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7电影业风向:IP退潮内容重估,中国电影从狂热转向理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7电影业风向:IP退潮内容重估,中国电影从狂热转向理智

2016年内地票房为492亿,抛开电商服务费的35亿,只有457亿——而体量并不大的蛋糕里,制片、发行、宣传、放映等全产业链都来参与瓜分。

中国电影人被狂风浪潮般的热钱砸昏头了吗?幸好没有。在每年上影节的“保留节目”里,论坛的含金量往往是最高——这一次,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人济济一堂,从IP退潮聊到内容为王,从扶持新人到互联网影视,对当下市场乱象的批判性视角,证明了中国电影从狂热走向理智的转好趋向。

纪伯伦有一句名言,或许可以送给所有在光影梦想里,那些负重前行的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鸡汤,总是在造梦的电影艺术中频频闪现,却似乎很难让资金高度密集的电影业,从资本裹挟的巨潮里解放出来。在经历了超过10年的黄金增长后,中国影市涌现了市场负增长、票房造价、IP泛滥、质量下滑等诸多负面苗头,让“成长里的剧痛”来得如此猛烈。

199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呱呱坠地,如今恰逢20年生日,在国际A类电影节里尚属小字辈;而2002年才进行院线制改革的内地影市,其市场化尝试也不过15年而已。乘着中国经济起飞的东风,内地影市一跃成为全球除北美外的最重要市场;也正是在狂飙突进中的急刹车,呼唤电影业也需要内容生产的“供给侧改革”。

中国电影人被狂风浪潮般的热钱砸昏头了吗?幸好没有。在每年上影节的“保留节目”里,论坛的含金量往往是最高——这一次,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人济济一堂,从IP退潮聊到内容为王,从扶持新人到互联网影视,对当下市场乱象的批判性视角,证明了中国电影从狂热走向理智的转好趋向。

“唯IP论”时代一去不复返

IP产业链要发掘更要孵化

“IP是激活整个电影生态系统的原力。”在上影节期间发布了IP战略及27部片单的万达电影,只是中国各大片方中的少数派。2016年的上影节,发布年度片单、抢占IP资源是各大电影公司的重中之重,超过1000部的宏伟计划和盘托出,显示出中国电影业的庞大野心。如今一年已过,绝大多数的电影仍然杳无踪影。

在这一点上,带着互联网基因的阿里影业,比万达要坦诚得多。”阿里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表示:“的确有一部分成了项目、一部分成了PPT,这就是事实。今年阿里影业没有搞阿里影业之夜,就是因为我认为没必要。业务是做出来的,没必要是先说后做。”

事实上,曾经对IP的顶礼膜拜是某种“政治正确”,如今风头掉转,为IP唱衰反倒成了中国电影的主流。在第三届互联网电影上海高峰会,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便表示,唯IP论早已过时:“IP只不过是电影素材的来源之一,没必要认为IP万岁。只要有好的故事能打动观众,不管是不是IP,都会早就一部好电影。我们没必要关心它来自哪里。”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则认为,IP是个陷阱,膜拜IP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很多人把从文学到电影的演变之路想的过于简单,甚至认为,忠实原著是电影好坏的评判标准,实则不然,电影的目的,不是把活的演员,变成小说能动的插画版,小说只是提供了素材。冯小刚甚至更为直接:“这个拿个IP,那个拿个IP,拿的全都是屁!”

IP退潮的大背景下,到底怎样的IP才算优质?中文在线执行总裁戴和忠表示:第一,要有非常强的形象和设定;第二,要有故事核,能够吸引人、打动人;第三,IP应该具有跨界的可能性;第四,IP现在、未来都应具备很强的流量、势能,有很强的粉丝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看,优质IP自然供不应求,其孵化显然比发掘更为重要。

从线下院线到在线视频

“内容为王”价值被重估

硬币的一面是IP退潮,而另一面则是内容价值被重估。从线下院线到线上视频,从图书IP的改编到青年导演的国际化之路,打磨好剧本,呈现好故事,并避免同质化的出现,再次回到电影人的视野——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资本左右影视的一次及时矫正。“100部烂片也抵不上10部精品”的声音,在上影节上振聋发聩。

华谊兄弟副总裁叶宁在第三届互联网电影上海高峰会上一再强调,无论是IP还是网大,依旧是内容为王:“电影是个内容产业,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高质量的内容创作的逻辑能力。怎么让观众动心动情,让观众选择我们,这才是影视产业应该关注的。在互联网背景下,用户具有更大的主动权,所以我们更应做好内容。”

刚刚以《路过未来》入围戛纳的80后导演李睿珺,同样给怀揣着国际梦的青年导演关于内容生产的忠告:“只要有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有足够真诚的态度,就能够说服一些职业影人参与进来。在内地电影市场被商业片垄断的大环境里,要走国际影展的青年电影人,最重要的是打磨好自己的剧本,拿出足够打动人的内容,这样才更有可能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而在互联网影视付费模式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网络影视已经进入精品化阶段,无论是网络综艺、网络剧还是网络大电影,都需要优质内容进行消费升级。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联席董事及小组主管韩旭表示,“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在于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无论是网络剧还是网络大电影,内容生产者应该遵守行业常识,而非卖弄技巧”。

乐视影业董事长兼CEO张昭也表示,避免内容同质化,视频网站应该定位好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用户,再做进一步的细分和垂直:“分众化和垂直化成为了各视频网站发展的趋势,因为用户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大众化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已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中国电影寒冬已至?

涤清乱象再重新出发

在阿里影业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看来,电影产业的特征是“三高”:资金高度密集,人才高度密集,高风险。正由于2016年之前中国电影拥有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大量热钱涌入,带来了票房欺诈、恶性竞争、疯狂票补、抢夺IP等诸多乱象。“中国现在有14000家影视公司,一些人拿着上百万年薪,有多少行业能支撑起这个成本?”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如此感慨。

要知道,2016年内地票房为492亿,抛开电商服务费的35亿,只有457亿——而体量并不大的蛋糕里,制片、发行、宣传、放映等全产业链都来参与瓜分。

普遍认为,2016年是中国电影的调整期,因为第三方票补撤场、缺乏质量影片的撑场、优秀影视人才稀缺、类型片市场过于单一等诸多原因,票房在2016年几乎出现负增长。给中国影市唱衰之声也不胫而走。不过,在上影节亮相的各位大佬和专家,都一致认为市场体量大、规模大、潜力大的中国电影,依旧是朝阳行业,其发展或将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持乐观态度,甚至并不觉得2016年就是“小年”:“这样的市场才是理性的市场,并且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在提升,软科幻类的国产电影发展速度很快。大家也不要关注点都集中在票房上,电影收益还应该有版权销售、点播分成、衍生品等。事实上,中国电影会用四分之一时间走完美国百年电影史,眼下出现的乱象都属正常,好内容和踏实心态会加速洗掉这些乱象。”

在201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的发布会上,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也表示了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希望,“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观影频率、票价差距和观影群的构成来看,中国与北美相比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因此,产业会在调整升级中放慢脚步,而新一轮的蓄势待发将在未来到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电影

  • 导演王君正逝世,曾执导儿童电影《天堂回信》
  • 机构风向标 | 中国电影(600977)2024年二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累计持仓占比71.99%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7电影业风向:IP退潮内容重估,中国电影从狂热转向理智

2016年内地票房为492亿,抛开电商服务费的35亿,只有457亿——而体量并不大的蛋糕里,制片、发行、宣传、放映等全产业链都来参与瓜分。

中国电影人被狂风浪潮般的热钱砸昏头了吗?幸好没有。在每年上影节的“保留节目”里,论坛的含金量往往是最高——这一次,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人济济一堂,从IP退潮聊到内容为王,从扶持新人到互联网影视,对当下市场乱象的批判性视角,证明了中国电影从狂热走向理智的转好趋向。

纪伯伦有一句名言,或许可以送给所有在光影梦想里,那些负重前行的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鸡汤,总是在造梦的电影艺术中频频闪现,却似乎很难让资金高度密集的电影业,从资本裹挟的巨潮里解放出来。在经历了超过10年的黄金增长后,中国影市涌现了市场负增长、票房造价、IP泛滥、质量下滑等诸多负面苗头,让“成长里的剧痛”来得如此猛烈。

199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呱呱坠地,如今恰逢20年生日,在国际A类电影节里尚属小字辈;而2002年才进行院线制改革的内地影市,其市场化尝试也不过15年而已。乘着中国经济起飞的东风,内地影市一跃成为全球除北美外的最重要市场;也正是在狂飙突进中的急刹车,呼唤电影业也需要内容生产的“供给侧改革”。

中国电影人被狂风浪潮般的热钱砸昏头了吗?幸好没有。在每年上影节的“保留节目”里,论坛的含金量往往是最高——这一次,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人济济一堂,从IP退潮聊到内容为王,从扶持新人到互联网影视,对当下市场乱象的批判性视角,证明了中国电影从狂热走向理智的转好趋向。

“唯IP论”时代一去不复返

IP产业链要发掘更要孵化

“IP是激活整个电影生态系统的原力。”在上影节期间发布了IP战略及27部片单的万达电影,只是中国各大片方中的少数派。2016年的上影节,发布年度片单、抢占IP资源是各大电影公司的重中之重,超过1000部的宏伟计划和盘托出,显示出中国电影业的庞大野心。如今一年已过,绝大多数的电影仍然杳无踪影。

在这一点上,带着互联网基因的阿里影业,比万达要坦诚得多。”阿里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表示:“的确有一部分成了项目、一部分成了PPT,这就是事实。今年阿里影业没有搞阿里影业之夜,就是因为我认为没必要。业务是做出来的,没必要是先说后做。”

事实上,曾经对IP的顶礼膜拜是某种“政治正确”,如今风头掉转,为IP唱衰反倒成了中国电影的主流。在第三届互联网电影上海高峰会,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便表示,唯IP论早已过时:“IP只不过是电影素材的来源之一,没必要认为IP万岁。只要有好的故事能打动观众,不管是不是IP,都会早就一部好电影。我们没必要关心它来自哪里。”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则认为,IP是个陷阱,膜拜IP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很多人把从文学到电影的演变之路想的过于简单,甚至认为,忠实原著是电影好坏的评判标准,实则不然,电影的目的,不是把活的演员,变成小说能动的插画版,小说只是提供了素材。冯小刚甚至更为直接:“这个拿个IP,那个拿个IP,拿的全都是屁!”

IP退潮的大背景下,到底怎样的IP才算优质?中文在线执行总裁戴和忠表示:第一,要有非常强的形象和设定;第二,要有故事核,能够吸引人、打动人;第三,IP应该具有跨界的可能性;第四,IP现在、未来都应具备很强的流量、势能,有很强的粉丝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看,优质IP自然供不应求,其孵化显然比发掘更为重要。

从线下院线到在线视频

“内容为王”价值被重估

硬币的一面是IP退潮,而另一面则是内容价值被重估。从线下院线到线上视频,从图书IP的改编到青年导演的国际化之路,打磨好剧本,呈现好故事,并避免同质化的出现,再次回到电影人的视野——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资本左右影视的一次及时矫正。“100部烂片也抵不上10部精品”的声音,在上影节上振聋发聩。

华谊兄弟副总裁叶宁在第三届互联网电影上海高峰会上一再强调,无论是IP还是网大,依旧是内容为王:“电影是个内容产业,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高质量的内容创作的逻辑能力。怎么让观众动心动情,让观众选择我们,这才是影视产业应该关注的。在互联网背景下,用户具有更大的主动权,所以我们更应做好内容。”

刚刚以《路过未来》入围戛纳的80后导演李睿珺,同样给怀揣着国际梦的青年导演关于内容生产的忠告:“只要有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有足够真诚的态度,就能够说服一些职业影人参与进来。在内地电影市场被商业片垄断的大环境里,要走国际影展的青年电影人,最重要的是打磨好自己的剧本,拿出足够打动人的内容,这样才更有可能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而在互联网影视付费模式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网络影视已经进入精品化阶段,无论是网络综艺、网络剧还是网络大电影,都需要优质内容进行消费升级。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联席董事及小组主管韩旭表示,“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在于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无论是网络剧还是网络大电影,内容生产者应该遵守行业常识,而非卖弄技巧”。

乐视影业董事长兼CEO张昭也表示,避免内容同质化,视频网站应该定位好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用户,再做进一步的细分和垂直:“分众化和垂直化成为了各视频网站发展的趋势,因为用户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大众化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已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中国电影寒冬已至?

涤清乱象再重新出发

在阿里影业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看来,电影产业的特征是“三高”:资金高度密集,人才高度密集,高风险。正由于2016年之前中国电影拥有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大量热钱涌入,带来了票房欺诈、恶性竞争、疯狂票补、抢夺IP等诸多乱象。“中国现在有14000家影视公司,一些人拿着上百万年薪,有多少行业能支撑起这个成本?”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如此感慨。

要知道,2016年内地票房为492亿,抛开电商服务费的35亿,只有457亿——而体量并不大的蛋糕里,制片、发行、宣传、放映等全产业链都来参与瓜分。

普遍认为,2016年是中国电影的调整期,因为第三方票补撤场、缺乏质量影片的撑场、优秀影视人才稀缺、类型片市场过于单一等诸多原因,票房在2016年几乎出现负增长。给中国影市唱衰之声也不胫而走。不过,在上影节亮相的各位大佬和专家,都一致认为市场体量大、规模大、潜力大的中国电影,依旧是朝阳行业,其发展或将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持乐观态度,甚至并不觉得2016年就是“小年”:“这样的市场才是理性的市场,并且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在提升,软科幻类的国产电影发展速度很快。大家也不要关注点都集中在票房上,电影收益还应该有版权销售、点播分成、衍生品等。事实上,中国电影会用四分之一时间走完美国百年电影史,眼下出现的乱象都属正常,好内容和踏实心态会加速洗掉这些乱象。”

在201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的发布会上,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也表示了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希望,“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观影频率、票价差距和观影群的构成来看,中国与北美相比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因此,产业会在调整升级中放慢脚步,而新一轮的蓄势待发将在未来到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