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在人民广场吃的炸鸡,五年之后会在哪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在人民广场吃的炸鸡,五年之后会在哪里?

这种快闪式开店加盟,与品牌而言,是快速扩大规模的途径,但也将自己的商业模式搁置在危卵之上。以速度换区规模的代价,是企业对体系控制力的缺位。

文 |吴梦涵 本刊记者

编辑 | 梁爽

人类对油脂的渴望,在漫长进化中,从生物抵抗低寒的生存本能,演化为根植基因之中的原始欲望。藏在食物中的丰满油脂,通过口腔的咀嚼,直抵身体深处,一部分填满胃,一部分满足心。

对食客而言,油脂是《奥德赛》中,用歌声魅惑船员的海妖塞壬。

对商人而言,油脂是赫耳墨斯传授的炼金术,可以百炼成金。他们将油脂进行各种加工,烹制、烤制、油炸,让油脂看上更加鲜美,金黄、鲜嫩。

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逐渐诞生。

1

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开了全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厅。这个 1400 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有500 个座位,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肯德基快餐店。寒冷的北京冬天,激活了身体对油脂的渴望。飘雪的天气,也无法阻挡餐厅外排队的人。人们需要等待近一个小时,才能买到一块浸满油脂的原味鸡。

3年后,麦当劳进入中国;9年后,台湾顶新集团推出德克士。

先啃脆皮,撒上辣椒面,再吃炸鸡,奶香裹着油脂进入嘴里,以吮一下手指作为完美结尾,成为人们摄入油脂的仪式。过去30年里,快餐店的兴旺大大丰富了人们对油脂的想象。

炸鸡成了油脂绝佳的承载场所。制作快速、味道浓郁、带来充实的饱腹感,无需等待,身体想要时,立即可得。

麦当劳、肯德基甚至还不够快,对不断被满足的欲望来说,一分钟都不想到多等待。

于是人们找到了新的淬炼油脂的场所,鸡排店。

▲肯德基的火爆也成了中国经济发展30年的注脚。

2

9561家门店,这是正新鸡排2017年6月9日的官方记录,离它“万家门店”的目标越来越近。正新鸡排加速开店,是在2014年。正好是叨念着“初雪的时候,要吃炸鸡、喝啤酒”的现象级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播完后一年。

3年时间,正新增加了5000多家门店。

在更早的2000年,正新只是温州瑞安的一个叫做“正新食品”的门店,靠着模仿台湾街头小吃,做着不错的生意。

两个合伙的老板陈传武、金坚,从瑞安店找到了成功的秘方。

2012年,正新在食客千变万化的口味中,看到了对油脂从一而终的渴望。对油脂的强需求,让越来越多的鸡排店加入到竞争。

有名者如正新、第1佳,麦当劳2016年在中国门店有大约2200家,而第1佳大鸡排有3600家门店。

无名者更是不计其数。

▲2012年,温州日报报道了正新食品在瑞安城区的首家鸡排旗舰店开业。

3

在淘宝上,只要200元,就可以买到一袋正新同款鸡排。这是一个技术不高,门槛低的行业,各家之间的差距不过是鸡肉口感、油炸时间以及配料的不同。

决定企业发展规模的内核其实是供应链,企业打通上游厂商和下游门店至少需要五六年。

在这条长长的产业链上,门店在最前端贩卖油脂,供应商在上游制造油脂。我们在源头处,看到了油脂的秘密。

益客集团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轰鸣,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屠宰后的鸡:有的负责处理鸡肉,有的负责副产品加工……专业的流水化,保证了油脂的生产效率。一批新鲜的肉禽,正准备运输给肯德基、德克士和正新。

益客还与绝味鸭脖、周黑鸭等企业合作,为它们提供鸭肉、鸭脖、鸭架,满足人们对辛辣需求。

除了益客,圣农、大象这样的大型肉禽生产企业都是正新的供应商。肯德基、麦当劳锁定了人们对油脂和鸡肉之间的想象,益客、圣农这样的供应商保证了这个想象的实现。

正新,正借着这股想象力往前。

到2015年,正新的门店达到了3000家。此时,卤制食品企业绝味鸭脖依靠加盟模式在全国拥有了5746家门店。

门店扩张,让供应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排在正新门店外,立等可食的欲望。正新先后在上海、山东诸城设立了9个生产基地,保障分店的产品供应。

2015年,正新成立上海真行食品有限公司,即鸡排腌料、调料以及其他辅料的生产基地,想方设法掌握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和技术,和中小型企业拉开差距。

▲肯德基、麦当劳锁定了人们对油脂和鸡肉之间的想象,益客、圣农这样的供应商保证了这个想象的实现。

4

第一佳、正新的门店总和已经近1.3万家,但是油脂还不够。大脸鸡排、动力鸡车、豪大大等新型品牌,纷纷登场。放眼望去,皇家鸡排、鸡排超人的店面总和达到了三四百家,创立才3年的OUMUNI炸鸡仅靠20家门店就在2016年营收3500万元。

油脂成了致富的燃料。

毕业没多久的小李,正在考虑加盟正新鸡排。同时在考察烤鸭和奶茶店的他,很谨慎地在油脂和糖分之间选择,衡量着欲望的天秤更倾向于哪方。

他加入到一个名为“正新鸡排1群”的QQ群,以了获取更多信息做抉择。群里的人热烈分享着加盟正新的心得、方法。

同在一个群里的文先生,家住辽宁,他主动加了小李的微信,商量合伙加盟。

小李的家在韶关。

“你看你那里周边有没有好位置,有的话可以试试,我可以去……”文先生邀约小李一同开店,而他甚至没有见过小李,只是和他在网上有过交流。

文先生的热情,让小李想起有人曾告诉他,开鸡排店成本少,一家10平米的店足以。如果做加盟,配料、原料都由总部安排,自己只需要将鸡排炸熟即可,简单又能盈利。

财富就像是鸡排里的油脂,立等可取。

大学期间就加盟正兴的小魏。已经打算从这种立等可取的赚钱方式中退出。

曾经,小魏在韶关某大学外的商业街区,陆续经营了五六家不同的鸡排店。经营状况最好时,一个门店一个月有5万元流水。正兴是他加盟过的其中一家。

现在他打算注册自己的小吃品牌。

“加盟品牌比较混杂,有些总部配套不成熟,服务不好,原本材料、味道、产品更新跟不上。鸡排生意不一定好做,我们这里七八家正新鸡排店,真正赚钱的不及一半。”在他看来,不做品牌就缺乏优势。

说到未来的规划,他提高了音量,“以后要把自己的品牌也做成正新这样的大企业。”

也有大胆之人,对油脂缺少敬畏。他们凭借着对地理位置的信心,用混装原料成品将成本降到2元以下。还有加盟商开两家店,一家店挂着正新的招牌,引进原料等,生意做得差一点;另一家自己经营,引进劣质肉再搭配正新调料,提高经营利润。油脂对味蕾的抢夺,让人们失去辨别鸡排好坏的能力。

从行业来看,一个独立经营的门店,如果鸡排卖13元,毛利能达到65%左右。正新鸡排由于总部价格限定,鸡排卖10元左右还搭一杯饮料,毛利保持在50%左右。

尽管毛利并不低,“6000家门店,生存率能有二分之一就不错了。竞争太大,‘小白’经营不善很容易亏损,总部并不会给太多支持。”网络上流传着对市场的各种讨论。

5

一个普通周末下午,位于重庆某商业步行街的一家正新鸡排店外排着长队,人们等待着。就在它50米外的品尚鸡排(原第一佳大鸡排)却没有一个顾客。

正新鸡排店门口的电视机里,明星黄渤拿起一块和脸差不多大小的鸡排咧嘴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品牌商喜欢,加盟商也喜欢。如果走到第一佳大鸡排门口,你会看到电视里滚动播放的,是主持人杜海涛眯着眼睛,陶醉地品尝鸡排的画面。

这种宣传方式,就像烹制鸡排一样,简单粗暴,却深受品牌和加盟商的喜欢。

和卤制食品行业里直营、加盟模式并存不同,目前市场上主营鸡排产品的企业大多依靠加盟模式扩张。正新的9000多家门店中,加盟店有6000多家。

品牌商偏爱加盟模式,因为门店数量越多,年营收越多,规模越大,品牌效应也越突出。

知乎上的一名匿名用户说,除了收取加盟费,正新出售产品的利润相当可观。以鸡排为例,鸡排成本很低,用180克的散装料每片压倒2.2~2.5元。同样的原料,加盟商若去外面拿货可能只要5000元,但是在正新拿货要8000元。

如果换作小吃,利润会更高。

这位匿名用户对自己的身份讳莫如深,即使多番联系,也拒绝与我们深谈。

2016年10月,一个第一佳的加盟商在网上抱怨产品又涨价了。“毛利只有25%~30%,更坑的是,定不够XX价格不给发货,不合比例也不发货,每周只有2天的实际发货日,收到货基本就是一周后……没有保护政策,只要交钱,在你隔壁可以开新店。”

品牌商有核心技术,有品牌,有话语权,还可以凭借加盟商将门店触角伸到大街小巷。正新鸡排“定价10元还送5五元的果汁”和第一佳“招牌大鸡排13元”都是加盟商必须遵守的法则。

一个门店一个月能达到八九万元,已是不错的业绩。相比于品牌商依靠收取加盟费和售卖产品收入过亿元,加盟商的流水简直是冰山一角。

▲经营鸡排店,有人笑,也有人哭。

6

鸡排可以裹住油脂,但是装不够财富。为财富而来的人,也为财富离开,转而投向利润更高的小吃。糖、盐分、碳水化合物以及味精,被选作油脂的替代品,获取立等可取的经济收益。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几条街道,街道上有这样几个门店,卖过一阵掉渣馅饼,接着就卖糖炒板栗,有一段时间似乎卖的是台湾无骨鸡柳,接着就在做无水蜂蜜蛋糕,大红色的“ 买两斤送一斤”的横幅挂在门口,开业头几天,总是排着长队。

他们可能也卖过鸡排。

这种快闪式开店加盟,与品牌而言,是快速扩大规模的途径,但也将自己的商业模式搁置在危卵之上。以速度换区规模的代价,是企业对体系控制力的缺位。

品控的失灵,让油脂也失去了灵魂。

被一阵风刮来的加盟者,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下一阵风刮走了。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商业模式观察家(moshiguancha)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在人民广场吃的炸鸡,五年之后会在哪里?

这种快闪式开店加盟,与品牌而言,是快速扩大规模的途径,但也将自己的商业模式搁置在危卵之上。以速度换区规模的代价,是企业对体系控制力的缺位。

文 |吴梦涵 本刊记者

编辑 | 梁爽

人类对油脂的渴望,在漫长进化中,从生物抵抗低寒的生存本能,演化为根植基因之中的原始欲望。藏在食物中的丰满油脂,通过口腔的咀嚼,直抵身体深处,一部分填满胃,一部分满足心。

对食客而言,油脂是《奥德赛》中,用歌声魅惑船员的海妖塞壬。

对商人而言,油脂是赫耳墨斯传授的炼金术,可以百炼成金。他们将油脂进行各种加工,烹制、烤制、油炸,让油脂看上更加鲜美,金黄、鲜嫩。

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逐渐诞生。

1

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开了全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厅。这个 1400 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有500 个座位,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肯德基快餐店。寒冷的北京冬天,激活了身体对油脂的渴望。飘雪的天气,也无法阻挡餐厅外排队的人。人们需要等待近一个小时,才能买到一块浸满油脂的原味鸡。

3年后,麦当劳进入中国;9年后,台湾顶新集团推出德克士。

先啃脆皮,撒上辣椒面,再吃炸鸡,奶香裹着油脂进入嘴里,以吮一下手指作为完美结尾,成为人们摄入油脂的仪式。过去30年里,快餐店的兴旺大大丰富了人们对油脂的想象。

炸鸡成了油脂绝佳的承载场所。制作快速、味道浓郁、带来充实的饱腹感,无需等待,身体想要时,立即可得。

麦当劳、肯德基甚至还不够快,对不断被满足的欲望来说,一分钟都不想到多等待。

于是人们找到了新的淬炼油脂的场所,鸡排店。

▲肯德基的火爆也成了中国经济发展30年的注脚。

2

9561家门店,这是正新鸡排2017年6月9日的官方记录,离它“万家门店”的目标越来越近。正新鸡排加速开店,是在2014年。正好是叨念着“初雪的时候,要吃炸鸡、喝啤酒”的现象级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播完后一年。

3年时间,正新增加了5000多家门店。

在更早的2000年,正新只是温州瑞安的一个叫做“正新食品”的门店,靠着模仿台湾街头小吃,做着不错的生意。

两个合伙的老板陈传武、金坚,从瑞安店找到了成功的秘方。

2012年,正新在食客千变万化的口味中,看到了对油脂从一而终的渴望。对油脂的强需求,让越来越多的鸡排店加入到竞争。

有名者如正新、第1佳,麦当劳2016年在中国门店有大约2200家,而第1佳大鸡排有3600家门店。

无名者更是不计其数。

▲2012年,温州日报报道了正新食品在瑞安城区的首家鸡排旗舰店开业。

3

在淘宝上,只要200元,就可以买到一袋正新同款鸡排。这是一个技术不高,门槛低的行业,各家之间的差距不过是鸡肉口感、油炸时间以及配料的不同。

决定企业发展规模的内核其实是供应链,企业打通上游厂商和下游门店至少需要五六年。

在这条长长的产业链上,门店在最前端贩卖油脂,供应商在上游制造油脂。我们在源头处,看到了油脂的秘密。

益客集团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轰鸣,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屠宰后的鸡:有的负责处理鸡肉,有的负责副产品加工……专业的流水化,保证了油脂的生产效率。一批新鲜的肉禽,正准备运输给肯德基、德克士和正新。

益客还与绝味鸭脖、周黑鸭等企业合作,为它们提供鸭肉、鸭脖、鸭架,满足人们对辛辣需求。

除了益客,圣农、大象这样的大型肉禽生产企业都是正新的供应商。肯德基、麦当劳锁定了人们对油脂和鸡肉之间的想象,益客、圣农这样的供应商保证了这个想象的实现。

正新,正借着这股想象力往前。

到2015年,正新的门店达到了3000家。此时,卤制食品企业绝味鸭脖依靠加盟模式在全国拥有了5746家门店。

门店扩张,让供应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排在正新门店外,立等可食的欲望。正新先后在上海、山东诸城设立了9个生产基地,保障分店的产品供应。

2015年,正新成立上海真行食品有限公司,即鸡排腌料、调料以及其他辅料的生产基地,想方设法掌握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和技术,和中小型企业拉开差距。

▲肯德基、麦当劳锁定了人们对油脂和鸡肉之间的想象,益客、圣农这样的供应商保证了这个想象的实现。

4

第一佳、正新的门店总和已经近1.3万家,但是油脂还不够。大脸鸡排、动力鸡车、豪大大等新型品牌,纷纷登场。放眼望去,皇家鸡排、鸡排超人的店面总和达到了三四百家,创立才3年的OUMUNI炸鸡仅靠20家门店就在2016年营收3500万元。

油脂成了致富的燃料。

毕业没多久的小李,正在考虑加盟正新鸡排。同时在考察烤鸭和奶茶店的他,很谨慎地在油脂和糖分之间选择,衡量着欲望的天秤更倾向于哪方。

他加入到一个名为“正新鸡排1群”的QQ群,以了获取更多信息做抉择。群里的人热烈分享着加盟正新的心得、方法。

同在一个群里的文先生,家住辽宁,他主动加了小李的微信,商量合伙加盟。

小李的家在韶关。

“你看你那里周边有没有好位置,有的话可以试试,我可以去……”文先生邀约小李一同开店,而他甚至没有见过小李,只是和他在网上有过交流。

文先生的热情,让小李想起有人曾告诉他,开鸡排店成本少,一家10平米的店足以。如果做加盟,配料、原料都由总部安排,自己只需要将鸡排炸熟即可,简单又能盈利。

财富就像是鸡排里的油脂,立等可取。

大学期间就加盟正兴的小魏。已经打算从这种立等可取的赚钱方式中退出。

曾经,小魏在韶关某大学外的商业街区,陆续经营了五六家不同的鸡排店。经营状况最好时,一个门店一个月有5万元流水。正兴是他加盟过的其中一家。

现在他打算注册自己的小吃品牌。

“加盟品牌比较混杂,有些总部配套不成熟,服务不好,原本材料、味道、产品更新跟不上。鸡排生意不一定好做,我们这里七八家正新鸡排店,真正赚钱的不及一半。”在他看来,不做品牌就缺乏优势。

说到未来的规划,他提高了音量,“以后要把自己的品牌也做成正新这样的大企业。”

也有大胆之人,对油脂缺少敬畏。他们凭借着对地理位置的信心,用混装原料成品将成本降到2元以下。还有加盟商开两家店,一家店挂着正新的招牌,引进原料等,生意做得差一点;另一家自己经营,引进劣质肉再搭配正新调料,提高经营利润。油脂对味蕾的抢夺,让人们失去辨别鸡排好坏的能力。

从行业来看,一个独立经营的门店,如果鸡排卖13元,毛利能达到65%左右。正新鸡排由于总部价格限定,鸡排卖10元左右还搭一杯饮料,毛利保持在50%左右。

尽管毛利并不低,“6000家门店,生存率能有二分之一就不错了。竞争太大,‘小白’经营不善很容易亏损,总部并不会给太多支持。”网络上流传着对市场的各种讨论。

5

一个普通周末下午,位于重庆某商业步行街的一家正新鸡排店外排着长队,人们等待着。就在它50米外的品尚鸡排(原第一佳大鸡排)却没有一个顾客。

正新鸡排店门口的电视机里,明星黄渤拿起一块和脸差不多大小的鸡排咧嘴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品牌商喜欢,加盟商也喜欢。如果走到第一佳大鸡排门口,你会看到电视里滚动播放的,是主持人杜海涛眯着眼睛,陶醉地品尝鸡排的画面。

这种宣传方式,就像烹制鸡排一样,简单粗暴,却深受品牌和加盟商的喜欢。

和卤制食品行业里直营、加盟模式并存不同,目前市场上主营鸡排产品的企业大多依靠加盟模式扩张。正新的9000多家门店中,加盟店有6000多家。

品牌商偏爱加盟模式,因为门店数量越多,年营收越多,规模越大,品牌效应也越突出。

知乎上的一名匿名用户说,除了收取加盟费,正新出售产品的利润相当可观。以鸡排为例,鸡排成本很低,用180克的散装料每片压倒2.2~2.5元。同样的原料,加盟商若去外面拿货可能只要5000元,但是在正新拿货要8000元。

如果换作小吃,利润会更高。

这位匿名用户对自己的身份讳莫如深,即使多番联系,也拒绝与我们深谈。

2016年10月,一个第一佳的加盟商在网上抱怨产品又涨价了。“毛利只有25%~30%,更坑的是,定不够XX价格不给发货,不合比例也不发货,每周只有2天的实际发货日,收到货基本就是一周后……没有保护政策,只要交钱,在你隔壁可以开新店。”

品牌商有核心技术,有品牌,有话语权,还可以凭借加盟商将门店触角伸到大街小巷。正新鸡排“定价10元还送5五元的果汁”和第一佳“招牌大鸡排13元”都是加盟商必须遵守的法则。

一个门店一个月能达到八九万元,已是不错的业绩。相比于品牌商依靠收取加盟费和售卖产品收入过亿元,加盟商的流水简直是冰山一角。

▲经营鸡排店,有人笑,也有人哭。

6

鸡排可以裹住油脂,但是装不够财富。为财富而来的人,也为财富离开,转而投向利润更高的小吃。糖、盐分、碳水化合物以及味精,被选作油脂的替代品,获取立等可取的经济收益。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几条街道,街道上有这样几个门店,卖过一阵掉渣馅饼,接着就卖糖炒板栗,有一段时间似乎卖的是台湾无骨鸡柳,接着就在做无水蜂蜜蛋糕,大红色的“ 买两斤送一斤”的横幅挂在门口,开业头几天,总是排着长队。

他们可能也卖过鸡排。

这种快闪式开店加盟,与品牌而言,是快速扩大规模的途径,但也将自己的商业模式搁置在危卵之上。以速度换区规模的代价,是企业对体系控制力的缺位。

品控的失灵,让油脂也失去了灵魂。

被一阵风刮来的加盟者,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下一阵风刮走了。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商业模式观察家(moshiguancha)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