的骄傲。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瓷器大国,龙泉青瓷依旧被世人誉为“瓷苑的一颗明珠”。宋代庄季裕在《鸡肋篇》中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乞讨色,钱氏所贡,盖同于此。”

清朝时期,朝廷闭关锁国,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随之消亡。龙泉青瓷的销量锐减,至民国初期,盛极几个朝代的龙泉青瓷逐渐没落。

一九五七年,按照周恩来总理“要恢复青瓷生产”的指示,浙江省八位专家组成仿古小组,在第二年春天点燃了恢复龙泉青瓷的第一炉窑。

几十年发展,龙泉青瓷终于再现辉煌。在今天,已经涌现出一批勇于开拓创新的年轻工艺美术师。

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张寿勇便是其中之一。其对龙泉青瓷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情怀,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沉溺于青瓷学习与研究。天道酬勤,张寿勇在研究宋代龙泉窑青瓷釉色上取得巨大进步,其作品多次荣获业内大奖,广为称赞。

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青瓷时代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国际艺术大师说:“艺术最大的进步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艺术就没有生命。”但是创新并非空中阁楼,需要对基础知识了若指掌并且融会贯通。

然而,青瓷是中国文化以及历史的重要象征。龙泉青瓷在宋代高速发展,其烧制技艺达到了至今也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

其薄胎厚釉,以釉色取胜,同时精致端巧,简练大方,兼具造型庄重,线条细腻,制作规整,质地紧密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宋代沉静典雅的美学风格。

欲探索古法烧制技艺,除了天赋之外,更需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经历无数次实验、对比。

张寿勇1984年出生于浙江龙泉市,成长于古窑产区的他,从小就受前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各个时代的器形、各种釉色,早已随岁月年华过往融入到了血液当中。

刚入行时,他每做一个器具,都会与古器比较,数次比较后,难以跨越的美学差距,让他深深震撼于宋代青瓷的审美高度。

为实现传承开拓龙泉青瓷梦想,他无数次走进古窑址,拜师龙泉窑古胎釉专家杨孔星,从古瓷片、标本样中汲取精髓,尊古、学古、仿古,反复、疯狂试验上千次不同的釉色配方、器形修正……

终于,历经5年的不间断探索,试验出数个古釉色配方,且越来越接近宋代青瓷的胎釉技术,在青瓷学古领域中小有成就。

“在釉泥的搭配研究方面,我们在优选大量高品质矿土的基础上,对泥料的选择、用量的比例等各方面都做了许多尝试。”

大环境下,许多工厂都选择机械制泥,分配使用,虽然泥料充足,却缺乏了青瓷的灵动变化。

“任何质地的山料泥土搭配只有通过反复试验,才能充分掌握性能。釉土的配制看似简单,但并非每一种釉料都能经历青瓷的高温。各种泥料的收缩率不同,成品很容易就会产生扭曲或破裂。”

张寿勇尝试各种釉土配方,并非为了单纯仿古,更重要的是探索以及继承龙泉传统青瓷的特色。“现代青瓷发展不能排斥其他材质的融入,也不排斥其他釉色的探索,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一件瓷器一种寄托

青瓷艺术的创新,在手法技艺上往往不会丢弃或者废除古老传统。中国一位工艺美术大师曾说:“传统我们是一定要继承的,但是也不能一直抱住传统不放,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所谓传承,不是一味模仿,传承是为了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张寿勇的仿古创作,不是单纯模仿,而是观察古瓷蕴含的鲜活形态,然后融合进自己的作品里。他在构思一件作品时,往往需要反复设计,自己满意之后再动手创作。看似简单的一只小茶杯,稍扁不行,稍大不好,高矮大小都要根据比例进行适当设计。

“在创作思路方面,我不喜欢从单一角度进行考虑。一般来说会先确定题材,甚至起好名字,再思考表现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然后从整个主题综合考虑,再进行相应的系列创作。”青瓷艺术源远流长,不仅仅是釉土技法的问题,更是张寿勇心灵以及情感的体现和寄托。

瓷艺邂逅茶艺

2008年张寿勇毕业于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深受龙泉窑古胎釉研究专家杨孔星老师厚爱。但在某种层面来说,完美的艺术品并不一定是一件合格的茶器。从青瓷艺术到臻品茶器,其中更有一个女孩在默默支持着他。

早些年在学习研究的时候,张寿勇曾不惜用两年时间纯粹研究古瓷,不进行任何商业化销售。对瓷器也不功利,所有瓷器在他眼里都是平等的。

“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风格,不能说南宋的就一定比其他朝代好,不同时期的瓷器,拥有属于那个朝代的印记,都有属于这个朝代的道理。就现在来说,可能大多为收藏品,可是在古代,它们大多为日用品。器具要用起来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物尽其用,不能摆在那里如同虚设。”

张寿勇是艺术学院出身,此前并不擅长于茶道,而他女友张茗然大学时正好在浙江大学进修茶艺。在女友的协助下,他开始从茶器的角度考虑作品的构思。

“我们会将作品发给身边的朋友试用,比如一些茶商,学习茶道的同学,让他们拍照片、定期提供反馈意见。做好了之后放在茶席里面再拍照片,与其他的器具搭配看看效果。如果买了青瓷,不能去搭配紫砂,不能搭配其他的瓷器,就要考虑到它是否可以和其他的器具搭配在一起使用。”

如今的张茗然是高级评茶员、国家二级茶艺师。在盖碗实用性的研究中,茗然为张寿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龙泉当地许多制瓷匠人往往不太懂得器形与现代茶道的实用性结合,出产的绝大部分盖碗,更适合古时直接冲饮绿茶的“直饮盖碗”用法,但对现代茶道的日常冲泡,却不那么实用。不断摸索前行,张寿勇最终在器形的实用性修改上拟定了两个原则:

薄胎制法,以减轻盖碗重量,提升使用时的实用性;

改变比例,手大、手小的人都可以执拿舒适,出汤时不烫手。

两人的组合,让张寿勇的研究突飞猛进:“以前不认识茗然时,我的重心一直是研究传统釉料配方与烧制技艺。在一起之后,结合两个人的特长,开始研究如何更适合茶人用器的青瓷产品,她的专业结合我的青瓷技术去创造更好的茶器。”

无数次探讨印证之后,张寿勇的青瓷不仅品质上乘,更加兼具泡茶中的实用性。其作品器物造型纯朴无华,釉色温润如玉,深受青瓷爱好者喜爱,同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今天带来一套他的龙泉青瓷盖碗套组,以飨茶友。

众筹开启:张寿勇龙泉青瓷粉青釉盖碗套组

这套龙泉青瓷粉青釉盖碗套组,纯正的粉青釉,青中泛绿,绿中透粉,清透匀净,柔美澄澈,似闺秀素颜,如温润美玉。无论是中式茶席、日式茶道,抑或现代风格的茶空间,它都毫无违和感地承担起“美”的角色。

手机重量一般的轻盈,即使茶汤倒满也可轻松执拿,协调的比例,手大、手小都一手在握,出汤干净利落,最重要的是:不烫手。

项目回报(一)

粉青釉盖碗套组

规格:粉青釉盖碗+粉青釉马蹄杯*2

茶语众筹价:498元

市场参考价:800元

项目回报(二)

粉青釉盖碗

规格:高8.7cm 口径9.7cm

茶语众筹价:380元

市场参考价:580元

项目回报(三)

粉青釉马蹄杯

规格:高4.8cm 口径6.0cm

茶语众筹价:75元

市场参考价:126元

众筹须知:

1、该项目众筹时间为2017年6月25日开始至7月25日结束;

2、本次众筹目标为三万元,仅此一次。众筹期限届满,达到众筹目标金额则众筹成功;

3、众筹结束后开始制作,制作周期为40天,制作完成后按用户下单顺序依次发货,预计9月2日左右完成发货,用户无需承担配送费用;

4、若众筹未能成功,您所支持的款项将原路返还到您的账户;

5、众筹完成后,此次众筹产品将在茶语市集溢价销售;

6、众筹结束前,不支持退款;众筹结束后,非商品质量问题不支持退款及退换货服务,请您予以谅解;

7、若对本次众筹有疑问,请于工作日9:00-18:00,拨打客服热线400-892-5066或微信号chayuzc001进行咨询。

▲ 扫描识别上图二维码即可参与众筹

点击进入茶语众筹页面了解详情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自从交了学茶的女友 龙泉青瓷大师终于做出了绝美又好用的茶器

日用级的价格,物美不烫手的盖碗。

龙泉青瓷,自古便有“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几千年历史沉淀,瓷器永远是属于中国的骄傲。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瓷器大国,龙泉青瓷依旧被世人誉为“瓷苑的一颗明珠”。宋代庄季裕在《鸡肋篇》中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乞讨色,钱氏所贡,盖同于此。”

清朝时期,朝廷闭关锁国,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随之消亡。龙泉青瓷的销量锐减,至民国初期,盛极几个朝代的龙泉青瓷逐渐没落。

一九五七年,按照周恩来总理“要恢复青瓷生产”的指示,浙江省八位专家组成仿古小组,在第二年春天点燃了恢复龙泉青瓷的第一炉窑。

几十年发展,龙泉青瓷终于再现辉煌。在今天,已经涌现出一批勇于开拓创新的年轻工艺美术师。

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张寿勇便是其中之一。其对龙泉青瓷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情怀,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沉溺于青瓷学习与研究。天道酬勤,张寿勇在研究宋代龙泉窑青瓷釉色上取得巨大进步,其作品多次荣获业内大奖,广为称赞。

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青瓷时代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国际艺术大师说:“艺术最大的进步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艺术就没有生命。”但是创新并非空中阁楼,需要对基础知识了若指掌并且融会贯通。

然而,青瓷是中国文化以及历史的重要象征。龙泉青瓷在宋代高速发展,其烧制技艺达到了至今也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

其薄胎厚釉,以釉色取胜,同时精致端巧,简练大方,兼具造型庄重,线条细腻,制作规整,质地紧密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宋代沉静典雅的美学风格。

欲探索古法烧制技艺,除了天赋之外,更需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经历无数次实验、对比。

张寿勇1984年出生于浙江龙泉市,成长于古窑产区的他,从小就受前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各个时代的器形、各种釉色,早已随岁月年华过往融入到了血液当中。

刚入行时,他每做一个器具,都会与古器比较,数次比较后,难以跨越的美学差距,让他深深震撼于宋代青瓷的审美高度。

为实现传承开拓龙泉青瓷梦想,他无数次走进古窑址,拜师龙泉窑古胎釉专家杨孔星,从古瓷片、标本样中汲取精髓,尊古、学古、仿古,反复、疯狂试验上千次不同的釉色配方、器形修正……

终于,历经5年的不间断探索,试验出数个古釉色配方,且越来越接近宋代青瓷的胎釉技术,在青瓷学古领域中小有成就。

“在釉泥的搭配研究方面,我们在优选大量高品质矿土的基础上,对泥料的选择、用量的比例等各方面都做了许多尝试。”

大环境下,许多工厂都选择机械制泥,分配使用,虽然泥料充足,却缺乏了青瓷的灵动变化。

“任何质地的山料泥土搭配只有通过反复试验,才能充分掌握性能。釉土的配制看似简单,但并非每一种釉料都能经历青瓷的高温。各种泥料的收缩率不同,成品很容易就会产生扭曲或破裂。”

张寿勇尝试各种釉土配方,并非为了单纯仿古,更重要的是探索以及继承龙泉传统青瓷的特色。“现代青瓷发展不能排斥其他材质的融入,也不排斥其他釉色的探索,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一件瓷器一种寄托

青瓷艺术的创新,在手法技艺上往往不会丢弃或者废除古老传统。中国一位工艺美术大师曾说:“传统我们是一定要继承的,但是也不能一直抱住传统不放,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所谓传承,不是一味模仿,传承是为了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张寿勇的仿古创作,不是单纯模仿,而是观察古瓷蕴含的鲜活形态,然后融合进自己的作品里。他在构思一件作品时,往往需要反复设计,自己满意之后再动手创作。看似简单的一只小茶杯,稍扁不行,稍大不好,高矮大小都要根据比例进行适当设计。

“在创作思路方面,我不喜欢从单一角度进行考虑。一般来说会先确定题材,甚至起好名字,再思考表现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然后从整个主题综合考虑,再进行相应的系列创作。”青瓷艺术源远流长,不仅仅是釉土技法的问题,更是张寿勇心灵以及情感的体现和寄托。

瓷艺邂逅茶艺

2008年张寿勇毕业于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深受龙泉窑古胎釉研究专家杨孔星老师厚爱。但在某种层面来说,完美的艺术品并不一定是一件合格的茶器。从青瓷艺术到臻品茶器,其中更有一个女孩在默默支持着他。

早些年在学习研究的时候,张寿勇曾不惜用两年时间纯粹研究古瓷,不进行任何商业化销售。对瓷器也不功利,所有瓷器在他眼里都是平等的。

“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风格,不能说南宋的就一定比其他朝代好,不同时期的瓷器,拥有属于那个朝代的印记,都有属于这个朝代的道理。就现在来说,可能大多为收藏品,可是在古代,它们大多为日用品。器具要用起来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物尽其用,不能摆在那里如同虚设。”

张寿勇是艺术学院出身,此前并不擅长于茶道,而他女友张茗然大学时正好在浙江大学进修茶艺。在女友的协助下,他开始从茶器的角度考虑作品的构思。

“我们会将作品发给身边的朋友试用,比如一些茶商,学习茶道的同学,让他们拍照片、定期提供反馈意见。做好了之后放在茶席里面再拍照片,与其他的器具搭配看看效果。如果买了青瓷,不能去搭配紫砂,不能搭配其他的瓷器,就要考虑到它是否可以和其他的器具搭配在一起使用。”

如今的张茗然是高级评茶员、国家二级茶艺师。在盖碗实用性的研究中,茗然为张寿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龙泉当地许多制瓷匠人往往不太懂得器形与现代茶道的实用性结合,出产的绝大部分盖碗,更适合古时直接冲饮绿茶的“直饮盖碗”用法,但对现代茶道的日常冲泡,却不那么实用。不断摸索前行,张寿勇最终在器形的实用性修改上拟定了两个原则:

薄胎制法,以减轻盖碗重量,提升使用时的实用性;

改变比例,手大、手小的人都可以执拿舒适,出汤时不烫手。

两人的组合,让张寿勇的研究突飞猛进:“以前不认识茗然时,我的重心一直是研究传统釉料配方与烧制技艺。在一起之后,结合两个人的特长,开始研究如何更适合茶人用器的青瓷产品,她的专业结合我的青瓷技术去创造更好的茶器。”

无数次探讨印证之后,张寿勇的青瓷不仅品质上乘,更加兼具泡茶中的实用性。其作品器物造型纯朴无华,釉色温润如玉,深受青瓷爱好者喜爱,同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今天带来一套他的龙泉青瓷盖碗套组,以飨茶友。

众筹开启:张寿勇龙泉青瓷粉青釉盖碗套组

这套龙泉青瓷粉青釉盖碗套组,纯正的粉青釉,青中泛绿,绿中透粉,清透匀净,柔美澄澈,似闺秀素颜,如温润美玉。无论是中式茶席、日式茶道,抑或现代风格的茶空间,它都毫无违和感地承担起“美”的角色。

手机重量一般的轻盈,即使茶汤倒满也可轻松执拿,协调的比例,手大、手小都一手在握,出汤干净利落,最重要的是:不烫手。

项目回报(一)

粉青釉盖碗套组

规格:粉青釉盖碗+粉青釉马蹄杯*2

茶语众筹价:498元

市场参考价:800元

项目回报(二)

粉青釉盖碗

规格:高8.7cm 口径9.7cm

茶语众筹价:380元

市场参考价:580元

项目回报(三)

粉青釉马蹄杯

规格:高4.8cm 口径6.0cm

茶语众筹价:75元

市场参考价:126元

众筹须知:

1、该项目众筹时间为2017年6月25日开始至7月25日结束;

2、本次众筹目标为三万元,仅此一次。众筹期限届满,达到众筹目标金额则众筹成功;

3、众筹结束后开始制作,制作周期为40天,制作完成后按用户下单顺序依次发货,预计9月2日左右完成发货,用户无需承担配送费用;

4、若众筹未能成功,您所支持的款项将原路返还到您的账户;

5、众筹完成后,此次众筹产品将在茶语市集溢价销售;

6、众筹结束前,不支持退款;众筹结束后,非商品质量问题不支持退款及退换货服务,请您予以谅解;

7、若对本次众筹有疑问,请于工作日9:00-18:00,拨打客服热线400-892-5066或微信号chayuzc001进行咨询。

▲ 扫描识别上图二维码即可参与众筹

点击进入茶语众筹页面了解详情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